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版必修(一)综合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版必修(一)综合试卷(高一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版必修(一)综合测试第Ⅰ卷(共20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一、(1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预测cè钝滞zhì淡薄ó戛然而止xiàB.轻蔑miè萦绕yíng匀称chèn鳞次栉比zhìC.拮据jū绿林lǜ咆哮xiào毋庸赘言zhuìD.颠簸ǒ筹集chóu驰骋chí矫揉造作jiāo2.
试题预览
  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版必修(一)综合测试
第Ⅰ卷(共20分)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一、(1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预测cè   钝滞zhì    淡薄bó     戛然而止xià
B.轻蔑miè  萦绕yíng   匀称chèn   鳞次栉比zhì
C.拮据jū   绿林lǜ     咆哮xiào   毋庸赘言zhuì
D.颠簸bǒ   筹集chóu   驰骋chí    矫揉造作jiā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慷慨    惭愧    容光换发    迫不及待
B.渺视    崇敬    惊涛骇浪    自告奋永
C.暄闹    纯粹    精美绝伦    顺理成章
D.俯瞰    贮存    迷惑不解    饶有兴趣

3.将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美丽的小城
②城中有一条小河流过,河水清澈见底
③到了札兰屯,原始森林的气氛就消失了
④白砖绿瓦的屋舍悠然地倒映在水中
⑤走出小城,郊外风景幽美,绿色的丘陵上长满了柞树
⑥丛生的柳树散布在山丘脚下
A.③②①⑤④⑥     B.③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⑤④⑥③     D.②①⑥④⑤③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5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
B.这种蔬菜,具有鲜嫩味美、无农药和化肥污染、保鲜期长,很受京城大饭店的欢迎。
C.中国现代小说既继承了优秀的我国古代小说的传统,又吸收了西方小说的创作经验,富于民族特色和现代意识。
D.唐代散文逐渐摆脱了六朝以来骈文的浮华之风,恢复了秦汉散文内容充实、形式自由的传统。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勾践灭吴》节选自《国语•越语上》。《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
B.《断魂枪》 选自《老舍文集》。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C.《米洛斯的维纳斯》的作者是法国当代诗人、小说家青冈桌行。
D.《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被称为“三言”。

二、阅读下文,完成 6—10题。(10分)
宋襄公与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矣,楚人未及济。右司马趋而谏曰:“楚人众而宋人寡,请使楚人半涉未成列而击之,必败。”襄公曰:“寡人闻君子曰:‘不重伤,不擒二毛①,不推人于险,不迫人于阨②,不鼓不成列。’今楚未济而击之,害义。请使楚人毕涉成阵,而后鼓士进之。”右司马曰:“君不爱宋民,腹心③不完,特为义耳!”公曰:“不返列,且行法!”右司马返列,楚人已成列撰阵矣。公乃鼓之,宋人大败,公伤股,三日而死。此乃慕仁义之祸。(选自《韩非子》有改动。)
注:①二毛:头上已有白发的人,指年老兵土。②阨(ài):险隘。③腹心:比喻国家。

6.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人未及济       济:渡河。
  B.右司马趋而谏日       趋:小步而前。
  C.楚人已成列撰阵矣     撰:结集。
D.此乃慕仁义之祸     慕,同“暮”,末路。

7.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不鼓不成列          B.公乃鼓之
    C.假舟辑者,非能水也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8.比较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返列,且行法     ③楚人众而宋人寡
    ②且尔言过矣       ④三日而死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9.下列句子的省略成分,补充有误的一项是(     )
  A.必败(之)    B.(右司马)不返列,且行法
  C.(公)三日而死   D.宋人大败(楚) 

10.这则短文记叙了楚宋泓水之战,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宋襄公的失败在于过分地轻敌。  
  B.宋弱楚强,宋人的失败是不可逆的。
  C.“仁义”不可体现在用兵打仗上。  
  D.右司马关键时刻“返列”,说明他是贪生怕死之徒。
第Ⅱ卷(共30分)

