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届新考纲模拟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08届新考纲模拟试题(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8届新考纲模拟试题一、必考部分(142分)一、阅读下面散文,回答1—4题(20分)。农家【德国】赫•黑塞①当我重新见到阿尔卑斯山南麓这块福地时,我仿佛总觉得自己从流亡中回到了故乡,仿佛终于又站在我理应站的山的那一边。这里,太阳更亲切,群山更红,这里生长栗子、葡萄、杏仁、无花果,人们善良、友好、彬彬有
试题预览
  2008届新考纲模拟试题
一、必考部分(142分)
一、阅读下面散文,回答1—4题(20分)。
农        家
【德国】赫•黑塞
   ①当我重新见到阿尔卑斯山南麓这块福地时,我仿佛总觉得自己从流亡中回到了故乡,仿佛终于又站在我理应站的山的那一边。这里,太阳更亲切,群山更红,这里生长栗子、葡萄、杏仁、无花果,人们善良、友好、彬彬有礼,虽说他们都很贫穷。他们所建造的一切,看来是那么好,那么恰当而可爱,仿佛都是自然生成的。房屋、围墙、石级、道路、种植地和梯田,这一切既不新也不旧,这一切仿佛不是靠劳动建造的,不是用脑筋想出来的,不是巧夺天工的,而是像岩石、树木、苔藓一样自然形成的。葡萄山的围墙、房屋、屋顶,这一切都是由同样的褐色片麻岩石砌成的,这一切相辅相成,像弟兄手足一般。没有一样看来是陌生的、怀有敌意的和粗暴无情的,一切都显得亲切、欢畅和睦邻友好。 
   ②你愿坐哪里就坐在哪里,围墙上、岩石上、树桩上、草地上或者土地上,全都可以;不论你坐在哪里,你周围都是一幅画和一首诗,你周围的世界汇成优美而幸福的清音。 
   ③这里是贫穷农民居住的一个田庄。他们没有牛,只有猪、羊和鸡,他们种植葡萄、玉米、果树和蔬菜。这所房屋全部是石头砌成的,连地板和楼梯也是,两根石柱间一道凿成的石级通往场院。不论在哪里,植物和山头之间,都浮现出蓝色的湖光。 
   ④忧虑仿佛已留在雪山那边了。处在受折磨的人和可憎的事情之间,人们的忧虑实在太多了!在那里,要找到生存的理由,是那么困难,又是那么至关重要。不然的话,人该怎么生活呢? 面对真正的不幸,人们煞费苦心,郁郁寡欢——在这里,不存在难办的问题,生存无需辩护,思索变成了游戏。人们感觉到:世界是美丽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不是万念皆灭。我想再增一对眼睛,一叶肺。我把双腿伸进草丛里,并希望它们变得更长一些。
   ⑤我愿成为一个巨人,那样,我就可以把头枕在积雪旁一处高山牧场上的羊群中间,我的脚趾则伸进山下深深的湖中去戏水。我就可以这样躺着,永远不站起来,在我的手指间长出灌木丛,在我的头发里开出杜鹃花,我的双膝变成前山,我的躯体上将建起葡萄山、房屋和小教堂。我就这样躺上千万年,对着天空眨眨眼睛,对着湖水眨眨眼睛。我一打喷嚏,便是一阵雷雨。我呵上一口气,积雪融化,瀑布舞蹈。我死了,整个世界也死了。随后我在宇宙中飘洋过海,去取一个新的太阳。 
   ⑥这一夜我将睡在哪里?反正都一样!世界在做什么?创造出了新的神、新的法律、新的自由?反正都一样!但是,这儿山上还开着一朵樱草花,叶子上银珠点点,那儿山下的白杨树间,甜蜜的微风在歌唱,在我的眼睛和天空之间,有一只深金色的蜜蜂在嗡嗡乱飞——这可不是一回事。它哼着幸福的歌,它哼着永恒的歌。它的歌是我的世界史。 
   (选自《林中水滴》)
1.作者重新见到阿尔卑斯山南麓这块土地时,为什么感到自己仿佛“从流亡中回到了故乡”?(4分)   
  2.①第四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我想再增一对眼睛,一叶肺”?(2分)
     ②作者写“雪山那边”有什么作用?(4分)
  3.蜜蜂的歌有什么思想内涵?为什么说“它的歌是我的世界”?(4分)
  4.作者笔下的“农家”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有什么异同?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诗文阅读(2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8分)。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赀为郎①,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粱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阳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粱。粱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赋》。
会粱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⑴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于是相如往,舍都亭。临邛令缪②为恭敬,日往朝相如。相如初尚见之,后称病,使从者谢吉,吉愈益谨肃。临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孙家僮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二人乃相谓曰:“令有贵客,为具召之。”并召令。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相如不得已,强往,一坐尽倾。酒酣,临邛令前奏琴曰:“窃闻长卿好之,愿以自娱。”相如辞谢,为鼓一再行。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得;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英才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卓王孙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不分一钱也。”人或谓王孙,王孙终不听。文君久之不乐,曰:“长卿第俱临邛,从昆弟假货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炉。相如身自著犊鼻裈③,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⑵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昆弟诸公更谓王孙曰:“有一男两女,所不足者非财也。今文君已失身于司马长卿,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材足依也。且又令客,独奈何相辱如此!”卓王孙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节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注】 ①赀:通“资”,钱财。郎:郎官,是汉代的宫廷宿卫侍从之官。  ②缪:通“谬”,诈,佯装之意。    ③著:穿。犊鼻裈(kūn,坤):形似牛犊之鼻的围裙。或说是形如牛犊之鼻的短裤。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以赀为郎,事孝景帝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相如见而说之                 图穷而匕首见   
