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三高一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三高一年级语文期末试卷(高一必修三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三高一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试题)两部分。卷面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将所有试题答在第Ⅱ卷的答题位置上,交卷时只交第Ⅱ卷。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敕(chì)造炮(pá
试题预览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三高一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试题)两部分。
         卷面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将所有试题答在第Ⅱ卷的答题位置上,交卷时只交第Ⅱ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敕(chì)造    炮( páo )烙    宵柝(tuò)    逡(qūn)巡
B.汲(jǐ )取    畏 葸( xǐ )    洿池(kuà)    间(jiàn)或
C.朱 拓(tuò)   悚(sǒng)然     讪 讪(shàn)  蹙( cù )缩  
D.牲 醴( lǐ)   数( shù ) 罟     饿 莩(piǎo)    荻(dí)花
2.下列词语中,字形不正确的一组是(    )
A.踝节     落蕊    恪守     沸反盈天
B.寒喧    絮语     目眩     没精打彩       
C.抚膺    猿猱    湮没     孽根祸胎
D.草窠    踌躇    广袤     自鸣得意
3.下列句子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汽车朝我来时的方向驰着,我       地坐在座椅上,看着窗外,和司机聊着天。
②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       ,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
③我很      ,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豫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
A..  舒服  费用    愕然           B.   舒心   用度   愕然
C. 舒服   用度   悚然            D. 舒心   费用   悚然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我常想,我们就象自鸣得意地拒绝在池中游动鲤鱼。
B. 我们自以为是地拒绝承认就在我们的宇宙跟前存在有别的平行宇宙或多维空间,而这些超出了我们的理解力.
C. 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义不容辞。
D .年轻人的一个优点就是不会由于世俗的约束而畏葸不前,而这种约束对于大多数成年人而言通常似乎又很难超越。.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福娃”的色彩与设计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是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
B.在最近报刊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里,给了我们一个十分有益的启示:要形成          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就必须加强国民素质教育。
C.有关专家认为,“十美十丑”行为评选活动,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八荣八耻”教        育的一种好形式,对于孩子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D.目前学术法制教育存在着僵化、条文化、成人化的现象,急需培养和提高既懂教育又精通与未成年学生相关法律知识的专职教师。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厄纳斯特•海明威,英国现代作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
B.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诗九百九十余首。其诗风格飘逸、豪放。
C.《祝福》以一个淳朴善良的农村妇女为主角,把人物放在一个复杂的社会关系里,通过对祥林嫂的塑造,为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提出强烈的控诉。
D. 杜甫,字子美,他的诗,反映了唐代动乱的现实,揭示了人民的痛苦生活,称为“诗史”。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朦胧之美
 一定条件下,朦胧比清晰更富美感。古人云:马上看壮士,月下看美人。据天文学家称,即使是满月--十五的月亮,其亮度也只相当于阳光的五十万分之一。 
长江三峡的神女峰,终年云雾缭绕,其险峻奇诡尽在半遮半掩之中,故有半入仙境半人间的飘渺意境。这种飘渺亦即朦胧。常导致人们产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叫做浮想联翩。倘若有人走近去,实地考查一番,想那如仙似幻的景色必然减半,所得不过一片残山瘦水古树怪石而已。 
所以,朦胧可以使一些事物得以藏拙遮丑而趋于尽美。明察秋毫则很难获得持久的美感享受。 
现代企业管理学中有一门课叫做行为科学,它用社会心理学来研究人的行为及产生种种行为的原因,认为:人的欲望(或称需要)是人行为的发动器,倘欲望完全被行为实现而满足了,欲望立即消失,产生索然之感,这时候就需要另一种新的欲望来发动新的行为。而朦胧总是使人不识庐山真面目,赏美心理永远不能完全满足,也就不会兴味索然。美感最强烈之点是刚刚触到迫切欲赏的美物而又没有完全得到的那一瞬间,这一瞬间就产生临界点美感,朦胧的美学功能就包括使人总是保持在兴趣盎然而不是索然的临界点美感上。 
