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版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版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高一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版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单元目标本单元重点学习阅读现代诗歌。阅读诗歌是通过语言把握形象,领会其情感内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既要受原作者形象意境的制约,又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情绪充分的感受、想像、玩味和理解。从本质上说,阅读诗歌就是读者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思想修养、艺术修养、感
试题预览
  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版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
单元目标
本单元重点学习阅读现代诗歌。
阅读诗歌是通过语言把握形象,领会其情感内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既要受原作者形象意境的制约,又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情绪充分的感受、想像、玩味和理解。从本质上说,阅读诗歌就是读者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思想修养、艺术修养、感情素质同诗的形象意境、感情内涵融会贯通的过程。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就是掌握阅读诗歌的步骤和方法。
诗歌是一种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 文学体裁。针对其特点,一般按照以下几个步骤和方法进行阅读。
1. 感知语言文字,呈现形象、意境。
诗歌是典型的语言艺术,语言是抽象的符号,只有按照语言表述的意思进行想像,才能在我们的头脑中显现出相应的形象意境。
诗歌的语言为了达到精炼,往往进行“跳跃”,即省去过渡性的叙述,读者阅读时要凭借想像和联想把跳跃过去的内容补充进去。
语言描述形象意境是一个线性展开的过程,我们阅读诗歌时,随着视点移动在头脑中进行显现、补充、整合、还原,从而感知诗歌当中鲜明、完整的形象、意境。
2. 体验品味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情感是诗歌的灵魂,它主要蕴藏在具有高度概括性和典型性的形象意境中,也常常用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出来,同时,又体现在语言的韵律上。因此,我们在阅读诗歌时,不能止步于形象、意境的把握,还要把自己融进去,设身处地地感受、体验它的情感,反复吟咏品味,以求达到与之共鸣的境界。
3. 审视诗歌的意义和突出特点。
在深入阅读诗歌,感受品味诗歌的情感之后,还应该退出来,与之拉开适当距离,结合社会背景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比较理智的关照和透视,从而更全面、更深刻、更清晰地把握诗歌的内容和特色。
具体的审视评价可以按照从感性到理性,从内容到形式的规律进行。或从主题方面,或从构思方面,或从语言技巧方面……究其原因,发现诗歌的真谛,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一、基础过关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脊髓suǐ      庇护bì      荆棘jīng      漫溯sù          斑斓lán 
B.笙箫shēng     忸怩ní      凌侮wǔ      娇美jiāo       眷属juàn
C.华盖huá      单于chán    黄钺yuè      劈柴pī        雾霭ǎi 
D.流岚lán      铰碎jiáo     叱骂chì       青荇xìng        团箕jì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燃烧   脑筋   河畔   铜枝铁干
B.榆阴   斑斓   荡漾   儒子牛
C.蝙蝠   咒骂   典压   斑斑点点
D.青苔   荆芨   辉皇   周游世界 

3.下列句子横线处依次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 
①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        高的诗歌作品的。 
②舒婷把这个深厚的感情          在她的诗歌里,希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③鉴赏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他方面的特点,认真          诗的意象。 
A.品位 贯注 揣测   B.品位 灌注 揣摩   
C.品味 灌注 揣摩    D.品味 贯注 揣测

4.下列有关“现代诗歌”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
B.“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约束,创造了很多样式,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
C.现代诗歌只是指“新诗”,用旧形式写现代的思想生活的诗则不属于现代诗歌。
D.现代诗歌中现代人创作的旧体诗词也讲究格律和押韵。

