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08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南京市2008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卷(高三上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南京市2008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卷语文一、(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附和/曲高和寡 处所/处变不惊 称职/称心如意 落枕/失魂落魄 B.蛮横/横眉怒目 曲艺/委曲求全 押解/解疑释惑 拓片/落拓不羁 C.当家/螳臂当车 风靡/靡靡之音 宁愿/息事宁人 咀嚼/咬文嚼字 D.鲜艳
试题预览
  南京市2008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卷
语    文
一、(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附和/曲高和寡 处所/处变不惊 称职/称心如意 落枕/失魂落魄
   B.蛮横/横眉怒目 曲艺/委曲求全 押解/解疑释惑 拓片/落拓不羁
   C.当家/螳臂当车 风靡/靡靡之音 宁愿/息事宁人 咀嚼/咬文嚼字
   D.鲜艳/鲜为人知 阻塞/敷衍塞责 强化/强词夺理 炮制/炮烙之刑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
A.美国财政部长近日表示,一个繁荣稳定、能够而且愿意在全球经济中发挥带头作用的中国,与美国的利益休戚相关。
B.中国航天,立足科技自主创新,亦步亦趋,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已跻身深空探索的先进国家行列。
C.艺术追求的是多样化、个性化和创造性,目前艺术类高考实行统一“规格”、统一“标准”的“省统考”,有人认为这样做不可思议。
D.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跳着;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阅读经典,能使生命达到一种自由的状态,使我们以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自我与世界,从而提升生命质量。
B.那只行踪诡秘的华南虎吸引了我们太多的目光,对那张真假难辨的华南虎照片引发的话题到现在还没有平息。
C.教育改革能否取得成功,教育理想能否得以实现,关键就在于培养一大批有思想有探索精神的教师。
D.深化网络型基础产业的改革,必须建立起市场竞争,打破垄断,全面提高网络型基础产业的运行效益。
4.语言交际时应该认真倾听,机智应对。下面是大学生求职时考官的话,请说出他的言外之意,并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应对。(5分)  
    你成绩优秀,直率单纯,将会很有前途,可我们的工作需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答:言外之意:                                                                    
    应对:                                                                     
5.网络上正征集“年度汉字”,评选最能代表当年热点或个人生活的‘一个汉字,借此回顾一年的历程。请写出你推荐的“年度汉字,并仿照示例加以阐释。(4分)
示例: 
    飘:离开父母,进城读书。“鸿雁不堪愁里听”。大雁南飞,是为了寻找温暖,而我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
  推荐字:            
  阐释: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谢德权字士衡,福州人。成平二年,宜州蛮叛,命陈尧叟往经度之,德权预其行,以单骑入蛮境,谕以朝旨,众咸听命。尧叟以闻,加六州都巡检使。
    代归,提点京城仓草场。先是,仓积多患地下湿,德权累砖为台下藉之,遂无败腐。改右侍禁。咸阳浮桥坏,转运使宋太初命德权规画,乃筑土实岸,缆以竹索,由是无患。京城衢巷狭隘,命德权广之。既受诏,则先撤贵要邸舍,群议纷然。有诏止之,德权面请日:“臣已受命,不可中止。今阻事者皆权豪辈,吝屋室租资耳,非有他也。”上从之。
    六年,命浚北平寨壕,葺蒲阴城。一日,遽诣阙求对,且言:“边民多挈族入城居止。前岁契丹入塞,王师未有胜捷。臣以为今岁契丹必寇内地,请急诏治城堑,以为豫备。臣实虑蒲阴工作未讫,寇必暴至。”上慰遣之,既而契丹果围蒲阴。
    未几,迁提辖三司衙司。上命领护汴河。前是,岁役浚河夫三十万,而主者因循,堤防不固,但挑沙拥岸址,或河流泛滥,即中流复填淤矣。德权须以沙尽至土为垠,弃沙堤外。又为大椎以试筑堤之虚实,或引椎可入者,即坐所辖官吏,多被谴免者。
    会有凶人刘晔讼执政与许州民阴构西夏为叛者,诏温仲舒、谢泌审问,令德权监之。既而按验无状,翌日,对便殿,具奏其妄。泌独日:“追摄大臣,狱状乃具。”德权日:“泌欲陷大臣耶?若使大臣无罪受辱,则人君何以使臣,臣下何以事君?”仲舒日:“德权所奏甚善。”上乃可之。
    大中祥符元年,预修玉清昭应宫。时,累徙民舍以广宫地。刘承硅议掘地及丈,加筑以壮基址。德权患其劳役过甚,日与忿争,不能夺,遂求罢。复领京城仓草场。
 (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八,有改动)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德权预其行,以单骑人蛮境,谕以朝旨 谕:告知
   B.德权累砖为台以藉之,遂无败腐     藉:衬垫
   C.或引椎可人者,即坐所辖官吏     坐:犯罪
   D.既而按验无状,翌日,对便殿     按:查验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翌日,对便殿,具奏其妄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B.若使大臣无罪受辱,则人君何以使臣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 
C.仲舒日:“德权所奏甚善。”上乃可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累徙民舍以广宫地 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谢德权任职京城仓草场,改善储存条件,使草料不会因受潮而腐烂;他主管修复咸阳浮桥,采取加固措施,使浮桥坚固无患。 
B.谢德权认为今年契丹必定会入侵,而边民又大多带领族人人城而居,所以进言皇上,主张迅速整修蒲阴城城墙和护城河,以防敌军再次进犯。
C.谢德权修治汴河,一改过去挑沙护岸之法,命令挖去浮沙,夯筑土堤,以解决过去治河存在的一旦河流泛滥、河道就会淤塞的问题。
D.谢德权怒斥谢泌拘捕大臣来清查案情的主张,认为谢泌明知案件确属虚妄,却故意陷害大臣,使大臣无罪受辱,意在离间君臣关系。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今阻事者皆权豪辈,吝屋室租资耳,非有他也。
译文:                                                                                 
(2)臣实虑蒲阴工作未讫,寇必暴至。
译文:                                                                         
(3)(谢德权)日与忿争,不能夺,遂求罢。
译文:                                                                         
三、(16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晓行南谷①经荒村
柳宗元
杪秋②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③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注]①南谷:在柳宗元贬谪之地永州城南郊。②杪秋,即深秋。③机心:机巧的心计。
语出《庄子》。 
 (1)此诗写景,处处紧扣“秋”字。请作简要分析。(4分)
                                                                                     
