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八中2008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湖南省衡阳市八中2008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湖南省衡阳市八中2008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量150分钟,满分150。一、 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慑服跋涉含沙射影十恶不赦 B.毒枭讥诮骁勇善战宵衣旰食C.星宿溯源夙兴夜寐沧海一粟D.打烊荡漾安然无恙春意盎然2.下列句
试题预览
  湖南省衡阳市八中2008届高三第五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量150分钟,满分150。
一、 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慑服    跋涉    含沙射影    十恶不赦
B.毒枭    讥诮    骁勇善战    宵衣旰食
C.星宿    溯源    夙兴夜寐    沧海一粟
D.打烊    荡漾    安然无恙    春意盎然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他的藉贯是哪里?没有人知道,只是从他那暴躁的脾气来看,一点也不像温柔的江南水乡的人。
B.我们湎怀毛主席的丰功伟绩,不禁为他老人家宽广的胸怀感染。
C.在这个辫论会议上,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D.她的身材竟然保养得这么好,皮肤这样的白嫩,真是难以想象,难怪好多人都要向她讨教秘诀。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由于这次展销会上展出的多是一些大家熟悉的新锐作家的新作品,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兴趣,所以,开幕式刚一结束,热情的人们便似过江之鲫,纷纷涌向各个展台。
B.我国西部地区如能用好政策,更新观念,大胆创新,那么迅速赶上沿海发达地区,甚至青出于蓝,是完全有可能的。
C.美国在巴以和谈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充分暴露了其偏袒以色列的真实嘴脸,引起了广大阿拉伯国家的极大反感。
D.回顾中国的历史,我们发现大多数汉奸在洋人面前都是惟命是从,噤若寒蝉的,而在老百姓面前则趾高气昂,盛气凌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就人民群众关注的“两会”热点问题,人民网与人民日报国内政治部从1月26日起联合在网上开展调查,选出了10个百姓关注的问题,并给予公布。
B.我国煤炭生产的宏观调控,不仅有助于我国的煤炭出口,同时也将对国内正在实施的煤炭走向市场的战略举措,起到了极好的推动作用。
C.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与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共同发布的《2007年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表明,大学生群体正呈现越来越明显的四大特性。
D.1月1日上午,随着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宣布“2008年步步高全国新年登高健身活动开始”,来自北京各界的2008名登山爱好者迎着隆冬的寒风向八达岭烽火台出发,拉开了2008年全民健身运动的高潮。

5.下面一段话的空白处能填入的最恰当的一项是(    )
门外有一个很大的水池,          ,但后来在池底安置了拳大的喷泉,池面上就泛起涟漪,泉口上面像始终浮着一朵莲花。
    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          ,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
(1)水清得几近透明,原本平静如镜      
(2)原本平静如镜,水清得几近透明
(3)天空皎洁,清光四射                
(4)清光四射,天空皎洁
A (1)(3)      B (1)(4)      C (2)(3)       D (2)(4)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人类总是依据自身的利益评价外部事物,将之分成优劣好坏,而大自然则另有一套行为规范与准则。现在人们闻之色变的沙尘暴,即由于强烈的风将大量沙尘卷起,造成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其实古已有之。它本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的一项工程,并且在全球生态平衡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地质史上,风力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凡搬不动的粗大砾石,留在原地形成砾石戈壁滩;颗粒适中的粗砂和细砂被吹移到附近就聚集成沙漠;颗粒微小的粉沙细土和微尘,则被强上升气流扬上天空,作中长距离的输送。我国黄土高原的黄土层就是沙尘经数百万年堆积而成的,华夏文明就是在这块沙尘累积的黄土地上诞生和发展起来的。澳大利亚的沙尘乘着南半球的西风掠过塔斯曼海,使新西兰火山岛上的土壤更为肥沃,因而被称作“澳大利亚出口的珍贵产品”。从非洲内陆吹向地中海的强风帮助古罗马人使用帆船从埃及运回小麦,但也将撒哈拉大沙漠的沙尘带到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沙尘暴固然使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增加,然而由于沙尘含有碱性,又可中和大气中酸性物质,减缓酸雨的发生。
    风是地球上空的传送带,它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沙尘和水汽相遇,便能结合为云,最终化作降水。可见,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在全球的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
    然而,近百年来,沙尘暴却已成为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一大灾害。构成我国沙尘暴的物质材料,多来自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区。在人为活动的干预下,特别是由于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结果造成生态巨变:原来有沙漠的地方沙漠扩大了;没有沙漠的地方沙漠产生了;内陆河流程缩短,水量减少,沼泽地消失;河流两岸的绿色走廊枯萎死亡。这样,来自大西北的沙尘暴,一路上还源源获得裸地上新的沙尘源的补充,而且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草原上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总之,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远远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一连串的灾害也就由此产生。
    哥德说过:“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错误永远是人犯下的。”这或许能给我们某种启示。

