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实试验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练习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实试验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练习(高二必修三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实试验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练习单元目标本单元我们学习的所有课文都是古今应用文中的佳作。广义上讲,所有文字都离不开应用,但随着历史的发展,文章的分类越来越细,我们便把专用于某种实用目的的文章叫做“应用文”,比如奏疏、碑铭、报告、书信、演讲稿、起诉书,包括请假条、个人鉴定、会议通知等等
试题预览
  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实试验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练习

单元目标
本单元我们学习的所有课文都是古今应用文中的佳作。广义上讲,所有文字都离不开应用,但随着历史的发展,文章的分类越来越细,我们便把专用于某种实用目的的文章叫做“应用文”,比如奏疏、碑铭、报告、书信、演讲稿、起诉书,包括请假条、个人鉴定、会议通知等等,还有很多行业都有自己特定的应用文体。
在对应用文进行分析阅读时,不要过多地纠缠于文体格式方面的问题,要抓住“经世致用”的基本精神,结合写作目的、背景场合、各方关系以及语言应用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对于古汉语应用文,要借助课文注释、旁批和工具书疏通文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文章中的情感操守、文韬武略。

基础过关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卑劣liè      唾手可得tuò      惟命是从wéi      黯然失色àn
B.祈祷 qí      凶残暴戾lì       文韬武略lüè      同流合污 wū
C.赡养 zhān    豁然开朗huò      浅尝辄止 zé      杀人如麻má
D.自矜jīn      直抒胸臆 yì      十恶不赦 shè     基础扎实zhā

2.下列各句话,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位大使昨夜还谍谍不休地向俄国人保证,德国是朋友,而且几乎是盟友。
B.既没有喧战,也没有最后通牒,但德国的炸弹却突然在俄国城市上空像雨点般地落下来。
C.马克思的英明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D.希特勒一直是凭借这种伎俩得手的。

3.下列句子横线处依次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
①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      了。
②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      的损失。
③马克思主义日臻完善,由于马克思逝世,将使革命理论的研究出现一段      。
A.思想   估量   空白    B.思考   测算   空白
C.思考   估量   真空    D.思想   测算   真空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书进谏是封建社会朝臣参与政事、辅佐君主的重要方式,进谏文章是一种特殊的实用性散文。
B.丘吉尔是英国政治家、作家,曾任英国首相,文学造诣很深,获得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
C.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1000多字的悼词,以严密的逻辑精辟论述了马克思为人类作出的伟大贡献和在人类历史上无可取代的历史地位。
D.《与韩荆州书》中,作者李白向韩朝宗推荐自己,这在唐朝是极为罕见的行为。

5.加点的文言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严厉的惩罚。
B.兵者凶器也;争者末节也:杀人的刀具。
C.兽聚而鸟散,从之如搏景:击打。
D.未下车即辟荀慈明:征召。

6.《与韩荆州书》中出现的成语典故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周公吐握:口中含着食物,手里握着头发,形容礼贤下士。
B.脱颖而出:比喻人才若获得机会,必须充分显示才能。
C.倚马可待:需要停下马等待,比喻思想迟钝。 
D.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片段,完成7-10题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7.第一段划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交代了当时的情况  B.表示出乎意料之意
   C.表达了崇敬之情    D.含有惋惜之情

8.第二段划线句子中“形成的空白”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克思的影响是极大的,人们不久就会发现世界上失去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
   B.马克思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太重要了,对他的逝世,人们心理上一时很难接受。
   C.马克思对人类的贡献极大,他的逝世造成的损失无法弥补,他的位置无人可以取代。
     D.马克思主义日臻完善,由于马克思逝世,将使革命理论的研究出现一段空白。

9.本段写马克思的死时用“停止思想”、“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这些短语来表达,这是作者采用了      的手法。

10. 对下列这段话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A. 马克思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还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
B. 马克思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于是就发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
C. 马克思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规律,这些是前人未做到的。
D. 马克思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这样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就豁然开朗了,于是就发 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的特殊运动规律。

(二)阅读《与韩荆州书》片段,完成11-13题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今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11.“生不用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表达了李白怎样的心情?
答:                                                            

12.“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显示了韩荆州的何种风范?
答:                                                            
 
13.“脱颖”的含义是什么?
答:                                                            

14.李白自言具有什么样的才能?
答:                                                            

15.李白告诉韩荆州,他最引以为自豪的长处是什么?
答:                                                            

(三)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16-19题
  贯穿于人类社会文明中的精神发展,千姿百态,源远流长。一个民族的精神发展,思想情感,归根结蒂是一定物质生活条件的产物,历史的产物。人文精神,也是它们自身形成时所处的那个社会的产物。每个社会时代都有其相应的人文精神。同一时代的人文精神,也会因具体历史时期和条件的不同,显出其差别性和具体的特点。
  然而,在肯定人文精神源于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还必须进而联系到整个精神文化的层面,才能进一步把握和理解。在一个民族文化的创造、变革与发展中,必然会孕育出体现崇高价值追求、激励人们前进、支撑文化和社会向前发展的宝贵精神。
  由是,我们可以大致对人文精神做出这样的认定:所谓人文精神,即是(甲)的精神。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这里的科学是狭义的,是就自然科学、科学技术而言的。科学精神是迷信思想和神学观念的克星,是人类探索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显然,由人类优秀文化孕育的人文精神,是包含了科学精神在内的。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著名短文中,曾把马克思关于自然科学对人类历史意义的重要思想,同他的两个伟大发现相提并论。应当看到,伴随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而出现的诸如环境、生态、伦理等问题,固然凸显了强化人文精神课题的重要,但并没有因之使科学精神的光芒有所黯淡。解决问题的途径,只在于对科学技术的正确的社会运用,在于把科学精神同人文精神更好地结合起来。

