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一中高三期中考试语文冲刺模拟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新泰一中高三期中考试语文冲刺模拟试卷(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新泰一中高三期中考试语文冲刺模拟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1卷(选择题共33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试题预览
  新泰一中高三期中考试语文冲刺模拟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1卷  (选择题共33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哽咽  田埂  粳米  骨鲠在喉  
B.唆使  竣工  疏浚  怙恶不悛
C.咯血  炮烙  恪敬  溘然长逝
D.裸露  窠巢  踝骨  裹足不前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人们关于全球变暖的诸多       ,在二十一世纪都将会一步步显露出来,成为现实。
②幸福的感觉总被思念      ,因为思念有时候是苦的。
③尽管有的地方的“政绩工程”看起来规模宏大,但是由于脱离了实际,弄得劳民伤财,
      没有使群众受益,      加重了群众的负担。
A. 隐忧  湮没  不但/而且    B.殷忧  淹没  不但/而且
C.隐忧  淹没  不仅/反而    D.殷忧  湮没  不仅/反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香港华懋集团主席“小甜甜”龚如心病逝,其丧礼安排逐渐明朗。受聘设计灵堂的花店店主透露,这个花海灵堂相信是史无前例,令人惊叹。
B.中国唐装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忠祥说,北京奥运承载梦想,中国唐装充满希望,近年来唐装风靡一时,将唐装作为北京奥运期间中国运动员的礼服,正可以承载品牌、走向世界。
C.基金安瑞的持有人代表表决通过了基金安瑞的“封转开”方案。这意味着基金安瑞即将欣开新的一页,华安中小盘成长基金将粉墨登场,成为华安基金管理公司第8只开放式基金。
D.中国话剧的主流,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始终是沿着雅俗共赏的道路发展着的,话剧到群众中去才能发展壮大,把话剧视为高雅艺术,等于自设藩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分析认为,俄罗斯积极推进和印度的战略伙伴关系,一个主要因素是与美国争夺印度武器市场订单。
B.从1月25日起,我市受一股较强的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影响,正形成今冬第一次大幅度的降温过程。
C.广州市疾病控制中心的这项研究,是第一次世界上发现果子狸与“非典”病毒之间存在的直接联系。
D.国家统计局25日宣布,据初步核算显示,2006年我国GDP为209407亿元,增长10.7%,增速比上年加快0.3个百分点。
5.把后面的句子填到两段话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这世界上最具灵性的动物,也离不开水的滋润。                   ,让人具有水一般的不屈的性格。
巍峨险峻的大山拦不住汹涌的波涛,而汹涌的波涛却摧不折人类精神鼓起的风帆,                ,我也看到了人类所具有的水一般的不屈的性格。
   ①水渗入了人的灵魂,合成人的血肉之驱
   ②水在合成人血肉之驱的同时,也渗入了人的灵魂
   ③在大海的背景下,我听见了海明威崇拜的那位老人的呐喊
   ④听吧,在大海的背景下海明威崇拜的那位老人在呐喊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科学家发现猕猴在婴儿期会模仿人类表情
    据美国《每日科技新闻》报道,国际生物进化学界一直认为,除了人类和黑猩猩的婴儿具有表情模仿能力外,其它灵长类动物的后代均不具备这种能力。但意大利的研究人员们日前却发现,在猕猴刚刚出生时,它们也同样可以模仿人类或成年猕猴的面部表情。
意大利帕尔马大学的研究人员皮埃尔•F•法拉利通过试验发现,小猕猴在出生后很短的一段时间里也能够模仿人类和成年猴子的表情。这种表情模仿的能力,被认为是灵长类动物的一种进化,因为通过脸部表情模仿,婴儿就可以与成年之间进行沟通。在试验中,小猕猴在出生后的3到7天时间里,竟然能够神奇地模仿试验者的面部表情,做出各种诸如张嘴或闭嘴的动作。通过对自由放养的猕猴的观察,法拉利研究小组发现,刚出生的小猕猴都会模仿它们母亲的唇部动作和伸舌头的动作。法拉利说,“我觉得这种摹仿是多种多样的,通过这种摹仿,婴儿与成年人之间建立了一种主导性的沟通方式。”  
意大利的研究人员们此前认为,在群体交往中,只有人类和猿类具有模仿的能力。但是法拉利小组却质疑这种说法,因为近期在猕猴的大脑中发现一种镜像神经细胞,这种细胞同样存在于人脑中,当人类在做动作或模仿动作的时候,这种细胞就会活跃起来。研究人员分时段对猕猴进行试验,发现许多刚出生几天的小猕猴看到人类的张嘴闭嘴动作后,也会立即舔吸自己的嘴唇,但是除了面部动作之外,它们对于所看到的其它动作都熟视无睹。这一研究表明,模仿能力在灵长类进化过程中出现的时间要早于此前所认为的时间,应该在猕猴祖先同人类分离之前,也即在2500万年前。