6.下列对沙尘暴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沙尘暴是由于风将大量沙尘卷起,使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现象。
B.沙尘暴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保持全球生态平衡的一项工程。
C.从地质史上看,沙尘暴是风力对草原带有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的结果。
D.沙尘暴是那些颗粒适中的粗砂和细砂被大风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形成的。

7.下列对“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沙尘这种天气现象古已有之,它在地球生态平衡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B.沙尘逐渐积聚形成沙尘暴,在全球范围内起了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C.沙尘含有碱性,能使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得到平衡,从而减缓酸雨的发生。
D.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而且在全球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8.下列对沙尘暴灾害加剧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强上升气流把颗粒微小的粉沙细土和微尘扬上天空,作中长距离的输送。
B.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造成生态巨变。
C.沙尘暴中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
D.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远远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

9.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沙尘暴曾给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因而必将被人类所利用。
B.风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这将会使海平面逐渐升高。
C.既然是人为因素加剧了沙尘暴的危害,人类也就完全有能力减少这种灾害的发生。
D.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因此人类应当顺应大自然,而不要企图去改变大自然。

三、文言文阅读(21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简答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谕纪泽纪鸿 
曾国藩
    目下值局势万紧之际,四面梗塞,接济已断,加此一挫,军心大为震动。所盼望者,事或略有转机,否则不堪设想矣。
    余自从军以来,即怀见危授命之志。丁、戊年在家抱病,常恐溘逝牖下,渝吾初志,失信于世。起复再出,意尤坚定,此次若遂不测,毫无牵念。自念贫窭无知,官至一品,寿逾五十,薄有浮名,兼秉兵权,忝窃万分,夫复何憾!惟古文与诗,二者用力颇深,探索颇苦,而未能①介然用之,独辟康庄。古文尤确有依据,若遽先朝露,则寸心所得,遂成②广陵之散。作字用功最浅,而近年亦略有入处。三者一无所成,不无耿耿。
    至行军本非余所长,兵贵奇而余太平,兵贵诈而余太直。即前次屡有克捷,已为侥幸,出于非望矣。尔等长大之后,切不可涉历兵间,此事难于见功,易于造孽,尤易于贻万世口实。余久处行间,日日如坐针毡,所差不负吾心,不负所学者,未尝须臾忘爱民之意耳。近来阅历愈多,深谙督师之苦。尔曹须一意读书,不可从军,亦不必作官。
    吾教子弟不离八本、三致祥。八者曰: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养亲以得欢笑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治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三者曰: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吾父竹亭公,则专重孝字。其少壮敬亲,暮年爱亲,出于至诚。故吾纂墓志,仅叙一事。
    处兹乱世,银钱愈少,则愈可免祸;用度愈省,则愈可养福。尔兄弟奉母,除劳字俭字之外,别无安身之法。吾当军事极危,辄将此二字叮嘱一遍,此外亦别无遗训之语,尔可禀告诸叔及尔母无忘。
                                         咸丰十一年三月十三日(有删节)
[注] ①介然:独特地。     ②广陵之散:指《广陵散》,是晋时嵇康所作琴曲。嵇康临行之际,索琴奏《广陵散》,曲终叹曰:“《广陵散》于今绝矣。”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恐溘逝牖下,渝吾初志             牖:窗户
B薄有浮名,兼秉兵权                 秉:掌握,掌管
C 尤易于贻万世口实                   贻:赠送
D近来阅历愈多,深谙督师之苦         谙:懂得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所盼望者,事或略有转机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 忝窃万分,夫复何憾
  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C 作字用功最浅,而近年略有入处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D 处兹乱世,银钱愈少,则愈可免祸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12.下列各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对作者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封遗嘱之信,在时局极其危急艰难之际,仍然不忘教诲儿子“不可从军”,也“不必做官”,是希望自己的后代不要走自己的道路。
B 信中谆谆教诲儿辈要“一意读书”,孝养亲人,勤俭持家,这正是作者贯穿一辈子的教子之方和治家之法。
C 作者在读书作文等方面本有造诣,而在信中称“一无所成,不无耿耿”,可见责己之严,更是现身说法,殷切期望儿辈专心读书,学有所成。
D 作者本有“见危授命”之志,并且“屡有克捷”;可又深感“深谙督师之苦”,还嘱咐儿辈“不可从军”。可见他对于镇压太平军的战争,内心是何等矛盾和痛苦!

