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选读(唐诗)第二专题测试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唐诗宋词选读(唐诗)第二专题测试(高二选择性必修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唐诗宋词第二专题检测评估㈠积累:注音、错别字、词语解释、文言语法知识的相关考查题等。⑴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草腓(fēi)铁衣(tiě)城南(chéng)B横行(héng)逶迤(yí)校尉(xiào)C玉箸(zhù)蓟北(jì)顾勋(xūn)D伐鼓(fá)旌旆(pèi)凭陵(líng)⑵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穷秋(深)
试题预览
    唐诗宋词第二专题检测评估
㈠  积累:注音、错别字、词语解释、文言语法知识的相关考查题等。
⑴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草腓(fēi)    铁衣(tiě)   城南(chéng)B  横行(héng)   逶迤(yí)   校尉(xiào)
C  玉箸(zhù)   蓟北(jì)    顾勋(xūn)  D  伐鼓(fá)     旌旆(pèi)   凭陵(líng)
⑵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  穷秋(深)     草腓(枯萎)         B  死节(气节)   三时(三个小时)
C  顾勋(功勋)   伐鼓(击打)         D  旌旆(旗帜)   羽书(文书)
⑶没有活用现象的句子是  
A  将军金甲夜不脱      B  汉家大将西出师     C少妇城南欲断肠      D  轮台九月风夜吼
⑷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A  单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B  关城树色催寒尽,御苑砧声向晚多
C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D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㈡  同步阅读:紧密结合该板块内文章进行设题。
1 阅读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回答下列问题。
⑴这首诗的颔联以“怨”为中心,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作简要的分析。


    ⑵这首诗的尾联构思奇妙,请就其构思特点及其作用做简要的分析。

2阅读王维的《山居秋暝》,回答下列问题。
⑶在陶醉山林的志趣中,隐含着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愿望?请作简要的分析。

⑷诗人笔下的辋川景色有何特色?而“渔舟”的出现会使人联想到什么?

3 阅读李颀的《送魏万之京》,回答下列问题。
⑸这首送别诗是怎样将写景、抒情融于一炉?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


⑹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魏万的勉励,这是诗的主旨,请作具体的分析。


4 阅读《与诸子登砚山》(孟浩然),完成后面的问题。
⑺ 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请就这种体裁形式的特点做简明解说。

⑻ 从这首诗的四联中任择一联,联系全诗,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谈一下你的看法。

5. 阅读高适《燕歌行》,完成后面的问题。
⑼高适《燕歌行》一诗写了一次失败的战斗过程,找出能表现这个过程的语句并说明这是怎样一个过程?

6. 阅读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完成后面的问题。
⑽本诗着力描写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


㈢  拓展阅读: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⑴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⑵诗歌的后两句,诗人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⑶本诗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⑷后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


3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⑸ 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

⑹ 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4.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①张丞相:张九龄。②涵:包容。虚、太清:均指天空。③云梦泽:今洞庭湖以北一带地区。④端居:闲处,隐居。⑤垂钓者:喻执政者。羡鱼情,语出《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慕鱼,不若归家结网。”这里以“鱼”喻“政”。
⑺诗人描绘洞庭湖水有何特色?其作用又是什么?请作简要的分析:


⑻这首诗的语言很有特色,历代评家认为“不露(干谒)痕迹”,请就此作简要的分析。


5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岑  参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哓。
【注释】①武威:即凉州。判官:唐代节度使、观察使的属官。碛西:沙漠之西,这里指安西。②火山:即火焰山,在今新疆吐鲁番。③都护:都护府的长官,边境的最高统帅,这里指安西节度使高仙芝。行营:这里指都护的驻地。太白:星名,凌晨在东方出现,称为启明星,夜里在西边出现,称为长庚星。太白西:指西域一带遥远之地。
⑼这首诗写了刘都护采用的是什么描写方式?写出了刘都护怎样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⑽“胡天哓”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意思?请作简要的分析。

㈣  比较阅读:选取两位作家的同题材诗词作比较鉴赏。
1 .阅读下列唐朝诗人孟浩然和王维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春  晓    孟浩然                       田园乐   王维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⑴ 比较两首诗歌,说出它们描写景的不同的特点。

⑵ 结合这两首诗的后两句,请简要分析说明他们各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2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余                      酬朱余庆 张籍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朱庆余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试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⑶ 从两诗的内容上看,A朱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B张诗对此表明了什么看法? 

⑷ 两诗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他们共同采用了诗歌传统表现手法中的哪一种?请从两诗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不超过50字)


3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  城            韦庄                      鹿   柴          王维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⑸《台城》中“鸟空啼”的“空”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能品出其中的滋味吗?它与《鹿柴》中的“空”字所表现的意境是否相同?请加以赏析。


4  阅读李贺的两首诗,回答诗后问题。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辕山亭赋韵   江  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注]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人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涛写于南归途中。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团   岑  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岑参,盛唐边塞诗人。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故有此诗。
⑹请问,这两首诗的内容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

5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⑺  这两首诗使用的物象、表达技巧有什么异同?抒发的情感有什么异同?


