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高一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一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一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第Ⅰ卷选择题(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A.逡巡(qūn)从散约败(zòng)氓隶(máng)鞭笞天下(chī)B.瞋目(chēn)人为刀俎(zǔ)戮力(lù)按剑而跽(jì)C.癸丑(guǐ)流觞曲水(shāng)激湍(tuǎn)游目骋怀(chěng)D.流憩(
试题预览
  高一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
                                       第Ⅰ卷  选择题(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
    A.逡巡(qūn)      从散约败(zòng)       氓隶(máng)     鞭笞天下(chī)
    B.瞋目(chēn)     人为刀俎(zǔ)         戮力(lù)        按剑而跽(jì)
    C.癸丑(guǐ)      流觞曲水(shāng)      激湍(tuǎn)      游目骋怀(chěng)
    D.流憩(xī)       放浪形骸(hái)        轻飏(yáng)      植杖耘耔(zǐ)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嗟悼 披帏 感慨系之 惆怅 B.肥饶 阡陌 膛目结舌 轻飏
   C.刀俎 戳力 盘桓犹豫 荒芜 D.崎岖 俯仰 揭杆为旗 隔阂
3.选出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A. 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极光的色彩,早已不能用五光十色去描绘。
B. 如果认识到我们对于生活在我们周围的许多生物的相互关系还有许多地方不能解释,也就不足为训了。
C. 突然,在大熊星座中,飘洒出一缕彩虹般的神奇光带,如烟似雾,时动时静,像行云流水,最后化成一个硕大无朋的光环,萦绕在北斗星的周围。
D. 辛弃疾的词大多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气势抒情言志,风格豪放雄浑,在南宋词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图书馆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书收藏的有50万册。
B、近代考古学的新发现,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唯心论者的错误观点。
C、他俩虽是孪生兄弟,但性格志趣迥异,理想追求更是大不相同。
D、华西村能有今天的面貌,靠的是村民们艰苦创业取得的。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   )
①在本次服装节的模特表演赛中,她风光________,魅力四射。
   ②据美味思副食公司总裁________,他们准备诉诸法律,以确保自身利益不受损失。
   ③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并没有________渲染,却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双方互访,促进了关系的缓和并进而走向合作。
④打着民主旗号搞“台独”的分裂活动是对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的严重挑衅,
       是对台海地区        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构成的巨大威胁。
 A.十足  泄漏  大肆  更/和  B.实足  透露  大事  也/乃至
 C.实足  泄漏  大肆  更/和  D.十足  透露  大事  也/乃至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愉快教育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思想体系,绝非教育方法的单一更新。愉快教育体现了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从我国古代孔子起,“乐学”便是教育家所倡导的治学精神。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生动地将学习比喻成吃饭,吃饭要有食欲,才会有所吸收;学习要有兴趣,才能很好接受。到了现代,世界各国的教育家们又都在寻求一条让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愉快教育在宏观上,要求有丰富的教育时空资源,要求有催人向上的管理体制,要求有和谐的交往关系;在微观上,则要求教师具有乐教的情操和会教的本领,要求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健康的心理等等。愉快教育是心理学研究成果在教育学中的积极应用。它的实施,体 现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已由最初的破碎阶段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愉快教育具有复合功能。成功的愉快教育可以做到趣中养德,乐中启智,可以培养健康的身心和进行审美教育,同时,它又是劳动技术教育得以顺利实施和收到预期效果的可靠保证。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既是实施愉快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其最后的归宿。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对纠正“智育中心”等不正常现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愉快教育的实施,反映出“教师中心说”与“儿童中心说”相融合的新趋势。关于“教师中心说”和“儿童中心说”的争论由来已久,在经历了差不多一个世纪后,人们终于认识到学生认识活动的进行离不开自身的积极参与;另一方面,学生的认识活动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与师生间的交往,两个中心说在愉快教育中得到辩证的统一。
愉快教育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必将推动教育的整体发展。作为新生事物,愉快教育有待于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进一步扶持,使之日趋完善。
6.“愉快教育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思想体系。”对愉快教育的时代特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愉快教育体现了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
B. 愉快教育体现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已由破碎阶段发展到一个崭新时期。
C. 愉快教育体现了“教育中心说”与“儿童中心说”相融合的新趋势。
D. 愉快教育体现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7.下列叙述不属于愉快教育的作用的一项是
A. 可以培养学生高尚品德,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B. 有利于纠正“智育中心论”“教师中心说”等不正常的教育现象。
C. 有利于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完善教育管理体制。
D. 有利于推动教育的整体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愉快教育的本质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B. 世界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是实行愉快教育。
C. 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这是符合愉快教育观点的。
D. 愉快教育作为新生事物,已呈方兴未艾之势。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苏武壮节
(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尽归汉使。武帝嘉其义,乃遣武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武与副张胜及常惠等百余人俱。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民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及卫律所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虞常果引张胜。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琥气绝,半日复息。单于壮其节,而收系张胜。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见为?”
(节选《汉书•苏武传》)
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常在汉时素与张胜相知,私候胜曰      候:拜
B.虞常果引张胜     引:牵扯
C.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当:应当
D.而收系张胜     收:逮捕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空以身膏草野
A.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     B.其一人夜亡
C.单于壮其节               D.欲因此时降武
11.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下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②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③副有罪,当相坐  ④君因我降,与群为兄弟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D.①④|②③
12.下面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和缓时期,本不应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资助虞常等人的谋劫行动,导致苏武被匈奴扣留了19年。
B. 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体现。
C. 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节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
D. 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二的崇高气节。
                          第Ⅱ卷(114分)
四、(24分)
13.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见为?(3分)
     译文                                                                 
(2)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译文                                                                 
 (3)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译文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 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 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①已过头番笋,木笔②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 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    ①箨龙,就是笋。②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 诗前三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整首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 诗的前三联纯然写景,试写出诗人为描写景物而运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并做简析。(3分)