C.相如与俱之临邛               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D.临邛令缪为恭敬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6.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司马相如“穷困潦倒却又志气不衰”的一组是 (    )
    A.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          后称病,使从者谢吉。   
B.因病免,客游粱。                    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   
C.家居徒四壁立。                      虽贫,其人材足依也。    
D.从昆弟假货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  买田宅,为富人。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司马相如被授予郎官之职,侍卫孝景帝,做了武骑常侍,但这并非他的爱好。他喜
欢的是善于游说的齐郡人邹阳、淮阴人枚乘、吴县人庄忌先生等人。与读书人和游
说之士相处了好几年,于是写了《子虚赋》。   
B.司马相如本来就多才多艺,在与卓文君的婚姻问题上,他主动出击,先是用琴声暗
自诱发她的爱慕之情,继而托人以重金赏赐文君的侍者,以此转达倾慕之情,最终
成就了这段美满姻缘。   
C.卓文君很喜欢音乐,当看到司马如喝酒、弹琴时,就心生爱意,以至私奔相如。在
生活无着的情况下,她主动建议返回乡里,相如“酤酒”,“文君当炉”,不顾非议,
以之营生。    
D.对待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婚姻问题,卓王孙始而大怒,有人劝说他,他根本听不进,
后来,在一些兄弟和长辈交相劝说之下,卓王孙承认了这门亲事,并心甘情愿地分
给文君家奴一百人,钱一百万,以及她出嫁时的衣服被褥和各种财物。
8、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3分〕   
译文:                                                                             
(2)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3分〕    
译文:                                                                          
(3)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3分〕
译文:                                                                          
9.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2分)                                                                                 
(2)“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3)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4分)
10.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2)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____________,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____。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               。(龚自珍《己亥杂诗》)
(4)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各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刊载/载体   行伍/行若无事    奢靡/靡日不思
B.哄动/哄传   乘机/千乘之国    与会/与人为善
C.殷切/殷红   翘楚/翘首以待    绿茶/绿林好汉
D.镜框/框图   当真/螳臂当车    参与/参差不齐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1300多年后,废科举,兴学校,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西方的教育体系登堂入室,私塾成为布满历史尘埃的老朽,而科学成了新宠。
B.为防止有毒豆制品再次流入市场,有关部门迅速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查封加工窝点,堵住了生产的源头。
C.绵延七八年,祸及半个中国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
D.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市政府关于严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犬、狂犬的决定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拥护和支持。
B.参加这项比赛的选手平均年龄19岁,平均身高1.68米,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
C.南昌至上海、杭州的火车动车组票价分别为228元、179元,而对应的普通列车硬座票价为106元、81元,相比之下,普通列车硬座票价要低一倍多。
D.承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难道谁能否认这是当代中国青年肩负的崇高使命吗?