(2)一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又是怎样表达的?(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9.(8分) 
(1)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3)转轴拨弦三两声,                      。(白居易《琵琶行》)
(4)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5)                    ,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6)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7)祸兮福之所倚,                       。(《老子》)
(8)玉不琢,不成器;                   ,不知道。(《礼记》)
四、(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两棵树
刘长春
雪亮的灯光下,弯曲的手臂伸向天空,化成两棵树的剪影。晨风开始吹拂,树叶沙沙作响,小鸟飞上枝头……稍顷,音乐声起,两棵树开始靠近,又分开,翩翩起舞。天,是蔚蓝的,蓝得没有一点杂质;风,是轻轻的,拂动着树枝,两棵树好像在互相倾诉。灯光不断变换颜色,音乐轰鸣,闪电划过长空,雷声大作,风刮得更猛烈了,飞沙走石,大地在震颤,树在摇摆中昂着头,相互呼应,笑迎逆风恶浪……随后,音乐声止,大地复归寂静。天,还是蔚蓝的,风,还是轻轻的,两棵树依然站成两个剪影。
不知道是印象太深刻,还是意象的自然联想,当我第一次走近张学良手植的那两棵树的时候,记忆一下子把我拉回到春节晚会上杨丽萍的双人舞的现场。
这两棵树,现在就站立在浙江奉化溪口一个山坡上。一棵是楠树,另一棵也是楠树。一棵长得茁壮,雄姿英发;另一棵长得秀美,亭亭玉立。远处雪窦古刹的钟声,如九天飘落的梵音,回荡在白云间;更远处的妙高台,雄踞绝顶,一览众山。眼前,武岭城墙在这大树浓阴的掩映下,沉默。墙头,生野草,也生野花,在秋目的微风中俯仰自如9昨日惊心动魄风云变幻的时光,早已融入远方苍茫的历史天空。从天南海北赶到溪口来的人,也许会去蒋介石的故居走一走。可是,我提醒所有到溪口的人,还要去看一看那两棵树——“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幽禁张学良住处后边的两棵树,那可是历史的活着的见证。
树的形象,会使我们想起人的脊柱。没有脊柱,人就不能完美地挺立。1935年,中日战争已是鼙鼓可闻了。在强敌压境的危急关头,一个仍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而声色不动,另一个心里却呼啸着“打回东北去”的呐喊。民族的矛盾,国家与个人的矛盾,压倒了义结金兰的兄弟情分,张学良拍案而起。一个七尺男儿,苟无顶天立地之骨,呼风唤雨之气,焉能挽狂澜于既倒?大树挺立,他在民族的精神疆城里,竖起了又一根顶天立地的石柱,石柱上写着志士仁人一次次书写着的“爱国”二字。
树的绿叶,会使我们想起人的生命。在大敌当前共赴国难的枪林弹雨中,有人退缩了,有人变节了有人洁身自保了,也有人呼啸着冲上历史的高地。“西安事变”后的张学良,随机陪送蒋介石飞往南京,旋即失去了自由。从此,陪伴少帅的是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幽禁生活。报国无门,英雄失路,“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呵!当年叱咤风云的人物,满腔忧愤对谁诉?呼天,天不应;问地,地不答;问江问河,江河没有回声,不舍昼夜水自流……心碎了,人老了,可是,惟有生命之火不熄。把不是牢房的牢底坐穿,活着依然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就像那 树——生命之树常绿。
那两棵树,是他为她亲手栽种。为什么只种两棵?而且是楠树,负寒不凋的常绿乔木?人称“赵四小组”的赵一获在他最需要的时候来到身边,陪伴他走过了最艰难的时光。28年时间的磨难与考验'成就了如诉如泣妁爱情诗章。是的,那是天地之间让人感动得流泪的爱情诗章!两棵树,并排站着,同呼吸,共命运,你看着我,我望着你,有一种彼此相融的气息在流动。
太阳下,我久久凝视着那两棵树,不禁想起尼尔森的诗句:“少女伫立在我身旁/她年轻的目光/所看到的/我不曾看到/一道光,她说,不是目光/在橘树的某处闪耀”……那道光,神秘的光,是真正的爱情之光。江河行地,岁月长流,树会长大长高。两棵树,两棵非凡的树,肩并着肩,手挽着手,一起站成我心里的两个剪影。目月辉映之下,每棵树都把自己的影子轻轻覆在他或她的身上……   
    (选自《大地笔记》,有改动)
12.从全文看,奉化溪口张学良旧居后的两棵树有哪些特点?(4分)
                                                                                  
