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中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中试题(七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SWZ2007春初中七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肿胀(zhàng)叮嘱(zhǔ)骊歌(lí)花圃(pǔ)B.沼泽(zhāo)骇人(hài)木屐(jī)重荷(hé)C.瞬息(shùn)伫立(zhù)萋萋(qī)诱人(yòu)D.迸出(èng)深邃(suì)喧嚣(xiāo)磐石(pán)2、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
试题预览
  SWZ  2007春初中七年级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题

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肿胀(zhàng)  叮嘱(zhǔ)   骊歌(lí)  花圃(pǔ)
B.沼泽(zhāo)   骇人(hài )   木屐(jī)  重荷(hé)
C.瞬息(shùn)   伫立(zhù)   萋萋(qī)  诱人(yòu)
D.迸出(bèng)   深邃(suì)   喧嚣(xiāo) 磐石(pán)
2、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人迹罕至   举目无亲  狂风呼号  来势凶凶
B.九曲连环   一泻万里  奇趣横生  亦复如是 
C.锋芒毕露   家喻户晓  一反即往  炯炯有神
D.当之无愧   慷概淋漓  杂乱无章  惹人注目
3、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刚刚说他是 “今天”,是 “现在”,他早已风驰电掣一般,已成 “过去”了。
B.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大家都要求技术人员去指导,所以技术员身价百倍。
C.一个人如果鄙薄自己的岗位,一味好高骛远,是难以做出成绩的。
D.全校同学目不暇接地聆听着科学家精彩的学术报告
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B.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C.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D.父利其然,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5、按要求填空。(3分)
①《木兰诗》中写战场艰苦的是:                ,                  。②《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
                             ,                      。
③《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一句是:                    ,                     。
6、仿写。(4分)
依照例句,再写两个你对“语文”理解的比喻句。
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仿句:①语文是                    ,让人                        。
②语文是                    ,让人                  。
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第7——12题
7、苏轼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结合下面这首诗,谈谈你的理解。(4分) 
(一)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归,莺啼山客犹眠。

                                                                      
       
                                                                       
(二)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①父利其然也。                 ③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②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④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泯然众人矣。                                            
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10、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3分)
                                                               
11、编者读了课文,写了一首《读<伤仲永>有感》的诗。诗曰:剑利赖砥砺,梅香仗苦寒;可叹方仲永,聪颖变愚顽。请选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有关问题。
“聪颖变愚顽”从方仲永个人情况看,原因是                      
                                ;从王安石阐述的道理看,原因是
                                                       (2分)
12、方仲永的故事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请写出其对不同的人的启迪:
①对家长:                                               ;
②对学生:                                                ;
③对教师:                                         。(3分)
三、现代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3——23题
(一)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       (jì)救       (jǐ)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入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13、根据括号里的注音在横线上写出汉字。(2分)
14、将划横线的句子换成一个成语,它是                  。(2分)
15、文中引用杜甫晚年“一月不梳头”的典故有何用意?(2分)

                                                                
16、“仰之弥高”中的“之”指的是                  ,“因它大开光明之路”中的“它”指的是                  。(2分)
17、“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2分)

                                                                

(二)天使心

①我在灯下批阅学生作文,一个10岁小女孩的独特心意吸引了我,那歪斜的小字认真而又稚气地躺在纸页上。
②在这篇题为“假如我有七十二变”的作文中,孩子写道:“假如我有七十二变,我首先变成一只壁虎,趴在墙角里悄悄吃掉很多蚊子,而没有人知道我在那里,也没有人知道我在墙角的那颗喜悦的心。”
③多么美妙的想法!我无法告诉你读到这里时我的心情。成人世界里的喜怒哀乐往往是和名利连在一起的,而眼前这个小女孩,她的喜悦和悲伤却是以这样不同的方式进行着。接着她又心安理得地变成一只吐丝的蚕,吐出云朵一样的丝,丝又变成妈妈身上华美的旗袍。之后她又变成信鸽,体会飞翔的快乐,给闭塞的地区送去文明的信息。她变成玫瑰色的阳光;变成一片青草……她的变化没有一样是用金钱能买到的。用金钱买不到而对我们生活又至关重要的东西,全在她的变化之中了。她的爱无所不及,因而无论她变成动物还是植物,她都自得其乐。
④在灯下,我读懂了一个小女孩天使般的心。
18、第三段中加点的“美妙的想法”具体指代的是                    ,“这样不同的方式”指代的是                        。(4分)
19、第一段中加画线的“躺”字用的好不好,为什么?(2分)
                                                                         
