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07-2008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07-2008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质量检测试卷(高三上册 粤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07-2008年第一学期高三级期末质量检测试题语文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A.犄角  绮丽  畸形  风光旖旎B.枯干  骷髅  鹧鸪  怙恶不悛C.侥幸  妖娆  翘首  不屈不挠
试题预览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07-2008年第一学期高三级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语  文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犄角  绮丽  畸形  风光旖旎
B.枯干  骷髅  鹧鸪  怙恶不悛
C.侥幸  妖娆  翘首  不屈不挠
D.偏颇  玻璃  山坡  凤冠霞帔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在摩纳哥国际田联年度最佳颁奖晚宴举办之前,国际田联主席迪亚克面对本报记者,毫不吝啬地将溢美之词送给刘翔。
B.直播谈话节目越来越多地受到媒体的青睐,甚至成为媒体提高阅听率的“秘密武器”,但直播谈话节目在海外已经遇到了“红灯”,即将成为明日黄花。
C.最近到沿海地区,虽然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D.药价纷繁复杂的虚胖综合征为何如此难治?政府的“降价令”为何没能将其“打”回原形?本应掷地有声的“降价令”为何却成了“打水漂”?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舆论普遍认为,要使带薪休假真正落到实处,而不是“纸上谈兵”,国家应对该制度加以细化。
B.当宋楚瑜率领的亲民党访问团来到长沙时,受到了长沙人民的热情接待和热烈欢迎。
C.我们要加强对火箭的研究,导弹、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航天器都是用火箭发射升空的。
D.为防范该类案件的发生和上升趋势,针对犯罪原因和犯罪特点,笔者建议采取科学合理的防范对策。
4.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近几年来,红色经典老剧如《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等的“翻拍热”热情不减。这些红色经典大多讲的是革命战争年代的人和事,       。
①虽然带有较强的政治色彩
②却以独到的视角和巧妙的手法
③它产生于特殊的时代背景
④描绘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时代图景
⑤通过塑造典型的人物
A.③①②⑤④ B.⑤④③①② C.①②⑤④③ D.③⑤④①②
二、本大题7小题,共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性宽仁恭爱。初辟丞相府史,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茂问曰:“子亡马几何时?”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默解与之,挽车而去,顾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
后以儒术举为侍郎,迁密令。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辟左右问之曰:“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人曰:“往遗之耳。”茂曰:“遗之而受,何故言邪?”人曰:“窃闻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茂曰:“汝为敝人矣。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今邻里长老尚致馈遗,此乃人道所以相亲,况吏与民乎?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闲邪?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人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设大法,礼顺人情。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何所措其手足乎?”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恩。数年,教化大行,道不拾遗。时光武初即位,乃下诏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今以茂为太傅,封曪德侯。”
论曰:卓茂断断小宰无它庸能而首加聘命优辞重礼其与周燕之君表闾立馆何异哉?夫厚性宽中近于仁,犯而不校邻于恕,率斯道也,怨悔曷其至乎!