13.作者谆谆嘱咐儿辈如何“安身处世”,主要有哪几个方面?请摘抄原文中的语句作答。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文尤确有依据,若遽先朝露,则寸心所得,遂成广陵之散。
                                                                               
(2)所差不负吾心,不负所学者,未尝须臾忘爱民之意耳。
                                                                               
(3)尔兄弟奉母,除劳字俭字之外,别无安身之法。
                                                                               

四、古诗词鉴赏及古诗文默写。(11分)
1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
临江仙     赵长卿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1)第一句中的两个“尽”字好在哪里?(2分)
                                                                                

(2)“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意境?请作简要赏析。(3分)
                                                                                 

16.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古人云:“以地事秦,                ,薪不尽,火不灭。”(《六国论》)
(2)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                。(《游褒禅山记》)
(3)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师说》)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其可怪也欤!(《师说》)
(5)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阿房宫赋》)
(6)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阿房宫赋》)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
泊 (方 叶)
①一直喜欢泊的意境。一叶渔舟,三两只画艇,或七八条竹排木筏,静静地系在清浅的水边;粼粼波光,倒映出幢幢的剪影,那是一种何等凄幽而灵动的韵致。  
  ②总忘不了古镇小溪上木船停泊的情景。这种小船形如周作人笔下的乌篷船,促狭修长的船身,半弧形的雨篷,显得格外娇小玲珑。不过,溪船一般不用来载客悠游,“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也不用于捕鱼捉蟹。溪船最大的用途是运货,运载着沉甸甸的山珍土布或日用百货,欸乃一声山水绿,穿梭在幽深的断崖溪谷之间。对于山里人来说,溪船运载过他们的企盼与悲欢,因而每当木船出现在古镇的清溪上,好事的山里人总是争相奔向水边。最是夜幕垂落,木船如一只只鱼鹰栖息在岸边桥下,或溪心岩渚,劳累了一天的船工们常常是点亮一盏风灯,拥坐在船头上谈天说地,吹拉弹唱,任琴声、笑声伴随着水声、蛙鸣、灯火流了一溪,让溪边的小孩、浣衣担水的村姑听醉了,久久不肯睡去。尽管那时我并不谙诗情画意,那摇拂晃荡的船影灯火,却如一粒凄美的种子,飘落在心田上,让我恍惚迷离,浮想翩翩。
