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市2006~2007学年(下)高一期末调研测试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通州市2006~2007学年(下)高一期末调研测试(高一必修四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通州市2006~2007学年(下)高一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60分。请各位同学将第一卷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将第二卷的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第一卷(共30分)一.(9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与所给注音相同的一组是 A.泊ó  停泊 漂泊 湖泊 淡泊名利B.纤
试题预览
  通州市2006~2007学年(下)高一期末调研测试
语 文 试 卷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60分。请各位同学将第一卷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将第二卷的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第一卷(共30分)
一.( 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与所给注音相同的一组是 
A.泊bó     停泊    漂泊    湖泊    淡泊名利
B.纤xiān    纤弱    纤绳    纤细    纤尘不染
C.宁níng    宁静     安宁     毋宁     息事宁人
D.间jiàn    间或    间道    反间    亲密无间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老王一手提着一瓶香油,一手提着一包鸡蛋,说要送给我,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他是来表示感谢的。 
B.南通风筝博物馆的艺术风筝造型优美,做工精细,让人望洋兴叹。 
C.人家叫伽西莫多跪在那块圆形底座上,他照着做了。人家脱掉了他的上衣和衬衣,直到露出胸膛,他也听之任之。
D.30年后,在周家,鲁侍萍意外地与当年抛弃她的周朴园萍水相逢,激动万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奥林匹克精神必将以现代产业发展所赋予的各种形式为地位最低下的公民所享受,这就是完整、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
B.一到春天,祖国的土地又苏醒过来,满怀信心的展现出盎然的生机和万卉争荣。
C.在我国,所有吃人的礼教、东方的智慧等等褒贬不一的议论,也多是围绕传统文化而发的。
D.在最早的孩提时代曾拨动过他心灵的一个旋律,往往会反复出现在成熟的艺术家作品之中。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7题。
全球化打破了民族的藩篱,把各民族文明都卷进了大交流、大融合的浪潮之中,然而,它却是以民族文化的认同危机为先导的。工业化程度较高的民族文明倚仗着经济、科技的优势,造成了对工业化程度低的民族以及农业民族文明的排斥和压抑,引起了这些民族文明同一性的危机,同时也激发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民族文明的同一性,是指一个群体与另一个群体或另一些群体的关系以及它们互相承认和自我承认的问题。民族文明的主体,特别是知识分子必然奋起抗争,在对外来文明理性批判的同时,对民族文明作自觉的反省,高扬民族文化精神,维护民族的自尊感和自信心。全球化导致的丈明危机同样发生在西方发达民族,只不过采取不同的形式而已。当西方文明的先发性优势在全球张扬之际,随着财富的剧增和征服的喜悦,清教精神被享乐主义取代,进取意识被自满自足意识淹没,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下降,种族矛盾、“代际”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在加剧,以至于西方许多政治领袖和学者都把重整民族文化价值观作为跨进21世纪的治国纲领。
现代民族认同危机发端于全球化,而它的解决也离不开全球化,全球化为民族文明与世界文明的整合开辟了道路。民族文明危机必然要求文明的重构,文明重构是一个对本土文化价值的重新审视、判断、筛选、定向的过程,它既可以导致民族中心主义,也可以导致民族文明的现代化、世界化。合理的选择是以现代化发展规律为参照系,以民族的根本利益为基础,在民族文明的反思批判中发现其优秀的内核和传统,在对民族文明的优秀成分的肯定中重构民族价值体系优势,在对民族文明与世界文明的比较中找到两者互动和沟通的桥梁。这种反思和重建也许以自觉的、主动的形式出现,那么它会加速民族文明向世界文明的转化,加快民族的现代化进程;这种反思和重建也许以被动的、偶然的形式出现,那么它会导致民族内外矛盾的剧烈冲突,社会结构的巨大震荡和社会发展的停滞甚至倒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只有各个民族顺应世界潮流,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根据已有的传统和现实基础,在发展的模式、目标、任务上始终体现自身特色的这个意义上,才有普遍意义。世界文明的民族化与民族文明的世界化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侧面。民族文明包括其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文化观念文明,只有在时间上与现代化相对接,在空间上与全球化相关联,才能焕发出生生不息的活力和勃勃生机,返优秀传统之本,开现代文明之新。世界文明,从来也不是抽象的孤立的存在,它体现在多元多样的民族文明形态之中,是一个随“世界历史”形成和演进的不断发展更新的过程,一个将各民族文明无声地
联系在一起并不断扩大普遍性成分的过程。
4.第一段的文字主要说明了什么?选出正确的一项
A.全球化打破了民族隔阂,把各民族都卷进了大交流、大融合的浪潮之中。
B.全球化虽然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然而它却带来了令人困惑的民族危机。
C.全球化必然会造成工业化程度较高的民族对其他弱小民族的排斥和压抑,引起这些民族文明同一性的危机。
D.无论东方或西方,在全球化的社会大变动中,都面临着文明危机和文明重构的任务。
5.“合理的选择”包含哪些内容?选出全都不当的一组
①以现代化发展规律为参照系
②在反思和批判中发现本民族文明的优秀内核和传统
③以本民族的利益为核心,不过分考虑别的民族的利益
④在对民族文明的优秀成分的肯定中重构民族价值体系优势
