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届高三语文选择题专项训练题五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
试题
名称
2008届高三语文选择题专项训练题五(高三选择性必修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8届高三语文选择题专项训练题五一、(12分,每小题3分)l.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是A.蹩进干瘪撇开校园一瞥B.饱绽银锭靛蓝荷花淀C.屯兵迟钝打盹囤积居奇D.屋檐赡养瞻仰蟾宫折桂2.下面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足球比赛中故意激怒对方核心球员,使其严重犯规而被罚下,是某些无德球员的惯用技俩。
试题预览
  2008届高三语文选择题专项训练题五
一、(12分,每小题3分) 
l.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是 
A.蹩进   干瘪    撇开    校园一瞥  B.饱绽    银锭    靛蓝      荷花淀
C.屯兵   迟钝    打盹    囤积居奇  D.屋檐    赡养    瞻仰    蟾宫折桂 
2.下面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足球比赛中故意激怒对方核心球员,使其严重犯规而被罚下,是某些无德球员的惯用技俩。
B.每当我走近某一棵久付盛名的古树,总会产生一丝丝愁怅。
C.“一片甲骨惊天下”,百余年前因发现甲骨文而振惊世界的殷墟,再次为世界瞩目。申遗成功的消息传来,河南安阳沉浸在喜悦和兴奋之中。
D.近年来因沉湎于网络游戏而走上犯罪道路的青少年人数出现上升趋势,各地政府正在着手严厉整治网吧。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最近,一权威网站发布消息,称电子邮件已跃升为计算机病毒的主要传播       。 
②什么叫魅力?我没有去查字典。按照我想当然的理解,在当下的语言环境中,它和“吸引力”一词大概是同义词。或许你会反对我这样解释,但你如果去看一看现代作家们对这一词的使用,或者去网上浏览一下,就知道这样解释        ,尽管这样解释是不对的。
③培养公民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与从学生时代就进行有关的教育活动,       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A. 媒体     无可非议      只有/才   B.媒介     无可厚非      只有/才
C.媒介     无可厚非      只要/就   D. 媒体     无可非议      只要/就
4.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着眼于扩大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确实实现了繁荣经济、活跃经济、拉动经济的初衷。
B.今天,团中央青工部发出通知,要求在全国青年职工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实践活动。
C.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局长鲍遂献透露,应对公民起名中越来越多的冷僻字和重名等问题,公安部正在研究起草《姓名条例》,以立法手段来解决身份证制发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D.周人创造了农业文明在《诗经》中有大量篇幅记载和表现,有的是春夏之际向神灵祈福或秋天之际答谢神灵的乐歌,有的直接反映了生产生活的场面。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9分,每小题3分) 
 “和谐社会”提出的意义
《左传·襄公》写道“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在追求政治和谐、社会和谐。20世纪80年代,国家的国民经济计划改称为“经济社会发展计划”。2002年中国共产党发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号召,2003年又提出协调经济与社会的关系。如今倡导的“和谐社会”,其中的“和谐”二字不只是指社会的一种状态,更重要的是:提示人们从和谐这一角度对社会进行分类。因此,“和谐社会”一问世,便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英国外交部的一本刊物《北京共识》立即赞誉“中国的决策者正在寻求‘和谐’”。生活在 “和谐社会”的人最能体会“和谐社会”的幸福;经历过社会冲突的人更懂得“和谐社会”的可贵。
