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重庆一中高2008级月考试题语文试题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08年重庆一中高2008级月考试题语文试题卷(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秘密★启用前2008年重庆一中高2008级月考试题语文试题卷语文试题卷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第1至11题为选择题,33分;第12至23题为非选择题,107分,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第1至第11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试题预览
  秘密★启用前
2008年重庆一中高2008级月考试题语 文 试 题 卷 

语文试题卷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第1至11题为选择题,33分;第12至23题为非选择题,107分,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第1至第11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12至23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


一、(原创)(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漱口(sù)    怃然(wǔ)    剽窃(piáo)    量体裁衣(liáng)
B.筵席(yán)   档次(dǎng)  氛围(fèn)     管窥蠡测(lí)
C.盥洗(kuǎn)  撺掇(cuàn)  卓越(zhuó)    削足适履(xuē)
D.祓除(fú)    连累(lěi)   包扎(zā)      扺掌而谈(dǐ)
2、下列词语中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炫目    目眩    霓红灯    蛛丝蚂迹    防民之口胜于防川
B.告罄    钟磬    名信片    攻城掠地    口惠而实不至
C.栽赃    脏款    莫须有    死心塌地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D.凭空    平添    录相机    笼络人心    一年之际在于春
3、下面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为什么中国会如此早熟?为什么在纸张都未发明,文书尚用竹简木片传抄之际,即出现至圣亚圣,而且与孟子同一世纪即出现了秦始皇,且对此后的中国有决定性的影响?
B.《穆天子传》是个神话传说,可史书上却把它归于帝王“起居注”一类;《山海经》也是神话传说,《汉书》却把它归于“地理志”中。
C.《反不正当竞争法》第8条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它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在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的,以行贿论处,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帐外暗中接受回扣的,以受贿论处。”
D.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即使成功就在眼前,他都没有慧眼去发现,因为失败沮丧的情绪已经给他的心灵设置了一层屏障。
B.从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我国进入到奴隶社会,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C.保安的职责是保护商场的货物安全和环境安全,他们擅自打人的行为是属于执行公务过程中侵害他人权利的行为。
D.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创新,必须利用语文学科特有的优势和独特的能力结构,加强言语操作,创设语文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动起来。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5~7题。
霍金自述:我的公众科学观
①如何利用兴趣向公众提供必须的科学知识,使之在诸如酸雨、温室效应、核武器和遗传工程方面作出真知灼见的决定?很清楚,根本的问题是中学基础教育。可惜中学的科学教育既枯燥又乏味。孩子们依赖死记硬背蒙混过关,根本不知道科学和他们周围世界有何相关。此外,通常需要方程才能学会科学。尽管方程是描述数学思想的简明而精确的方法和手段,大部分人却对之敬而远之。当我最近写一部通俗著作(即《时间简史》--编者注)时,有人提出忠告说,每放进一个方程都会使销售量减半。我引进了一个方程,即爱因斯坦著名的方程,E=mc2。也许没有这个方程的话,我能多卖出一倍数量的书。 
②科学家和工程师喜欢用方程的形式表达他们的思想,因为他们需要数量的准确值。但对于我们中的其他人,定性地掌握科学概念已经足够,这些概念只要通过语言和图解而不必用方程即能表达。 
③人们在学校中学的科学可以提供一个基本框架,但是现在科学进步的节奏如此之迅速,在人们离开中学或大学之后总有新的进展。我在中学时从未学过分子生物学或晶体管,而遗传工程和计算机却是最有可能改变我们将来生活方式的两种发展。有关科学的通俗著作和杂志文章可以帮助我们知悉新发展,但是哪怕是最成功的通俗著作也只被人口中的一小部分所阅读。只有电视才能触及真正广大的观众。电视中有一些非常好的科学节目,但是还有些人把科学奇迹简单地描述成魔术,而没有进行解释或者指出它们如何和科学观念的框架相一致。科学节目的电视制作者应当意识到,他们不仅有娱乐公众的义务,而且有教育公众的责任。 
④在最近的将来,什么是公众在和科学相关的问题上应做的决定呢?迄今为止最紧急的应是有关核武器的决定。其他的全球问题,诸如食物供给或者温室效应则是相对迟缓的,核战争意味着地球的全人类在几天内被消灭。冷战结束带来的东西方紧张关系的缓解表明,核战争的恐惧已从公众意识中退出。但是只要还存在把全球人口消灭许多遍的武器,这种危险就仍然在那里。 
⑤如果我们避免了核战争,仍然存在把我们消灭的其他危险。有人讲过一个恶毒的笑话,说我们之所以未被外星人文明所接触,是因为当他们的文明接触到地球时总是先把自己消灭掉了。但是我对公众的意识有充分的信任,那就是相信我们能够证明这个笑话是荒谬的。
5、理解第①段中划横线的句子,霍金这样说的真正意图是(  ) 
A.意在讽刺中学科学教育的枯燥乏味,因为向公众提供科学知识时,没有做到像自己写《时间简史》一样通俗易懂。 
B.意在批评中学的科学教育,因为中学生根本不知道科学和他们周围世界有何联系,并且常常需要方程才能学会科学。 
C.意在强调《时间简史》是一部面向公众的通俗著作,而不是一部简明而精确的纯学术专著。 
D.意在强调社会公众与科学家、工程师不同,他们不需要数量的准确值,只需要定性地掌握科学概念已经足够。  
6、对原文第③段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人们离开中学或大学之后总有新的进展”,所以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赶潮流是不必要的。 
B.遗传工程和计算机是最有可能改变我们将来生活方式的两种发展,因而中学应该开设生物学或晶体管的相关课程。 
C.《时间简史》在全球的销量已经创下了平均每数百人就有一册的记录,而霍金却说:只有电视才能触及真正广大的观众。体现了伟人的谦虚。 
D.最佳的电视科学节目,应该要具备娱乐和教育的双重功能。 
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提高公众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就要从中学的科学教育抓起,从“娃娃”抓起。 
B.让学生在头脑中对科学形成一个基本框架,而又不流于枯燥乏味,这无疑是中学科学教育需要研究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C.普及公众的科学知识,电视媒体比通俗著作和杂志文章更有效,因此应该多开设电视科学栏目,尽量减少通俗著作和杂志文章的出版。 
D.如果大众没有足够的科学知识,就会在危及地球和人类自身的重大问题上作出错误的决定,从而引发难以想象的后果。