皮埃尔•法拉利说,在进行此次试验时,研究人员们发现在16只刚出生3天的小猕猴中,有7只都会模仿各种各样的面部表情。但是到了第七天,这种表情模仿能力就逐渐消失了,只有4只还有舔嘴唇的动作,而到了第十四天,所有的模仿动作就都停止了。法拉利说,现在还不知道为什么有的灵长类动物的婴儿不能模仿表情。法拉利和他的研究小组将一直观察猕猴到它成年,以观察是否模仿者和被模仿者会因为后天的脾性而产生不同的表情。该小组也会通过观察,以判断是否幼年猕猴会通过模仿,自己创造出一些特殊的表情。
在此前举行的一次国际会议上,科学家们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即动物们不但有自己的语言,还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它们远比人类想象的要聪明得多。意大利的科学家们表示,研究人员们进行研究的动物种类范围极广,从灵长类的黑猩猩、狒狒到海洋生物海豚、海狮、鲸鱼直至像鹦鹉这样的鸟类动物。他们第一次把对不同动物的研究结果汇总并加以归纳,从而证明动物也经常交谈和相互倾听,它们有自己的文化和婚姻习俗,并以此来维持社会秩序。
    意大利的研究人员还表示,灵长类动物是自然界中的高等哺乳动物,它们的大脑非常发达、四肢灵活、行动敏捷,模仿能力也比较强,是这个地球上与人类血缘最为接近的物种。以灵长类动物猩猩为例,它们组成的社会就具有比较严格的婚姻制度,与人类非常相似。德国慕尼黑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会议上说,雌猩猩一般只与几个自己中意的雄性猩猩交配,其他雄猩猩知道它们不同寻常的关系后,会尊重它们的婚姻。在黑猩猩社会中,雌猩猩嫉妒心较重,它们在与同类争吵后,易生怨恨。但雄猩猩之间发生争斗后,会很快向对方作出各种和好的姿态,所以科学家们说,也许具有暴力倾向的年轻人有必要向雄性猩猩们学习。
猕猴在婴儿期能够模仿人类的面部表情,这在人类进化学研究上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意大利生物进化研究所博朗尼•拉弗茨博士说,“这一新发现给人类进化学研究带来了新的启示,但这距离我们彻底揭示动物行为的奥秘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
6.下列关于猕猴在婴儿期会模仿人类表情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猕猴在出生后很短的一段时间里,能够模仿成年猕猴的面部表情,但是这种表情摹仿能力在不长的时间就会逐渐消失。
B.小猕猴能够模仿人类和成年猴子的表情,是灵长类动物的一种进化,通过脸部表情模仿,小猕猴就可以与成年猴子之间进行沟通。
C.猕猴在婴儿期会模仿人类和成年猴子的面部表情,但除了面部动作之外,它们对于所看到的其它动作都熟视无睹。
D.幼年猕猴会通过模仿,自己创造出一些特殊的表情。它们也能经常交谈和相互倾听,它们有自己的文化和婚姻习俗,并以此来维持社会秩序。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国际生物进化学界过去一直认为,除了人类和黑猩猩的婴儿具有表情模仿能力外,其它灵长类动物的后代均不具备这种能力,意大利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改变了这一结论。
B.猕猴在婴儿期会模仿人类表情这一发现表明,模仿能力在灵长类进化过程中出现的时间应该在猕猴祖先同人类分离之前。
C.动物们不但有自己的语言,也经常交谈和相互倾听,还有一定的社交能力,有自己的文化和婚姻习俗,并以此来维持社会秩序。它们远比人类想象的要聪明得多。
D.灵长类动物是自然界中的高等哺乳动物,它们的大脑非常发达、四肢灵活、行动敏捷,从婴儿期就具有表情模仿能力,是这个地球上与人类血缘最为接近的物种。
8.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猕猴在婴儿期之所以会模仿人类表情, 是因为猕猴的大脑中的一种镜像神经细胞。当猕猴在做动作或模仿动作的时候,这种细胞就会活跃起来。
B.小猕猴表情摹仿能力的逐渐消失,有可能是模仿者和被模仿者因为后天的脾性而产生不同的表情。
C.灵长类动物是自然界中的高等哺乳动物,是这个地球上与人类血缘最为接近的物种,除了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具有模仿能力外,其它动物均不具备模仿能力。
D.猕猴在婴儿期能够模仿人类的面部表情,这一新发现有助于我们彻底揭示动物行为的奥秘。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①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波磔点画②,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记母教铨时,组紃绩纺③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④。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病。铨有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与药鼎沸声相乱。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节选自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