6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山 房 春 事  岑参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梁园日暮乱飞鸦,                     独上高楼望帝京,
极目萧条三两家。                     鸟飞犹是半年程。
庭树不知人去尽,                     青山似欲留人住,
春来还发旧时花。                     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①山房:士大夫的别墅。②春事:春天的景色。该诗写于,安史之乱后。③唐武宗时的宰相,唐宣宗时被贬到崖州。
⑻ 问题:分别概括两首诗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⑼ 问题:两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共同点?


㈤ 轻松写作:与本板块相关的鉴赏、评析及相关话题。
前人说“读王、孟者,当于幽闲之中察其骨韵;读高、岑者,当于豪迈之外赏其风神”。请同学们借助网络搜集上述四作者的若干代表作品,认真诵读,揣摩。在此基础上写出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赏析文字。
要求:①可参照其它资料,但不可照搬。②赏析时要结合具体诗文,避免空泛。

参考答案
㈠  积累
⑴A (féi)  ⑵B 三时(历时很久)  ⑶C  ⑷ A
㈡  同步阅读
⑴“月有阴晴圆缺”,在诗词中多用来比喻人的相聚与分离,而反衬法在诗词的创作中也时常被用到,这两点知识加在一起来回答这一问题,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剩下的依照诗的主旨稍作发挥即可。
⑵梦是非现实的境界,尾联中的“还寝梦佳期”中的“梦”是答题关键。抓住关键后只要展开合理的联想,并联系结尾的形式,便可推断出答案中的那些话。
⑶田园诗与作者的隐逸意愿密不可分,无论是陶渊明,还是王维、孟浩然及其同一流派的诗人无不如此,可以说这类诗的立意也是有章可循的,因此回答时应从立意切入。
⑷田园诗的景物描写总离不开清幽,王维的田园诗总离不开画意,据此回答也就八九不离十了。至于“渔舟”,肯定与陶渊明有关系,毋庸赘述。
⑸抓住中间两联是关键,在具体分析时,要点出能表达别情的关键字眼。而以景抒情的作用是不但含蓄,而且有味、有趣,是个规律。
⑹因为是送别后辈人,这就与送朋友不同,分析的语言也就有所区别,勉励、叮嘱等词语可以考虑用上。
⑺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四联八句,每句五个字;第2、4、6、8句押韵;颔联、颈联对偶;全诗符合平仄格律要求。
⑻首联勾勒出阔大的时代背景,包含着对时光流逝、无可阻挡的感喟,奠定了全诗的基调。颔联诗句平实,内涵丰富,既有对历史英雄羊公的回忆,也有诗人吊古伤今的感怀。颈联写眺望所见:“水落”“天寒”简捷形象地把羊公所处的背景环境描绘出来。尾联是悠然的收束,诗人在秋寒暮色中垂泪,赁吊怀古中融入了因个人遭际生发的苍凉感慨。
⑼表现这个过程的语句是: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这一部分写战斗危急而失利。落笔便是“山川萧条极边土”,展现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带出一片肃杀的气氛。“胡骑”迅急剽悍,象狂风暴雨,卷地而来。汉军奋力迎敌,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然而,就在此时此刻,那些将军们却远离阵地寻欢作乐:“美人帐下犹歌舞!”这样严酷的事实对比,有力地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败的原因。所以紧接着就写力竭兵稀,重围难解,孤城落日,衰草连天,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回应上文,汉将“横行”的豪气业已灰飞烟灭,他的罪责也确定无疑了。
⑽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首先围绕“风”字落笔,描写出征的自然环境。“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然后写作战时的环境,“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
这是诗人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用反衬手法,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首先围绕“风”字落笔,描写出征的自然环境。“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然后写作战时的环境,“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
这是诗人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用反衬手法,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
㈢  拓展阅读
⑴塑造了一位因为丈夫远出久而未归,内心空虚,无心劳作,日益憔悴的思妇形象
⑵诗歌的后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思妇因为日夜的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在逐渐的减弱其清辉,逐渐变成了缺月。写得极含蓄委婉,又真挚动人,给人以鲜明的美的感受。
答:⑶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仅写“思乡或思念亲人之情”不得分) 
