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期末训练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期末训练(高一必修一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期末训练(一)劝学 荀况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试题预览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期末训练
(一)劝学 荀况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边加点的字的字形、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輮(róu)以为轮       金就砺(lì)则利       智(zhì)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bào)          须臾(yú)              驽(nú)马
 C.善假(jià)于物        跬(kuǐ)步           金石可镂(1òu)
 D.跂(qì)而望           骐骥(jì)               锲而不舍(qì)
 2.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生非异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按照“之”字的意义的用法,选出全是代词的一项(    )
 ①青,取之于蓝      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③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⑤冰,水为之     ⑥君将哀而生之乎      
⑦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⑧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A.②③⑤          B.①⑤⑥         C.③⑦⑧           D.④⑤⑧
 4. “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连词,表并列关系。 B.连词,表递进关系。 C.连词,表转折关系。
D.连词,表因果关系。 E.连词,表顺承关系。 F.连词,表修饰关系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    )        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⑤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    ⑥蟹六跪而二螯(    )
 5..解释加点的词
A. 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D.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6. 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特点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而今安在哉
 C.渔樵于江渚之上             D.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7.准确翻译下边文句。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                                                                       
 (2)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译:                                                                       
8.本段共六句,共分几层?请在文中标出来,并指出每层的大意,及本段段意和主要论证方法。
(二) 师说 
嗟夫!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l.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圣人无常师    常,平常的,普通的        B.句读之不知    读,dòu,句中停顿 
C.官盛则近谀    谀,yú, 阿谀奉承         D.术业有专攻    攻,学习,研究 
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 小学而大遗               ②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群聚而笑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A.两个“而”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       B.两个“而”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C.两个“而”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      D.两个“而”字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 
3.下列句子中,“师”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或师焉,或不焉 
C.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D.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4.在“从师”问题上,属于作者批评的对象的一项是( )。 
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②士大夫之族    ③圣人    ④君子     ⑤郯子之徒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②⑤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B.古之学者必有师 
C.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D.吾从而师之
6.对下列各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B.圣益圣,愚益愚――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 
C.或师焉,或不焉――或者学习,或者不学习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可羞;(以)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 
7.文学常识填空。 
(1)韩愈,字退之,河阳人,因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他是唐代“____”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将他称为“_____”之首。 
(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_________等六种经书。
8.本段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请问有哪几组对比?对比得出的结论分别是什么?本段要证明的观点是什么?

(三)赤壁赋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下列加点字在文中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举酒属客(shǔ)             冯(píng)虚御风     
 B.泣孤舟之嫠(lí)妇          扣舷而歌之(xuán)
 C.击空明兮溯流光 (shùo)      倚歌而和之(hè)
 D.无尽藏(zàng)            枕藉(jiè)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白露横江(白露,白茫茫的水汽。)    B.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
C.倚歌而和之(倚,靠住船。)       D.不绝如缕(缕,细丝)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在活用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望西山,始指异之   
A.舞幽壑之潜蛟             B.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被贬为黄州做团练副使时,曾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同时写了脍炙人口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
B.后人习惯把前一赋称为《前赤壁赋》,我们的课文选的就是前一篇赋。
C.这篇赋中作者谈到的三国赤壁之战时,周瑜破曹军赤壁,其地方就是黄州的赤壁。《念奴娇 赤壁怀古》一词中也有这样的明证,“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D.这篇赋在写法上仍受传统赋体的束缚,虽然流畅自然,如行云流水,豪迈奔放,但仍保持了押韵和骈偶句式等特点。
5.最能体现苏东坡旷达心怀的两句是(   )
A.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B.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C.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D.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E.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②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③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7.说说此段文字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

                                                                           

(四)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   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1.下列句中加点字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B.尺寸千里,攒蹙累积 
C.游于是乎始               D.萦青缭白,外与天际 
2. 第二节从“其高下之势”到“四望如一”这几句是对第一节哪两个字的具体描写?
                                  
3.柳宗元多次写到“宴游”中“醉”。请探究醉的原因,并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二条。
(1)                  (2)                
4.文中表现出作者物我两忘,出世超尘境界的是哪个句子?试结合背景分析景中之情.


5.翻译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2) 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3)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一) 1.A   2.C  3.B
(二)1.A   2.D  3.C  4.C  5.A  6.C
(三)1.D 2.C 3.C 4.C 5.BE 6.略
 7.苏轼在游赤壁时,面对着浩浩荡荡不停流逝的江水,联想到时圆时缺的月亮,领悟到世间万物都有变与不变的一面,因此,没有必要去"羡长江之无穷",也没有必要去计较个人的荣辱得失,而应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表达了作者乐观、豁达的情怀。
(四)答案
1、D(“特立”都有独特事立之意;“累积”在文中的意思是由层层堆替,在现代汉语里 
    是指积聚财物、知识等,都有积聚、堆藏之意:“于是”都有“从此、因此”之意;“天际” 
    在文中是两个单音节词,与天交会,与现代汉语不同。2分) 
2、怪特。2分 
3、因奇美之景而醉,因游乐之事而醉,因心有块垒而醉。因不胜杯杓而醉。能写出二条 
    既得满分。意近即可,文字不必与答案相同。2分 
4.是"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作者的西山之游很惬意,在漫游中忘掉了贬谪的愁闷.其实,这正是作者思想苦闷的反映.
5、翻译(6分) 
    ①自以为这一州内凡是有点不同一般的山水,都为我所享有了。 
    ②(我)的情怀浩荡,与大自然共游,而不知道它的尽头。 (125.118.245.125)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末试卷


上一个『鲁教版/六年级上册期期中考试试题』  下一个『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训练(梅州市东中分校)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