三、根据要求完成11、12题。(10分)
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1)—(2)题。(4分)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以下对这首唐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题中的“十五夜”,结合全诗来看,应指中秋之夜。
B.首句中的“中庭地白”,意思是庭中地面铺了一层白霜,给人澄净素洁之感。
C.“冷露无声湿桂花”,明写秋露打湿庭中桂花,暗写诗人望月。
D.这首诗运用形象的语言,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

(2)“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试分析它好在何处?(3分)
答:                                                                           
                                                                               

12.翻译下面文段中加横线的句子。(5分)
书曰:前史有循吏,何哉?世使然也。汉武役繁奸起,循平不能,故有苛酷诛戳以胜之。粱兴,教民以孝悌,劝之以农桑。逮践皇极,以俭先海内,身服浣濯之衣,御府无文饰,宫掖无珠玑锦绣。每选长吏,务简廉平。武康令何远清公,以为宣城太守,盖良吏也。若夫酷吏,于粱无取焉。    (选自《梁书•列传第四十七•良吏》)

(1)教民以孝悌,劝之以农桑。(2分)
译文:                                                              

(2)逮践皇极,以俭先海内(3分)
译文:                                                                

四、阅读《米洛斯的维纳斯》(节选),完成13—15题。(5分)
①我并不是想在这里玩弄标新立异之说。【甲】我说的是我的实际感受。毋庸赘言,米洛斯的维纳斯显示了高贵典雅同丰满诱人的惊人的调和。可以说,她是一个美的典型。无论是她的秀颜,还是从她那丰腴的前胸伸延向腹部的曲线,或是她的脊背,无处不洋溢着匀称的魅力,使人百看不厌。而且,和这些部分相比较,人们会突然觉察到,那失去了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或者可以说,正深深地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换言之,米洛斯的维纳斯虽然失去了两条大理石雕刻成的美丽臂膊,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尽管这艺术效果一半是由偶然所产生,然而这却是向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呀!人们只要一度被这神秘气氛所迷,必将暗自畏惧两条一览无遗的胳膊会重新出现在这座雕像上。哪怕那是两条如何令人销魂勾魄的玉臂!
②因此,对我来说,关于复原米洛斯的维纳斯那两条已经丢失了的胳膊的方案,我只能认为全是些倒人胃口的方案,全是些奇谈怪论。当然,那些方案对丧失了的原形是做过客观推定的,所以,为复原所做的一切尝试,都是顺理成章的。【乙】然而,人们对丧失了的东西已经有过一次发自内心的感动之后,恐怕再也不会被以前的、尚未丧失的往昔所打动了吧。因为在这里成为问题的,已不是艺术效果上的数量的变化,而是质量的变化了。当艺术效果的高度本身已经迥然不同之时,那种可以称为对欣赏品的爱的感动,怎能再回溯而上,转移到另一个不同对象上去呢?这一方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而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哪怕它是何等的精美绝伦。【丙】

13.“我只不过是自找烦恼而已”,这是文中的一句话,它的位置应在文中三处中的哪一处?(1分)
答:应在            处。

14.选文第二段中“这一方”是针对        了双臂的维纳斯而言的,“那一方”则是针对         了双臂的维纳斯而言的。(请分别用文中的词语回答,每格只填一个字,2分)

15.选文第一段说“她是一个美的典型”,在这句话后作者解释了这样说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语句回答,2分)
答: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10分)
都江堰             余秋雨
①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②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不管孟姜女们如何痛哭流涕,站远了看,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障,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的骄傲。长城到了八达岭一带已经没有什么味道,而在甘肃、山西、内蒙一带,劲厉的寒风在时断时续的颓壁残垣间呼啸,淡淡的夕照、荒凉的旷野溶成一气,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就深厚得多了。
③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的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项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但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
④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
⑤它,就是都江堰。
(有改动)

