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溪诗序专课学案练习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
试题
名称
愚溪诗序专课学案练习(高二必修三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愚溪诗序》学案学习目标1.落实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2.理清文章线索,总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难点重点:学习记叙中议论和抒情的特点,把握文章主旨,领会文章高超的表达技巧。学习过程:第一课时1、柳宗元及课文背景介绍:柳宗元(773~819)中国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
试题预览
  《愚溪诗序》学案
学习目标1.落实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理清文章线索,总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难点重点:学习记叙中议论和抒情的特点,把握文章主旨,领会文章高超的表达技巧。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1、柳宗元及课文背景介绍 : 柳宗元(773~819) 中国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 (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 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推崇先秦两汉文章,提出 要向儒家经典及《庄子》、《老子》、《离骚》、《史记》等学习借鉴,博观约取,以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柳宗元一生留下 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
柳宗元是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政治改革家。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社会生产破坏严重,民不聊生。柳宗元对这种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于公元805年,即唐顺宗永贞元年,积极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变革”,并成为这一运动的中坚人物。他们革除弊政,打击权奸,触犯了宦官和官僚贵族利益,在宦官和官僚贵族的联合反扑下,只维持了146天便失败了。唐顺宗被迫让位给太子宪宗李纯,宪宗李纯上台后,杀了王叔文,逼死王伾,柳宗元也被贬为永州司马,并且终生不得量移,只能老死于贬所。本文即作于永州任上。
2、.《愚溪诗序》是柳宗元为《八愚诗》写的序,说明作诗的缘由。“八愚”的总根是“愚溪”,所以用《愚溪诗序》命名。只是,当年柳氏写的《八愚诗》早已佚失,而这篇序却一直传诵。除了篇末一句,这篇序也可以作为柳宗元写的山水游记一例来看待。它和柳宗元柳宗元著名《永州八记》一样,借山水游记一例来看待。借山水来抒发胸中的抑郁,把叙事,议论,抒情揉合在一起,行文曲折多变,吞吐万端,是柳宗元在柳州的刻意之作。 
3 .关于“序“ 
“序”是属于实用文体的一种,是一种写在著作或诗文前边的文章。可以记叙,可以议论,可以说明。这种“序”也叫“书序”。 
后来又有了宴集序,赠序等。古人宴集时,常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是为宴集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又有虽无聚... 
文言知识归纳:
1、注音:
冉氏(   )、谪(   )、隘(   )、智者乐也(    )、睿(    )、坻石(     )、
不屑(    )、铿锵(   、   )、秀澈(     )、漱涤(   、   )、齗(      )、
2、解释加线词 :
灌水之阳:        或曰:         智者乐也:                幽邃浅狭:
负土累石:       善鉴万类:      乐而不能去也:            牢笼百态:
3、古今异义:
嘉木异石错置。         漱涤万物,牢笼百态。           昏然而同归。
4、词类活用:
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予得专而名焉。
得其尤绝者家焉。                     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
合流屈曲而南。                       夫以利世。
虽辱而愚之。                         咸以愚辱之。
东流入于潇水。                       盖上出也。
故姓是溪为冉溪。                     漱涤万物,牢笼百态。
以愚辞歌愚溪。                       今予家是溪。
5、文言句式: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寂寥,而莫我知也。                   无以利世。
整体感知:文章通篇以“愚”为线索,处处见“愚”,可是到底“愚”在何处呢?文中有“     ”“     ”“        ”“        ”“        ”“       ”“        ”“        ”共凡八愚。似乎这“愚”在于山水。可是山水何愚之有呢?无疑,作者这是借溪说人,以溪自比,就像文中说的“              ”。那么柳宗元和“愚溪”有什么相同之处呢?(用原文句子回答) 柳宗元真的“愚”而无用吗? 文章中许多句子都写到“愚”,最重要的是哪两个句子?到底是什么人愚呢? 
分段导学:
(一)   第1自然段。
1、下面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得其尤绝者家焉
A.且庸人尚羞之  B.左右欲刃相如     C.可烧而走也    D.吾得兄事之
2.这一段交代溪水的方位及以“愚溪” 命名的第一层原因。
(1)作者把这条溪水命名为“愚溪”,其原因有二,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①                                                                
②                                                                  
(2)“愚溪”三易其名,称“冉溪”是以    为之命名,称“染溪”是以    为之命名,作者称其为“愚溪”则是以     为之命名。
(二)第2然段。1.  词句理解。
(1)解释下面 “焉”的意义或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语气助词   B.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语气助词
C.灌水之阳有溪焉   焉:语气助词          D.得其尤绝者家焉   焉:在那里。
(2)解释下面带点词。
①得泉焉,又买居之(        )     ②或曰:冉氏尝居也(        )
2.这一段介绍丘、泉、沟、池、堂、亭、岛的情况及以“愚溪” 命名的第二层原因。
(1)作者八景:溪、丘、泉、沟、池、堂、亭、岛,可分作两大类:
①                                 ②                                
(2)这八景,“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为何称为“八愚”?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第二课时
(一)第3然段。1.理解字句。
1)选出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       )     例句: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A.而君幸于赵王。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受制于人    D.于是入朝见威王
(2)注音并释义:   ①又峻急多坻石。坻(    )                  
②睿而为愚者也。睿(    )          ③违于理,悖于事    悖(    )             
(3)找出这一段的几种不同语法特点的例句。
①动词的使动用法:                                                             
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③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这一段进一步揭示愚溪之所以“愚”的真实原因,即“愚溪”命名的第三层原因。 
(1)“溪独见辱于愚,何哉?”引用文中最简练一句回答:
 