15、默写下列语句的上句或下句。(每空1分,8分)
(1)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          ,转而攻秦;               ,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3)悟已往之不见,                   。实迷途其未远,                。
(4)            ,帝乡不可期。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20分)
秋     苇 
于增会
暮秋的芦苇荡是最令人感怀的。一束束顶在枝头的芦花,汇成一片银色的世界,绵延起伏,簇拥着涌向天际。漫天飞舞的花絮,更像纷纷扬扬的雪花,飘到哪里哪里就蒙上一层薄薄轻纱。如血的残阳投下万道金光,染得苇海红彤彤的,就像青春之火在燃烧。如此的凄美,谁能感觉到芦苇已垂垂老矣!
  环顾四周,却是满目萧条,一片凋零。野草、闲花,衰败了,腐烂了,有的还在冷风面前蜷缩着身子,瑟瑟地发抖。苇梢上,日夜厮守着的小鸟也拍打着翅膀鸣叫着远去了。回头再看芦苇,却依然顶天立地地挺立着,不屈不挠,宁折不弯,俨然向严寒挑战的斗士。
  我默默面对芦苇。芦苇无言,我亦无言。这时我才领悟到,这无言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一种美德,一种理解。是呀,芦苇该说些什么呢?当初,尖尖的芦芽破土而生,红中透粉,紫里藏青,那婀娜的身姿,是何等风光!枝叶舒展开来,绿浪涌动,流碧滴翠,那绿色的辉煌,又是何等壮美!而今,令人陶醉的绿色消逝了,观者如云、好评如潮的热闹场面不见了,一时间成了被人遗忘的一隅,或许还招来误解甚至投以鄙视的目光。如此大的反差,在一般人看来,该是怎样的孤寂与迷茫呀!芦苇呢?容颜的衰老,并没有改变它顽强不屈的本性;没有了鲜花与掌声的沉寂,并没有摧毁它矢志不渝的信念。如此的平淡,如此的宠辱不惊,何等可贵啊!
  那么,垂暮之年的芦苇,除了刚毅不屈,还能做些什么呢?我站在苇岸,默默地想着。一阵冷风吹来,透过浓密的芦林缝隙,我看到,干枯的叶片不时沙沙飘落下来,轻轻堆在自己的根基。这分明是在为后代的蓄势待发培植着沃土。脚下,松软土层下裸露的根,盘根错节,牢牢拥抱着大地,好像还在顽强地拓展着、延伸着。再看原野、路旁、溪边、湖畔,那些随风送去的芦花,紧紧依附着泥土,似乎还听到嗞嗞吸吮着大地母亲的乳汁。呵,这不是新的生命旅程即将扬帆了吗!我蓦然发现,这一切都是在轻盈与愉悦中进行的。在一声不响地完成了这些越冬的准备之后,苍老的芦苇便静悄悄倒伏下去(或被人割了去),给后代留下一片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
  此时,我忽地想起不知谁说的一句话:稚子之心,美在无邪;少女之心,美在无瑕;
志士之心,美在无私;壮士之心,美在无畏。这“四美”,可以说芦苇全占尽了。这美,
是崇高的,壮丽的,撼人心魄的。
  风越来越大了,带着几分依恋我匆匆离去。渐渐的,随风俯仰的万千枝干模糊起来,
可它的身影却永远摇曳在我的心头。
16.文章的第2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芦苇的不寻常?请作具体分析。(4分)
答:                                                                           
                                                                          。
                                                                        
17.文中说芦苇有“矢志不渝的信念”,这信念指什么?(4分)
答:                                                                         
                                                                            
                                                                           。
18.作者赞美芦苇“如此的平淡,如此的宠辱不惊,何等可贵啊!”如果联系到人,请问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到“宠辱不惊”?(6分)
答:                                                                          
                                                                              
                                                                           。
19.作者对秋苇的叙写及抒情,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                                                                      
                                                                          
                                                                        。
六、(10分)
20.你从下面一则新闻中,可区取哪两方面最重要的信息?
建设部有关专家预测,从2001年到2010年,中国城市住宅需求预计将保持在年均5.5亿平方米以上。
据建设部高层人士介绍,这一预测是在对中国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城镇居民对住宅的需求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作出的。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表示,中国住宅建设由于适应目前经济发展阶段居民的实际需要,具有广阔的潜在需求。他说,住宅建设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据介绍,按照中国建设部前年确定的2010年住宅建设发展纲要,到那时,中国城镇居民均居住面积将从1999的9.6平方米增长到12.5平方米。(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答题。(4分)
    已知:①备考前夕:某学校高三(3)班晚10:30下自习
    ②班主任有令:每晚须自学到12:00
    求:考入名牌大学
    解:眼皮十分沉重
    答:十年寒窗苦,真是苦啊
    这是一道特殊的数学习题,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至少写出两条)另外,请给该学校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面是一条表示祝福的手机短信,但有些词语让人看了觉得不舒服,请你更换划线部分的内容,使短信既保持形象生动的特点,又能给人带来愉悦的感觉。(4分)
    祝你:快乐像假货越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语文版九年级下第六单元测试题』  下一个『上海市行知中学2007-2008学年度高三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