(节选自《后汉书•卓茂传》)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   谢,道谢
B.茂辟左右问之曰   辟,屏退
C.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  顾,只是
D.律设大法,礼顺人情  顺,顺乎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心知其谬  何所措其手足乎
B.后以儒术举为侍郎  今我以礼教汝
C.挽车而去  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
D. 乃诣府送马  乃下诏曰
7.下列各句能直接表现卓茂“性宽仁恭爱”的一组句子是(       ) (3分)
A.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
B.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
C.默解与之,挽车而去/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
D. 遗之而受,何故言邪/夫厚性宽中近于仁,犯而不校邻于恕,率斯道也,怨悔曷其至乎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有人误把卓茂的马认为是自己丢失的,卓茂明知有误,也暂时谦让,忍受他人指责。 
B.卓茂担任密令时,有人告发卓茂部下一位亭长收受自己赠送来的米肉。.告发者认为,官吏收受别人的礼物就是违背律条的规定,必须受到惩治。
C.卓茂认为,不论是邻里老人,还是官吏百姓,都应该“有仁爱,知相敬”,有经纪礼仪以互相往来,以顺应人情,不应死守教条,无限上纲。
D.光武帝刚刚登基为帝,发现卓茂是道德楷模,下诏嘉奖卓茂,任命他为太傅,封为侯。
9.断句和翻译。(9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划线句子断句。(3分)
卓茂断断小宰无它庸能而首加聘命优辞重礼其与周燕之君表闾立馆何异哉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今邻里长老尚致馈遗,此乃人道所以相亲,况吏与民乎?(4分)
②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恩。(2分)
10.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落梅 刘克庄①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②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③。
注:①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居士,南宋江湖派著名作家,莆田(今属福建)人,一生仕途坎坷,先后五次被罢黜。②砌:台阶 ③主张:主管。
本诗尾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作者曾因此联被指控“讪谤当国”而一再被黜,坐废十年。请结合全诗内容,就其表现手法及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作简要分析。(6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⑴风急天高猿啸哀,  。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⑵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⑶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   ,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⑷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杜牧《阿房宫赋》)
三、本大题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武侠小说的江湖世界
何云波

武侠小说构建了一个独特的世界——江湖世界。江湖中人何为?上者仗义行侠,除暴安良;中者为报家仇,浪迹天涯;下者纯粹只为争个天下武功第一,不惜身入魔道,视生命如草芥。一句话,都是在刀剑丛中讨生活,说得俗一点,便都是在杀人。
《笑傲江湖》中的魔教教主任我行有一句名言:老夫一生杀人如麻,快意恩仇。那些大魔头们视杀人为家常便饭,看哪个不顺眼就可以拎来宰掉,甚至可以拿活人的脑袋,炼“九阴白骨爪”之类,这里且不去说它。那些身负“血海深仇”之人,学艺寻仇,餐风露宿,忍辱负重,历尽千辛万苦,最终便是为求手刃仇敌那一刻的快感。于是乎,如果仇敌已为他人所杀,寻仇之人会茫然若失,痛心疾首。剩下来的杀人,便是名门正派之侠客,为驱除邪恶、执掌正义,正大光明之替天行道了。据说,这不仅可“快”一己之心,还可大“快”他人之心。