三、(原创)(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文,完成8~11题。
传是楼记  〔清〕汪琬
昆山徐健庵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间命工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区为经史子集四种,经则传注义疏之书附焉,史则日录家乘山经野史之书附焉,子则附以卜筮医药之书,集则附以乐府诗余之书,凡为橱者七十有二,部居类汇,各以其次,素标缃帙①,启钥灿然。于是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曰:“吾何以传女曹哉?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旧矣。盖尝慨夫为人之父祖者,每欲传其土田货财,而子孙未必能世富也;欲传其金玉珍玩、鼎彝尊斝②之物,而又未必能世宝也;欲传其园池台榭、舞歌舆马之具,而又未必能世享其娱乐也。吾方以此为鉴。然则吾何以传女曹哉?”因指书而欣然笑曰:“所传者惟是矣!”遂名其楼为“传是”,而问记于琬。琬衰病不及为,则先生屡书督之,最后复于先生曰:
甚矣,书之多厄也!由汉氏以来,人主往往重官赏以购之,其下名公贵卿,又往往厚金帛以易之,或亲操翰墨,及分命笔吏以缮录之。然且裒聚未几,而辄至于散佚,以是知藏书之难也。琬顾谓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是故藏而勿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则呻佔③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
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善读书者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尊所闻,行所知,非善读书者而能如是乎!
今健庵先生既出其所得于书者,上为天子之所器重,次为中朝士大夫之所矜式,藉是以润色大业,对扬休命,有余矣,而又推之以训敕其子姓,俾后先跻巍科,取宦仕,翕然有名于当世,琬然后喟焉太息,以为读书之益弘矣哉!循是道也,虽传诸子孙世世,何不可之有?
若琬则无以与于此矣。居平质驽才下,患于有书而不能读。延及暮年,则又跧伏穷山僻壤之中,耳目固陋,旧学消亡,盖本不足以记斯楼。不得已勉承先生之命,姑为一言复之,先生亦恕其老悖否耶?
【注】①缃帙(zhì):浅黄色的书套。②彝(yí):古代盛酒的器具,也泛指祭器。斝(jiǎ):古代盛酒的器具。③ 呻佔(zhān):诵读。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部居类汇,各以其次                  次:次序、顺序
B.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               忤:违背、不一致
C.凡为橱者七十有二                   凡:总共、一共
D.次为中朝士大夫之所矜式           式:范式、法度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史则日录家乘山经野史之书附焉
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B. 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
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
C. 今健庵先生既出其所得于书者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D. 藉是以润色大业
    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都能够表现汪琬关于藏书、守书与读书的看法的一组是(  )
①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
②人主往往重官赏以购之
③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
④守而弗读,犹勿守也
⑤藏而勿守,犹勿藏也
⑥藉是以润色大业,对扬休命
A.①②③⑤   B.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11、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传是楼藏书甚丰,分经史子集四类,并附加了相关的内容。楼主人认为把这个传诸子孙比传给他们财产珍宝等更有价值。所以汪琬将其命名为“传是楼”并为其作序。
B.文章介绍藏书楼的由来、用途和布置,是为了颂扬徐健庵先生的远见。
C.作者由书的收藏想到守,想到读,直到“躬体而心得之”,由表及里,发挥得淋漓尽致。
D.赞扬楼主人写得简单,但也非等闲之笔,因为是为楼作记,就不能不提及主人。既要颂扬,又要实事求是。这方面,作者做得很有分寸。


