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精华中学2008年1月高二年级最后综合检测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
试题
名称
北京精华中学2008年1月高二年级最后综合检测试题(高二必修三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北京精华中学2008年1月高二年级最后综合检测试题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词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霰(sàn)雪赍(jī)钱訇(hōng)然B.贾(gǔ)人酹(lèi)江月凝噎(yē)C.陨(yǔn)首
试题预览
  北京精华中学2008年1月高二年级最后综合检测试题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词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霰(sàn)雪    赍(jī)钱    訇(hōng)然
B.贾(gǔ)人    酹(lèi)江月   凝噎(yē)
C.陨(yǔn)首    龂(yín)龂然   坻(chí)石
D.愀(qiǎo)然    山川相缪(liáo)      枕藉(jiè)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茕茕孑立  日薄西山  皇天厚土          B.天涯地角  嘉木异石  清莹秀澈
C.冯虚御风  正禁危坐  酾酒临江          D.杯盘狼籍  忧愁暗恨  豆蔻词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既有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能力,又有较高素质的人,才能称为完全的或健全的人才。
B.警方还发现这个邪教组织已建立了自己的网点,网页上就有不少蛊惑人心、反科学的内容。
C.在中国和与中国签署协议的37个成员国都将双边协议文本提交WTO秘书处后,WTO中国工作组才会组织135个成员国投票。
D.他的艺术见解独到、深刻,近年来,常被应邀到许多高校发表演讲,深受学生欢迎。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
B.为了这个新产品的问世,他可是不遗余力,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成功的喜悦。
C.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古瓷的细润秀美,古玉的丰腴有泽和古钱的斑驳陆离吧。
D.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青年男女不再以财产多寡和门第高低为条件,而以能劳动、爱学习和思想进步为标准去选择自己的伴侣。
B.而各个学术机关也是充分地表现合作互助精神,充分地对于应该合力以成的工作,无不协力以从事。
C.我们不赞成应试教育,决不是要取消考试,而是不赞成以应付升学考试为惟一目的,围绕应考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做法。
D.这种新药,使用起来十分方便,而且效果很长,可在体内维持12小时。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列车过了秦皇岛以后,我就渴望尽快看到山海关。列车驶近山海关的时候,我才发现:                               ,任是瞪大了眼睛,竭力张望,也望不见山海关。
①原来这车站和铁路线离山海关还有相当远的一段距离。
②山海关原来离车站和铁路线还有相当远的一段距离。
③时已黄昏,苍茫的暮色,笼罩着大地。
④苍茫的暮色笼罩着大地,时已黄昏。
⑤我从车窗里探出头去,心想能远远地眺望一下也好,向北张望。
⑥我从车窗里探出头去,向北张望,心想能远远地眺望一下也好。
A.①⑥③        B.③⑤②        C.②④⑤        D.④⑥①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1题。(15分,每小题3分)
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芝戏问曰:“卿欲官不?”对曰:“设官求人,非人求官。”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除南清河太守。零县民魏双成失牛,疑其村人魏子宾,送至郡,一经穷问,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密走私访,别获盗者。从此畜牧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曰:“我物已寄苏公矣。”贼遂去。琼性清慎,不发私书。道人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县为征。及欲求谒,度知其意,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研虽为债数来,无由启口。其弟子问其故,研曰:“每见府君,径将我入青云间,何由得论地上事?”