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下期九年级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2007年下期九年级语文试题
(九年级上册 语文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7年下期九年级(上)语文期中测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1分)1、阅读下面文字,将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2分)春天的天目湖是最美丽的。远处是群山含黛,云霞出岫;近地是翠绿满山,繁花似锦,更是那烟波浩miǎo、万qǐng碧波的湖水,在春日暖暖的阳光下,显得宁静而安xiáng,wǔ媚而生动。鹭鸟、
试题预览
2007年下期九年级(上)语文期中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1分)
1、阅读下面文字,将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2分)
春天的天目湖是最美丽的。远处是群山含黛,云霞出岫;近地是翠绿满山,繁花似锦,更是那烟波浩miǎo、万qǐng碧波的湖水,在春日暖暖的阳光下,显得宁静而安xiáng,wǔ媚而生动。鹭鸟、群骛自由自在地浮在水面上,此起彼落……
2、背诵积累(5分)
⑴商女不知亡国恨, 。
⑵《使至塞上》一诗,描写了落日时分的边关所见,因其写景壮观,气势宏大,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 。
”
⑶在李商隐《无题》中使用比喻,曲折而又丰富地表达了两个有情人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的句子是:“ , 。”
⑷在苏轼的《水调歌头》中,表现了诗人旷达的心胸和情怀,也表达了作者饱含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悟的词句是“ , ,
。”
⑸在《浣溪沙》中被誉为“天然奇偶”,传诵千古的佳句是:“ ,
。
3、写出下面一则小故事中医生答话的言外之意。(2分)
罗伯特是德国著名的医生,有一天,他为国王看病,国王说:“你给我看病,不能像别人那样!”罗伯特非常平静地回答:“请愿凉,陛下,在我眼里所有的病人都是国王。
医生答话的言外之意是 。
4、观察下面一幅漫画,按要求答题。(4分)
⑴漫画说明了什么现象?
⑵看了这幅漫画,你有什么感受?
。
5、阅读下面一段话,认真揣摩后,再补写一句话。(2分)
阅读是快乐的。通过阅读,可以舒展心灵的翅膀,让笑容变得灿烂;阅读是幸福,通过阅读,可以仰望思想的星空,让目光变得深邃;阅读是 的,通过阅读,可以
, 。
6、综合性学习。(6分)
在“漫游语文世界”的综合性学习中,同学们搜集到以下资料,你能解决其中的疑难吗?请按要求完成下列三题。
⑴你能解释“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意思吗?(2分)
。
⑵《水浒传》中的好汉都有绰号,如“豹子头” ,“小李广” ,“
”吴用,“ ”李逵。(2分)
⑶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请写出与《三国演义》内容相关的一个故事,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其故事。(2分)
成语:
人物及故事:
。
二、阅读与欣赏(每题3分,共39分)
(一)捕蛇者说(节选)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⑴吾恂恂而起 ( ) ⑵若毒之乎 ( )
⑶谨食之 ( ) ⑷莅事者 (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⑴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⑵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9、蒋氏不希望“更若役,复若赋”,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3分)
10、说说你对“苛政猛于虎”的理解。(3分)
(二)泪光中的食指
赵丽萍
初一那年,他染上了一个恶习:偷窃。当同学将这件事情报告老师后,他的行为开始变本加厉了。无奈之下,老师在家长会上公开了这样的事实。所有的家长都将目光投向了坐在最后排的他和母亲。
晚上回到家中,母亲二话不说,拿起皮鞭,让他跪下。他的确跪下了,可他为自己辩解:老师只是一面之词,我根本没偷!母亲一皮鞭狠狠甩下去,歇斯底里地吼道:“不许狡辩,给我老老实实跪到天亮!”