第Ⅱ卷(117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12.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何以传女曹哉?(2分)
译文:                                                           
(2)循是道也,虽传诸子孙世世,何不可之有?(3分)
译文:                                                           
(3)若琬则无以与于此矣。居平质驽才下,患于有书而不能读。(3分)
译文:                                                           

13.阅读下面晏几道的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临江仙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鹧鸪天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1)两首词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3分)
    答:                                                             
(2)简析“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两句词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3分)
答: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6分)
(1)袅袅兮秋风,                       。(屈原《湘夫人》)
(2)                  ,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3)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4)忧劳可以兴国,                  。(欧阳修《伶官传序》)
(5)                    ,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红楼梦》)
(6)战国时的荆轲是司马迁极喜爱的人之一,有关荆轲的故事在后世也流传甚广,你认为根据《史记》的体例,司马迁会把他放在哪种体例之中?      。

五、(原创)(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9题。
宋朝的雨
陈富强
①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 
②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堤要幽静得多,甚至稍稍有些冷寂。 
③我建议你去苏堤。 
④雨在树梢上、在伞顶上、在草叶上、在亭檐上、在湖面上、在一切无遮无拦的去处跳着欢快的舞蹈。伞是丝绸做成的,你为自己撑开一片无雨的天空,而一个遥远的背景,正渐渐向你推近,撑着绸伞的你便和雨帘里淡淡的灯光一起变成这个背景的过客。宋朝正悄悄向你走来。你跨过第一座拱桥,你就走进了宋朝的雨里。 
⑤呈现在你眼前的是1090年仲春的苏堤,犹如一条绿色的飘带,堤桥相接,横卧湖上,南端系住南屏,北端挽起栖霞岭。柳丝舒展婀娜的身姿,翩翩起舞。一堤的翠绿烟似地漫洇开来,细细看去,绿雾似的堤上桃花盛开了,不耐寂寞的是枝头的黄鹂。
⑥你与苏东坡在堤上相遇了。刚刚完成长堤修筑的苏太守,心情正佳,他临风而立,面对烟水淼淼,诗情满溢,一首千古绝唱脱口而出。“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                ,                   ”。这是苏太守为后人留的文化遗产,它的价值不亚于苏堤春晓。 
⑦苏东坡决意整治西湖的念头始于1071年。这一年他第一次来到杭州,官至通判。他在巡视西湖时,看到葑草已淤塞了西湖的十之二三,他虽有心治理,但通判的官位尚无决策权,欲有作为而无作为,苏通判满腔抱负都化作了天才的诗意。倘若苏东坡仕途顺利,而不是屡遭贬谪,一路坎坷,他流芳百世的名篇佳作大约要大打折扣了。 