为满足人类这一固有的审美心理,作家为文则必须含蓄,状物抒情也必须蕴藉,即所谓意贵透彻,语忌直率。诚然,朦胧不是晦涩,不是让谁也看不懂,更不是一团漆黑。一言以蔽之:朦胧使美感纯化,使美感丰厚,使美感不衰。 
7、对文中概念临界点美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它产生于刚刚触到迫切欲赏的美物而又没有完全得到的那一瞬间。 
B 、临界点美感所构成的心理基础是对美的事物的一种满足。 
C、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临界点美感是最强烈的美的感受。 
D、使人保持在兴趣盎然的临界点美感上,是朦胧的美学功能之一 
8、对人的欲望(或称需要)是人行为的发动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把行为比作发动器,是说行为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 
B、用发动器代指人的行为,来探究行为发生的原因。 
C、将欲望比成发动器,表明人的欲望永远不能满足。 
D、把欲望比作发动器,是说人的行为是由欲望支配的。 
9、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段引用马上看壮士,月下观美人,是要说明不清晰而产生出朦胧的美感。 
B、第四段作者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了朦胧能使人产生出强烈而持久的美感的原因。 
C、最后一段通过朦胧与晦涩的比较,使人们对朦胧美有全面的认识,避免了片面性。 
D、从全文看,作者认为朦胧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只有朦胧才能使美感经久不衰。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梁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人,劬①力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②而稀灌其瓜,瓜恶。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就曰:“恶!是何可?构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暮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勿令知也。”于是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之为也。楚令闻之大悦,因具以闻楚王,楚王闻之,惄③然愧,以意自闵也,告吏曰:“微搔瓜者,得无有他罪乎?此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也。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选自《新序•杂事四》) 
      注:①劬:qú 勤劳;②窳:yǔ 懒惰;③惄:nì 忧思。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         搔:通“骚”,扰乱
   B.楚亭旦而行瓜               行:巡视
   C.此梁之阴让也               让:谦让
   D.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     信:守信用
1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楚令因以梁瓜之美                申之以孝悌之义
   B.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        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因具以闻楚王                    因击沛公于坐
   D.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12.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由于梁亭瓜比楚亭瓜好,楚亭人就趁夜晚到梁亭瓜园捣乱,这反映了一种嫉妒心理。梁亭人打算实施报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B.宋就让梁亭人晚上暗中帮助楚亭人浇灌瓜地,表现了他大度宽容的胸怀。楚令了解真相之后,得意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
   C.楚王知道“梁亭之为”后,又忧愁又惭愧,拿出厚礼道歉,并请宋就把这些礼物转交给梁王,显示出楚王愿意交好邻国的诚意。
   D.文章中引用古语和老子的话,启示后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乃至国与国之间关系时,可以从“梁楚之欢”中汲取有益的经验。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4分)
四、(24分)
13.翻译划线句子。(8分)
1.构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4分)
翻译:                                                      
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4分)
翻译: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武昌阻风
方泽
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
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
   (1)诗歌前两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这首诗前后两联的意思是否相悖?作简要分析。(4分)  
                                                                                