16.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不准确的两项是(4分)(    )(    )
  A.首段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观点,以反衬的手法贬长城而褒都江堰,满怀激情地赞美了都江堰的千古功绩。
  B.第二段开始不写都江堰而写长城,是为下面更好地写都江堰作铺垫,因为二者有许多一致的地方。
  C.本文在评述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工程时,融进了自己的文化认识和感受,抒写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D.作者赞美都江堰,主要是因为它历史悠久,长城只是它的小弟弟,是它的后辈,无法跟它相提并论。
  E.作者着眼于造福人民大众的角度,鲜明地提出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都江堰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17.文章第2段“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对此句中的“当然也”你怎么理解?(2分)
答:

 
18.文章第3段划线句子说都江堰“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后文中从哪些方面进行了阐释?请分点作答。(4分)
答:

 
六、根据要求完成19—20题。(5分)
19.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两个字的敬辞谦语。(2分)
示例:探望朋友,可以说“特意来看您”,更文雅一点,也可以说“特意登门拜访”。
(1)邀请朋友到家里作客,可以说“下午我在家里等您来”,也可以说“下午我在家恭候您        ”。
(2)把自己的著作送给人,可以在书上写“请您多提意见”,也可以写“××先生      ”。
20.“5000名大学生竞聘搓澡工”的新闻,经《北京晨报》(2007年4月16日)报道后,立刻引起热议。针对这一事件,写出自己的观点态度和理由。(不超过60字)(3分)
据4月16日《北京晨报》报道,招聘搓澡工、捏脚工、服务员……而且要求应聘者必须是大专以上学历。15日上午9点半,位于牡丹园附近的权金城集团某洗浴中心的招聘现场已经吸引了近百名大学生。据该企业负责人介绍,此次招聘的不管是管理岗位还是基层工作,都要从搓澡、捏脚等基层服务岗位做起。他表示,包括网上、邮寄等途径,他们已经收到5000多名大学生的应聘材料。




第III卷(50分)

七、作文(共50分)
21.“眼光”有三个义项:①视线。②观察、鉴别、认识、发现、预见事物或者问题的能力,也即眼力。③指观点。
请以“眼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要求自行选定角度;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700字。 