⑧机会终于在时隔8 年后降临到苏东坡身上。1089年,苏东坡再次赴任杭州,任知州。到任的次日,苏东坡重游了西湖,面对的西湖湖面已有一半成了葑田,忧虑之情油然而生。回到府上,挥笔写下了“葑合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调疏”的感叹。叹毕,苏东坡组织人力调查踏勘。于次年4 月,向当朝皇帝哲宗呈了《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的奏议。在这篇上书中,开篇就说:“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苏东坡预言“水浅葑横,如云翳空,倏忽便满,更二十年,无西湖矣。使杭州而无西湖,如人去其眉目,岂复为人乎!” 
⑨苏东坡在上书中还从养鱼、饮水、灌溉、助航、酿酒等方面列举了西湖不可荒废的五条理由。其中讲到:城中饮水来自湖水,如果西湖都变成葑田,则举城饮水断源,城中运河赖西湖挹住,若湖水不足,必取借钱塘江之水,而江潮多沙,河道淤塞,数年淘河一次,官史借此欺民,为民大患;杭州产名酒,每年酒税为全国第一,如果西湖浅涸,酿酒必大受影响。 
⑩苏东坡的这篇奏议,时隔900 年,再来分析,依旧充满一位政治家的深谋远虑。我们现在看到的也许只是一条如诗如画的长堤,当年的苏东坡却从民生大计出发,改变了西湖的命运。 
○11挖葑泥筑堤是苏东坡疏浚西湖最精彩的一笔。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在《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里记载了苏东坡天才的构想。“今欲去葑田,葑田如云,将安所置之?湖南北三十里,环湖往来,终日不达。若取葑田积之湖中为长堤,以通南北,则葑田除而行者便矣。”经过从夏到秋的努力,一条长堤破湖而出,夹道杂植芙蓉、杨柳,中为六桥九亭。这时的长堤尚无名,直到后继知州林希遵循杭人意愿,才将其命名为苏公堤,并为东坡立祠堤上。渐渐地,苏堤成为“堤桥成市,歌舞丛之,走马游船,达旦不息”的湖上繁华之地。周密撰的《武林旧事》为后人记载了当时的情景。“画楫轻舫,旁午如织。至于果蔬、羹酒、关扑、宜男、戏具、闹竿、花篮、画扇、彩旗、糖鱼、粉饵、时花、泥婴等,谓之‘湖中土宜’。又有珠翠冠梳、销金彩段、犀钿、织藤、窑器、玩具等物,无不罗列。”
○12苏东坡在堤上消失了,雨依然在密密地下,你用无比敬慕的目光送别苏东坡,独步缓行。此时你已知道苏东坡将离开杭州,他在知州任上只有两年,却为杭州留下了如此宏大的手笔,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样一项规模浩大的工程,苏东坡在杭州所作的诗文中却很少提及,直到去扬州任上,才在答友人的诗中回顾治湖的经历。可见这位旷世奇才的博大胸怀。有史以来与西湖相关的,你知道能与苏东坡与苏堤媲美的是唐朝的白居易和白堤。固然是白堤在先、苏堤在后,但他们都是一代文豪,他们都懂得珍惜文化的大自然。他们在杭州的时间都十分短暂,但他们却留下了一世英名。 
○13你在堤上流连。倘若你回头望望,你会发现,随着南宋的到来,苏堤的北端将耸立起一座庄严的庙宇,红墙重檐,松树翠柏掩映一代名将岳飞。你惊喜地看到,一个宋朝、一南一北、一文一武与这条长堤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都是人杰,他们的智慧和生命化作绵绵不绝的雨丝,滋润着堤上的绿树红花。 
○14你撑开的是一把丝绸做的雨伞。以丝绸命名的道路曾经横贯东西,而现在,令你乐此不疲的是,走在伞下回想从前,雨在你的头上喧哗,陪伴着你走近苏东坡的雕像。先生沐雨而立,一站就是千年。
15.文章第5自然段中,作者是如何进行景物描写的?(4分)
                                                                
16.(1)试补出第6自然段空白处的两句诗句。(1分)
                                                       
(2)第7自然段划线句“倘若苏东坡仕途顺利,而不是屡遭贬谪,一路坎坷,他流芳百世的名篇佳作大约要大打折扣了”,其意蕴可换用前人的什么诗句或文句来加以表达?请写出你认为恰当的一句。(3分)
                                                                   
17.漫步于苏堤之上,我们能用心体会到苏轼哪些才能与品格?(6分)
                                                                  
18.文章题为“宋朝的雨”,“雨”在文中反复出现,有着作者怎样的用意?(6分)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2008高考语文基础突破套题(34套』  下一个『湖南省长沙一中2007-2008学年高三第八次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