    中国人比较熟悉“小康社会”,应当看到“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是一鸟两翅的关系。“小康社会”本来就应当是和谐社会。由于一直被认为主要是指经济上的目标,因此,“和谐社会”就变成了主要是指除了经济以外的社会目标。经济与社会是互为前提的。我们都喜欢讲“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是完全正确的。不过,这只是问题的一面。请看世界上有多少“手中有粮”的人心中仍然很慌啊!这个简单的事实告诉我们:如果经济与社会之间不协调,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是不行的。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用现代人的经济眼光看,落后得很呐!为什么流传古千?还不是因为历朝历代的人都羡慕那既稳定而又“怡然自乐”的和谐吗?社会是经济的环境,社会是经济的导向,社会是经济的动力。环境有好坏,导向有正误,动力有大小,只有和谐社会才是好环境,才是正导向,才是真实的动力,持久的动力。    中国人喜欢讲“社会稳定”,应当看到“和谐社会”与社会稳定是前后相继的关系。社会不稳定谈不上和谐。在实现了社会稳定以后,紧接着就应当向“和谐社会”迈进。“和谐社会”是“社会稳定”的更高阶段。稳定是有多种类型的。死水一潭,固然稳定得连一点涟漪都没有,可那毕竟是死水,容易腐臭。高压下的稳定是表面的、短暂的,不是真正的稳定;和谐的稳定是内在的、持续的,是真正的稳定。和谐也有多种。静态的和谐固然可贵,动态的和谐更加难得。从古希腊到黑格尔都阐述过“对立的东西产生和谐,而不是相同的东西产生和谐。”和谐不是原地卧倒,不是故步自封。动态的和谐才是美,才是艺术。动态的和谐使人心情舒畅,能调动全社会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和谐”与“稳定”,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动、静相间,社会波浪式发展,螺旋式上升。
    中国人已告别“斗争哲学”多年。那么,应当取“斗争哲学”而代之的是什么?今天明确了,是“和谐”哲学。“和谐社会”是“和谐哲学”的体现。事物之间有矛盾,也必然有斗争,可斗争是第二位的。斗争,不是为斗争而斗争。斗争是为了实现和谐社会和比较和谐的社会。尤其是在两大对立阶级基本消失以后,各阶层的价值取向大同小异,完全可以做到“和而不同”。各种利益集团之间互惠、互利、互补、互动,更应当以“和谐哲学”为指导。“和谐社会”是当代“和谐哲学”的一种体现。
5.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引用《左传·襄公》的话,意在说明中国人一直处在政治和社会的和谐之中。
B.作者认为“和谐社会”是指经济以外的社会目标。 
C. 作者引用从古希腊到黑格尔的话,说明“和谐”是静态和动态的统一。
D. 世界上有些“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人心中仍然很慌的原因是经济还不够发达。
6. 不能支撑“生活在 ‘和谐社会’的人最能体会‘和谐社会’的幸福;经历过社会冲突的人更懂得“和谐社会”的可贵”这一说法的一项是 (   )
A. 2002年中国共产党发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号召,2003年又提出协调经济与社会的关系。 
B. 从古希腊到黑格尔都阐述过“对立的东西产生和谐,而不是相同的东西产生和谐。”
C.“和谐社会”一问世,便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英国外交部的一本刊物《北京共识》立即赞誉“中国的决策者正在寻求‘和谐’”。 
D.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用现代人的经济眼光看,落后得很呐!为什么流传古千?还不是因为历朝历代的人都羡慕那既稳定而又“怡然自乐”的和谐吗?。
7.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从和谐这一角度对社会进行分类是我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的一次战略性推进,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B.“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实现都需要“社会稳定”做保障。那样“稳定”的保障谈不上“小康”“和谐”。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需要我们解决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D.没有“和谐社会”就没有“和谐哲学”,“和谐社会”是“和谐哲学”的一种体现。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9分,每小题3分)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赀为郎①,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粱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阳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粱。粱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赋》。     