郡民赵颍曾为乐陵太守,八十致事归。五月初,得新瓜一双自来送。颍恃年老,苦请,遂便为留,仍致于听事梁上,竟不剖。人遂竞贡新果,至门间,如颍瓜犹在,相顾而去。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琼普集部中有粟家,自从贷粟以给付饥者。州计户征租,复欲推其贷粟。纲纪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琼曰:“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遂上表陈状,使检皆免,人户保安。迁左丞,行徐州事。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淮南,遂得商估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
A.密走私访,别获盗者。                B.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
C.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          D.人灾,绝食者千余家。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从此畜牧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
告先帝之灵以其咎。
人遂竞贡新果。
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
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
9.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郡多有出息,(研)常得郡县为征。
B.及(琼)欲求谒,度知其意。
C.苦请,(颍)遂便为留。
D.自从(琼)贷粟以给付饥者。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苏琼处事艺术的一组是     (    )
①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②密走私访,别获盗者。③每见则谈问玄理。④仍致于听事梁上。⑤遂上表陈状。
A.①③          B.②④⑤          C.③④          D.①②⑤
1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苏琼自幼聪明伶俐,言辞机敏。东荆州刺史问他是否想做官,他认为应当先设官职而后求人,个人不应主动求官。曹芝十分欣赏,委任他为参军。
B.苏琼重视社会治安,办案认真细致,治内清明太平。他的这一政绩,对贼人起了威慑作用,于是邻郡有的富豪为免遭抢劫,将财物寄放到南清河郡。
C.苏琼清正审慎,严于律已。他揣摩出道研来访的心思,避开话题,使对方无由启 口;他留下赵颍的新瓜却不剖食,使其他人打消了馈赠的念头。
D.苏琼关心人民的疾苦,敢于为民请命。在治内遭受灾害的情况下,他谢绝了善意 的劝告,仍然冒着获罪的危险,革除淮禁旧弊,造福两岸人民。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12分,每小题3分)
由于太阳内部是不透明的,通常我们只能认识太阳的表面。是否可以通过什么方法 来直接认识太阳的内部,这无疑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大家知道,太阳的巨大能量来源于中心的热核聚变。主要过程是氢原子核(质子)在高温、高压下聚变成氢的反应,这个过程的一个重要副产品是“中微子”。根据太阳的能量输出及其中心的温度,可从理论上推算出太阳中微子的流量。
中微子的一个很特别的性质是其穿透力极强,也就是说,它几乎不与其他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如果在太阳中心产生了一个中微子,尽管它也受到大量物质的包围,但它不会受到任何阻碍而直接跑出太阳表面。因此,天文学家曾指望通过对太阳中微子的探测来得到太阳内部的消息。
从70年代开始,人们就进行了极其困难的探测中微子的实验,而观测到中微子的流量只有理论预言的1/3。这就是著名的“太阳中微子之谜”。这个不一致的根源目前仍不清楚。解决这个问题原则上只有两个途径:或是对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理论作修正,或是对太阳模型与恒星演化理论作修正。
由于中微子观测的困难,人们希望通过它来探测太阳内部的想法至今无法实现。
12.对文中“中微子的一个很特别的性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太阳中微子的流量与太阳的能量输出及其中心温度有关。
B.中微子的穿透力极强。
C.中微子几乎不与其他物质发生相互作用。
D.中微子会不受任何阻碍而直接跑出太阳表面。
13.天文学家曾指望通过对太阳中微子而不是其他物质的探测来得到太阳内部的信息的主要
原因是                (    )
A.中微子是太阳热核聚变的一个重要副产品。
B.太阳的巨大能量来源于中心的热核聚变。
C.根据太阳的能量输出及其中心温度,可从理论上推算出太阳中微子的流量。
D.如果在太阳中心产生一个中微子,它不会受到任何阻碍而直接跑出太阳表面。
