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温州市初中毕业生学生考试模拟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中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08年温州市初中毕业生学生考试模拟卷(九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8年温州市初中毕业生学生考试语文模拟试卷2008.1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1、根据括号内的注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温州历史(yōu)▲久,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灿若星辰的文化名人、富有特色的文化遗存、亮点纷(chéng)▲的文化形态,是温州文化的特色和优势。这为我们构建和(xié)▲社会打造了很好的
试题预览
  2008年温州市初中毕业生学生考试
语文模拟试卷  2008.1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
1、根据括号内的注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温州历史(yōu)    ▲   久,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灿若星辰的文化名人、富有特色的文化遗存、亮点纷(chéng)    ▲    的文化形态,是温州文化的特色和优势。这为我们构建和(xié)    ▲    社会打造了很好的历史平台。“建设文化大市、打造人文温州”,就是希望通过文化来(zī)    ▲    养生命力,激发创造力,铸造凝聚力。
2、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出恰当的词语,将序号填在横线上。(3分)
我们没有山峰的峻峭,可以有峡谷的     ▲    ;我们没有大海的辽阔,可以有小溪的    ▲    ;我们没有蓝天的高远,可以有白云的    ▲   ;我们没有太阳的光耀,可以有星星的闪亮。
A.清澈                   B. 幽深                  C.飘逸
3、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1)         ▲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则》)
   (2)苟全性命于乱世,        ▲          。        (诸葛亮《出师表》)
   (3)乱花渐欲迷人眼,           ▲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          ,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5)沉舟侧畔千帆过,          ▲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然后知          ▲        。            (《孟子·告子下》)
(7)温家宝总理访美期间,在谈及中美贸易摩擦问题时,他引用了杜甫《望岳》中的名句“         ▲       ,        ▲       ”,喻示我们同样需要这种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4、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2分)
生命是一条绵延而去的长河。有些朋友来了,去了,淡了,远了,却是你一辈子的知己和财富。他们也许并不伟大,也不富有。但是,在你委屈的时候,他们会给你安慰;在你烦恼的时候,他们会为你排忧;         ▲        ,         ▲        ……这,才是真正的朋友。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B.是否用心观察,是否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C.课堂上,老师对我们提出了“独立思考,积极合作”的要求。
D.初中三年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强了能力。
6、综合性学习(8分)
学校举办以“生活处处有语文”为主题的 “语文活动周”,你和班里的同学参加以下几个板块的活动: 
【语文纠错】 社会语文环境需要保护和净化。同学们寻找生活中使用语文不规范的例子,在校园网上发布,如:
A、“即来之,则安之。” (出版物)
B、“招聘启示” (街头广告)
  (1)请对这两个例子进行“语文纠错”。(2分)
    A、    ▲    改为    ▲        B、    ▲    改为    ▲     
【名著有约】 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瑰宝,学习语文要多读名著。活动中,同学们读名著、谈名著蔚然成风。
(2)写出我国四大名著中最让你津津乐道的一个精彩故事,并说明理由。(3分)
    故事:       ▲      
    理由:                     ▲                                 
【社会扫描】 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有同学关注到了身边的标语,并引发了一场讨论:
宣传标语在中国几乎随处可见。很多标语确实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但也出现了不少奇怪的标语,如:“今天,你税了吗?”“放火烧山,牢底坐穿。”“光纤没铜,偷也没用。”
(3)请选择其中一条标语,从内容或语言角度作简要评析。(3分)
                                             ▲                             
二、现代文阅读(31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7—16题(31分)