问题是,侠客自掌正义,不问官府也不求法律,自己认为该杀便干净利落一刀了断,这里面难免带有很大的主观性、随意性。《射雕英雄传》中的洪七公,自谓一生杀了241人,其中没有一个是好人。这里凭借的是道德律,况且,好与坏本身便是相对的。一人以为是的,可能另一人以为非,何来客观标准?比如侠客们最为嫉恨不耻的所谓淫贼淫妇,人家相好,哪怕是偷情,其实也不关你事,侠客偏要千里迢迢“为民除害”,岂不多管闲事?何况,侠客也是人,是人即有人作为动物的共通的劣根性,侠客也难免有杀得“性”起的时候。将人的生命维系在某一个人的主观好恶之中,这正是武侠的可怕之处。
如果说人类的噬血性、攻击性行为,本身便是人性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以爱好和平著称的中国人在这方面似乎并不逊于西方。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草菅人命、滥杀无辜之事,可谓平常之极。鲁迅先生曾讲过,中国人有两类:一类是作示众的材料,一类是看客。看人杀头,乃成国人的一大乐趣。一刀下去,血花纷飞,刺激,过瘾,乃至当阿Q被枪毙,“看客”们竟不满足,“以为枪毙并无杀头这般好看”。周作人在“二•七大屠杀”之后的一篇题为《怎么说才好》的文章中曾大为感叹:“我觉得中国人特别有一种杀乱党的嗜好,无论是满清的杀革命党,洪宪的杀民党,现在的杀共党,不管是非曲折,总之都是杀得很起劲。”
武侠小说,在某种意义上暗合了国人潜藏的嗜血习性。同为通俗小说,西方的侦探小说则更强调法律意识、人道意识——它只再现寻找犯罪嫌疑人的过程,而不担负惩罚的职责。因为惩罚自有法律,每个人都无权擅自处置他人的生命。中国的武侠小说,则具有一种非人道倾向。在惩恶的幌子下,千刀万剐,杀个痛快,嗜血欲望通过杀奸人而获得变态的满足,更何况,他们杀的远非个个都是十恶不赦的奸贼。而读者,在武侠小说的“杀人如麻快意恩仇”里,大约也获得了一种极大的满足。不知这是不是“武侠”得以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6分)
A.作者将江湖中人分成三类,指出都是在杀人,对不同类的人的行为,作者虽然有区别对待,但都不完全认同。
B.作者认为人类的噬血性、攻击性行为本身便是人性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中国人在这方面似乎并不逊于西方。
C.作者认为,不管是杀人如麻的魔教教主任我行,还是除暴安良的名门正派的侠客,其行为都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
D.文中引述鲁迅兄弟的言论、介绍西方侦探小说的特点,都是为了说明人类具有噬血习性及攻击性行为。
E.好与坏是相对的,是非各有看法,因此侠客们千里迢迢“为民除害”杀淫贼淫妇,实在是多管闲事,是非不分。
F.作者认为,惩罚犯罪自有法律,每个人都无权擅自处置他人的生命,中国的武侠小说不必担负惩罚的职责。
13.根据作者对武侠小说与西方侦探小说的看法,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武侠小说,作者既肯定了它的具有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指出了它不足的一面。
B.武侠小说往往以惩恶的名义让读者的嗜血欲望在杀奸人的过程中获得变相的满足。
C.西方侦探小说强调法律意识、人道意识,只再现寻找犯罪嫌疑人的过程,至于如何惩治罪犯,那不是小说家的职责。
D.中国武侠小说中侠客们惩恶的行为具有非人道倾向,而且他们杀的远非个个都是十恶不赦的奸贼。
14.作者在文章开头说:“武侠小说构建了一个独特的世界——江湖世界。”根据文章内容,作者所说的 “江湖世界”的独特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作者对这一江湖世界的态度怎样?(5分)
15.文章最后说:“不知这是不是“武侠”得以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作者所说的“原因”是什么。(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先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天外来屋
韩英
一只凤,一只凰,栖息在梧桐树上。
凤凰是传说中象征祥瑞的鸟,生有美丽的五色羽毛。雄的叫凤,雌的叫凰,合称凤凰。
王晓峰、张月琴这一对现实中的凤凰,在月明风清之夜,栖息在梧桐树上。
他们在花木场做工,男栽树,女浇水。
此时此刻,他们栖息的这棵梧桐树,是从花木场经过吊装,移栽到这座豪宅院中来的。梧桐树已经枝繁叶茂。
“别出声!有轿车来了。”
前边的一辆是凌志,后边的一辆是奥迪。院门自动打开,两辆轿车鱼贯而入。院门自动关闭。
“那扎领带的,在电视上见过,是个干部。”凤说。
“那穿套裙的,在电视上见过,是个老板。”凰说。
豪宅中的电灯亮了。窗户挂有天鹅绒窗帘,透出豪华吊灯的灯影。
“咱们该走了。下去吧?”
