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一中2007年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湖北省宜昌市一中2007年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高一必修一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宜昌市一中2007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李明富   审题人:刘立念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镣铐(liào)   蜕变(tuì)   蜿蜒(wān)  
试题预览
  宜昌市一中2007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李明富       审题人:刘立念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镣铐(liào)   蜕变(tuì)   蜿蜒(wān)   杀一儆百(jìng)
B、戕害(qiāng)   悬揣(chuǎi)  愤懑(mèn)   饿殍遍野(piǎo)
C、要著(zhù)    端倪(ní)    孝悌(dì)    为虎作伥(chāng)
D、侥幸(jiǎo)   铁砧(zhēn)   汲取(xī)     喁喁私语(yú)
2.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瞭望   缔造    汪洋姿肆  安之若素  B、砥砺  蹊跷  衰草离披   崭露头脚
C、房檩  城垣    倚老卖老   坚韧不拔  D、渎罪  储备   浅尝辄止  毋庸置疑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________成一个阔太太,打扮得珠光宝气。
②她一连几次挑起话头,想和女儿谈谈,可是女儿的________很冷淡。
  ③鲁迅的文章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往往一个词就        着深刻的含义。
④加入了“世贸”组织,就要和国际接轨,就要改掉我们管理上的种种        。
 A、化妆  反映  包涵  成规    B、化装  反应  包含  陈规
   C、化装  反映  包涵  陈规    D、化妆  反应  包含  成规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饼干行业,广东饼干在全国居于无可非议的老大地位,而这其中,东莞饼干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B.我的同桌什么东西都愿意借给我,真算得上是个大方之家。
C.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升天探月,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消息传开,全国人民无不弹冠相庆。
D.人是伟大的,然而自然更伟大。人相对于天地宇宙,只能是沧海一粟。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党的十七大的主题,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B、导致目前中国经济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外汇储备增长过快,二是因为美元的过量发行导致了美元的泛滥和全球流动性过剩。
C、近日国际原油价格再次大幅上涨。截至上周末,国际原油市场的价格上涨最高点已达每桶70美元以上。
D、青藏铁路这条穿越世界屋脊的“雪域天路”,被人们描绘成“商贸金桥、藏旅坦途、文化通衢”,它为青藏高原架起了通往祖国各地的桥梁。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茶 意 即 禅 意
饮茶成为风尚最初始于唐代的寺院。那时佛教盛行,寺院专设有茶堂,是众僧讨论佛理,招待施主宾客饮茶品茗的地方。法堂西北角设有“茶鼓”,以敲击召集众僧饮茶。僧人每日都要坐禅,坐至焚完一炷香就要饮茶。另设有“茶头”,专门烧水煮茶,献茶待客。这大概就是最早的较大规模的集体饮茶形式。
寺院中以茶供养三宝(佛、法、僧),招待香客,逐渐形成了严格的茗饮礼仪和固定的茗饮程式。平素住持请全寺上下僧众吃茶,称作“普茶”;在一年一度的“大请职”期间,新的执事僧确定之后,住持要设茶会。茶在禅门中由最初提神醒脑的药用功能而成为禅事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又进而成为修行持戒、体悟佛理的媒介。茶与禅日益相融,最终凝铸成了流传千古、泽被中外的“茶禅一味”的禅林法语。“茶意即禅意,舍禅意即无茶意。不知禅味,亦即不知茶味。”在“悟”这一点上,茶与禅达到了相通。