20、文末说“我读懂了一个小女孩天使般的心”,那么请你说出小女孩天使般的心灵是怎样的?写在横线上(4分)
                                                         
(三)读碑
我说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 
20余年前,我第一次看到它,印象十分深刻,它庄严、雄伟、壮观,像一个有着汉白玉肌肤的巨人,站立在天安门广场。
    它正面的题词,我细细地读;它背面的碑文,我细细地读;它底座的浮雕,我一一细心地看了。题词和碑文沁入我心,浮雕又夯实了我对它的记忆。
    忘不了的还有,离开的时候,见石栏杆前,一位喜盈盈的少妇,抱着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少妇抬抬下巴指点,孩子伸出嫩藕般的小手,抚摸石栏上突起的圆柱。它使我怦然心动,刹那间,昨天,今天,明天,一齐在心头涌现。我不由再次仰起头:彼苍者天,伟哉此碑!丰碑千秋!
   后来,我每次去北京,天安门广场都是少不了要去的地方,去了,自然要去瞻仰纪念碑。那碑上毛泽东的题词,那碑上毛泽东起草、周恩来手书的碑文,我不敢说倒背如流,起码是牢记在心里了。随着阅历的增长,我对它的体会更深。
    但是,那年去了一趟南泥湾,我竟发觉,我并没有读懂!
    南泥湾有个泉,叫做九龙泉,泉上小亭如开花的浓阴,掩映着一座烈士纪念碑。那是当年王震同志率领的三五九旅,在这里开展大生产运动时立下的。多年的风雨剥蚀,那碑身已经有些残破。
    它的正面,像个储得满满当当的铅字架;它的背面,也像个储得满满当当的铅字架;整个碑上,是字的堆积,字的重叠,字的密密麻麻。什么字?森林一样的烈士的名字!
    我的呼吸急促起来。啊,一个旅历年就牺牲了这么多的战士!
    泉水如泣如诉。
    烈士的名字究竟有多少,我没有数,只是粗估了一下;然后,我将目光投向前边开阔的川道。我在想:要是把每一个名字都复活为一个血肉之躯,那么,他们足足可以把多半条川道站满!要是他们又像开誓师会那样高呼,那么,这条川道将震响着一片多么恢宏的声音!
    我于是想起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我以前实在没有读懂它。那碑文中的“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只从字面上读读就行了吗?它的背面还有什么呢?难道不是铭刻着的密密麻麻重重叠叠逶逶迤迤起起伏伏触目惊心比森林还要辽阔十倍百倍的烈士的名字么?名字的数目,不是几十万,不是几百万,而是几千万!他们的人数,是要比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公民数还要多的!然而为了缔造我们的幸福生活,这么多,这么多的英雄儿女,竟都倒在血泊里了!
    这一层,看起来浅显,但的确不易读出它的最基本的东西。
    读书往往要读注释,才能读懂。读碑文也需要注释。南泥湾的九龙泉纪念碑,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一条极好的注释。
    现在完全读懂了吗?不敢说。但起码,每看见人民英雄纪念碑,心中便升腾起一股悲壮感和使命感! 
2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读懂人民英雄纪念碑后,“心中便升腾起一股悲壮感和使命感”?(4分)
                                                                        
                                                                   
22.到南泥湾之前和之后,作者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认识有什么变化?请用自己的话回答。(6分)
                                                                   
                                                                  
 23.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你对某一事或某一物的认识过程,或许类似于作者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认识过程,请写出。(5分)
                                                                
                                                                   
四、写作(50分)
24在美国作家狄斯尼写的《勇气》中,美国伞兵因智慧而产生勇气,法国妇女由信仰而产生勇气。在现实生活中,吃生鱼是一种勇气;大胆亮出自己的不同的观点是一种勇气;揭露别人或自己的疤恨是一种勇气;敢于斗歹徒是一种勇气……勇气常闪亮在你不经意的方方面面。请以“勇气”为话题作文。 
提示和要求: 
(1)可以选择你最擅长的一种文体,写你最熟悉内容,表达真情实感。 
(2)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3)不少于500字。 (222.175.186.108)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试卷』  下一个『2008年中考复习之“图文转换与图表分析”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