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读本散文集萃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高一语文读本散文集萃
(高一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一语文读本散文集萃供稿人:葛法新一、阅读《沙田山居》,完成1—3题。(16分)1.从全文看,作者写出了山景的哪些特点?请分点概括。(4分)答:2.下面两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6分)(1)起风的日子,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3分)答:(2)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
试题预览
高一语文读本散文集萃
供稿人:葛法新
一、阅读《沙田山居》,完成1—3题。(16分)
1.从全文看,作者写出了山景的哪些特点?请分点概括。(4分)
答:
2.下面两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6分)
(1)起风的日子,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3分)
答:
(2)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3分)
答:
3.作者在第(1)段中说“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了”,第(3)段中说“我成了山人”,可最后第(7)段又说“也不能不下楼去”,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试分析第(3)(7)段中这两句话在文中的作用?(3分)
答:(1) (3分)
(2)
(3分)
二、季羡林《清塘荷韵》)(《语文读本》)
1、为什么“不到十几天的工夫”,荷叶就能够遮蔽半个池塘?
2、“季荷”同燕园其他池塘的荷花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根据文意加以概括。
3、周一良先生赐名为“季荷”,作者感觉非常有趣。作者从“季荷”中感受到哪些趣味?
4、下列对这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荷花在作者笔下显得红艳耀目,迎风弄姿,具有与众不同的特征。因此作者从中感受到的也是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
B.作者在文中为表现荷韵,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运用比喻,对比等多种表现手法。
C.本文语言空灵飘逸、含蓄多情,给人一种禅境的理趣,和强烈的美感体验。
D.本文写荷花从稀少到繁茂的发展历程,重在表现莲荷顽强的生命力,从而表现作者出作者的欣慰与希望。
E.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比较,虽然创作背景不一样,但描写重点一致,基本表现手法相同,审美情趣大同小异。
三、阅读梁实秋《雅舍》节选的片断,回答1--3题(10分)
1、作者说:“雅舍所能给予之苦辣酸甜,我实躬受亲尝。”请结合文章第①②段概括回答以下问题。(3分)
①所亲尝的苦辣:(不超过30个字)
□□□□□□□□□□□□□□□
□□□□□□□□□□□□□□□
②所领受的情趣:(不超过8个字)
□□□□□□□□
2、第一自然段中说各种声音“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请分析“荡漾”一词在文中的意思和传达出的作者的情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雅舍”的陈设有何特点?为什么把简陋的屋子说成“雅舍”?(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垂钓》,完成1—4小题(共18分)。
1.“根本是在糟践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一句中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
象”分别指什么?(4分)
2.(6分)
①胖瘦两位垂钓者的性格和追求各是怎样的?
②文章倒数第二段中说“最大的对手也是最大的朋友”,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
3.文末说两位老人“像两座恒久的雕塑”,请根据其中的含义,举出生活中一个 例子
并作简要说明。(4分)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本文的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凝重肃杀的气氛,衬托了两位垂钓者的形象。
B.文章认为,正确的钓鱼法应该像胖老人那样,多挂钩钓,大小鱼都要,而不能
像瘦老人那样自命清高,执著固守,只想钓大鱼。
C.胖老人与瘦老人尽管在钓鱼时互相嘲讽,但在生活中地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很难分开。
D.本文作者没有否定胖老人的丰收,也没有否定瘦老人的固守,而是认为这两
位垂钓者代表了人生追求的两个方面。
E.本文借对两位垂钓者的描写,阐发了一个深刻的哲理:任何一个事物的整体,
都是由许多对立的方面构成。
五、阅读《牡丹的拒绝》回答下列各题
1、本文的题目是“牡丹的拒绝”,请你联系全文,说说“牡丹”拒绝了什么。(3分)
2、作者说“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请你联系全文,说说牡丹有怎样的个性。(3分)
3、牡丹“总被人作为富贵膜拜”,对此,《爱莲说》中有怎样的表述?(2分)
4、本文的语言具有表现力,请就下面的句子做简要分析。(任选一题)(3分)
①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枝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皓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
②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
5、花的品性是人们对它人格化的赠予, 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这句话的理解。(3分)
6.第三段中说,牡丹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根据上下文,简要说明这“荣誉和赞颂”具体指什么?
