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检测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检测
(七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得分 【单元心得】 本单元五篇课文,都是有关爱国主题的。《黄河颂》是歌词,也是现代诗,要掌握诗中澎湃的感情和间隔反复的作用;《最后一课》是短篇小说,要掌握它“以小见大”、运用生动描写突出主题的写法;《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一篇杂文
试题预览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单元心得】
本单元五篇课文,都是有关爱国主题的。《黄河颂》是歌词,也是现代诗,要掌握诗中澎湃的感情和间隔反复的作用;《最后一课》是短篇小说,要掌握它“以小见大”、运用生动描写突出主题的写法;《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一篇杂文,要掌握它运用比喻、说理透辟、情感生动和语言形象的特点;《土地的誓言》是一篇散文,要掌握它运用呼告、排比手法,叠印画面的写法;《木兰诗》是一首叙事性的民歌,要掌握互文、排比、重叠等手法的艺术效果。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给加点字注音。(4分)
哺 ( ) 育 踱来踱 ( ) 去 钥匙 ( ) 险峻 ( ) 炽 ( ) 痛 哽 ( ) 住 屏 ( ) 障 默契 ( )
2.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qí( ) 祷 ào ( ) 悔 高山之diān ( ) píng ( ) 障
狂1án ( ) qí( ) 岖 lán ( ) 语 默qì ( )
3. 用横线画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句后括号里。(4分)
(1)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坚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 )
(2)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景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乐趣。( )
(3)但这种状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感觉不到的。( )
(4)黄河以他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州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 )
4.学校文学社拟创办一份文学刊物,请你为这一刊物命名,并写一段创刊词,阐明刊名含意及办刊宗旨。(2分)
刊物名称《 》 创刊词:
5.写出与黄河有关的四个成语或古诗:(2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揣摩下列句子的内容和写法,并仿写两句。(2分)
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2分)
黄河水是我们的母亲河。但是,黄河的污染却日益严重:生活垃圾、工业废水滚滚而下……为此,某市某中学将组织一次“保护黄河”的社会实践活动。假如你是该中学的学生,要采访该市环保局局长,你将如何明白得体地提问?假如你是该市环保局局长,你将如何回答?
提问:
回答: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8——13题。
(一)木兰诗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5)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装,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8.从选文第(4)段看,木兰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用原文回答) (2分)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愿为市鞍马( )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
(3)万里赴戎机( ) (4)朔气传金柝( )
10.对木兰的归来,家人表现如何?(用原句回答)这几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3分)
11.选文中画线句是什么描写?表现了木兰什么样的心情?
。(3分)
12、诗中描写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画面是的句子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诗歌的最后一段主要写 ,表现了
(2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4.本文与《木兰诗》都写了木兰出征的原因,但是它们所提到的原因不完全一样。请你找出文中提到而《木兰诗》中没有提到的木兰出征原因的句子。(2分)
15.本文以“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作结束语,而《木兰诗》的结束语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请你想一想,这样写各有什么作用?(2分)
16.文中说:“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你赞同这一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实例来阐明你的观点)(2分)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8——32题。
(一)
(朗诵词)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17.选文中第一节是_________,第二节是_______,作者先以__________的手法,直接称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本诗的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8.全诗的主体部分气势磅礴,思路清晰。领起字是“______ ”,这之后的内容,有写实的成分,也有________________ 的成分。(2分)
19.在描述黄河之景时,近的特写镜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全景式的总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纵向描写黄河流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横向展开。(3分)
20.为什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请写出你的理解?(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只要想想:四十年来,他一直在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损了;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屋顶了。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给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何况又听见他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