会粱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⑴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于是相如往,舍都亭。临邛令缪②为恭敬,日往朝相如。相如初尚见之,后称病,使从者谢吉,吉愈益谨肃。临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孙家僮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二人乃相谓曰:“令有贵客,为具召之。”并召令。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相如不得已,强往,一坐尽倾。酒酣,临邛令前奏琴曰:“窃闻长卿好之,愿以自娱。”相如辞谢,为鼓一再行。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英才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卓王孙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不分一钱也。”人或谓王孙,王孙终不听。文君久之不乐,曰:“长卿第俱临邛,从昆弟假货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炉。相如身自著犊鼻裈③,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⑵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昆弟诸公更谓王孙曰:“有一男两女,所不足者非财也。今文君已失身于司马长卿,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材足依也。且又令客,独奈何相辱如此!”卓王孙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节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注】 ①赀:通“资”,钱财。郎:郎官,是汉代的宫廷宿卫侍从之官。     
②缪:通“谬”,诈,佯装之意。    
③著:穿。犊鼻裈(kūn,坤):形似牛犊之鼻的围裙。或是形如牛犊之鼻的短裤。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以赀为郎,事孝景帝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相如见而说之                 图穷而匕首见   
C.相如与俱之临邛               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D.临邛令缪为恭敬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司马相如“穷困潦倒却又志气不衰”的一组是 (    )
A.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          后称病,使从者谢吉。   
B.因病免,客游粱。                    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   
C.家居徒四壁立。                      虽贫,其人材足依也。    
D.从昆弟假货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  买田宅,为富人。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司马相如被授予郎官之职,侍卫孝景帝,做了武骑常侍,但这并非他的爱好。他喜欢的是善于游说的齐郡人邹阳、淮阴人枚乘、吴县人庄忌先生等人。与读书人和游说之士相处了好几年,于是写了《子虚赋》。   
B.司马相如本来就多才多艺,在与卓文君的婚姻问题上,他主动出击,先是用琴声暗自诱发她的爱慕之情,继而托人以重金赏赐文君的侍者,以此转达倾慕之情,最终成就了这段美满姻缘。   
C.卓文君很喜欢音乐,当看到司马如喝酒、弹琴时,就心生爱意,以至私奔相如。在生活无着的情况下,她主动建议返回乡里,相如“酤酒”,“文君当炉”,不顾非议,以之营生。    
D.对待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婚姻问题,卓王孙始而大怒,有人劝说他,他根本听不进,后来,在一些兄弟和长辈交相劝说之下,卓王孙承认了这门亲事,并心甘情愿地分给文君家奴一百人,钱一百万,以及她出嫁时的衣服被褥和各种财物。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选择题专项之五参考答案
1、D,yán,shàn,zhān.,chán。(A,bié,biě,piē,piē;B,zhàn,dìng,diàn,diàn C,tún,dùn,dǔn,tún)
2、D(A技——伎;B付——负,愁——惆,C振——震)
3.B.(媒介,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媒体,指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如报刊、广播、广告等。无可非议:非议,责备,批评。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表示做得妥当。无可厚非:厚,深重;非,非议,否定。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汉书·王莽传中》:“莽怒,免英官。后颇觉悟,曰:‘英亦未可厚非。’”“只有”“才(方)”连用,表示必要的条件。“只要”“就(便)”连用,表示充足的条件)
