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地区苏教版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中四校联考八年级上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泰州地区苏教版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中四校联考八年级上语文试卷(八年级上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中四校联考初二年级语文试卷出卷、校卷人:靖江市第一中学陈继华第一部分选择题(12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下列表格里:1 2 3 4 5 6 1.下列加点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A.哽咽yè咀嚼jué打颤zhàn女红hóngB.勾当gōu绵亘gèn矫健jiǎo造诣yìC.谛听dì歉疚jiù斟酌zhēn磅礴óD.风
试题预览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中四校联考初二年级语文试卷
出卷、校卷人:靖江市第一中学 陈继华
第一部分 选择题(12分)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下列表格里:
1 2 3 4 5 6

1.下列加点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2分  )
  A.哽咽yè   咀嚼jué  打颤zhàn  女红hóng 
  B.勾当gōu  绵亘gèn  矫健jiǎo   造诣yì
  C. 谛听dì   歉疚jiù   斟酌zhēn  磅礴bó
  D.风靡mí   山岚lán  连缀zhuì  嶙峋lín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多美啊,校园的早晨!
B.“吃一堑,长一智”,便是这个道理。
C.“呵,”我想,“也许等我回到地球就可以退役,开始在NBA打球了。”
D.我就一张票,是自己去呢?还是让给他去呢?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A.“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后,我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B.从小酷爱电脑的小毛对计算机操作非常熟练,已经到了如火如荼的程度。
C.赏读这篇美文,犹如聆听舒缓、悠扬的小夜曲,令人心旷神怡。
D.我们坚信,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将获得圆满成功。
4.对下面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由于团省委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去掉“由于”)
B.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并审议了“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的决议。(“通过并审议”改为“审议并通过”)
C.北京奥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第一届奥运歌曲征集活动。(在“举办”前加“宣布”)
D.这篇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控诉”改为“揭露”)
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2分 )
 A.子敬素好琴(向来) 齐人固善盗乎(本来) 寡人反取病(辱)
B.浑欲不胜簪(能承受) 酒酣(饮酒尽兴) 念无与乐者(想到)
 C.月色入户(窗户) 斗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 心乐之(以……为乐)
 D.弦既不调(已经) 以其境过清(因为)  遂至承天寺(就)
6.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这一天天气晴明。___________。正在凝望之间,一朵白云冉冉而来,钻进了我们的房间里。
①远处岗峦起伏,白云出没。
②有时一片白云忽然飘散,变成了许多楼台。
③凭窗远眺,但见近处古木参天,绿阴蔽日。
④有时一带树林忽然不见,变成了一片云海。
A. ③①④②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D. ①④③②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88分)
一. 按要求答题(共23分)
7.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在格子中。(4分)
狼籍   万籁俱寂   故弄悬虚   千锤百炼
静谧   辗转反侧   风烛残年   冰雪消溶
矫健   重峦叠障   自出心裁   不能自已


8.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7分)
 (1)木受绳则直,                 。
 (2)                ,不如退而结网。
 (3)                ,乌蒙磅礴走泥丸。
 (4)《小石潭记》中从侧面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
                            ,                          。
 (5)《春望》中能表达战乱时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诗句是:                        ,                            。
 (6)《过零丁洋》中表明作者心志。成为爱国人士激励民族气节的名句是:
                            ,                           。
 (7)《泊秦淮》中抒发诗人心中对世风和时局忧愤的诗句是:
                            ,                           。
9.诗歌赏析(4分)
春愁
春愁难谴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注:丘逢甲的《春愁》作于1896年,时值清朝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一周年。)
(1)诗的一句中“强”读什么音?是什么意思?
                                                                         
(2)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从哪里可以看出?
                                                                         
10.专题(4分)
 (1)请你写出与长城有关的成语和谚语各1条。
                                                                          
(2)班级就“长城”这个专题开展辩论,反方认为“今天万里长城已经没有什么价值”,作为正方,你准备怎么说呢?
                                                                          