                                                                            
  (2)作者感叹“虽辱而愚之,可也”?因为“适类于予” 。为什么说“适类于予”?
                                                                               
                                                                 。
(二)第4然段。1.理解字句。
(1)解释下面“而”字的意义或用法。
①智而为愚者也(      )②予得专而名焉(        )③合流屈曲而南(       )
(2)翻译句子: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2. 这一段借用古人的典故来反映作者的“愚”,这是愚溪得名的第四层原因。
(1)这一段用了宁武子和颜回这两个人的典故。这两个人是“真愚”吗?作者为什么说宁武子和颜子“皆不得为真愚”?
 
(三)第5然段。1.理解字句。
(1)解释下面“类”字的意义。
①而适类于予(         )        ②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         )
(2)解释下面“莫”字的意义。
①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         )   ②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         )
(3)下面加点字与“牢笼百态”的“牢笼”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故姓是溪为冉溪 B.合流屈曲而南  C.得其尢绝者家焉 D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4)翻译下面句子。
    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
                                                                               
                                                                 。
  2.这一段再次将愚溪与作者个人的情况相结合,说明他之所以做《八愚诗》的原因。
(1)这段开头的第一句说“溪虽莫利于世”,情调有点低沉。但是,紧接着笔锋一转,感情的色彩就完全不一样了:溪水能鉴照万物,清洁光亮,秀丽澄澈,铿锵鸣响,有金石之声。这是一个多么恬静、闲适、幽美、和谐的世界啊!如何理解这一矛盾?

                                      
                                      
(2)“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一句如何解释?有人认为,这是作者在宣扬与世无争的出世思想,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谈谈你的看法?
                                                                                
                                                                         
反馈训练:
1.下列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     ) 
①嘉木(奇特) ②漱涤(洗涤) ③乐水(爱好) ④买居之(居住) ⑤睿智(明智) ⑥灌水之阳(南)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④⑤② D.①④⑥ 
2.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灌水之阳有溪焉 阳:北岸      B.漱涤万物,牢笼百态 牢笼:包罗 
C.得泉焉,又买居之 居:居住    D.睿而为愚者 睿:明智:通达 
3.与例句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 
例:予得专而名焉 
A.得其尤绝者家焉   B.沛公军霸上   C.然则虽辱而愚之   D.族秦者,秦也 
4.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名之以其能。   B.得其尤绝者家焉   C.合流屈曲而南   D.不能兴云雨 
5.对下列句子所表达的感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这句话从字面看表达出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歉疚之情,暗含对自身所受屈辱的愤懑不平之意) 
B.“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是虽辱而愚之,可也”(终于找出溪水命名为“愚溪”而不为冤屈的理由,作者内心得以平衡,甚为舒畅。) 
C.“今予遭有道而违天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这句话是说自己在清明政治下做了错事,是天下最愚蠢的人。这是正话反说,词兼褒贬,既嘲尽愚溪,又自嘲不已。) 
D.“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这句话体现出作者置身大自然,返璞归真,自得其乐的思想,不是在宣扬与世无争的出世思想,而仍然是在抒发内心深处的愤世嫉俗的不平之情。) 