13.为什么说张学良旧居后的两棵树是“历史的活着的见证”?请分条概括。 请分条概括。(6分)
                                                                                 
14.文章结尾引用尼尔森的诗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5.本文开头是怎样描绘春节晚会上杨丽萍的双人舞的?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6分)
                                                                                
请从以下五、六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伟大的中国小说”,这是一个建设性和挑战性兼而有之的话题。它的建设性是要树立起文学坚定的自信心;它的自信心,既是对每个写作者自我能力的挑战,也是对全球化主流话语的挑战。不管我们从怎样不同的角度理解小说,不管我们的文学观有着怎样的天壤之别,不管是全盘西化还是坚守自己的文化传统,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我们都在用方块字表达自己,这非常重要。这是我们区别于他人的最根本、最核心的特点。在这个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上,这几乎成为我们区别于他人的最后、也是最难以被同化的特点。你用方块字写作,你才可以在世界文学的版图上被称作是“中国文学”、“中国小说”,你才可以最终确立你乏所以是你自己。不管你有怎样的意识形态、政治立场,不管你有怎样的文化偏好,也不管你有怎样不同的审美取向'使用方块字将成为你不可摆脱的最终限定,成为你最后的身份标识。你完全可以选择其他的语言文字写作,并因此而更容易地“与世界接轨”,成为当今世界“主流文化”的一部分,但你也因此而成为华语写作之外的他人。
所以“伟大的中国小说”这个问题,理所当然地变成了“用方块字深刻地表达自己”。既然你使用方块字,那么和方块字相始终也根本无法拆开的文化传统,也就必然成为你写作的一部分。不管你是脚踏土地,直面现实,把自我完全熔铸于现实主义的大地,还是切断历史,挣脱现实,完成不食人间烟火的形而上的精神羽化的神性飞升;不管你是宏大叙事,还是彻底个人化的写作,你都必须依靠方块字,你都无法躲避方块字所带给你的文化高度或历史陷阱。
建立现代汉语的主体性,绝不是要重建方块字的万里长城,然后把自己囚禁其中。我们渴望的是:用方块字深刻地表达自己。我相信:中国的当代文学最终将证明,现代汉语不是因为全盘西化才保留下来的,而恰恰是因为现代汉语保持了鲜明的特性,是因为现代汉语没有被别人完全同化,恰恰是因为现代汉语对世界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不错,在所谓全球化的历史过程中,别人的历史曾经血腥、剧烈地发生在我们身上,极大地改变了我们。可如今,我们的历史也正理所当然地改变着全球化,也正理所当然地成为世界历史中最丰富最深刻的一部分。这个过程必然需要语言的自觉,这个过程必然期待着现代汉语主体性的建立,这也是“伟大的中国小说”产生的过程。
16.下面对“伟大的中国小说”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用方块字来反映中国的文化传统并能深刻地表达自己的小说。
B.容易与世界接轨,成为当今世界“主流文化”的一部分的小说。
C.根基于现实主义大地,依靠汉字来表达中国文化高度的小说。
D.建立现代汉语主体性,成为世界历史中最深刻的一部分的小说。
17.从原文看,下列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建设“伟大的中国小说”,每个作家都要面临着自我能力和全球主流话语的挑战。
    B.作家有不同的意识形态、政治立场、审美取向,但其发展最终要受到汉字的束缚。
    C.不管是立足大地的现实主义作品,还是追求积极理想的作品,都无法躲避方块字。
    D.要保留现代汉语,发展中国文学,必须摒弃全盘西化,保持现代汉语的鲜明特性。
18.文章为什么说“用方块字表示自己,这非常重要?”(6分)  
                                                                               
19.请分析“建立现代汉语的主体性的有利条件。(6分)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
蒙娜丽莎之谜又有新解
    ——一位研究者对瓦萨里1550年的推断表示支持
【英国《星期日电讯报》8月1日报道】蒙娜丽莎之谜最终揭开:她是五个孩子的母亲。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画像是世界上最具女性神秘气息的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上册 期末试卷


上一个『镇江市2008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下一个『2008年广东省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