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八年级上册 鲁人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一、卷面书写(3分)二、积累与运用(27分)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①龙吟凤huì()②根深dì()固③俶()尔远逝,往来翕忽。④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诒情诘难孜孜不倦包罗万象 B.
试题预览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题
一、卷面书写(3分)

二、积累与运用(27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龙吟凤huì(   )         ②根深dì(   )固
③俶(   )尔远逝,往来翕忽。   
④觥(   )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诒情  诘难  孜孜不倦  包罗万象 B.蒸留  蓦地  味同嚼腊  习以为常
C.佼黠  傅彩  寻章摘句  司空见惯 D.彷徨  汲取  根深蒂固  锲而不舍

3.按照音节,在下列诗句的停顿处用“/”标出。 (2分) 
⑴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⑵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⑶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⑷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4. 结合语境,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2分)
A.期在必醉(期望)    B.娟然如拭(美好的样子)
C.叱咄(训斥,呵责)  干戈(古代兵器)  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D.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斟酌字句)

5.诗文默写。(10分) 
⑴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嘤嘤成韵。(吴均《与朱元思书》)
⑵□□□□□□□,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⑶峰峦如聚,□□□□,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⑷□□□□□□□,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⑸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温庭均《商山早行》)
⑹池上碧苔三四点,□□□□□□□。(晏殊《破阵子》)
⑺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李清照《醉花阴》)
⑻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⑼《桃花源记》中表现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
⑽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有两句表达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诗句是:
□□□□□□□,□□□□□□□。

6.下面各项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1分) 
    A.“四书”是指《中庸》《大学》《论语》《庄子》。
    B.“五经”是指《诗经》《礼记》《尚书》《易经》《春秋》。
    C.“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两种,赠序是古代送别时所写的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赞许或勉励之辞,如《送东阳马生序》。
    D.“记”是古代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记事、抒情、描写、议论,如《小石潭记》。

7.名著导读(4分)
⑴《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      》,第三部是《      》。《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    号潜艇的故事。凡尔纳的小说之所以动人,原因在于    ,还在于   ,凡尔纳被公认为是“     ”。 (3分)
⑵下面是哲学家培根说的话,请发挥你的想象,仿照培根的语言形式再续写一句富有哲理的话。(不超过6个字)  (1分)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

8.活动探究。(4分)
    ⑴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学校文学社倡导在全校开展一次“好读书,读好书”活动,现在你是这次活动中你班的语文科代表。你必须了解你班同学平时所好读的文学书籍,下面表格的内容是你班的学习委员采访到的统计数据,请你据此分析:①指出问题;②提出合理的建议。(2分)
 
①问题:__________  ②建议:___________

⑵ 搜集读书故事,交流读书方法,探讨读书内容,这是你校新近成立的读书小组的活动安排。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不少读书故事,下面列举了其中四则,它们分别说的是谁(将相应的人名填在括号里)。(2分)
   ① 他好读书而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
② 他勤学却无钱买烛,只得在墙上凿洞,借邻人的烛光读书。(    )
③ 他很小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见到父亲有本《笔说》藏在枕头中,就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最后成为一代“书圣”。(     )
    ④ 他少年时就痴迷读书,曾经在梦中看到所用之笔开了花,后来果然“斗酒诗百篇”,被誉为“诗仙”。(     )
三、阅读(40分)
(一)(14分)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4分)
    (1)水尤清冽____   (2)斗折蛇行____  (3)作文以记之____ (4)锦鳞游泳____
(5)未百步辄返____ (6)风掣红旗____  (7)以其境过清____ (8)非丝非竹____

10.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_______
⑵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乐其乐也。___________

阅读选段,回答问题。(8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③是进亦忧,退亦忧。④然则何时而乐耶?⑤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⑥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1.翻译句子:(1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2. 甲文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哪两种人?这两种人各有什么表现?
    (2分)
⑴      的人:               。⑵      的人:               。
13. ⑴乙文划线句子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1分)
⑵世上因好文好诗而闻名的景观很多,岳阳楼就是因文质兼美的《岳阳楼记》而名满天下的。然而与众不同的是岳阳楼更令许多仁人志士向往。联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说说其主要原因。                                                                 (2分)
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14.成语、熟语在语言运用中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本学期读了下面的文言文后,你提炼出了哪些成语、熟语(写出一个即可)?(2分)
⑴《桃花源记》:____⑵《孙权劝学》:____⑶《岳阳楼记》:____⑷《醉翁亭记》:___