14、阅读下面的故事,按要求续写结尾。(要求:①必须有动作描写和人物描写。②富有想象和意蕴,内容符合教育家的思想)(5分) 
巴甫雷什乡村学校的花圃里,绽放了春天的第一批月季花。这是一个明媚的早晨,该校校长,乌克兰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看到了幼儿园的一个小女孩子折下一枝鲜艳的月季花,从容地向校外走去。他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便亲切地问:“小姑娘,花送给谁?能告诉我吗?”小女孩说:“奶奶病很重,很久没有下床了。我说花开了,她有点不信。我摘给她看,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这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了。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另选我国两位古代诗人的名句,仿写句子。要求结构一致。(4分)
生活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陶渊明说,生活是“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的恬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作文(70分 )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1928年,沈从文被时任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聘为讲师,沈从文那年26岁,小学文化,带着一身泥土气息,闯入上海为时不长,即以一手飘逸灵气的散文震惊文坛。
名气毕竟不是胆气。当他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时候,除了原班的学生之外,慕名而来听课的人也很多。面对台下座无虚席的学子,这位大家竟然紧张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过了好一会儿,他慢慢平静下来,开始讲课。可原先准备好讲授一个课时的内容,被他三下五除二仅仅用了10分钟就讲完了。同学们纳闷:这离下课时间还早呢,剩下的时间该怎么办呢?很有自知之明的沈从文,没有天南海北信口开河来硬撑“面子”,而是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写道:“今天是我第一次上课,人很多,我很怕。”这句老实的“坦言失败”的话刚刚写完,立刻赢得同学们善意和原谅的掌声。胡适深知沈从文的学识、人品,在听说这次讲课的经过后,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幽默地说:“沈从文的第一次课成功了!”
其实何止“坦言失败”不容易,在人们日常学习、生活与工作中,能够“坦言”也未必容易,毕竟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少根本不想“坦言”或者欲“坦言”而不能或不愿的人和事,值得探讨。请你以“坦言”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

选考部分
一、实用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创新与想象  王生平
    艺术贵在创造,科学贵在创新、艺术是情感的表达,追求的是美;科学是理性的事业,追求的是真,二者似乎不搭界,但都离不开人类的想象力,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
    艺术不是科学,但艺术创作却具有科学的品格,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就是这个意思?古人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深沉慨叹;今人把“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中的“是”改成“这”,而提议者被尊为“一字之师”;著名钢琴家因演奏成名的钢琴曲错了一音而后悔:这一切都说明了艺术上的一字之差、半拍之慢,是美感强弱的构成因素、决定成分。尽管艺术采用的是形象的表达方式,但它的表达也有一个基本的技巧适中问题,也要符合客观的规律即科学问题。无科学性,艺术表达就不会有美感,也就难以为人所理解。
    科学不是艺术,但科学发现也常有某种艺术创造的品格,即使有了新的突破、价值和意义,也会是“睫在眼前常不见”,只是有些“美妙”感,至于到底是什么东西,还是不能说清楚、道明白。杨振宁20世纪50年代关于“交换规范场论”的论文就经历了一个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在20世纪50年代,我们只觉得这篇文章很美妙:到了60年代,才觉察到它的重要性。我到1964年以后才清楚认识到它跟数学的关系:”  (《杨振宁文集》)电报的发明者美国人莫尔斯原本就是画家,1832年10月他在由法国返回美国的轮船上,一名叫杰克逊的医生在介绍一种叫“电磁铁”的新器件时说:“实验已经证明,不管电线有多长,电流都可以神速地通过。”正是这句话使莫尔斯沉浸在神奇的幻想之中,他大胆设想:既然电流可以在瞬间通过导线,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用电流来远距离传输信息呢?这个想法使他坐卧不安,从此以后,他告别了艺术,投身到科学领域,专门研究电流传输信息的问题,最终发明了电报:美国发明家郝奥发明缝纫机的针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发现“苯环”结构,都是在“无意识”的梦中完成的?钢筋混凝土的发明者既不是著名的建筑师,也不是卓越的力学家,而是一位整天摆弄花草的法国园艺家约瑟夫·莫尼埃。这些事例意味着,科学发现并不只是理性思维的产物,它还依赖于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依赖于人们的灵感和顿悟。