4、B.(A,语序不当,应为“拉动经济、活跃经济、繁荣经济”;C,成分残缺,“应对”前应加介词“为”,;D,结构混乱,将“创造了”改为“创造的”)
5.C.A,不是“一直处在”而是“一直追求”;B,原文有“主要”一词;D,原因是社会不和谐,从两条腿的比喻可以看出。
6.B.说明的是“静态的和谐固然可贵,动态的和谐更加难得”
7。D。“没有和谐社会就没有和谐哲学”一句与原文不符,也不符合事理。
8.D  (D项“临邛令缪为恭敬”中的“为”是动词,“做”的意思,在这里可不译出,“缪为恭敬”译成“假装恭敬”即可。“为击破沛公军”中的“为”是介词,“替、给”的意思,后省宾语“我”项羽的自称。A项同是介词,意为“凭;靠”。   B项同是连词,表承接。   C项同是动词,意为“到;往”。  ) 
9.A   B项的“因病免,客游粱”与“穷困潦倒”无关。   C项的“虽贫,其人材足依也”不完全说“志气”。   D项的“买田宅,为富人”已非“穷困潦倒”之时。    
10.D  “卓王孙承认了这门亲事”是“不得已”,而非“心甘情愿”。    
11.(10分)   
 (1)长卿,你长期离乡在外,求官任职,不太顺心,可以来我这里看看。(3分)  
 [解析] 解本题时,注意对 “宦游”、“不遂”、“而”、“过”等词语的准确理解和翻译,特别是注意“过”的一项古意“访”。   
   (2)所以相如佯装与县令相互敬重,而用琴声暗自诱发她的爱慕之情。(3分)
(3)卓王孙听到这件事后,感到很耻辱,因此闭门不出。(3分)
    解本题时,要注意对“闻”、“而”、“之”、“耻”、“为”、“杜”等词语的准确理解和翻译,特别是“耻”的意动用法,“为”的词性及词义——连词,译为“因此”。
附:译文:     
司马相如是蜀郡成都人,字长卿。他少年时喜欢读书,也学习剑术,所以他的父母给他取名犬子。司马相如完成学业后,很仰慕蔺相如的为人,就改名相如。最初,他凭借家中富有的资财而被授予郎官之职,侍卫孝景帝,做了武骑常侍,但这并非他的爱好。正赶上汉景帝不喜欢辞赋,这时粱孝王前来京城朝见景帝,跟他来的善于游说的人,有齐郡人邹阳、淮阴人枚乘、吴县人庄忌先生等。相如见到这些人就喜欢上了,因此就借生病为由辞掉官职,旅居粱国。粱孝王让相如这些读书人一同居住,相如才有机会与读书人和游说之士相处了好几年,于是写了《子虚赋》。
正赶上粱孝王去世,相如只好返回成都。然而家境贫寒,又没有可以维持自己生活的职业。相如一向同临邛县令王吉相处得很好,王吉说:“长卿,你长期离乡在外,求官任职,不太顺心,可以来我这里看看。”于是,相如前往临邛,暂住在城内的一座小亭中。临邛县令佯装恭敬,天天都来拜访相如。最初,相如还是以礼相见。后来,他就谎称有病,让随从去拒绝王吉的拜访。然而,王吉却更加谨慎恭敬。临邛县里富人多,像卓王孙家就有家奴八百人,程郑家也有数百人。二人相互商量说:“县令有贵客,我们备办酒席,请请他。”一并把县令也请来。当县令到了卓家后,卓家的客人已经上百了。到了中午,去请司马长卿,长卿却推托有病,不肯前来。临邛令见相如没来,不敢进食,还亲自前去迎接相如。相如不得已,勉强来到卓家,满座的客人无不惊羡他的风采。酒兴正浓时,临邛县令走上前去,把琴放到相如面前,说:“我听说长卿特别喜欢弹琴,希望聆听一曲,以助欢乐。”相如辞谢一番,便弹奏了一两支曲子。这时,卓王孙有个女儿叫文君,刚守寡不久,很喜欢音乐,所以相如佯装与县令相互敬重,而用琴声暗自诱发她的爱慕之情。相如来临邛时,车马跟随其后,仪表堂堂,文静典雅,甚为大方。待到卓王孙家喝酒、弹奏琴曲时,卓文君从门缝里偷偷看他,心中高兴,特别喜欢他,又怕他不了解自己的心情。宴会完毕,相如托人以重金赏赐文君的侍者,以此向她转达倾慕之情。于是,卓文君乘夜逃出家门,私奔相如,相如便同文君急忙赶回成都。进家所见,空无一物,只有四面墙壁立在那里。卓王孙得知女儿私奔之事,大怒道:“女儿极不成材,我不忍心伤害她,但也不分给她一个钱。”有的人劝说卓王孙,但他始终不肯听。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文君感到不快乐,说:“长卿,只要你同我一起去临邛,向兄弟们借贷也完全可以维持生活,何至于让自己困苦到这个样子!”相如就同文君来到临邛,把自己的车马全部卖掉,买下一家酒店,做卖酒生意。并且让文君亲自主持垆前的酌酒应对顾客之事,而自己穿起犊鼻裤,与雇工们一起操作忙活,在闹市中洗涤酒器。卓王孙听到这件事后,感到很耻辱,因此闭门不出。有些兄弟和长辈交相劝说卓王孙,说:“你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家中所缺少的不是钱财。如今,文君已经成了司马长卿的妻子,长卿本来也已厌倦了离家奔波的生涯,虽然贫穷,但他确实是个人才,完全可以依靠。况且他又是县令的贵客,为什么偏偏这样轻视他呢!”卓王孙不得已,只好分给文君家奴一百人,钱一百万,以及她出嫁时的衣服被褥和各种财物。文君就同相如回到成都,买了田地房屋,成为富有的人家。 (221.206.40.239)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选择性必修


上一个『2008级语文选择题专项训练之四』  下一个『2008届高三语文选择题专项训练题六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