5.文学常识填空:
 ⑴1921年        的诗集《女神》出版,标志着新诗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天狗》是极力张扬        的一首奇诗。作者笔下的“天狗”在某种意义上说是
                精神的产物。
 ⑵徐志摩,浙江海宁人,现代     、        。 1923年新月社在北京成立,他是主要成员之一。徐志摩的诗、散文以及艺术观,受英国浪漫主义影响较深,注重意境创造与音律和谐。《再别康桥》作于1928年11月,初载于1928年12月10日《           》月刊。
⑶闻一多原名       ,又名亦多,湖北浠水县人。现代著名诗人、          、       。新诗集                、               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他提出诗歌的“三美说”即           、            、                。
 ⑷ 艾青,1910年出生于浙江金华畈田蒋村一个地主家庭。1932年,艾青因为参加进步活动被国民党反动派关进监狱,并写下了带有          性质的成名之作《                        》。
⑸公刘,原名          ,又名刘耿直。江西南昌人,著有诗集《         》、《神圣的岗位》、《在北方》,长诗《        》,电影剧本《          》等作品。
⑹舒婷,当代           诗派的代表性人物。成名作是《           》。
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新生代”诗人          的代表作品。

6.按原文填空:
⑴《天狗》
我是一条天狗呀!                 ,                 ,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⑵《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                。
⑶《自嘲》
破帽遮颜过闹市,                  。
横眉冷对千夫指,                。
⑷《瘦石画苏武牧羊图》
神游忽到贝加湖,湖上轻呼汉使苏。
                  ,                 ?
                   ,                。
十九年长天下小,问谁曾写五单于?
⑸《贺新郎•读史》
一篇读罢头飞雪,             ,         。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

二、课内阅读
阅读《再别康桥》片段,完成7-9题
……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7.“青荇”的意思是什么?前两节诗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8.解释“招摇”“甘心”的涵义。


9.所选第三节诗中第三、四两句的修辞是                          。
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完成10-17题
加原文

10.“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这里前一个“养育”的意思是                       ;后一个“养育”的意思是                     。
11.“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这里的前一个“梦”指的是                      ,后一个“梦”指的是                         。
12.“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这里第一个“为了”是   词,表示___________;第二个“为了”是_______词,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个“为了”是__________词,表示___________。
13.诗人在第二节中写道:“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诗句中对大堰河的称代,由“她”而改换为“你”,在第十一节中也有这样的称代变化。这种称代上的变化,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14.课文注释说,作者的保姆原没有名字,因她娘家住在金华县大叶荷村,所以大家都叫她大叶荷。可作者在诗中却利用谐音,把她的名字改为“大堰河”。作者为什么这样做?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偶然的,没有内在的含义。
B.觉得“大叶荷”不好听,所以利用谐音改为“大堰河”。
C.因为人们常把养育自己的河流比作母亲,用谐音就暗含了这一层意思。
D.因为家乡有一条河叫“大堰河”,正好和“大叶荷”是谐音。

15.“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这句坦诚的声明告诉我们 (    )
A.“我”虽然出身于地主家庭,但是,却是农民的儿子。
B.“我”和大堰河的养育关系比和生身父母的血缘关系更亲密。
C.“我”是地主的儿子,和大堰河只不过是养育关系。
D.“我”不忘养育之恩。

16.“大堰河,已死了,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作者一再强调“乳儿不在她的旁侧”是为了说明 (    )
A.大堰河死得很凄凉。
B.大堰河临死时仍在牵挂她的乳儿。
C.“我”回家后和大堰河家失去联系。
D.“我”的遗憾自责的心情。

17.结尾中说这首涛也是献给“大地上的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表明(     )
A.诗人的感情,由一个狭小的范围,升华到一个更高、更广的天地。
B.诗人希望得到世上所有像大堰河一样的保姆和像诗人自己—样的乳儿在感情上的共鸣。
C.诗人仇恨不公平、不合理的旧社会,想号召人们起来斗争。
D.诗人的感情,融会世界上所有像大堰河一样的保姆和像诗人自己一样的乳儿的感情。

阅读《上海夜歌》第一节完成18~20题。
上海关,钟楼。时针和分针
像一把巨剪,
一圈,又一圈,
铰碎了白天。

18.整诗作在展示上海的美丽景色时,首先把焦点对准上海滩上最有代表性的建筑物海关大楼。诗人采用                手法通过画面的叠现:远镜头——        中镜头——       ,最后突出了特写镜头——         。这种表现方法给读者的视觉以强烈的艺术冲击力。