寺院僧的饮茶习俗对民间饮茶产生了重大影响。。至盛唐,“王公朝士,无不饮者。”文人间时兴茶会、茶诗,这影响到上层统治者,慢慢出现了官办的大型茶宴。饮茶遂成风俗,促成了我国最早的茶肆的产生。《封氏闻见记》中有明确的关于茶肆的记载:“开元中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这些店铺已有一定规模,但尚未有茶馆之名。
  饮茶之风触及各色人等,加之茶叶产量巨大,贸易频繁,朝廷看到茶已与盐、铁一样,成为百姓生活不可缺少之物,有巨利可图,就于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向全国产茶之地征收茶税。贡茶政策亦是皇家搜刮民脂民膏的重要手段,茶农需将清明前采摘制作的品质最好的茶贡于皇室。至晚唐,开始在宫廷兴办清明茶宴。皇帝在收到贡茶后,先行祭祖,后赐给近臣宠侍,并摆“清明宴”以飨群臣。
  文人雅士喜好品茶鉴水,精研茶艺,这些都对茶馆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与禅门有密切联系的陆羽(约公元733-804年)是茶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自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收养,擅于烹茶,其《茶经》是我国古代的“茶叶百科全书”,言简意赅地论述了饮茶的叶、水、器、境,提高了饮茶的精神境界。
                           (摘自《文史博览》2006、2   作者  连振娟)
6、从原文看,对“茶意即禅意”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茶与禅在“悟”这一点上达到了相通。
B、茶成为修行持戒、体悟佛理的媒介。
C、茶与禅日益相融,最终凝铸成了流传千古、泽被中外的“茶禅一味”的禅林法语。
D、茶在禅门中有提神醒脑的功能。
7、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对茶馆的形成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的一项是
A、唐代寺院专设茶堂的饮茶习俗。
B、盛唐文人间时兴的茶会、茶诗。
C、官办的大型茶宴的出现。
D、陆羽的“茶叶百科全书”《茶经》的产生。
8、结合全文,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茶堂是最早的较大规模的集体饮茶形式。
B、开元中城市里开的煎茶卖茶的店铺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茶馆,只是尚未有茶馆之名。
C、贡茶政策是皇家搜刮民脂民膏的最重要手段。
D、只有文人雅士们的喜好品茶鉴水和精研茶艺,才对茶馆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傅介子,北地人也,因从军为官。先是龟兹、楼兰皆尝杀汉使者。元凤中,介子以骏马监求使大宛,因诏令责楼兰、龟兹国。
介子至楼兰,责其王教匈奴遮杀汉使:“王苟不教匈奴,匈奴使过至诸国,何为不言?”王谢服,言:①“匈奴使属过,当至乌孙,道过龟兹。”介子至龟兹,复责龟兹王,王亦服罪。介子从大宛还到龟兹,龟兹言:“匈奴使者从乌孙还,在此。”介子因率其吏士共诛斩匈奴使者。还奏事,诏拜介子为中郎,迁平乐监。
介子谓大将军霍光曰:“楼兰、龟兹数反覆而不诛,无所惩艾。介子过龟兹时,其王近就人,易得也,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大将军曰:“龟兹道远,且之于楼兰”于是,白遣之。
介子与士卒赍金币,扬言以赐外国为名。至楼兰,楼兰王意不亲介子,介子阳引去,至其西界,使译谓曰:“汉使者持黄金锦绣行赐诸国,王不来受,我去之西国矣。”②即出黄金币以示译。译还报王,王贪汉物,来见使者。介子与坐饮,列物示之。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其贵族左右皆散走。③遂持王首还诣阙,公卿将军议者咸嘉其功。上乃封介子为义阳侯,食邑七百户。士刺王者皆补侍郎。                                           
(节选自《汉书·傅介子传》)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责其王教匈奴遮杀汉使      遮:拦截
B.王谢服                    谢:感激
C.于是,白遣之              遣:派遣
D.介子与士卒赍金币          赍:携带
10.与“龟兹道远,且之于楼兰”中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王近就人,易得也,愿往刺之
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辍耕之垄上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表现傅介子“智勇”的一组是
①责其王教匈奴遮杀汉使
②因率其吏士共诛斩匈奴使者
③遂持王首还诣阙
④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
⑤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