⑷A、三四句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意象,抒情一反一二句诗的直抒胸臆 ,显得深沉含蓄。 B、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家乡的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诗人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少一人”的缺憾更须体贴。这正是这两句的出乎常情之处,它使情感更加深沉而余味无穷。
参考答案:⑸ 首句写秋雨连江,夜暮降临,以淒清的景物来烘托离情别绪;二句写清晨雾中的远山,显得分外孤独,“楚山孤”象征了作者的离情。
⑹作者不因流落他乡而改变志节,始终保持着高尚纯洁品格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⑺这首诗的前半首写景,其中“平”、“混”、“蒸”、“撼”这四个动词是关键,从中不难领会出壮观的景象和雄伟的气势。而大景正好衬托出诗人的广阔胸襟,几乎也成了一种规律。
⑻所谓“不露(干谒)痕迹”,就是含蓄,这是诗家语的重要特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换一种说法。诗人想请张九龄举荐自己,但不好明说,就用观看钓鱼的人不仅仅只是羡慕钓鱼人这一比喻,这样写显得非常得体。答案中的那些话就是由此生发。
⑼仔细研读,由近到远的描写方式不难看出,至于刘都护的形象可从一个“疾”来演绎,而诗人的的感情则可从行文的语气中悟出。
⑽懂得“胡天哓”中有双关修辞法是关键,因是边塞诗,克敌制胜自多不可少的内容,这就涉及到对不同题材的诗应采用不同方法来鉴赏的问题。
㈣  比较阅读
⑴孟诗从听觉角度描写春天景色,重点写的是鸟啼声和风雨声。王诗描绘景物的色彩和形态,用“红”“绿”分别描绘桃花和柳条,以“含宿雨” 写出桃花被雨滴滋润的形态,以“带朝烟”写出绿条笼罩在朝烟中,袅娜迷人。(找出其他不同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例如第一首写春之“闹”,第二首写春之“静”。)
⑵第一首因有“风雨声”而问“花落知多少”,表现诗人惜爱春花、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第二首有“花落未扫、山客犹眠”的词句,表现诗人追求闲适宁静的生活情趣。(也可以说出他们的相似点,言之有理即可)
⑶A(不超过40字)A朱诗表达了作为应试举子在考试前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的心情。
B(不超过40字)B张诗肯定了朱庆余的才能,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
⑷“比”的手法。如:朱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官;张诗,以越女,采菱姑娘比朱,以“齐纨”比他人的平庸作品,以“菱歌”比朱的优秀作品等。
⑸ ①这两个“空”字表现的意境不同。②“鸟空啼”的“空”是“白白地”、“徒劳地”的意思;既衬托出梦一般的景色,又暗含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台城历经变迁,已经面目全非,但不解情的大自然却一年一度春色,连鸟儿也无谓地在啼鸣。这与杜甫的“隔叶黄鹂空好音”有异曲同工之妙。于乐景中注入哀情,反衬自然无情人有情,传达出诗人心灵深处的忧伤。  《鹿柴》中的“空”是“空旷”之意,展现的是大山幽静、不闻人语的情境,表现宁静幽深的境界。
⑹相同之处;这两首诗都写到了故乡的菊花(从两首诗的关键语句三、四句可知);都写了重阳佳节(从第一首诗的题目可知:“九月九日”,即重阳佳节;第二首诗也是写于这一天,从第一句的关键语句“登高”可知,因为重阳节重要活动之寻就是“登高”)的思乡(第一首诗关键语句第三句可知:思菊即思故乡;第二首诗题目则直接点明所抒之情:“思长安故园”)之情。不同之处:第一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故园的怀想(从本诗关键语句第三句可知)和思归(同上)之情,流露出归隐田园(从注释中的“辞官”可知,作者不愿为官;从“篱下菊”的用典可知其归隐之情)的情怀;第二首诗表现了作者对遭受战乱的故园的痛苦(从第三句的关键语句“遥怜”可知)之情,表现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从注释“边塞诗人”可知其身份:是军旅诗人而不是一般的文人;从注释中的“长安沦陷,故有此诗”可知其不甘之心)的心情。
⑺这两首诗都使用了明月、笛声等物象。第一首还有回乐峰、受降城、丘陵下的沙地等月下景色。第二首有胡天北地的冰雪、马群、山峦。
这两首诗都采用借景抒情的方式,通过描写月下景色和笛声抒发战士思乡的情感。都有虚写,第一首是拟想中的征人望乡的镜头,第二首将梅花落拆用构成一种虚景。所不同的是第一首前两句用比喻,最后一句直接抒发征人的绵绵乡思,哀婉感伤。第二首第三句用设问、通感修辞,虽思乡但情绪并不低沉。
⑻ 《山房春事》表达了作者对战乱带来的萧条衰败及昔盛今衰的慨叹。
《登崖州城作》表达了作者对帝京的怀念及有家归不得的痛苦与绝望的心情。
⑼ 借景抒情——作者通过乱鸦夕照与春花怒放极不调和的画面表达思想感情。
即景生情——作者通过登楼所见抒发内心的感受。
虽然两者抒情手法略有差别,但抒情方式都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委婉含蓄的。 (122.94.12.42)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 单元练习


上一个『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下一个『温州市2007职业高中(中专)毕(结)业会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