14.对文中“原则上”的含水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实践的角度看                    B.从科研的角度看
C.从理论的角度推论看                D.强调除两个途径外,别无它路
15.“太阳中微子之谜”是指            (    )
A.中微子的一个很特别的性质
B.中微子的探测极其困难
C.观察到的中微子流量只有理论预言的1/3
D.通过中微子来探测太阳内部的想法至今无法实现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05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18分)
小时候,听说过一首古代某神童的咏雪诗,头三句是“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从这里所引导起的人们的一片嗤笑很快就被末句的“飞入芦花都不见”打断了。这个不登大雅之堂的诗坛小掌故,却也包含了一项相当精微的艺术法则:朴与灵的统一。
明诗人谭友夏说过:诗文的“大患”在于“朴者无味,灵者有痕”,在于朴与灵的“隔而不合”。他认为:“必一句之灵能回一篇之运,一篇之朴能养一句之神,乃为善作。”(《题简远堂诗》)如果撇开其中“一句”与“一篇”的有点近乎机械的比例关系,以朴“养”灵,以灵“回”补,这可以算是对这种朴与灵的辩证关系的一次理论上的揭示。
所谓朴,是指对客观事物与主观情愫的忠实甚至近乎朴拙的摹写。所谓灵,是指使得被摹写的东西腾跃而起、活灵活现的一股生气。
昔人诗:“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寻常一样窗前月”是朴,“才有梅花便不同”是灵。这个梅花的一刹出现,突破了“寻常一样窗前月”的“寻常”,而使之“灵”化,以此构成一个清新幽淡的美的境界。在这里,梅花仿佛成了一种艺术上的触媒。艺术的美本就是“寻常一样窗前月”与“才有梅花便不同”的统一。
我国传统的美学理论常谈到这样的道理。清人魏际瑞说:“诗文句句要工,便不在行。”(《伯子论文》)“句句要工”是知灵而不知朴。这种方法即使在名家手里也不可能取得真正的艺术的高境、高格。前人对李贺诗有“有山节藻棁而无梁栋”之讥(李东阳《麓堂诗话》),对吴文英词有“七宝楼台,眩人眼目,拆碎下来,不成片段”之诮(张炎《词源》),都不是无因的。这叫做“灵者有痕”,或者“奇过则凡”(王世贞《艺苑卮言》)。诗文句句求工求奇求灵,而得到的倒往往是“则凡”的结果。艺术毕竟不是珠宝商盒子里的一大串珠玉的排列,而是夜光在壁(当然也可隐于壁间),一室生辉。
在这点上,刘熙载有几句话说得最中肯綮:“诗中固须得微妙语,然语语微妙,便不微妙,须是一路坦易中忽然触著,乃是令人神远。”(《艺蕊•诗概》)“一路坦易”是朴,“忽然触著”是灵。刘熙载提出的“触著”,我以为比谭友夏的“回”更能显示朴与灵的转化中的特征。他把“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词句)的“闹”称为“触著字”,是很有道理的。近读钱钟书先生《通感》一文,他用“通感”或“感觉移觉”来解释这个“闹”字,意即表示诗人“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感觉”,这当然是对的。但这个名句之所以美,之所以“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王国维语),最根本之点,我想仍在一字之灵以回一句之朴,仍在它是朴与灵的对立统一。这个“闹”,它描出了或者“触著”了人人心中所有、人人口中所无的那种为春天所特有的强大的不可遏抑的生机;而这正是意境塑造中、朴灵转化中突现的那股生气,它标志着意境(单就这句言)的圆满的构成。
前人所谓的“诗眼”,所谓“点睛”,无非指的这个朴与灵的辩证的构成。“点”者点朴为灵,点铁成金,点是不宜句句点、处处点的。王安石诗云:“万绿丛中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这两句即景诗,我想倒可借以点明朴与灵的辩证法则。
16.文章以来,“朴”与“灵”的辩证统一关系,体现在□□□□和□□□□两方面;而全文论证的重心则是□□□□。(摘取原文文句填写,限填4个字)(3分)
17.作者以为刘熙载之“触著”比谭友夏之“回”更能显示朴与灵转化中的特征,这种特征是:朴灵转化,是                                                   。(4分)
18.作者对钱钟书用“通感”解释“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的看法是:                                                                         。(4分)
19.根据文章的观点,简析第一段中“咏雪诗”的“朴”“灵”关系及意境构成。(4分)
                                                                 。
20.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3分)        (    )
A.诗文中的“灵”与“朴”在量的形式上不一定表现为“一句”和“一篇”,还可能表现为“一字”和“一句”、“一段”和“一篇”等。
B.李贺诗、吴文英词因一味求工,“朴”“灵”失度而受到讥诮。
C.“夜光在壁,一室生辉”的喻意是:诗文中只言片语的灵笔,能使整个诗文为之气韵生动、意境鲜美。