⑥士刺王者皆补侍郎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介子认为龟兹、楼兰杀害过汉朝的使者,有损大汉威严,于是在元凤年间,他以骏马监的身份,请求出使大宛,依照诏令指责楼兰、龟兹国。
B.介子到了楼兰,以事实为依据指责楼兰教唆匈奴拦截杀害汉朝使者,楼兰王谢罪表示顺服。
C.介子路过楼兰时,发现楼兰王对身边的人没有防范之心,容易得手,于是请求前去刺杀他,想以此展示国威,表现了他对大汉的忠心。
D.介子刺杀楼兰分设计诱惑、秘密会谈、实施刺杀三个阶段,刺杀过程中集中表现了他的智慧和胆识。
第Ⅱ卷 (各类题型共114分)
四、文言翻译、默写和诗词鉴赏
13.将第Ⅰ卷文言文中的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匈奴使属过,当至乌孙,道过龟兹。(3分)
译文:
②即出黄金币以示译。译还报王,王贪汉物,来见使者。(4分)
译文:
③遂持王首还诣阙,公卿将军议者咸嘉其功。(3分)
译文:
14.填空。(8分)
⑴ 故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⑵                 ,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错误》)
⑶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采桑子·重阳》)
⑷ 桃李不言,           。(《史记》)
⑸            ,下笔如有神。(杜甫)
(6)《论语》,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著作,儒家最重要的经典,由孔子门生及再传弟子集录整理,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主要资料。宋代朱熹将《论语》、《孟子》、《      》、《      》合为“四书”。
15.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海棠 (宋)苏轼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2分)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18分)
冷  月  钟  笛
                    林清玄
月色是一把寒刀,森森闪着冷芒。 
有时候,月色的善良温和像一个婉致的少女,而如今,我坐在荒凉而空茫的城垛上独零零地坐着,月色便仿佛一个年老的海盗,虽退守到砖墙的角落,他的眼睛犹青青地闪着光,手里还握着年轻时砍钝了的水手刀。 
  那把水手刀,长久以来,在草地上四处游动,把我的胸腹剖开,冷漠的月色使我静坐着,也不如月亮刚升起时那么安稳了。 
  已经很夜很夜了,晚雾从地底慢慢地蒸腾上来,渐渐把树、砖墙、古炮,最后把坐在城上最高处的我也吞没了。 
来这个城要经过一个渡津,因为他被三面的海温柔地拥抱着,展延到远方的柏油公路在渡津口戛然而止。 
我没有赶上最后一班轮渡,然而我看到河边静静地靠着一条小小的竹筏,漆成黄而略土的颜色。一位老人熟练地把系在岸边的船绳解下来,船轻缓地晃动,我跨上船,老人摇着粗重的橹桨,让竹筏往对岸漂去。
“我在这里划了十几年船,我就不知道那里的城墙有什么好看,四四方方的围成一圈,连个避太阳的地方都没有。” 
竹筏抵岸边。老人说:“你回程时在岸边叫一声,我的船就过来了。”想一想又说:“料不准你会爱那里的月色,许多年轻人晚上都舍不得回来坐船”。然后,老人孤单地撑他的竹筏回去,在晚天柔红的明媚中,老人在河上的投影,是一抹伤悲的褐色。 
远远地看见城墙了,夕阳正好垂挂在护城树的树头上,夕阳的橘,晚天的红,树的郁绿,交杂着城墙暗淡的砖色,成为一幅很有中国风情的剪纸画。 
迎头,是沈葆桢的半身铜像,刻写着他在台湾海防史上的不朽证言。在日本侵略台湾的紧急中,他以一年十一个月的短时间,建造了这个“使海口不得停泊兵船,而郡城可守”的城池,这个城与炮台,便成为今天台湾仅存的历史炮台了。 
在月色下看沈葆桢的铜塑,明暗曲折,竟可以从线条中体会出他的识见与毅力,那是无可取代的威壮与魄大了。我想到,我们永远无法仰见这些壮士的面容,但是我们随时可以见到他们的重现,我们走入民间,到处都有关云长的绘像,浓正的长眉,丹凤的亮眼,紫红色的面孔,写在脸上不可侵犯的正气,如果我们把关公的五绺长髯去掉,相信就是壮士们的写生了,他们用生命的狂歌,为中国人中国的历史写下“忠义”两字。 
 月刀下的沈葆桢也有一股关云长的神气浮凸出来,事实上,他们的形体并不是最重要的,即使不为他塑像,后人如我,也能体会到他们在与强权抗拒时的虎目含威。
在壮魄而虎吼有声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所有的英豪杰士都把自我的形体投入这条河里,即令碎成肉泥,也没有一声悲叹,他们的骨灰即使在胡雨夷风中也会散放着不朽的芳香。
因此,沈葆桢死了,他的城池留下来了,但是这座坚甲厚壁的城池纵大纵深,也比不过他生命中无可更变的城池。 
我一个人独坐在城垛上,眼见星辉掩映下的城池、古炮,以及闪着夏虫与波光的护城河,竟久久不忍离去。我感觉,我是愈入夜愈坐到沈葆桢波涛万顷的胸腹之中了,在宁静的长夜,我们或者最能窥见前人的胸怀吧! 