16.文中第一段所提到的“社会的产物”,实际指的是什么?第二段所提到的“整个精神文化的层面”同第二段中哪句话含义是基本一致的。(用原文回答)
答:                                                                          
                                                                             
                                                                             
                                                                         。

17.结合一、二段,在第三段(甲)处填写对人文精神的认定内容。所谓人文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不超过30字)
答:



18.在第四段中,作者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为例,是为了强调什么?(不超过20字)“凸显了强化人文精神课题的重要”的意思是什么?(不超过30字)
答:





 
19.对这篇短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每个社会时代都会有与其相应的,完全相同的人文精神。
B.任何一个民族都会由于本民族优秀文化的积淀、凝聚而产生宝贵的人文精神。
C.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互相补充、相互包容的,因此二者是一致的。
D.文中第四段“他的两个伟大发现”指的是马克思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规律的发现。
E.本文的主旨是强调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很好地结合起来是非常重要的。

三、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付出等待:小学生等待上中学,中学生等待上大学,等待集合,等待排队,等待通知,等待早请示晚汇报,等待废话连篇的报告结束,等待典礼开始,等待误点的航班,等待好友的来信……等待中寄寓着希望,希望依偎着等待。
以等待为话题,展开联想与想象,可记叙议论,可描写抒情,可写真人真事,也可编述故事,写一篇700-10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综合拓展
一.单项选择
1.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脉博    学识渊博    辐射     副业
B. 矫键    一代天骄    勉励     磨砺
C. 拥戴    不共带天    布署     布置
D. 磐石    馨竹难书    膨胀     涨红

2. 指出下面句子中用语得体的一句(      )
A. 我们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敬请各位莅临指导。
B. 老同学,好些年不到你家了,你家母可好?你可要好好孝顺她老人家啊!
C. 你既然看得起我,给我送来这么贵重的礼物,却之不恭,我就只好笑纳了。
D. 老爷爷,你身体没大问题,还没病入膏肓,不必这么着急。

3.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B. 学校的大门口,一边放了一个花篮。
C. 这本书比《西游记》还要引人入胜,让我手不释卷。
D. 我踏进这个村庄就已经热闹极了。

二.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7题
理解巴金
李  辉
与巴金同时代的友人谈到他时,几乎无一例外地说他常常是沉默着坐在众人之间,听别人侃侃而谈,只是在回答别人的问题时,他可以一口气讲许多话,但话一讲完,便又归于沉默。在未见到他之前,我便是首先根据这样一些文字,来设想与人谈话时巴金的模样。
十年前,还在复旦大学念书的时候,我和陈思和第一次走进他的客厅,坐在他的面前,谈了一些有关他的研究方面的话题。那天,有没有阳光从窗外飘洒起来,有没有落叶铺在庭院,我已经记不确切了。只记得我是带着敬意带着紧张走进他的会客厅。老老实实提问,然后仔仔细细地记录。他呢,似乎也是老老实实地回答,没有临场发挥,没有妙语连珠,如此而已,虽然那时他的身体远比现在要好,我顾不上捕捉当时的感觉,只是留下这样一个淡淡的印象:他并非言语不多,但绝不是那种很会谈话的人,他的表情一点儿也不丰富,甚至可以说显得过于严肃。
后来见到他,同他交谈的机会多了,每一次过后,我都觉得仿佛对他的理解又加深一些。我发现,虽然时而他也会开心地一笑,但总体来说他的严肃是一贯的,不管是讲话还是静静地坐在那里,沉思好像是他的表情的主要色调。那些年,正是他一天天发表《随想录》的时候,作品中所表露出来的对自己灵魂的拷问,带着浓重的挥之难去的忧郁。每当读到这些文字时,我总要假设地去体会体会他内心的痛苦。这些从文字中感受出来的忧郁和痛苦,当坐在他面前时,我觉得完全可以从他的表情、他的声调,甚于目光那里得到印证。
巴金应该说是幸运的。他赶上了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的时代,他能够思考历史和人生,能够把一段段业已遥远的流逝的岁月重新铺开在记忆中,用他那经历过文革的精神磨难而变得成熟的目光来加以审视,来无情反思,从而在他的创作生涯中又矗立起一座令世人仰视的高峰——《随想录》。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没有《随想录》,后人该会怎样评说巴金?有一点大概可以设想,那时人们心目中的巴金,绝不会是现在我印象中的这一个巴金。
《家》和《寒夜》等固然重要,可以在文学史上光彩夺目,但是,若没有《随想录》,那该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一个残缺的“巴金”!以我的理解,只是因为有了《随想录》,巴金的丰富而独特的人格才最后以这种方式得以定型,并且与他早年希望成为思想家、社会活动家而做出的那些未能实现的努力,无意有意之中形成一个完美的连接。他影响读者影响社会的,不再仅仅限于文学人物或委婉动人的故事或强烈的感情共鸣,《随想录》的存在,以他的思想性、社会性、历史性超出了文学的意义。
4.“我”第一次去见巴金先生,为什么是“带着敬意带着紧张走进他的会客厅”的?
答:                                                                                                                                                                                                                               。
5.文章最后一段说:若没有《随想录》,那该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一个残缺的“巴金”!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答:                                                                                                                                                                                                                                                                                                            。
6.文中第三段说:“作品中所表露出来的对自己灵魂的拷问,带着浓重的挥之难去的忧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                                                                                                                                                                                              &n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必修三 单元练习


上一个『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实试验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练习』  下一个『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实试验版必修(三)第三单元练习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