必修(一)综合测试参考答案
1.B(A.“戛”应为jiá    C.“绿”应为lù    D.“矫”应为jiǎo)
2.D(A.容光焕发  B.自告奋勇  C.喧闹)
3.B
4.D(A“至少”和“以上”语意重复;B缺少与“具有”搭配的词语;C歧义或语序不当,“优秀的”应置于“传统”前)
5.C(“法国”应改为“日本”)
6.D(慕,仰慕)
7.D(A、B、C均为名词用作一般动词,D项为名词作状语)
8.B(①副词,将要 ②连词,表示递进关系 ③连词,表并列关系④连词,表修饰关系)
9.D(后无省略)
10.C
参考译文:
宋襄公与楚国人在泓水岸边打仗,宋国军队已经在泓水岸边列好了阵,楚国军队正准备渡过泓水来交战。宋国的右司马走出队列,对宋襄公说:“楚军人数多而我军人数少,我们应该趁他们正在渡河,马上发起进攻,那样楚军必败。”宋襄公说:“我曾经听君子说:‘不能攻击已经受伤的敌人,不能擒获须发已经斑白的敌人;敌人处于险地,不能乘人之危;敌人陷入困境,不能落井下石;敌军没有做好准备,不能突施偷袭。’现在楚军正在渡河,我军就发起进攻,有害于仁义。等楚军全部渡过河,列好阵,我们再进攻。”右司马说:“主公如此不爱惜宋国军民的生命财产,等到兵败国灭,还有什么仁义可言?”宋襄公喝道:“你再不退回队列,就要以违反军法论处。”右司马只好退回队列之中。等楚军全部渡过河,列好阵,宋襄公击鼓进攻。宋军大败,宋襄公也受了伤,三天后死去。这就是仰慕仁义的祸患。
11.(1)B(2分。“地白”指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象铺了一层霜雪)
(2)“落”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3分。动感1分,分析恰当2分)
12.(5分)
①用孝悌来教化百姓,鼓励他们从事农业生产。(2分。评分标准:“以孝悌”1分,“劝”、“农桑”1分)
②到了登上帝位,皇上便在国内率先奉行节俭。(3分。评分标准:“逮”1分,“践”l分,“先”1分)
参考译文:
梁书说:前代有良吏,为什么?那是社会风气致使这样的。汉武帝徭役繁重,邪恶的奸人蜂起,良吏用平和的法则无法处治他们。因此就有暴虐的官吏用诛杀的刑法制服他们。梁朝建立,用孝悌教化百姓,鼓励他们从事农业生产。到了登上帝位,皇上便在国内带头奉行节俭,穿粗布衣服,官府没有华丽的装饰,内宫没有珠宝玉石锦绣衣物。每当选拔官吏,务必挑选廉洁公正的人。武康令何远清廉公正,(皇上)把他提拔做宣城太守,那(因为)他是良吏啊。如果是酷吏,在梁朝是不被选用的。
13.乙处(1分)
14.“丢失”或“丧失”或“失去”;复原(2分,一空1分)
15.①那失去了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
②(那失去了的双臂)正深深地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
③米洛斯的维纳斯虽然失去了两条由大理石雕刻成的美丽臂膊,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
(任选上述三个句子中的一个作答即可。第三句不答“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也可以。2分)
16.A  D(4分)
17.首先肯定了长城的伟大,(1分)潜台词是都江堰更伟大。(1分)(共2分)
18.①邈远的时间。②输送清流。③是一种灵动的生活。④延伸距离远。⑤母亲般贡献。(4分。一点一分,对四点即可)
19.光临;指正(或斧正、雅正、指教)(2分)
20.正面阐述示例:
    参考一:大学生竞聘搓澡工无可非议!只要是凭借着自己勤劳的双手、聪明的头脑挣钱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而不该受到歧视。
    参考二:大学生竞聘搓澡工勇气可嘉!以低姿态进入市场,在基层的磨砺中培养良好的择业态度和吃苦耐劳精神,为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三:大学生竞聘搓澡工反映了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是竞争社会的真实缩影,对此我们要坦然面对。
    反面阐述示例:
    参考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学历的贬值使大学生的就业自尊受到严重挫伤,甚至成为某些掌握就业权的人炒作的噱头。
    参考二:5000名大学生争做搓澡工不是一种正常现象。现象背后存在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不高、高等教育与就业市场没能有效衔接等问题。
    (3分。表明观点1分,理由合理2分)
21.(共50分)
作文评分标准
  内容 语言 结构 评分细则
一类卷
(44-50分) 中心突出。分析深刻并与事例紧密结合;叙述具体、得当。 确切,流畅,得体。 完整,严谨。
以46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①具备语言项和另一项条件,而其余一项达到二类卷标准的,获得基准分;②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的,酌情加分(其中语言项突出的,获得满分);③具备上述一项条件,而另两项只达到二类卷标准的,酌情减分。
二类卷
(37-43分) 中心明确。分析较深刻,能与事例较好结合;叙述比较具体、得当。 确切,连贯,大致得体。 完整,有条理。 以40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①具备语言项和另一项条件,而其余一项达到三类卷标准的获得基准分;②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的,酌情加分(其中语言项比较好的,获得本类卷最高分);③具备上述一项条件,而另两项只达到三类卷标准的,酌情减分。
三类卷
(30-36分) 中心基本明确。有分析并与事例基本一致;叙述不够具体。 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 以34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①基本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的,获得基准分;②其中语言项比较好一些的,酌情加分;③另有某些缺点的,酌情减分。
四类卷
(29分以下) 审题有明显偏差或中心不明确。没有分析,事例不足以说明中心;叙述不具体。 病句较多。 不够完整,条理混乱。 以26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①凡属上述情况者,获得基准分;②某一项稍好一些的,酌情加分;③全篇更差一些的,22分以下。
说明:
①有草稿但未抄完的,应参考草稿评分,并酌情扣1至5分。
②字数不足700的,每少50字扣2分。
③错别字每4个扣1分,重现的不计,最多扣2分;标点错误较多或模糊的扣1分。
④没有题目扣2分。