“不,等一会儿。”他在注视两辆轿车的车牌号。
房中的灯没有熄。
一男一女走出房门,来到院中。
男的从口袋里掏出钥匙,好像要开车。
“要快!就这两天。首要的事情,就是把证件带上。那些破烂东西,不要理那么多。”
男的指了指梧桐树,补充说:“用竹竿钩。”
男的拉开车门,女的跑过去,在男的嘴巴上啃了两口,两个才分手。
凤与凰先后从梧桐树上跳下来,走向院墙。凤抱起凰的双腿,让她先爬上院墙,自己翻墙而出,在墙外接凰下墙。
“看来,他们在豪宅这个金窝里,过得并不舒心,没有我们在草窝里过得舒心。”
“为啥?他们心里有鬼。”
凤和凰沿着长长的水库边道,走了很久。
豪宅院中的那棵梧桐树,在花木场时,是他们爱情的见证。今天,是他们结婚一周年的纪念日,特来重温初恋的温馨。没想到第一次看见豪宅的主人。
次日报载,建在水库旁边的豪宅,属于违章建筑,需拆除,媒体刊登广告多次,始终无人认领。这些豪宅变成“天外来屋”。有人怕“拔出萝卜带出泥”,逃不脱干系,卸不了责任,便一掷千金,弃宅不理。
王晓峰、张月琴这对小两口,回想他们昨天晚上在那座豪宅中见到的情景,觉得责任在肩,不能不报。公安分局得报,做了布控。
吃晚饭的时候,豪宅的女主人走上豪宅的天台,好比用录像枪寻描一样环顾四周:水库里的水,水平如镜;山坡上的树,树静风止;边道上没有人,院墙外没有人……
马上办。她飞步下楼,在竹竿的尖端绑上铁钩,走到梧桐树下,用钩子从树上钩落一把梧桐叶子……
这个豪宅的女主人被带到公安分局。她叫田良,是化妆品公司的总裁,外号叫“天狼”。她从梧桐树上钩落的梧桐叶子,是塑料梧桐叶子,在塑料梧桐叶子中包藏着的是两本护照。
果真是“拔出萝卜带出泥”。拔出了田良这个萝卜,带出的第一块泥巴,就是田良的情夫、现任的市长助理邹锦……
16.联系全文,简要概括题目“天外来屋”在文中的两层含义。(4分)
17.“梧桐树”在小说中多次出现,作者这样安排有何作用?(5分)
18.小说描写了一对住在草窝里却过得舒心的青年男女及住在金窝里却过得提心吊胆的豪宅主人两组人物,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小说在塑造人物上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醇儒

醇儒这一雅称,还是著名的金石学家罗振玉所赠,辜鸿铭当之无愧。辜鸿铭服膺儒学,甘愿做儒家文明的信徒,对传承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情有独钟,如痴如醉。戊戌政变发生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由北京怏怏南下,来到武昌,慕名前来会晤辜鸿铭。在谈到儒学时,伊藤带有情绪化地问道:“闻君素精西学,尚不知孔子之教能行于数千年前,不能行于今日之二十世纪乎?”似乎孔孟之道已经不适于当今时代。这种说法,辜鸿铭岂能接受?他立即侃侃而谈:“孔子教人之法,譬如数学家之加减乘除,前数千年其法为三三如九,至今二十世纪,其法亦仍是三三如九,固不能改如九为如八也。” 在他看来,儒学乃万世不易的法则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怎容妄自置喙。
还有一次,辜鸿铭的洋朋友宴客,宾客中只有他是中国人。大家都互相谦逊让座,最后还是推辜鸿铭居首座。酒畅淋漓之际,自然谈到中西文明的问题。辜鸿铭尊崇儒学已是闻名京城,于是,有人便有意挑起话题,以活跃宴席的气氛:“老辜,我们知道你是尊孔的,请你告诉我们,孔子之教到底有什么好处呀?” 辜鸿铭端起酒杯,慢慢地呷了一口,笑呵呵地说:“孔子之教不就在我们身边吗?刚才大家你推我让,不肯坐首席,那便是孔子之教啊。倘若都不谦让,像西人那样搞所谓竞争之法,你看看,那会又是怎样呢?那么,我们一定要等到优胜劣败决定后,方可入席举箸。那样的话,我们的这顿美餐,恐怕是很难吃到嘴!”这番形象而生动的孔教说法,直让洋朋友们听得哑然失笑,颔首称是。
他之推崇中华文明的程度,已近乎偏激,其嬉笑怒骂,常有惊人之论,伶牙俐齿,可达借古论世的目的。当时,戊戌改良派以西方的制度和理论,作为中国维新图强的依据,倡立西方的议会制度。对此,辜鸿铭极力反对,认为“中国士子不知西洋乱政所由来”,并以自己在西方的经历,用中文写成《西洋礼教考略》、《西洋官制考略》、《西洋议院考略》等数篇论文,探究西方礼教官制,指出中国比西方开化得早,且礼教官制早已形成体系,并指出西方议院的种种弊端。他说,自孔子以来的两千多年,中国没有议院,不也是好好的吗?他甚至认为,西方的所谓国会不是什么新鲜玩意,早在三国时,我华夏便已有国会。