7.作者认为牡丹不应作为“富贵”膜拜,而应作为“高贵”来颂扬,其原因是什么?根据全文分点概括说明。
8.这篇散文,作者从“你”的角度来抒写牡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第四、第五段,写的都是“想象”,这样写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作者抓住牡丹因气候阴冷拒绝开花这一自然现象,赋予牡丹人格精神,其目的是颂扬“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的高贵品质。
B.文章叙写“黯淡萧索灰绿”的牡丹王国,呼应了上文“春天的阴冷”,也为下文写牡丹怒放作了铺垫。
C.文章极写牡丹花落时绚丽、悲壮的情景,给人以惊心动魄的体味,这样写使得牡丹的高贵形象显得更加完美。
D. 文中写看花人依然涌入洛阳城,不因为牡丹拒绝而拒绝它的美,道出了牡丹花开花落时的撼人力量。
六、 阅读《在海边》,完成1-4题。
在海边
斯妤
1. 解释下列语句在文中的含义(4分)
(1)然而人类已无法回到童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光使生命变成石头,生命又使时光得以凝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中故乡的海和北方的海各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要从故乡的海写起?(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者写海,为什么要引用希腊神话中西绪弗斯的故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章倒数第3段写“海风”“面包车”“红砖小楼”“青山”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书房的窗子》 ,完成1--4题
1.“既无书房,又何从说到书房的窗子”。开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4分)
2.简要回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答: (5分)
3.作者为什么说“我希望北窗外有一带古老的粉墙”?
答: (4分)
4.行文末了,作者提议“在墙边种上一行疏竹”,其用意是什么?
答: (4分)
5.杨振声在《书房的窗子》(见第五题)里说“我独喜欢北窗”,这体现了他独特的情感志趣。请以“北窗之爱”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16分)
6.作者笔下的南窗、东窗、西窗各有情致,为什么却独喜欢北窗?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7.文章第7段中引用诗句作对比,其作用是什么?(4分)
8.作者以怎样的思路来描写北窗的?字里行间表达了怎样的人格追求?(6分)
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题为“书房的窗子”,但,这书房,这书房的窗子都只存在于作者的想像之中。
B.作者喜欢北窗,却先写其他三个方向的窗,目的是为后文写北窗作铺垫。
C.月光与日光作比,作者更喜欢月光,是因为月光可以使人驱除现实的困扰,走进一个富有情趣的“放大”世界。
D.这篇写景抒情散文想像丰富,联想自然,既具诗情也具画意,有着深沉的文化底蕴。
E.文章结尾运用比喻、夸张、排比、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法,既与文章的标题形成巧妙的照应,也使文章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附答案:
一、(16分)
1 (1)青绿(青翠、青碧) (2)神秘(深沉)
(3)雄伟(巍然,磅礴) (4)山色如环(此题4分)
(说明:答对2点即可得满分)
2 (1)运用了比喻(暗喻和借喻)的修辞手法(1分),形象地表现出海风吹拂下的大海蔚
蓝宽阔,浪花此起彼伏的壮观景象(2分)。
(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作者与山、鸟、虫、风等自然景物融为一体,物
我合一,表达了作者对幽美山景的喜爱(2分)。
3 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思念祖国、思念家乡(2分),渴盼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1分)。
作用:突出主题(1分)。“成了山人”,说明自己如在仙境中生活,按常理应是希望
永远这样生活下去,可作者却有更高远的追求,“下楼去”为实现祖国统一而努力(2
分)。
(说明:只回答“前后照应”得1分)
二、
1. 参考答案:
因为荷叶有一种无法抗御的扩展蔓延的力量,所以才有如此惊人的扩散蔓延速度。
2、 参考答案:
“季荷”荷花颜色红淡、花瓣繁多、迎风弄姿、异常逗人,使荷塘呈现西湖景象,填补了作者未见西湖莲花的缺憾。
3、静静吮吸荷香,感受“池花对影荷”的妙境,从而使自己在耄耋之年有一种生命再新之感。
4、参考答案:C E
三、1. ①所亲尝的苦辣:受到邻人、老鼠、蚊子的干扰以及遭受大雨屋漏的困苦。(2分)
②所领受的情趣:月夜幽静、细雨蒙蒙(1分)
2. “荡漾”本指水波起伏,后也用来描写歌声的起伏、优美。用在文中表示充满嘈杂不断的声音。“荡漾”一词传达出了作者含有无奈、隐忍、乐观、安之若素的情感。(可不必答全,意思对即可)(4分)