19诗人把焦点定位在时针和分针上,随即用“像一把巨大的剪刀”这种      的修辞方法来突出时钟送昼迎夜的特性,仿佛是由于时钟这把巨剪“           
              ”地把白天铰碎,上海的夜晚才终于到来。

20.首节诗的末句“铰碎了白天”,不但暗中呼应了诗题,而且在篇中结构上起了       的作用。
阅读《致橡树》回答21~23题
加原文

21.下列选项中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
A.《致橡树》是一首经典的爱情诗,语言清丽活泼,读起来朗朗上口。
B.诗中的橡树特指一个具体的对象,它是诗人的爱人的象征。
C.这首诗一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而是要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
D.诗人通过亲切具体的形象来抒发情感,颇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

22.下列选项中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
A.橡树是高大威仪的,有魅力的,有深度的,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
B.诗人不愿要附庸的爱情,不愿作趋炎附势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树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
C.诗人不愿在这样的爱情中迷失自己。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倾慕、彼此情投意合为基础。
D.诗人要的是那种两人比肩站立,风雨同舟的爱情。不愿意无私的奉献。

23.下列选项中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以新奇瑰丽的意象、恰当贴切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心中理想的爱情观。
B.诗中的比喻和奇特的意象组合都代表了当时的诗歌新形式,具有开创性意义。
C.诗歌采用了新奇的意象,诗的语言难懂晦涩,不易理解。
D.诗歌具有口语化的特征,新奇中带着一种清新的灵气和微妙的暗示,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阅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回答24~25题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4.下列选项中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
A.海子的抒情短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语言质朴,意象本色,思路飘逸,形式工整,读后令人感到意犹未尽。
B.大海是海子诗中的核心意象,广阔浩荡,心旷神怡,生机勃勃,是安魂之乡,是搏斗之乡,是理想之乡,是海子作为“海之子”的精神归宿。
C.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一种海市蜃楼,因此对海子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D.海子用自己强烈的主导意念使各种意象明丽起来,这是海子所能感受到的一种幸福。

25.解释下列句子的涵义。
(1)“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2)“幸福的闪电。”


26.阅读鲁迅先生的《自嘲》选出中表达错误的一项(      )
加原文
A.“华盖”,象花那样盖在头上的云气。这里指好运气。
B.“成一统”这是说,我躲进小楼,有个一统的小天下。
C.“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
D.即使在危险的环境里,鲁迅采取的仍是决不妥协的坚强的战斗态度。

27.阅读《贺新郎•读史》选出表达错误的一项(      )
A.《贺新郎•读史》是诗人自己一生读书,尤其是读中国历史书的艺术性的总结。
B.这首诗充满诗情画意及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气象恢宏,古今罕见。
C.诗从人类诞生一直写到社会主义,纵贯几百万年的历史,而着墨仅仅115个字,过于简单。
D.在诗人的眼中,真正的风流人物是那些被所谓历史斥骂的人物,这些农民起义的领袖,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

28.选做题:
⑴以《水》为题写一首新诗。
⑵选择一位你所喜欢的诗人,围绕他的作品写一篇鉴赏性文章。
三、作文(未校)
以“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700字。
(2)不要写成诗歌。

综合拓展
1.适当改动某些词语,使下面这首诗在用韵上更和谐,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      )  
头顶一弯月,脚下万盏灯。
新建的火罐上,焊工正夜战。
A.将“一弯月”改为“月一弯”。
B.将“万盏灯”改为“灯万盏”。 
C.将“一弯月”“万盏灯”改为“月一弯”“灯万盏”。  
D.以上都不对。

2.《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从下列诗句中找出类似“闹”字那样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而后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②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③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④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A.①春  ②别  ③入  ④悠 
 B.①笑  ②惊  ③潜  ④见
 C.①依  ②惊  ③随  ④悠  
 D.①笑  ②别  ③入  ④山 

 3.根据下列句子的句式、修辞和境界仿造句子,使上下文构成前后连贯合理的排比句。
也许你无法拥有深邃的蓝天,但是你可以做飘逸的白云;