D.诗文不可句句求工,苦心修炼,只要写好关键的一两句即为佳作。
E.末段王安石的诗,本旨在阐明“朴”与“灵”的辩证关系。
五、(12分)
21.下面一句话中,编号的地方有些是可以删去的,请将可删去的序号写在题后横线上。(6分)
由于人体脂肪的密度远小于人体肌肉蛋白和水的密度,所以减掉一公斤脂肪后所减去的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体积远大于由脱水而减少的体积。
⑧ 可以删去的是                
22.根据以下规定的情景,以“起跑线”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6分)
情景一:田径场上                                              。
情景二:人生某阶段                                            。
六、(15分)
23.填写下列文学常识及名句名篇(4分)
①《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是法国作家      的代表作。
②李渔,是明末戏曲理论家,除《一家言》外,还著有传奇《        》。
③古之学者必有师。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④为人性僻耽佳句,          。(杜甫)
                ,千里共婵娟。(苏试)
24.翻译下列短文中的划线句子。(5分)
上尝罢朝,怒曰:“会须杀此田舍翁。”后问为谁,上曰:“魏征每廷辱我。”后退,具朝服立于庭,上惊问其故。后曰:“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明故也。妄敢不贺!”上乃悦。
(《贞观政要》)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下面这首诗,景中寓情,请结合诗句品味其意蕴。(不少于60字)
夜  坐
                 (北宋)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光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七、作文(60分)
26.下列两个作文题,任选其一。
①阅读下列材料,以“压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压力的作用
两只小老鼠做试验,小白鼠的压力基因全部抽出来,灰老鼠未被抽取压力基因。
两只小老鼠分别放入同样的仿真自然环境中。小白鼠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把500平方米的空间观察了一遍,而小灰鼠却用了四天的时间,因为它有压力基因。小白鼠在仿真空间内能爬上13米的假山,而小灰鼠只能爬上高2米的吊篮,结果小白鼠在爬越一小石块时一下子摔了下来,死了。而小灰鼠因为有一定的压力,处处谨慎小心,在试验十几天后,还鲜活如初。     (我们常常因竞争太激烈、有压力而埋怨,而事实上,没有压力,也只能像小白鼠一样,从实际上能平稳通过的高处摔下来,牺牲)
②阅读下列一则实验,以“防微杜渐”为话题,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一只锅,烧得水很热,把青蛙放进去,它马上跳了出来。另一只锅,里面放了凉水,把青蛙放进去,慢慢烧热,青蛙却在不知不觉中烫死了。

参考答案
一、1.A    2.B    3.D    4.D    5.C    6.A
二、7.D    8.D    9.A    10.C    11.D
三、12.A    13.D    14.C    15.C
四、16.以朴“养”灵  以灵“回”朴  以灵“回”朴
17.一种有意无意间不期而遇的灵动点化,是一种“瓜熟蒂落”。(意思对即可)
18.当然对,但似失之浅表,只是感受了美而未能认识(朴灵统一)美。(意思对即可)
19.①前三句是“朴”,末句是“灵”。②末句一反前三句浅俗拖沓之堆砌,点化(“灵”化)出一种大雪飘芦荡,迷蒙混沌,充满生气的艺术境界。(意思对即可。答对一个要点得2分,语言不通的酌情扣分)
20.DE
五、21.①②③④⑤⑥⑦(每处给1分。错一处扣2分,删错两处本题不得分)
22.略
六、23.①福楼拜  ②笠翁十种曲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④语不惊人死不休  但愿人长久
24.(1)该当杀了这个乡下佬!
(2)我听说君主英明,臣就正直。如今魏征正直,正是由于陛下您英明的缘故呀!我怎敢不祝贺!
25.(参考)这首秋夜即景诗,上联写景,突出了清幽寂静之意,下联,景中寓情,用残叶迎风尚能发出声响,来抒发“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胸怀与抱负。诗写得苍凉悲壮,雄劲有气势。
七、26.参照2007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222.188.235.166)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必修三


上一个『郑州一中开封高中四校联考语文试题洛阳一高信阳高中』  下一个『北京精华中学2008年1月高一年级最后综合检测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