    上述的创造和发现说明,艺术与科学、美与真,有重叠、有交融,二者是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统一。王国维曾提到了这一现象,他通过讨辛茅蒺询。《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的研究,认为“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1964年8月,毛泽东在同周培源、于光远谈哲学时也认为,“这首诗含有地圆的意思”。西方物理学家海森堡说“美是真理的光辉”,而爱因斯坦直接把科学发现称为“自由创造”,表达的均是同样的意思。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审美与科学殊途而同归:同归于历史、实践和生活,分途在求真、抽象与求美、具体的社会分工上。分工的优点是产生了专业和特长,缺欠是出现了职业的痴呆:中外先贤、学者给了我们以忠告。达尔文说,若有来生,不再成为制造公司的机器,每周要读诗、赏画、学音乐。工程院院士许国志诗云:“他生倘得从吾愿,甘为诗书再献身:”由于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又由于生活、实践是整体的、不能分割的,产生了专业和特长的强强联盟,消化着消极的弊病,使二者互补成为主流,于是便有了科学与艺术的相得益彰态势。科技美学的诞生标志着这一点,而美育学科的建立,则意味着我国在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方面将大有作为。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启示我们,不论是理论创新、科技创新还是其他创新,都不仅需要科学的逻辑推理,而且需要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需要理性,而且需要感性、直觉、顿悟。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理性思维能力,不断提高艺术品味和形象思维能力,这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17.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艺术追求的是美,但也离不开真。
  B.有了科学性,艺术表达就会有美感。
  C.科学家在追求“真”的同时,一定也会感受到“美”。
  D.科技创新主要是形象思维的产物,但也离不开理性思维的辅助。
  E.文中所说的“职业的痴呆”,是指对自己从事的职业缺乏了解。
  F.科学与艺术是相互依存的,二者没有本质的区别。
18.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艺术与科学、美与真,有重叠、有交融”的是(3分)
  A.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电报。
  B.毛泽东说,《木兰花慢》含有地圆的意思。
  C.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美学诞生了。
  D.艺术创新需要感性、直觉与顿悟。
19.本文第二段和第四段都谈到了艺术的科学性问题,这是重复吗?请说明理由。(6分)
20.从事科学研究与艺术创作的人,要分别怎么做,才更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才更有
  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6分)
二、论述类文本
    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20题。
天坛之美
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的天坛,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品。它具有一种独特的意境,它以教练的艺术形成式表现了埔大深遂的精神内涵,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的思考和想象。
天坛的意境美,可以归纳为:高、圆、清。
“高”是天的一种特性。天坛的建筑是连续性的逐渐上升的完整体,从南北中轴线上看,南端的圈丘高5.18米,皇穹宇高19.2米,诉外殿上升到38米,成为中轴线的高峰。故宫太和殿是永乐以前全城最高的建筑,是帝王的象征,而扩年殿比大和殿还高出3米,成为天帝的象征。
祈年殿的主体建筑四周,墙外低楼,空间开阔,祈年殿和圈丘的整个外轮廓直接与天空连接,祭坛仿佛高入云霄,人站在祭坛上也好像升上青天。天坛的崇高感中,蕴含着敬天的思想。
“圈”不仅指外形,而且是一种科学境界。在中国古代美学中,阅代表着生命光转,蕴含着宇宙万物,体现了一种“天行健”的思想以及祥和的精神。
天坛建筑群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大量圆的造型。圆丘、皇穹宇、祈年殿都是圆形,每一个建筑又形成很多同心圆、一直扩展到与穹隆形的天空成为一个圆融的整体。
“清”是天的一种特征,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美学范畴,体现一种人格精神或艺术境界,例如清新、清真、清淡、清妙等。“清”由“青”而来,通常我们称天是“青天”、“蓝天”、“苍天”。天坛的基本色调整体是青色,不论是天空还是琉璃瓦都属于青色。“青”是祥和、安宁的象征,也体现了一种空灵的美。
天坛建筑中,祈年殿、皇穹宇都采用蓝色琉璃瓦,深蓝的琉璃和浅蓝的天空形成色彩上深浅的对比、更显示出天的澄清、明朗。反过来天的澄清、明朗,又与祈年殿的外轮廓虚实相生,唤起观赏者的审美想象。
以上高、圆、清三点体现了天坛的崇高、祥和、清朗的独特意境。如果比较一下,就会发现:故宫拥有庞大的建筑群以,以气热取脏,天坛的建筑少而精,以宁静深远而著称;故宫以封闭式的一道道门、一道道墙为特点,而天坛以天高地阔的开放式为特点;故宫的空间徒刑是方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2008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2]』  下一个『湖北楚星教研所2008届高三第六次联考语文试题(福建)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