(一)迎接氢能时代的到来(15分)
 (1)能源是人类的一个大问题,世界曾经发生过的许多战争,归根结底就是争夺资源,其中能源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每次中东地区一打仗,石油的价格就猛涨。目前,在世界上的一次性能源中有40%是由石油提供的。所谓一次性能源,就是消耗了不再有的能源。而科学家预测,到了21世纪中期,人类就将面临石油危机。
(2)烧完了石油和煤,接下来我们应该烧什么?这不仅是老百姓关注的问题,更是科学家们关注的一个大问题。在19 世纪以前,世界各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还很落后,人们使用的燃料都是固体的燃料,一部分是天然的木材,一部分是从不深的地壳里挖掘出来的煤炭,这样的时代叫固体燃料时代。人类进入20 世纪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地下挖掘技术发达起来,煤和石油更容易开采了,尤其是大型油井开采技术十分成熟;另一方面,新的交通工具和大型工厂的出现,使得人类对石油的需求量也增多起来。这两方面相互促进,使得人类对石油的开采越来越厉害,石油的产量越来越高,人类进入了液体燃料时代。煤和石油虽然在地下经历了亿万年的积累,然而终将有消耗殆尽的时候,而且已经为时不远了。所以科学家提出,21世纪将是燃气时代。
(3)21世纪前半期,人类将以天然气为主要能源。一方面,天然气的资源暂时还比较丰富;另一方面,天然气也比石油和煤更环保一些。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占主流的能源还是煤和石油,然而它们的燃烧带给世界的是酸雨和全球气候变暖等恶果。为了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稳定能源供给,世界各国已开始开发天然气,希望以此代替煤和石油。天然气是最干净的化石燃料,其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仅为石油的70﹪。天然气的储藏量也相当大。
(4)然而比起氢气来,天然气的环保效果就差远了。纯净的氢气不仅发热量高,而且燃烧后一点也不污染环境,不仅不会产生有毒废气,而且不会产生导致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它的惟一产物是不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水。氢气是可再生的燃气资源,它可以通过分解水来获得,它的产物又是水,所以氢气简直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能源。既然这样,我们以前怎么就没有想到使用它呢?说到底这是个成本问题,由于现在分解水获得氢气的技术还不是很完善,故燃烧氢气的成本比石化燃料要高得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制造氢气的成本会越来越低。德国目前已经开始进行液体和气体氢供给基本建设项目的准备,计划到2010年将建成约3000个氢气气站。
(5)研制环保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业的主攻方向。一些规模较大的国际汽车集团为了在产品的核心技术方面保持领先,在环保汽车产品的开发方面下了大力。利用氢气制造的氢动力燃料电池可作为汽车的动力来源,氢燃料电池是利用氢和氧(或空气)直接经电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的装置。在底特律举办的2002年国际车展上,通用汽车公司“自主魔力”氢动力概念车首次亮相。由于汽车须解决环保问题的迫切性,将很可能使得氢燃料时代提前到来。科学家预测,从2020年开始,将在天然气中加入15﹪的氢,到21世纪后期,人类将慢慢过渡到使用纯净氢气的时代。
7、读了本文,你觉得氢气作为一种新能源有哪些优点?(3分)
   答:                                     ▲                             
8、请根据文中相关内容分别说说什么是“固体燃料时代”、“液体燃料时代”和“燃气时代”。(3分)
   答:“固体燃料时代”是指                         ▲                             
“液体燃料时代”是指                          ▲                             
“燃气时代”是指                              ▲                          
9、文中(3)段划线句“其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仅为石油的70﹪”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说明方法:             ▲           
   作用:                                     ▲                             
10、说明文语言要做到准确、科学,下面两个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任选一个句子回答)(3分)
    ⑴由于汽车须解决环保问题的迫切性,将很可能使得氢燃料时代提前到来。
⑵科学家预测,从2020年开始,将在天然气中加入15﹪的氢,到21世纪后期,人类将慢慢过渡到使用纯净氢气的时代。
   答:                                     ▲                             
11、许多网友读了这篇文章后,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下面选录两则,请你也跟着发一则帖子,别忘了给自己取一个富有个性的昵称哟!(不要用真实的姓名)(3分)
网友精彩发言
帖子一 网友昵称 【小桥流水】 发帖时间【2007-5-28 20:02】
内容 烧完了石油和煤,我们应该烧什么?的确给世人敲响了警钟!
帖子二 网友昵称 【喜刷刷】 发帖时间【2007-5-30 12:12】
内容 要降低制造氢气的成本,最主要的还是要靠科学技术。好好学习吧,朋友们!