辜鸿铭说,美国人博大、质朴,但缺乏深奥;英国人深奥、质朴,但又不够博大;德国人深奥、博大,但缺乏质朴;而只有中国人具有深奥、博大和质朴的秉性。所以,一个外国人哪怕他是个很有学养的汉学家,也不能准确地理解中国文化,理解“真正的中国人”。他坚持认为,中国社会是以儒家的仁义道德所建构起来的,“中国所以不需宪法,一则因为中国人民有廉耻观念——有极高的道德标准;二则因为中国政府系创立于道德的基础,而非创立于商业的基础之上”。
辜鸿铭弘扬儒学的所有努力,使他在欧洲很有声望。德国人对他尤为青睐,认为象征东方文化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印度的泰戈尔,一个便是中国的辜鸿铭。在德国一些大学的哲学课上,辜鸿铭的著作被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学生有不懂辜鸿铭的,则不能参加哲学讨论。有的学校还成立了“辜鸿铭研究会”、“辜鸿铭俱乐部”。辜鸿铭在国外已化为一符号,所象征的正是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文化。
注:辜鸿铭(1856—1928),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名汤生,自号慵人、汉滨读易者,福建同安(今属厦门)人,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
19.结合全文,请解释“醇儒”的含义。(4分)
20.辜鸿铭“对传承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情有独钟,如痴如醉”,表现在哪些方面?(5分)
21.联系文章内容,你认为辜鸿铭是怎样的一个人?(6分)
   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22.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4分)
和谐,是清晨的阳光,是            ,是            ;和谐,是给无助的人以扶持,是     ,是             ;和谐是雪中炭,和谐是锦上花。在中华大地,善举义施每天都在发生,爱心的暖流正推动着和谐社会的进展……
23.阅读下面图文,完成后面题目。(8分)
福利彩票是国家为筹集社会福利资金,支持社会福利事业所发行的一种有奖凭证。中国福利彩票有多种类型,其发行宗旨是:助老、助残、救孤、救困。中国福利彩票的标识如下:
 

⑴中国福利彩票标识系统由标志、中英文标准字及标准色(原图为红色)构成。请简要介绍其标志的构成内容及其所表达的意思。(5分)
⑵请你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为中国福利彩票拟写一句公益广告词,不超过20字(包括标点符号)。(3分)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世上大抵有四种人,一种人既会做事又会做人,一种人会做事但不会做人,一种人会做人但不会做事,当然啦,最后一种就是最“泯然众人矣”的人--既不会做事又不会做人。生活中,四种人交替活在我们的周围。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和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潮阳区2007-2008年第一学期高三级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C(jiǎo、ráo、qiáo、náo;A. jī、qǐ、jī、yǐ;B. kū、kū、gū、hù;D. pō、bō、bō、pèi)
2.B.(明日黄花:过时的新闻报道或事物。不能写作“昨日黄花”。A,溢美之词:过分赞美的言词,贬义,贬词褒用;C. 自相矛盾。“浮光掠影”本指水面的反光,一闪而过的影子;后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它的运用与后文“留下极深刻的印象”矛盾。D.打水漂:比喻白白投入而没有收获。)3.A(B. “受到……”主语残缺,“热情接待和热烈欢迎”语序不当;C.概括不当,导弹不是航天器;D. “防范……趋势”搭配不当,后一“防范”删去。)4.A
二、(33分)
5.(3分)A(根据语境,误认马的人应该是向卓茂“谢罪”)