                         ,                      ;

                          ,                      ;
只要你满怀信心,善于发现,你会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阅读徐志摩的《黄鹂》,完成4-5题。
黄鹂
徐志摩
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看,一只黄鹂!”有人说。
翘着尾尖,它不作声,
艳异照亮了浓密——
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热情,

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
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了,不见了,没了——
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热情。
(选自《猛虎集》)

4.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选出错误的一项(   )
A.“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以“一掠颜色”指代疾飞而来的黄鹂,画出了色彩,更画出了动感。
B.“翘着尾尖,它不作声”,这句话画黄鹂翘着尾尖,又不作声,这是以瞬间之形画其瞬间之静。
C.“有人说”一句,只用“看,一只黄鹂”,即鲜活地点出黄鹂来时所激起的惊慌忙乱之情。
D.第一节最后两句,渐由实而虚,倾诉着由眼前黄鹂所激荡起的欢欣、怜悯和希冀。

5.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选出分析错误的一项(   )
A.诗的第一节写黄鹂飞来,极为生动地画出了黄鹂疾飞而来默立于树的神采,并表现了诗人久蛰性灵的瞬间解脱的欢乐。
B.最后复叠的一句“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与前一节结句词语相同而情怀迥异。前面一句是写实,而这一句却是想像。
C.这首诗写的是黄鹂,匆匆飞来飞走的黄鹂是诗人眼前所见,而希望和失望交织的情怀却是诗人胸中所藏之情。
D.此诗所表现的就是对那么一种冲破牢笼、高飞远走,去度自由轻快生涯的渴求,但诗人流露出来的更为持久的还是痛苦。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6~8题。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精巧细致意味深长

6. 对于诗句“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所呈现的情景,请你作一点想象性描绘 。


7. 艾青擅长于运用象征手法来抒写他的真情实感。请结合诗歌谈谈你的认识。 

8. 礁石那种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那种面对强暴绝不屈服,敢于斗争的精神,给人们提供了广阔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请你结合中国近代史,把诗意作一点合理延伸。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9~11题
口供
闻一多
我不骗你,我不是什么诗人,
纵然我爱的是白石的坚贞,
青松和大海,鸦背驮着夕阳,
黄昏里织满了蝙蝠的翅膀。
你知道我爱英雄,还爱高山,
我爱一幅国旗在风中招展,
自从鹅黄到古铜色的菊花。
记着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
可是还有一个我,你怕不怕?——
苍蝇似的思想,垃圾桶里爬。
 注释:本诗选自闻一多《死水》,新月书店1928年版《口供》是诗集《死水》中的第一首诗。《死水》初版本分四个部分;这首诗独立于四部分之外,显然,带有序诗的性质。
9.闻一多说过“黄昏与秋是传统诗人的时间与季候”。这首诗同样显示出他的这一追求。请联系诗歌具体说说诗人的这一“追求”。



10.不说乌鸦在夕阳里飞翔,而说“鸦背驮着夕阳”,不说蝙蝠在黄昏里飞舞,而说“黄昏里织满了蝙蝠的翅膀”。请体味一下 “驮”字和“织”字使用的妙处。



11.简要分析“记着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一句所蕴藏的思想情感。



12.对《梦》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鲁迅
很多的梦,趁黄昏起哄。
前梦才挤却大前梦时,后梦又赶走了前梦。
去的前梦黑如墨,在的后梦墨一般黑;
去的在的仿佛都说,“看我真好颜色。”
颜色许好,暗里不知;
而且不知道,说话的是谁?
暗里不知,身热头痛。
你来你来!明白的梦。
注:选自《新青年》1918年第4卷第5号

A.这首诗一开头,诗人就说“很多的梦,趁黄昏起哄。”这里的“黄昏”是指特定的历史时期,诗中的“梦”正如《呐喊•自序》中“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的“梦”一样,是指一种希望,一种理想。
B.这首诗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上册 单元练习


上一个『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版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  下一个『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版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