帖子三 你的昵称 【    ▲    】 发帖时间【2007-6-11 10:12】
内容 ▲
(二)寒冷的味道(16分)
⑴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⑵台历上的冬天正一步步深入,而我的身体却迟钝了对季节的反应。曾经是多么可怕的寒冷,眼下似乎变得可爱了起来,就像一个被误会了的擦肩而过的老朋友。
⑶回忆中的寒冷却有着异乎寻常的味道。
⑷江汉平原的冬天,水面结了厚厚的冰,我在冰上行走。冷!我的一双手冻成了两个肉包子,脚后跟早冻烂了,分别有一个洞,洞里有凝固的血,用棉絮裹着。我总是想奔跑,疼痛便在后面拼命地拽我。糟了,好像是哪根筋断了……我几乎要跌倒下去。
⑸寒冷培育的疼痛真是刻骨铭心啊。
⑹那时候难得看上一场电影,而且通常要到五里以外的地方去看露天电影。那天晚上雪刚刚停下,听说要放电影,我来不及吃饭就跑了去。上身穿的是棉袄,下身穿的是绒裤,脚上穿的是胶鞋。跑了一路,身上发热。开始,人不觉得冷,渐渐,寒气逼人。风一丝不苟地钻进我的脖子,直到我的胸膛。看到中间,便招架不住了,肚子饿得咕咕叫,浑身冻得打哆嗦。那真正是饥寒交迫啊!我咬着牙,坚持把电影看完,脚已没有了知觉,就稀里糊涂地往前走。一路上,我是弹跳着回去的。我一下子发现了自己的脆弱,又一步步变得坚强起来──这点寒冷算什么?
⑺寒冷,每每使我们的精神处于一种振奋的状态,使我们更能承受人生的风霜雨雪。
⑻现在却不同了,风也刮得没有了规律,雪也下得没有了条理。瞧,都立春了,雪还不知在哪里开小差。冬天,失却了原来的寒冷。
⑼可孩子们却一个劲地喊冷。冷从何来?上上下下穿得规规矩矩,裹得严严实实,帽子、围巾、耳套、手套,应有尽有。晚上睡觉,要么铺好电热毯,要么灌上热水袋,条件好的,空调一开,暖气就来。本来寒冷就那么一丁点,还把它拒之门外,这就是我们目前的生活。孩子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寒冷,又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丧失了体验寒冷的机会。不知冷,何识暖?如此下去,孩子们生命的潜质何以得到发挥,又何以像草木那样蓬勃成人间壮丽的景色?
⑽不仅仅是孩子们。
⑾我们已经有了太多的安逸,衣、食、住、行,还有我们的思想。不让汗水流出来,不让寒冷苦心志,把自己装在五彩缤纷的温室里,然后长成一朵朵精美的花,我不知道这样会有什么好结果。
⑿我真担心,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我们将在不知冷暖的状态下变得弱不禁风。
⒀寒冷,是我们生命所需要的盐啊!           (选自《散文选刊》,文章有改动)
12、第⑶段中“异乎寻常的味道”体现在哪两个方面?(4分)
    答:                                     ▲                             
13、作者认为,现在的孩子们“丧失了体验寒冷的机会”,会造成什么后果?(3分) 
答:                                     ▲                             
14、请任选一句,品味加点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3分)
①风一丝不苟地钻进我的脖子,直到我的胸膛。
②瞧,都立春了,雪还不知在哪里开小差。
     答:                                     ▲                             
15、结合全文,谈谈对“寒冷,是我们生命所需要的盐啊”这句话的理解。(3分)
答:                                     ▲                             
16、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写出你读了本文的感想。(3分)
    答:                                     ▲                                 
                                       ▲                                  
三、古诗文阅读(26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7—18题(4分)
(一) 长安九日诗
隋·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17、诗句“故乡篱下菊”中的“篱下菊”化用自诗句       ▲      。
1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19—25题(22分)
(二)(12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9、本文选自《     ▲     》,它是西汉     ▲      (人名)整理的,按战国时期秦、齐、楚、赵等十二国次序编订而成的。(2分)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臣之妻私臣( ▲ )     (2)能谤讥于市朝( ▲ )
(3)时时而间进( ▲ ) (4)虽欲言,无可进者( ▲ )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皆以美于徐公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就一个方面谈谈。(3分)
                                 ▲                                 
(三)苏秦苦读拜相
苏秦乃洛阳人,学纵横之术,说①秦王,书②十上,而不为用,资用匮乏,去秦而归。负书担橐③,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④色。
至家,妻不下杼,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乃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发愤读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期年⑤,赵王封其为武安君,受相印,人随其后,以抑强秦。
注:①说(shuì): 游说,劝说;  ②书:信;③橐(tuó):口袋;④归:通“愧”,惭愧;⑤期(jī)年:一周年
2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⑴去秦而归   ( ▲ )       ⑵负书担橐       ( ▲ )
⑶乃发愤读书  ( ▲ )      ⑷引锥自刺其股   ( ▲ )
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译文:                           ▲                 &nb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上一个『江门市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一模)』  下一个『语文版/说明文专项训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