【注】①四子书:即四书。②波磔点画:指汉字各种基本笔画。③组:指织带。紃:圆形细带此指搓绳。④夏楚:古代用作笞罚的工具。这里是责打的意思。⑤鸣机夜课:夜晚边纺织边督促孩子读书。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轧轧相间  间:夹杂    B.病少差矣  差:同“瘥”,病愈
C.无误乃已  已:停止      D.母手任操作  任:任意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母亲教子严厉慈爱的一组是
①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
②儿怠,则少加夏楚
③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
④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
⑤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   
⑥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②③④     D.①④⑥
11.下列对原文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对“镂竹学书”、“鸣机夜课”、“诵书娱母”这几个画面的描写,刻画母亲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怀念。
B.文中所写母亲对子女的教育,虽然严厉,却充满了慈爱,致使作者终生铭感,这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C.本文作者叙述母亲诸多琐事,却不加任何铺叙和夸饰,也很少使用感情浓烈的语辞,质朴无华,真情流淌,是本文最鲜明的特点。
D.本文重在以情感人,如写母亲叫醒读倦而睡的儿子时“泪方纵横落”,就表现了其恨铁不成钢的情怀。
第II卷(共12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然后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第II卷共4页,请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四、(23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4分)
                                                                                   
②然则何以解忧?(2分)
                                                                                   
③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4分)
                                                                                   
1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塞下曲  许浑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塞下曲  常建
玉帛朝回辞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1)这两首《塞下曲》在选材上独辟蹊径,表现了不同寻常的思想内容,许浑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常建在诗中赞颂了什么?请结合每首诗的三四句加以分析。(4分)
许浑                                                                。
常建                                                                。
(2)两首诗在语言和表现手法上各有何特色?(4分)
许浑                                                                。
常建                                                                。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在古代诗歌中,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            。”(杜甫《月夜忆舍弟》)
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        ,         。(苏轼《水调歌头》)
(2)在对待生死问题上,古人留下许多名言。如: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           。(孟子《鱼我所欲也》)
人固有一死,         ,         ,          。(司马迁《报任安书》)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西风胡杨
潘岳