                                                                          
11.名著阅读(4分)
(1)是谁引导保尔参加革命的?他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创作的中篇小说叫什么名字?
                                                                 
(2)在我们这个年代,可以从保尔身上汲取到什么精神?
                                                                         
                                                                         
二. 阅读理解(共25分)
(一)阅读苏轼《放鹤亭记》节选,完成12-14题。(8分)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12.解释加点的词:(2分)
(1)或翔于云表          (2)故名之曰“放鹤亭”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作亭于其上。
                                                             
  (2)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
                                                            
14.放鹤亭的背景有什么特点?为何命名“放鹤亭”?(2分)
                                                                
                                                                
(二)阅读《再见,地球》一文,完成15-17题。(9分)
北京时间10月31日17时28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三次近地点变轨,这标志着围绕地球飞行了7天的嫦娥一号卫星顺利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真正开始奔向月球。
此次变轨是卫星入轨后的第四次变轨,也是嫦娥一号卫星绕地轨道的最后一次变轨。与此前进行的3次加速变轨相比,此次变轨的难度最大:推力为490牛顿的发动机要通过连续10多分钟的点火工作,使体重2300多公斤的“嫦娥”的飞行速度从8千米/秒提高到10.58千米/秒——这是“嫦娥一号”能够进入地月轨道的最低速度。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工程师王也隽介绍说,这次变轨成功与否直接决定卫星能否顺利进入地月转移轨道与月球交会,是此次绕月探测工程的一个关键点。
形象地说,其难度就好比地球传出了一个篮球,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要在跑动当中将球牢牢接住。
据介绍,在人类探月史上,曾多次发生探测器丢失在星际间或撞上月球的事故。卫星在地月转移轨道近地点一旦有1米/秒的速度误差或1千米的高度误差,飞到月球附近时就将产生数千千米的位置误差。
而这种轨道控制在我国航天测控史上还是第一次实施。
北京时间17时15分,嫦娥一号卫星接到指令,发动机工作784秒钟后,正常关机。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各项测量数据的计算表明,卫星变轨成功,由绕地飞行轨道顺利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此次变轨成功,表明我国航天测控技术实现了新的突破。经过3次近地点加速变轨,嫦娥一号卫星渐渐飞离地球,一次比一次飞得更远,越来越接近月球。(选自《人民日报》)
15.品味第二段中“使体重2300多公斤的‘嫦娥’的飞行速度从8千米/秒提高到10.58千米/秒”的妙处。(2分)
                                                                                   
                                                                                   
16.第四段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7.第五段为什么要介绍人类探月史上曾经发生的事故?你能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一段划线部分的内容吗?(3分)
                                                                                   
                                                                                   
(三)阅读贾平凹的散文《访 兰 》,完成18-20题(8分)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一趟,带回些野兰来培栽。几年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余品种,像要作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就都跑来观赏,父亲并不因此而得意,反而倒有几分愠怒。以后又进山去,可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使我很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有一次再进山的时候,要我和他一块:“访兰去吧!” 
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一道瀑布,从几十丈高的山崖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的响声,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天,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丽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着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又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培栽,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类、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住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呢?”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好呢?” 
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看着好看,这里的却比家里的清爽。“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儿?”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经培栽,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呢!” 
 “样子是似乎美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欣赏它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 
我再也不敢去挖这些野兰了。欣赏它的这种纯朴,后悔以前为什么喜爱着它而却无形中就毁了它呢! 
父亲拉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着兰,也在看着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会给社会有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15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却过。
18.文章说:“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儿?!”这是为什么 ?(3分)
                                                                                          
                                                                                     
19.为什么父亲成功培植兰草“并不因此而得意,反而倒有几份愠怒” ? (2分)
                                                                                     
                                                                                     
20.纵观全文,父亲带我到深山去“访兰”,其真正意图是什么? (3分)
              &n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上一个『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期中片四校联考试卷(泰州地区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  下一个『泗洪楚天外国语学校07—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