  ③我常想,泊应该属于一种静美吧。风平浪静的溪岸湖畔、河洲烟渚,最好是僻远的荒村野水,花坞柳岸,千尺断崖之下,茫茫芦荡之中,才是泊的最佳去处。这时,把舟楫系在江风水月里,落日熔金中,哪怕是烟波浩浩,雨雾迷茫,当你独坐船头,静卧船舱,也不管是独钓寒江雪,画船听雨眠,静水观鱼动,一杯清茶,一盏薄醪,人如天地一沙鸥。这一瞬间,所有的喧嚣与烦恼都会渐渐离你而去。在这样澄静寥廓的氛围里,自然而然也就泊出了一种心境。你看,当谢灵运把船泊在彭蠡湖口时,正值一轮秋月当空,烟波浩浩湖面上,归帆点点,岛影幢幢,而湖边却是蒹葭苍苍,野菊灿灿,时有阵阵猿声鸟啼随风飘来。于是,诗人独立船头,昂首仰望,  “乘月听哀浥,浥露馥芳荪”,感受到的正是大自然的静美,天籁的亲切,以及天地间一时无从知晓的玄机奥秘。而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张志和,就不仅仅把一叶渔舟,更把自己淡怀逸致的襟抱,闲适脱俗的意趣,永远泊在了鹭飞鱼跃、桃花流水的西山塞前。如此看来,泊,正是巧妙而充分利用了江汀远渚的奇峭、静谧,利用了天光水色的飘逸、妩媚,酿造出一种凄幽的美,一种空灵的美,一种宁馨素洁的美。人置身其间,既可暂时逃避喧嚣尘缨,又能从淳美的大自然中觅取心灵的滋养,精神的慰藉。故此,“移舟泊烟渚”往往成为淡泊的文人雅士寄情山水的最好选择。  
  ④最美的泊自然在江南。水光潋滟的西子湖,二十四桥的“瘦西湖”,以及苏州众多的园林水榭,何处不有画舫轻系,渔舟唱晚?在那湖光水色里,真不知泊过多少柔情蜜意,离愁别绪。当然,也泊过富贾豪绅、腐朽君臣的骄奢淫逸,寡廉鲜耻!那六朝金粉古都的秦淮河畔,更有数不清的歌楼舞榭,画舫游艇。在那桨声灯影里,晃荡过孔尚任的南明遗恨,晃荡过朱自清、俞平伯的文采风流,更有不知亡国恨的商女那靡靡之音,以及“秦淮八艳”“金陵十二钗”的悲愁哀怨和脂粉血泪。不妨说,秦淮风月里泊的正是中国文化长河中一条繁绮香艳的画舫吧。  
  ⑤泊,或许还是一种精神境界。漫漫人生旅途上,谁没有云帆高挂、长风破浪的航行,自然也少不了收蓬歇棹,停舟靠岸。在那幽幽水边,淡淡烟波里,栖息着高蹈文人的高情远意,他们用清风明月,溪声乌韵,柳浪荷香祛除尘廛,清心滤思,偷得浮生半日闲。唐代诗人张继进京赶考落第之后,驾一叶扁舟夜泊在枫桥下。他不以落第为意,伫立船头,把目濡耳染的秋月、红枫,渔火、江桥以及乌啼、寒山寺的钟声,熔铸成寥廓的胸臆,熔铸成一帧“枫桥夜泊”的不朽画卷,道出了泊的深刻内涵。其实,停泊不光是休憩、等待,更是一种蓄积和迸发,航程的目标还在遥遥的远方啊,岂能松懈自己,坐视观望?一生宦海浮沉的苏东坡,是深谙“泊”的意蕴的,他常常停棹湖山,息帆远岸,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江风明月磨砺心曲,壮阔襟怀,然后,以昂然无畏的风姿去迎接人生航道上的湍流险滩,惊涛骇浪。“一蓑烟雨任平生”,正是他孤傲不屈、落拓旷达的精神写照。  
  ⑥是的,一个泊字,写尽了世间众生相,荡漾着人生的几多情怀!
(摘自2007年第10期《散文》)
17.文章第⑤段提到“一生宦海浮沉的苏东坡,是深谙‘泊’的意蕴的”,结合文章谈谈此处“‘泊’的意蕴”的含义。(4分)
                                                                                   
18.文章第②段描写了船工们谈笑、吹拉弹唱的热闹,而第③段却说“泊应该属于一种静美”,二者是否矛盾?请结合文章作具体分析。(4分)
                                                                                  
19.第③段描写谢灵运、张志和“泊”的情态并化用他们的诗句有什么作用?(4分)
                                                                                   
20.纵观全文,作者依次写了哪些对“泊”的感悟?请分条概括并阐释。(5分)
                       &n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08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  下一个『安徽省安庆市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调研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