胡杨,秋天最美的树,是1亿3000万年前遗留下的最古老树种,只生在沙漠。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坚忍的树。能在零上40度的烈日中娇艳,能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风沙。那种遇强则强、逆境奋起、一息尚存、绝不放弃的精神,使所有真正的男儿血脉贲张。霜风击倒,挣扎爬起,沙尘掩盖,奋力撑出。他们为精神而从容赴义,他们为理念而慷慨就死。虽断臂折腰,仍死挺着那一副铁铮铮的风骨;虽伤痕累累,仍显现着那一股硬朗朗的本色。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无私的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青山绿水,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芸众生。身后的芸芸众生,是它们生下来活下去斗到底的唯一意义。它们并不期望人们知道它们,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让给了桃花,让给了所有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而将这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包容的树。包容了天与地,包容了人与自然。胡杨林中,有梭梭、甘草,它们和谐共生。胡杨林是硕大无边的群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团队,是典型的东方群体文明的构架。胡杨的根茎很长,穿透虚浮漂移的流沙,竟能深达20米去寻找沙下的泥土,并深深根植于大地。如同我们中国人的心,每个细胞,每个枝干,每个叶瓣,无不流动着文明的血脉,使大中国连绵不息的文化,虽经无数风霜雪雨,仍然同根同种同文独秀于东方。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胡杨生下来一千年不死,死了后一千年不倒,倒下去一千年不朽。它们生前为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仍奇形怪状地挺立在战友与敌人之间,它们让战友落泪,让敌人尊敬,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幅悲天悯人的冬天童话。一看到它们,就会想起岳飞,想起袁崇焕,想起谭嗣同,想起无数中国古人的气节,一种凛凛然、士为知己者而死的气节。
胡杨并不孤独。在胡杨林前面生着一丛丛、一团团的红柳。她们是胡杨的红颜知己。她们自愿守在最前方。她们面对着肆虐的狂沙,背倚着心爱的胡杨,一样地坚忍不退,一样地忍饥挨渴。这又使我想起远在天涯海角,与胡杨同一属种的兄弟,它们是红树林。与胡杨一样,它们生下来就注定要保卫海岸,注定要为身后的繁华人世而牺牲,注定要抛弃一切虚名俗利,注定长得俊美,生得高贵,活得清白,死得忠诚。
胡杨不能倒。因为人类不能倒,因为人类文明不能倒。胡杨曾孕育了整个西域文明。拓荒与征战使水和文明一同消失在干涸的河床上。胡杨林外,滚滚的黄沙埋下了无数辉煌的古国,埋下了无数铁马金戈的好汉,埋下了伴他们一起倒下的枯杨。胡杨也有哭的时候,每逢烈日蒸熬,胡杨树身都会流出咸咸的泪,他们想求人类,将上苍原本赐给它们的那一点点水仍然留下。上苍每一滴怜悯的泪,只要洒在胡杨林入地即干的沙土上,就能化出漫天的甘露,就能化出沸腾的热血,就能化出清白的正气,就能让这批战士前仆后继地奔向前方,就能让他们继续屹立在那里奋勇杀敌。
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我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我祈求胡杨、红柳与红树,请它们再坚持一会儿,哪怕几十年。我想哭,想为那些仍继续拼博的战士而哭,想为倒下去的伤者而哭,想为那死而不朽的精神而哭,也许这些苦涩的泪水能化成濛濛细雨再救活几株胡杨。然而我不会哭。因为这不是英雄末路的悲怆,胡杨还在,胡杨的精神还在,生命还在,苍天还在,苍天的眼睛还在。那些伤者将被疗治,那些死者将被祭奠,那些来者将被激励。                    
15.文章第一段说“胡杨,秋天最美的树”,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联系全文作答。(6分)
  答:                                                                        
16.作者写胡杨的同时,也写了红柳、红树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                                                                        
17.如何理解“胡杨不能倒,因为人类不能倒,因为人类文明不能倒”这句话的意思?(4分)
   答:                                                                       
18.文章结尾作者写了两个个“我祈求”和三个“想为……而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    &nb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河北省正定中学2008届高三第二学期第一次模拟』  下一个『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