范文示例
例文一
眼   光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
总有一种眼光让人充满智慧;
总有一种眼光让人流连忘返;
总有一种眼光让人激情澎湃……
眼光是心灵的窗户,它折射出来的是人性的真、善、美。
站在民族发展的山峰之上,我品味到奉献者那无私的眼光。
譬如,一支粉笔,一位老师。
有这样一个画面:在一个春和景明的日子里,在一间简陋的课室里,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着课。老师的眼光扫视着课室里的每一个角落,同学们的一举一动便是眼光的焦点。那么温柔,那么美,连窗外的眼光也忍不住要窥视那迷人的瀑布,那动人的眼光……
多少年后,从这个教室里走出了多少机关干部,多少记者,多少工程师……但他们永不能忘记的却是那迷人的眼光,那无私奉献的眼光……
站在撒哈拉的苍茫之中,我领略到顽强者那坚毅的眼光
譬如,一个医药箱,一个柔弱女子。
还记得那穿行于沙漠之中的柔弱女子吗?感受过那骆驼泣血悲鸣之声吗?领略过那坚毅的眼光吗?三毛,用她的矢志不渝,在撒哈拉中帮助撒哈拉威人的医院起居,写下了千载的美文。她正是如此把坚毅的眼光投向人烟稀少的沙漠王国。
站在历史发展的河畔,我读出了追寻者那审时度势的眼光。
譬如,一个目标,一个智者。
战国时期的孔子,倘若在周游列国之后无审时度势的眼光,能成为一代教育先驱吗?默片时代的卓别林,如果未能发现自身的优势,看到默片的潜力,能铸造无声电影的辉煌吗?滚滚商界里的比尔盖茨假若看不到经济的洪潮,能登上微软的颠峰吗?不尽的假如,传来一个永恒的消息:只有审时度势的人,具有与时俱进的眼光的人,才能谱写人生的辉煌。
原来,眼光是如此动人心弦,或温柔,或坚毅,或睿智,不一而足。
例文二
眼   光
你把眼光投向什么,你的眼中便有什么。
                                ——题记
眼睛是窗,照亮一方净土。不知道从你眼睛中射出的光能否照亮前方,不知道从你眼睛中说出的话能否滋润一方?
他说,把眼光投向“善”,便能抚平受伤的心;他说,把眼睛投向“真”,便能活出“真我人生”;他说,把眼光投向“情”,便能显耀人生精彩。
那么,您呢?
我从您的眼光中看到了“善”。
您总是和蔼地看着那些孤寡老人,您的眼光离不开他们的一举一动。 他们哭,他们笑,总是在您的眼中激起一阵微波。所以,您感动了全中国,只因您把眼光投向有需要的人,给他们爱与温暖,抚平一颗颗孤寂的心。就是您呀,林秀珍。从您的眼光中让我们看到了善的美,于是,您的女儿在您的影响下,一步一步地走下去,照亮山区“真善美”地传统。原来,眼光中有“善”,便能播下“善”的种子,世代相传。
我从您的眼光中看到了“真”。
您总是那样的潇洒脱俗,您总是不肯低下您高贵的头,您总是举杯邀明月,抒发心中的“至真性情”。面对“金樽玉杯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面对权贵挑畔,您放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演绎“贵妇磨墨,力士脱靴”。您的眼光从来不投向“骄淫”,您的眼光只向“高洁”停驻,我为您感动,我为您折服。眼光中有“真”,活出真我个性,眼光中有“真”,心中就能焕发自我傲骨,成为世代榜样。原来,眼中有“真”便能活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上册 单元练习


上一个『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版必修(一)第三单元测试』  下一个『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版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