月色你看久了,它洒在轻轻浅浅高高低低的景物上,仿佛响亮着断断续续的钟声,那不是月了,那是一口钟。 
月的微光你看久了,他在空中长长短短的散步,好像丝丝长鸣的笛声,那不是月了,那是一管笛。
月亮的钟笛,千百年来就这样敲撞吹奏,让那些有威猛气概的豪雄壮士,可以和声地在历史上唱歌。这些歌,词句已经退淡了,曲谱仍在,另一个冷月如刀的夜晚,还要被以后的人唱起来。
16、如何理解“所有的英豪杰士都把自我的形体投入这条河里,……他们的骨灰即使在胡雨夷风中有会散放着不朽的芳香”这句话的含意?(4分)
17、作者所认为的沈葆桢“生命中无可更变的城池”具体指的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18、请分析“在晚天柔红色的明媚中,老人在河上的投影,是一抹悲伤的褐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4分)
19、作者为何以“冷月钟笛”为题,并以“月”贯穿全文?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六、语言知识运用(12分)
20.将下面的材料整合成一个单句,为“人道主义”下定义。(4分)
①人道主义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②当时的思想家为摆脱经院哲学的束缚提出了这么一种思想体系
③它是当时反封建和反宗教的武器
④它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
答:人道主义是                                                       
21. 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入横线上(只填序号)(4分)
苏轼和辛弃疾面对浩瀚的长江,                    ,这就是河流与历史的共同点。
①不约而同地都把长江奔流视为历史变化的象征,
②永恒地流动而一去不复返
③发思古之幽情
④分别吟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和“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的著名诗句
答:                      
22.某校文学社举办“写作与生活”讲座,高二年级文学社社长主持,他的串联词有几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四外并加以修改。(4分)
刚才李教授的话真是抛砖引玉,使我们受益良多。像李教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之力,难道我们可以对写作不负责任吗?我殷切期望我们的同学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尽快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写出更多更好的习作。下面请语文组组长张老师续貂,为我们传作文之道,解作文之惑。
   (1)                           应改为                                  
   (2)                           应改为                                  
   (3)                           应改为                                  
   (4)                           应改为                                  
七、23、阅读下面的小诗《秋实》,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秋天,成熟的果实低下了头, 
不是在自我陶醉,它是在想— 
我是怎样变得成熟? 
不是风,我怕早已霉烂枝头。 
不是雨,我怕早已枯落山沟。 
不是光,我怕早已灰暗苍白, 
不是热,我怕早已憔悴丑陋。 
感谢风吹雨打,给了我成熟的筋骨, 
感谢光照日晒,给了我成熟的俊秀。 
阅读这首小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感触和思考。请按下列要求写一篇文章: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宜昌市一中2007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答 题 卡
  第Ⅰ卷    选择题(共3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第II卷(共114分)
13、将第Ⅰ卷文言文中的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匈奴使属过,当至乌孙,道过龟兹。(3分)
译文:                                                                                 
②即出黄金币以示译。译还报王,王贪汉物,来见使者。(4分)
译文:                                                                                 
③遂持王首还诣阙,公卿将军议者咸嘉其功。(3分)
译文:                                                                                 
14、填空。(8分)
⑴故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⑵                   ,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错误》)
⑶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采桑子·重阳》)
⑷ 桃李不言,           。(《史记》)
⑸            ,下笔如有神。(杜甫)
(6)《论语》、《孟子》、《        》、《        》合为“四书”。
15、(1)(4分)答:                                                      &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末试卷


上一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试题』  下一个『山东省潍坊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