可是他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习字课完了,他又教了一堂历史。接着又教初级班们的ba,bi,bo,bu。在教室后排座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苍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21.“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这句话写出了“我”什么样的心情?(2分)
22.“我——我——”,请你猜一猜韩麦尔先生想说什么?(2分)
23.“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这句话表明了韩麦尔先生什么样的心情?(2分)
24.文章结尾韩麦尔先生为什么不口头宣布“放学”而“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2分)
25.韩麦尔先生奋笔写下“法兰西万岁”这一细节描写震撼人心,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三)
宛如英雄
上中学时,教我们音乐欣赏课的老师,五十多岁,常年穿一件旧工作服,颜色像他的脸色一样灰白。他寡言少语好脾气,即使有的同学在他眼皮底下十分调皮,他也从不呵斥。我坐在前排,每次上课总是专注地看着他的眼睛。许多个午后,在沉闷的课堂上,他用一台老式录音机播放许多世界名曲给我们听,引导我们去触摸古典音乐的脉搏。其实,他并不善于表达,当音乐实在精彩而话语又无从继续时,他就猛地转身,用粉笔在黑板上很用力地写下几个大大的形容词。因为太激动的缘故,粉笔常常折断了,他在纷飞落下的粉笔灰中奋笔疾书的样子实在令我难忘。每当他那木讷苍老的脸上显出一种睿智神情的时候,我知道是音乐又一次激活了他。
一天下午,他为我们讲解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一乐章时,在最初的几个强音过后,他说:“同学们请注意!请注意!(A)他的双手骤然在空中抓握成拳,一络白发披到额前。这时,我听到一段十分短暂明晰的休止①。他说,这休止是智者的沉族,是伟大的沉双。虽然它稍纵即逝,但其中饱含着屈辱、忍耐和孤独,又酝酿着愤怒和杭争。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沉致有时具有比喧嚣更强大的爆发力。
“听!仿佛险恶巨测的命运在敲门,那种混乱与恐惧就要扼住我们的咽喉。休止的运用仿佛黎明前的黑暗。大师伸出手,抓住了黑夜的幽灵,把它从深渊中驱逐出来。这种拼搏愈演愈烈,越升越高……”他紧握的双拳渐渐伸开,变成向上托着的手掌,语调也变得舒缓起来,“太阳终于升了起来,凯旋的歌声响了起来,所有的昏暗、所有的忧郁在最后欢呼的激流之前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听着贝多芬的音乐,感到那种热情、振奋、激昂潮涌而来,我渴望更多地了解大师的一生和他的作品,渴望对人生有更深的体会,这一切都是从那个休止开始的—(B)午后的阳光映着老人的白发,他就像一位遥望天际的向导。
多年以后,我逐渐明白,沉默并不是死寂,无言并不代表无心,命运坎坷的小人物也许更能从贝多芬的音乐中汲取到精神的力量。今天,我还远不能说已经听懂贝多芬的音乐,但我读懂了我那平凡老师的内心,他在贝多芬的《命运》中获取了悲壮美与幸福感,仿佛是一位凯旋的勇士。这正如贝多芬本人所说:“谁能参悟我的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常人无法自拔的苦难。”
即使是最卑微的人,在贝多芬的音乐中,也能宛如英雄!
(选自《扬子晚报》,有改动)
注:①[休止]这里指乐曲演奏中的停顿。
26.文中的音乐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阅读全文,概括回答。(2分)
27.在《音乐巨人贝多芬》中,贝多芬对他的客人说:“听我心里的音乐!”本文的音乐老师从《命运》第一乐章的“休止”中听出了贝多芬心里怎样的音乐?(用本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
音乐老师听出了贝多芬心里“
”的音乐。、
28.联系全文,说说最后一段文字的含义和作用。(2分)
即使是最卑微的人,在贝多芬的音乐中,也能宛如英雄!
含义:
作用:
29.文章对老师有多处精彩的描写。请从本文两个画线句中任选一句,结合语境作简要赏析。(2分)
( )句赏析:
30.“此时无声胜有声”是一种绝妙的表达效果,音乐中有,文学中也有。下列课文中的相关描写不具有这种效果的一项是( )(1分)
A. 麦尔先生在黑板上写完“法兰西万岁”后,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最后一课》
B.着父亲艰难地过铁道时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了下来。《背影》
C.我向藤野先生告别时,他的脸色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藤野先生》
D.时近初冬,店里没有一个顾客,我靠着火,合了眼坐着。《孔乙己》
四.写作(50分)
31. 人人都在渴望幸福,人人都在感受幸福。幸福有时很抽象,有时又很具体;幸福有时很遥远,有时又近在咫尺。奉献是幸福,给予是幸福,获得是幸福,享受是幸福……一句祝福的话语是幸福,一个理解的眼神是幸福……幸福是心灵的感觉,幸福是生命的体验……请围绕“幸福”这个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1.1.bǔ duó shí jùn chì gěng píng qì
2.祈 懊 巅 屏 澜 崎 谰 契 3. (1)坚(艰) (2)景(境) (3)状(壮) (4)州(洲) 4.《青春》 “青春是一个美丽的字眼,她将伴你走向成熟。《青春》的宗旨是:反映同学心声,展示青春风采,促进语文学习。让我们共同培育《青春》这颗幼苗吧! 5.示例:河清海晏 河清难俟 中流砥柱 河清人寿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6.示例:在那密密的草丛里我捉过迷藏 在那潺潺的小河里我和小伙伴赛过游泳7.提问如:局长先生您好!我是某中学的学生,我校在举行一次“保护黄河”的社会实践活动,请问面对日益严重的黄河污染这一问题,您作为市环保局局长,将采取哪些保护措施呢? 回答如:我觉得首先要加大“保护黄河”的宣传力度,让市民和企业有环保意识其次要加大防控黄河污染的力度和环保执法的力度。
二、(一)8.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9、(1)买 (2)只 (3)战争 (4)北方 10.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装;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
11.动作描写。表现木兰归来后喜不自禁、恢复女装后的喜悦心情。
1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3、木兰凯旋回朝,建功受赏,辞官还家,表现木兰不慕富贵,对家园生活的眷念。
(二)14.少习骑,长而益精。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15.本文的结束语是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直接发表议论,赞赏推崇木兰。而《木兰诗》用比喻作结,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上一个『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
』  下一个『
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五单元检测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