                                                                                     

15、名句填空题。(8分)
1.千呼万唤始出来,                         。
2.剑阁峥嵘而崔嵬,                         。
3.一去紫台连朔漠,                   。
4.丛菊两开他日泪,                   。
5.                     ,不尽长江滚滚来。
6.                     ,此时无声胜有声。
7.沧海月明珠有泪,                    。
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五.(22分)
书海茫茫
余秋雨
像真的海一样,我们既赞美它,又害怕它。远远地看,大海澄碧湛蓝,云蒸霞蔚,但一旦跳入其间,你立即成为芥末,沉浮于汹涌混沌之中。如何泅得出来?人们都说身处现代社会必须学得敏锐和迅捷,我却主张加一份木讷和迟钝。
到图书馆、书店走走,到街头报刊亭看看,每次都感到纸页文字对生命的一种威逼。几年前还在热心地讨论“读书有没有禁区”的问题,我是主张对文化人不应有禁区的,但现在却出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无奈:必须自设禁区,否则将是时间的泻漏,生命的破碎,将会从一生的孜孜不倦走向一生的无所作为。
为此,一些真正把书读通了的人总是反对“开卷有益”的说法,主张由学者们给社会开出一些大大小小的书目,以防在阅读领域里价值系统的迷乱。我赞成这种做法,但这种做法带有常规启蒙性质,主要适合正在求学的年轻人。对于中年人来说,生命已经自立,阅读也就成了自身与阅读对象的一种“能量变换”,选择的重任主要是靠自己来完成了。因此,自设禁区,其实是成熟的表现。
感觉极好的文章少读,感觉不对的文章不读,这是我的基本原则。
感觉极好,为什么要少读呢?因为感觉极好是很不容易的事,一旦找到,就要细细体会,反复咀嚼,不容自我干扰,这就像我看电影,突然遇上一部好片,看完后绝对不会紧接着看另外一部,而会一个人走在江边,走在小路,沉湎很久。我即便知道其他几部片子并不比这一部差,也舍不得一块儿奢侈地吞噬。交朋友也是这样,天下值得交往的人多得很,岂能都成为往来熟络的密友?推心置腹的有几个,也就够了。到处拍肩膀搂脖子,累死累活,结果一个也没有深交,一个也对不起。阅读和交友差不多,贪心不得。
感觉不对的文章不读,我所说的“感觉不对”,主要是指一些让我们感到某种不舒服的文章,或者做作,或者伪饰,或者炫耀,或者老滑,或者跋扈,或者酸涩,或者嫉妒,那就更要避开。如果我们误会它们了,我们也没有时间和兴趣去解除误会。避开了,误会也就不成其为误会。也许我们会出于某种传统的责任感对这种文章予以批评,但这种责任感往往是以否定多元合理为前提的。人有多种活法,活着的文明等级也不相同的。也有极少数文章让我们感到一种无以名状的邪恶和阴毒,才读几句就像吃了一个苍蝇,最好的办法也是赶快推开。
到一个比较正经的年代,应赶快省下精神来做点自己想做的事,哪里还有时间陪着陌生人胡乱折腾?门外的风,天边的云,一阵去了一阵来,当不得认真,哪怕这些风这些云是白纸黑字组成的,也是一样。
文化是社会的一种定力,文化人不可自己乱了方寸。
16、作者在图书馆、书店和街头报亭每次都感到纸页文字对生命的一种“威逼”,继而又会“无奈”,为什么?根据文章说明原因。(6分)
(1)感到“威逼”的原因:                              
 (2)感叹“无奈”的原因:                                    
17、“人们都说身处现代社会必须学得敏锐和迅捷,我却主张加一份木讷和迟钝”这句话表现了作者的读书观点,请从具体做法和对待读书的态度上加以概括。(6分)
(1) 
 (2) 
18、请分别说明以下三句话在文中的意思。(6分)
(1)自设禁区,其实是成熟的表现。
(2)门外的风,天边的云,一阵去了一阵来,当不得认真。
(3)文化是社会的一种定力,文化人不可自己乱了方寸。
19、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4分)
A、作者将现代社会信息时代的书海描写得既澄碧湛蓝、云蒸霞蔚,令人神往;又汹涌混沌、巨浪排空,叫人惊心动魄。
B、对“读书有没有禁区”的问题作者是不赞同的,而对“开卷有益”的说法确是完全赞同的,认为他同自设禁区一样,是成熟的标志。
C、作者在阐述“感觉极好的文章少读,感觉不对的文章不读”时,忽略了在阅读领域里尚有“感觉极好”而毒性极大,“感觉不对”却有益于身心的书刊。观点      虽然不无道理,但从整体看情彩飞扬,情胜于理。
D、作者认为对“感觉不对”的文章予以批评,这种责任感往往是以否定多元合理为前提的;对极少数邪恶阴毒的文章,最好的办法也是赶快推开。这对于以个体活动为特征的阅读,的确是一个好的建议。
E、从全文来看作者对“沉浮于汹涌混沌之中”“泅得出来”是有信心的,并认为今天的好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读书的良好环境,应当倍加珍惜。
六、语言运用题(共8分)。
20、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选择新的喻体,另写一组句子。(4分)
例:生命就要像云,不要去炫耀色彩的绚丽,也不要去放浪地漂游;而是要化成雨无声地洒向大地,滋润万物。
生命就要像                                                                  
21、 .把下面这则消息改写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字)。(4分)
  正在北京出席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的百余名香港特区的政协委员,共同提交了一份提案。提案指出,清明扫墓祭祖,中秋阖家团圆,端午悼念爱国先人,重阳登高敬先。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已经发挥并继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是有目共睹的。把它们作为法定假日,就是肯定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为此委员们建议增设清明、中秋等民族传统节日作为国家法定的假日。 
                                                 
七、(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材料:走不回来的人 
    从前,有个人去拜访一位部落首领,想要块地。首领说,你从这儿往西走,做一个标记,只要你能在太阳落山之前走回来,从这儿到那个标记之间的地都是你的了。 
    太阳落山了,那个人没有走回来,因为走得太远,他累死在路上。 
要求: 
    以走不回来的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800字以上。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答题纸

一、二、三(36分,每小题3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共24分)
13、(8分)
(1)                                             &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期末试卷


上一个『广东省怀集县一中4月考试题』  下一个『滑集中学07—08学年(上)高二语文《史记选读》检测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