(二)(12分)
15.根据课文学习内容填空。(3分)
《海燕》通篇采用的是___手法,其中海燕象征___,暴风雨象征___,大海象征___,海鸥、海鸭、企鹅象征___。
16.《雷电颂》通过主人公呼唤“风、雷、电”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7分)
甲: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是盲从,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乙:“疑似之谜,不可不察。”见“疑”,决不可“讳疑”。见疑不疑,主观臆测,强不知以为知,那就会走到真理面前却□□□□,悔恨终身。利比息在研究从海藻中提取碘时,发现在母液底部,沉着一层深褐色的液体,具有刺鼻的臭味。利比息想当然,认为这只是“氯化碘”。后来,法国波拉德在做同样的试验时,对深褐色的液体细加研究,发现它不是“氯化碘”,而是一种新的元素——溴。这件事对利比息的教训很深。他在自传中提到这件事说:“从那以后,除非有非常可靠的实验作根据,我再也不凭空地自造理论了。”
17.在乙文方框中填入一个恰当的成语,并解释。  (2分)
⑴ 成语:□□□□  ⑵意思:________
18.甲、乙两段文字都提到怀疑精神,但论点不同,甲文的论点是:________,乙文的论点是:________;在论证中,甲文以________作论据,乙文以________作论据。(2分) 
19.从乙文中找出跟“想当然”的意思相同的一个词。(1分) 
20.乙文举了利比息的例子,为什么还要再举波拉德的例子? (2分)
(三)读书•养气•写作(14分)
①人究竟为什么读书?读书对人到底有什么作用?
②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各人有各人的见解。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
③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对于人来说,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缺少,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补充先天不足,避免后天失调。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杂学旁收,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之气,可以养;邪气,戾气,迂腐之气,狭隘之气,也可以养。因此,在读书时,要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孟夫子所说的那样: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④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者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人们平时常说的“回肠荡气”,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体验,不就是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激荡吗?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气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所谓韩愈文风如潮,柳宗元文风如泉,欧阳修文风如澜,苏轼文风如海,就是指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渗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
⑤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也强调“气盛宜言”——就是说,写文章的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读书少的人,自身气弱,器小力薄,容易被书拿住,成为死读书的“两脚书橱”,作文时就会捉襟见肘、力不从心。读书多的人,自身气足,学养丰富,不仅读书养气,而且善于融会,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⑥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可以养气,则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写起文章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就像游泳的人不会换气,用不了多久,便三魂荡荡,七魄悠悠,蹬小腿儿翻白眼儿了。真正的文章好手,必然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

21.简要概括上文的主旨:        (2分)
22.第③段中加点词“气”具体指的是        。(2分)
23.上文对初中学生的读书提出了        和        的要求。(2分)
24.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            和            的修辞方法。(2分)
25.读文段,答题。(6分)
①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加,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性情的陶冶。②人们从古往今来杰出人物的著述中得到熏陶。③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中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鲁迅处学得批判的精神,从马克思处学得入世的激情,从列夫•托尔斯泰处学得高尚的情操。④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⑤一个读书的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⑴文段共举了八个例子,排列顺序是从_____到_____;第②句与③、④句间的结构关系为_____关系。  (2分) 
⑵请把文段中关于鲁迅和拜伦的例子分别换成闻一多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例子,要求内容能够证明观点,句式与原句大体一致。  (2分)
⑶“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你对本学期八年级上册课本中的哪一点存在疑问?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2分)
四、写作 (50分)
26.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现象可以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如运动员的拼搏,众蚁抬大虫的团结,蜗牛爬树的执著等。请以“___________的启示”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语文答题纸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 分 合分人
(一) (二) (三)
得分 复核人

重要提示: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卷”两部分,考生必须将自己的解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否则视作”未答卷”处理。考试结束后,考生只交”答题卷”;监考人员只装订”答题卷”。

得分 评卷人

一、卷面书写(3分)

得分 评卷人

二、积累与运用(27分)
1.(2分) ①(            )②(            )③(            )④(            )

2.(2分)(            )

3.(2分) 
⑴起 舞 弄 清 影,何 似 在 人 间。    

⑵巴 山 楚 水 凄 凉 地,二 十三 年 弃 置 身。

⑶千 里 马 常 有,而 伯 乐 不 常 有。

⑷得 之 心 而 寓 之 酒 也。以 是 人 多 以 书假余。
4. ( 2分)(            )

5. (10分)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⑺□□□□□⑻□□□□□□□。⑼□□□□,□□□□□□。
⑽□□□□□□□,□□□□□□□。

6.(1分) (            ) 

7.(4分)

⑴(3分)《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1分)□□□□□□。

8.(4分)

⑴ ①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2分)

   ①(            )②(            )③ (            )④(            )

三、阅读(40分)

得分 评卷人

 (一)(14分)
9.(4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评卷人

阅读选段,回答问题。(8分)

11.(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分)
⑴__________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⑵          的人:                                        ___________。(1分)

13. ⑴(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2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评卷人

 (二)(12分)
15.(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2分)
                                                                           ____
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7分)

17.(2分) ⑴ □□□□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2分)甲文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文以__________作论据,乙文以___________作论据。 

19.(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评卷人

(三)读书•养气•写作(14分)
21.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2分)                    。

23.(2分)            和              

24.(2分)            和            
25.(6分)
⑴ (2分)  从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⑵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 (50分)
26.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题
评分意见
一、(3分)根据书写、卷面情况综合评分:楷字、行楷字均可。按3→2→1→0四等酌情给扣分。

二、(27分)
1.(2分)哕   蒂   chù  ɡōnɡ(评分:答对一个不得分,对两个得1分,全对2分。)

2.(2分)D
   
3.(2分)⑴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⑵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⑶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⑷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4.( 2分)D(此处是:“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评分:选对得2分。

5. (10分)  ⑴ 好鸟相鸣 ⑵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⑶ 波涛如怒 ⑷ 折戟沉沙铁未销 ⑸人迹板桥霜。⑹叶底黄鹂一两声 ⑺人比黄花瘦 ⑻不尽长江滚滚流 ⑼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⑽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错字,漏字不得分。

6.(1分)A 
  
7.(4分)⑴(3分) 《格兰特船长的女儿》、《神秘岛》。诺第留斯 构思巧妙、情节惊险   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的成果 “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⑵(1分)示例:读小说使人灵秀等 评分:每空0.5分,共2分。

8.(4分) ⑴(2分)①兴趣是依次减少的。②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⑵(2分)① 陶渊明  ②匡衡  ③ 王羲之  ④ 李白 

三、(40分)
(一)(14分)
9.(4分) (1)格外(2)像北斗星 像蛇(3)写文章(4)美丽的鱼(5)就 (6)拉、扯 (7)因为 (8)弦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鲁人版 八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上一个『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  下一个『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