6. (3分)D(均为副词,于是。A,第三人称代词,他/第一人称代词,自己;B,介词,因为/介词,用;C,连词,表修饰关系 / 连词,表承接关系)
7.(3分)C(要注意题干中直接描写这一限制,只有C项描写卓茂的言行,能够直接表现卓茂的“宽仁恭爱”性格。)
8.(3分)A.(“忍受他人指责”为无中生有之误)
9.(9分)⑴卓茂断断小宰/无它庸能/而首加聘命/优辞重礼/其与周燕之君表闾立馆何异哉
(3分,错断、漏断或多断一处扣1分。)
⑵ ①现在乡邻间尚且表达馈赠之礼,这是人们之所以相互亲近的原因,更何况官吏与百姓之间呢?(4分,“况……乎”译对得 1分,“所以” 译对得1分,句意2分)
②在这件事上那人接受了卓茂的训诫,亭长也很感激他的德惠。(2分,“怀”译对得1分,句意1分)
译文
卓茂字子康,是南阳宛人。性格宽厚仁爱谦恭。当初被朝廷征召出任丞相,当他从相府走出来时,有人指认他骑的马匹是自己的。卓茂问:“您的马遗失多久了?”那人答道:“大约有一个多月!”卓茂有那匹马已经多年,他心里知道对方误认,仍默默解开缰绳将马牵给对方,自己拉车离去时,回头告诉他:“如果发现这匹马不是您的,请您来丞相府还我!”隔了几天,那位马主另外找到遗失的那一匹马,于是他便来到丞相府归还马匹,并且向卓茂叩头谢罪。
后来因卓茂精通儒家学术被举荐为侍郎,调动担任密县县令。(卓茂对百姓)忧心苦思教诲不倦,视百姓为自己的孩子,任用贤良教化百姓。有人曾告一亭长接受他的米肉,卓茂屏退左右问那人:“是亭长找你要的?还是你有事托付他而给的?”那人说:“我私下听说贤明的君主,使百姓不惧怕官吏,官吏不向百姓索取。而今我害怕他,所以送他米肉,亭长既然最终接受了,所以我来告他。”卓茂说:“你是鄙陋的人啊。大凡人之所以比禽兽尊贵,是因为人们讲求仁爱,懂得互相敬重。现在乡邻间尚且表达馈赠之礼,这是人们之所以相互亲近的原因,更何况官吏与百姓之间呢?官吏只是不能乘势求取馈赠罢了。你偏偏不想修行,岂能远走高飞,脱离这个世界呢?亭长平素就是个好官,过年时送些米肉,这是礼节。”那人说:“假如这样的话,法律为什么禁止那样做呢?”卓茂笑着说:“律条的设定要合乎大的准则,礼制的理顺要合乎人间真情。而今我用礼教导你,你必定没有怨恨;用法律来惩治你,和处置自己的手足有什么不同呢?”在这件事上那人接受了卓茂的训诫,亭长也很感激他的德惠。过了几年,教育感化普遍实行,东西掉在路上都没人捡走据为己有。那时光武帝刚刚登上王位,就下诏说:“先前密州县令卓茂,约束自己加强自身修养,坚持自己的节操纯洁不变,的确能做好别人所作不到的。而今任他为太傅,封为曪德侯。”
评论说:卓茂绝对是个小官,没有其它才能非常平庸,然而首先施以聘请任命,用优胜的言辞尊重的礼仪,这与周王燕王表闾立馆有什么不同吗?拥有敦厚的性情宽广的胸襟就接近于仁爱,有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就接近于宽恕,遵循这个道理,埋怨悔恨怎么会招致呢!
10.(6分)答案要点:⑴运用拟人手法,谴责东风掌握了对众花的生杀予夺大权,却忌恨梅花的孤高品格,不知怜惜爱护,任其凋落飘零。(3分)⑵托物言志。作者谴责东风,为梅花鸣不平,实际上寄托着作者对妒贤嫉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的贬抑与谴责之情,包含着对自己一生仕途坎坷的感慨。(3分)
11.⑴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⑵雄姿英发,羽扇纶巾⑶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⑷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一空格1分,错字、漏字、字序颠倒均扣1分,扣完该空格分数为止)
三、(18分)
12.(6分)A  C(B.原文是“如果……”为一种假设;D.“都是为了说明人类具有噬血习性及攻击性行为”错;E.“是非不分”错;F.两者均不是作者的观点,故“作者认为”说法错误。)
13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粤教版 高三 上册 期末试卷


上一个『浦东新区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卷』  下一个『盐城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调研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