第一课时答案
整体感知:
“适类于予”。
“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
最重要的应该是第1段的“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和第4段“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两句。前一句是全文“八愚”的根源,无这一句则无全文之“愚”。如果不是“我”“触罪”被贬到潇水之上,“愚溪”则不会有“愚”的名称,后一句则说明我“愚”的程度。 “遭有道”,遇到政治清明的时代。“有道”指天子圣明。联系背景,说这样的天子是圣明的,恐怕纯粹是一种讽刺!因而,所谓“违于理”“悖于事”便无一不是反话了。他的“愚”不是自怨自艾、妄自菲薄的“愚”,也不是不学无术、一事无能的“愚”,而是坚持真理、敢于抗争的大勇如愚的“愚”。这两句巧妙地在自责之中把心中的怨恨说得虽隐晦却痛快。
柳宗元真的“愚”而无用吗?对作者和写作背景稍有了解,就会知道他一点也不“愚”。他入朝主政,力图变法,只因触及了当权者的利益,而落了个失败被贬。
既然柳宗元不愚,那么到底什么人愚呢?这一问,就触及了文章的要害。柳宗元一心为国家、为百姓变法,可是一片忠心没有人看到,遇到攻击没有人主持公道。在这貌似自责的文句间,淤积着作者心中的多少愤懑不平之情。谁是愚人,不是清清楚楚吗?如此一步步探询过来,便可知道作者以“愚”自损,是反话正说:世人皆“愚”,惟我独明。读到这一步就明白,为什么柳宗元发了这样的牢骚而没有引来杀身之祸了。原来他把自己的思想隐藏在一层层的遮掩之后。 
 
分段导学
(一)1.(1).B 
2.(1)①“予以愚触罪”;②“古有愚公谷”。 
(2)居者姓氏 、溪水功用 、居者性格特点。
(二)答案:1(1)B(2)居住/占有 
2(1)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感
(2)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第二课时答案
(一)1(1).D(2).坻:chí,水中小洲。睿:ruì,明智。悖:bèi,违背。(3)①不能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兴)云雨②无以利(形容词活用为使动用法,使……得利)世。③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形容词活用为意动,以……为愚,指称呼……为“愚”)之,可也。
2(1)“无以利世。”(2)溪之“无以利世”而作者说自己也是“无以利世”,那是柳宗元说自己不能为社会作一些有益的事情,不能为世人造福。但这句话中还有话:柳宗元何尝想“无以利世”?只是遭排挤、被贬谪,不能实现“利世”的理想罢了。于叙述之中,包含着作者无限的悲愤与不满。
(二)1(1)转折/并列/修饰(2)现在我身逢政治清明的时世,却违反常理,做了蠢事,所以凡是愚蠢的人,也没有一个象我这样愚蠢的了。
2(1)宁武子和颜回这两个人都不是“真愚”。宁武子是聪明而装愚,颜回是明白而装傻,他们都是聪明人,都是“大智若愚”的“愚”。这里作者是综合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来突出自己的“愚”。宁武子能够分清“有道”和“无道”,“有道”则“智”,“无道”则“愚”,可见不是真正的“愚”;颜子虽然听孔子讲学从不提不同的意见,但是却能真正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可见是心领神会的,只是不说而已,这也不是真正的“愚”。而“我”遇到圣明的君主却说了不合事理的话、做了不合事理的事,才是真正的“愚”。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必修三


上一个『2008年高二语文试卷』  下一个『2008年语文中考模拟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