3. 简朴、不从俗(或有个性);(2分)虽然身处简陋的屋子,但是作者具有高雅的情趣和鲜明的个性追求,因此陋室也变得高雅了。(2分)
四、(共18分)
1、(4分)取舍标准 :只钓大鱼,不要大海琐碎的施舍;
堂皇形象: 安坐着与大海进行谈判的人类代表。
2、(6分)(1) 胖老人:活泼、随和、容易满足,追求物质;
瘦老人:执着、倔强、坚守取舍,追求精神。
(2)他们天天相互批判,他们的价值都得由对方来证明
3.(4分)如:生活中的欢乐与痛苦,它们各自是相互对立的,但只有在一起,
才能构成完整生活。
4.(4分)BC
五、
1.牡丹拒绝在这一年阴冷的四月开放,拒绝人们把她当作富贵膜拜。(3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
2.她顺应自然的花期而开放,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3分)
3.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2分,每句1分)
4.①用比喻“形同仙桃,朱唇紧闭,皓齿轻咬”生动写出牡丹含苞欲放时的形之美、色之美。“傲慢”一词表现出她卓尔不群的独特个性。②用比喻生动写出牡丹虽美,却不怜惜自己生命的悲壮情怀。(任选一题,3分,说出修辞得1分,结合语境分析得2分)
5.略要点提示:①富贵在物质层面,高贵在精神层面;②高贵是人格品位的标志。(3分,联系生活言之有理即可)
6.人们为它开花时的火热激情、辉煌灿烂和宏大气势,为它的倾国倾城、国色天香而倾倒、疯狂。(意思对即可)
7、①花开倾其所有; ②花落惊心动魄; ③不开时表现出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的品格。
8.前一问:促进情感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后一问:渲染了牡丹花开的盛况,强调了人们的感受。
9、 (1)时光流逝不会倒转,我不能回到童年,人类也不能回到混沌的远古(1分);要直面真实严酷的现实,思考如何在时光流逝中保有新鲜生命(1分)
(2)六亿年的时光使海洋藻类生物成为化石(1分),海洋藻类化石又成为了一部宇宙沧桑史(1分)。
10. 故乡的海湛蓝澄碧,温婉妍丽,怀抱宽广,给人温馨(1分);北方的海恢宏壮阔(广袤苍茫),灰暗滞重,阴郁沉雄,使人战栗(1分)。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1分),用故乡的海反衬北方的海,引发作者对宇宙时空的无限、自然的浩荡的感叹(1分),以及想回到童年、故乡的梦幻(写乡愁也对)(1分),为下文写无法回到童年作铺垫,使文势跌宕(曲折)(1分)。
11. 生动形象地说明一代又一代灵魂对战胜时间、建立不朽的渴望,虽劳而无功却义无反顾 (2分);人类面对“人类的悲哀”还是要迈着“沉重而均匀的脚步”走下去,并使这一过程充实、辉煌,充满创造的荣耀(2分)。
12. 运用比喻(1分)和拟人(1分)的手法,寓理于景(1分),形象地表达出时空的无限、自然的浩荡(1分),以及人类与命运抗争的意志(1分),为下文揭示主旨作了铺垫(1分)。
七、
1、①交代:特殊的年代里,书房连同它的窗子其实是不丰硕的;②想象:表明下文全为想象中景致;③铺垫:与结篇“要得”相呼应,使情感更显真切。(任答两点得4分,言之有即可)
2、①引用古人诗句将月下梅花与晴雪相对比,表明了作者对温柔、素净光线的“偏向”;②表明了作者对温柔、素净光线的“偏向”和对能放大想象和人格、使世界富有情思的“月梅”情境的喜爱, ③形象、鲜明、饱含情味地表现了作者的情趣与追求。(答出一点2分,两点5分,言之有理即可)
3.古墙上的光返射在窗下的桌上,润泽而淡白,不会侵凌幽静扰乱运思,有清幽之致。
4、旨在指出,无论风月雨雪,有疏竹当窗,就更能“打通你与天然的界限”,平添几许生动和空灵。
5、示例: 北窗之爱
作者说“我独喜欢北窗”,是因为他偏爱北窗的光的清淡、隐约,能够引人沉思,让人富于想象、舒展个性,获得清幽雅致的人生情趣与享受。
作者先直陈其“喜欢北窗”,是因为偏爱清淡、隐约的光,而后以日光、雪的反光、月光等为例,在对比和引用中,鲜明、形象、富有情味地表明了作者偏爱这光中的清虚、恬静、朦胧、素净的情境。因为这种情境能够让我们沉思、内敛、富于想象、舒展个性。作者说“我希望北窗外有一带古老的粉墙”,是因为古墙上的光辉返射在窗下的桌上,润泽而淡白,不会侵凌幽静扰乱运思,有清幽之致。作者还提议“在墙边种上一行疏竹”,便使窗里窗外于朴素、清幽中平添了生动、空灵的风致。
从文章的叙写中,不难读出,作者说“独喜欢北窗”,体现的是他清雅的情感志趣。
6.因北窗光线清淡隐约有反射性,能使人明透,引人沉思,给人想像的空间,让人释放独立的个性。 (4分。两个方面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
7.说明幽静环境能触动人想像,使世界因而富有情思。 (4分。意思符合即可)
8.第一问:先写光度,然后写光度对态度的影响。第二问:人格追求:明透深沉,不事张扬,宁静淡泊,个性自由。 (6分,各3分。意思符合即可)
9.CE(4分,各2分) (222.185.62.188)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人教版
高一
上册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上一个『
宜昌市一中2007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  下一个『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检测与能力提高(一)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