深夜,母亲坐在一边的椅子上陪着他继续跪。一个小时过去,两个小时过去,三个小时过去……直到六个小时过去了,他终于忍不住挪了挪双腿,乞求母亲:妈,我疼。母亲盯着他的腿,裤子磨破了洞,膝盖磨破了皮,地上沾满了星星点点的血迹,他用两手垫在了膝盖下,又一次乞求两面三刀眼发直的母亲:妈,你真让我跪到天亮吗?我是你的独生儿子啊,你已经失去了了爸爸,你舍不得再失去自己的亲生骨肉,你一定心疼我的,对不对?话音刚落,两眼发直的母亲,突然站起身来,一把拉开他垫在腿下的双手,厉声吼道:“跪!坚决给我跪到天亮!看你以后还敢去偷!”“我没偷!”他大声喊,“我只不过借别人东西用一下而已,只是把用和说的顺序颠倒了而已,我是你的儿子,你为什么这么狠心让自己的儿子中跪到天亮呢?你到底是不是我的亲生妈妈?”说完,他一个起身冲进了房间。他的母亲追过去,而他,却“啪”的一声反锁了房门。
母亲哭了。跪在他的房门外哭了起来。十二年来,母亲在父亲去世时刻哭过一次。那是六年前,他的父亲因为偷盗抢劫而被判处死刑。在送行的那一天,母亲牵着他稚嫩的小手,追着警车一边跑一边喊父亲的名字。他深刻地记得,父亲临死之前的最后一句话,是对母亲说的:教育好儿子,教他走正道,拜托你了!那一刻,母亲哭得昏天黑地,嘶声欲绝。
而这一回,他又听到了母亲同样绝望的哭声,内心如针扎。可一想到膝盖上的伤痕,他又将被子严严实实蒙住了自己的耳朵。而他并不知道,房门外的母亲,此时在经受着怎样的痛苦与折磨。
母亲失望极了。她缓缓站起身来,仔细端详了一番他的房门,仿佛端详自己的儿子一般。然后,缓缓走进进厨房,拿出一把菜刀,闭着眼睛,狠狠对着自己的右手砍了下去。只听见“啊”的一声,母亲右手的食指被完完全全砍了下来,掉在了地上,滚到了他的房门前。等他拉开房门赶出来的时候,母亲已经昏迷在地上。
从那以后,他后悔不已。他悔恨自己不该做可恶的“第三只手”,悔恨自己不该和母亲狡辩,悔恨自己没给母亲争光,悔恨自己为什么那天不跪到天亮……十指连心啊,母亲被砍掉的那一根食指,其实是一刀砍在自己的心尖啊。“第三只手”的痛苦,只有做母亲的人才会不求回报地为自己扛。母亲不忍看见自己的儿子断掉手指,因此,她剁掉了自己人的手指,让儿子吸取血的教训。想着想着,他开始痛哭流涕,他发誓要让母亲从此骄傲地活在这处世界上。
于是,他抛开一切杂念,发奋苦读。五年前,他顺利从武汉大学新闻系毕业,如今在美国读博士的他,经常给我发来邮件,当我问及他毕业后是否回国时,他的字里行间满是对母亲的思念和恩情:回,肯定会回!你知道吗?是我的母亲彻底改变了我的一生,我一定要回来好好孝敬她! (选自《意林》)
11、阅读全文,说说在这位母亲身上有哪些弥足珍贵的品质。(3分)
12、说说你对文中加点词“歇斯底里”的理解。(3分)
13、文章第4自然段运用了哪种记叙方式?有什么作用?(3分)
14、文中两次描写母亲嘶声欲绝的哭声,试揣摩母亲当时痛楚的内心世界。(3分)
(三)珍惜弱点
⑴人皆有弱点,但弱点不同于缺点。缺点是行为道德上的不足之处,然而弱点大都是心理性格上的不如人处。若说缺点可以改正,可以克服,那么弱点不仅与生俱来,还要伴人一生。
⑵事物本身都有正反两面个方面。据说海南岛的柏油路面很抗热,零上40摄氏度以上也不熔化;哈尔滨的柏油路面能抗寒,零下30摄氏度不会裂开。反过来说,海南岛的柏油路最不抗寒;哈尔滨的柏油路最禁不得热。这个事例说明什么呢?事物某方面愈强,它的反方向愈弱。
⑶同样,事物的某方面愈弱,它的反方面愈强。诸葛亮最大的弱点谁都知道,一生太谨小慎微了,当年大将魏延曾提出偷袭长安的奇计,但被诸葛亮所否,致使魏延至死都认为这是诸葛亮的大失误。然而街亭失守,诸葛亮被迫摆空城计,司马懿之所以不敢贸然进城,是诸葛亮凭借一生用兵谨慎的“弱点”赢得了这步险棋。可以这么说,弱点也是强点,所以弱点也需珍惜。
⑷任何一个物种身上都存在弱点,但这并不影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大规律。善用“弱点”者不仅不弱,反而会成为强中强。以老鼠为例,其相貌卑琐,鬼鬼祟祟,无犬之忠,无猫之乖,无牛羊之肉香,无鸟禽之美丽。正因为它的“弱点”,人不仅不驯化它,还要打杀之而后快。兵法上说“置之死地而后生”,这老鼠在千百年的厄运中反而存活,鼠的家族绝对数量超过人的数量。
⑸世界万物无绝对的强点和弱点。弱点于人不是什么赘疣,生出来便是人的累赘。因为弱点在任何一个物种中,犹如物体与影子的关系,根本谁也离不开谁。性格急躁失之鲁莽但决断性强,慢性子的人稳重有余但反应迟缓。世界上没有谁会有一个绝对的优势,也没有谁一点儿优势也没有,基于这一点,我们任何人不须自卑,更不用自暴自弃。
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正视自己的弱点,进而利用自己的弱点,学业上事业上都能进取。譬如大画家黄宾虹,晚年双目几近失明,然而他凭借感觉绘画,反而开创另一境界,成一大家。
⑺珍惜弱点是人生的不气馁,是完善人格的进取,是在弱音上奏出强音的大手笔。利用自己的弱点是弥补,是反弹,可弱点一旦被他人利用便不是吉兆了。像吕布好色的弱点被人掌握,一个美女貂蝉便让他如木偶般任人摆布,最后英雄身首异地。珍惜自己的弱点,别让他人利用弱点,在某利程度上是生存的保护色,是缺憾之中的聪明。
14、第⑴段中,加点的词“大都是”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语文版
九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
藤野先生课后辅导习题
』  下一个『
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