⑤还要与世界文明比较,找到两者互动和沟通的桥梁
⑥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要维护民族性
⑦民族危机必然要求文明的重构,这样,就能走向现代化
A.①②③B.④⑥⑦C.②④⑤D.③⑥⑦
6.对“世界文明的民族化”、“民族文明的世界化”两者怎样理解?选出正确的一项
A.前者强调一个民族要善于吸收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后者是说优秀的民族文明本身就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还能够不断地扩大其普遍性。
B.前者强调世界文明要多元化,不能抹杀各民族的特点;后者是说一个民族要善于吸收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
C.前者强调世界文明要多元化,不能抹杀各民族的特点;后者是说优秀的民族文明本,身就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还能不断扩大其普遍性。
D.前者强调一个民族要善于吸收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后者说世界文明要多元化,不能抹杀各民族的特点。
7.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西方也面临着民族危机,重整民族文化价值观是他们应对危机的重要策略。
B.文明重构是对民族文化的重新审视、判断、筛选、定向。它必然会带来民族文化的复兴。
C.全球化将文明的民族化和世界化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各民族的文明创新,走向现代文明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D.民族文明只有吸收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才能焕发出生生不息的活力和勃勃生机。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两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勃,字子安,太原人,王通之诸孙也。六岁善辞章。麟德初,刘祥道表其材,对策高第。未及冠,授朝散郎。沛王召署府修撰。时诸王斗鸡,会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闻之,怒,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登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之功,赋诗见情。又尝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畴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将令其婿作记,以夸盛事。勃至,入谒,帅知其才,因请为之。勃欣然对客操觚(操觚,写文章),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酒酣辞别,帅赠百缣,即举帆去,至炎方,舟入洋海,溺死,时年二十九。      
(辛文房《唐才子传》)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都,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沈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王保定《唐摭言》)
8.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A.麟德初,刘祥道表其材                    表:上表推荐
B.慨然思诸葛之功,赋诗见情                见:表现
C.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    宿:夜
D.事觉当诛,会赦除名。                    当:判罪
9.选出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 及以纸笔巡让宾客             王好战,请以战喻
  B.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   爽籁发而清风生
  C.因请为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公矍然而起曰                 然郑亡子亦不利焉
10.选出对甲、乙文段理解正确的一项
A.甲文侧重王勃写《滕王阁序》前的坎坷经历,乙文侧重王勃写《滕王阁序》的曲折过程。
B.乙文通过对阎公的直接描写,从阎公的角度正面介绍王勃写《滕王阁序》的杰出才华。 
C.王勃害怕藏匿犯有死罪的官奴这件事败露,就把官奴杀死,因此被免去沛王府修撰之职。
D.两篇短文都说阎公本来想让自己的女婿写文章,而王勃竟然毫不谦让,使得阎公很是不满。
 
第二卷(共130分)
四. (23分)
11.翻译下列句子。(9分,每句3分)
(1)父福畴坐是左迁交趾令。(甲文)
译文:    ▲    
(2)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    ▲    
(3)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指南录后序》)
译文:    ▲    

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1)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在沉浸于相思之苦的主人公眼里,外在的景物有的和自己同病相怜,有的却无情冷漠。请具体谈谈这两种写法在词的上片是如何体现的?(4分)
    ▲    
(2)有人评价本词下片一反婉约词的柔婉风格,变得境界开阔。试加以分析。(4分)
    ▲    

13.补写出下列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
(1)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    ▲    ,    ▲    !(《秋声赋》)
(2)    ▲   ,    ▲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
(3)此情可待成追忆,    ▲    。(《锦瑟》)
(4)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    ,所宜深慎(《谏太宗十思疏》)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寂静的独语   
——纪念肖邦逝世150周年
肖邦的音乐具有一种无法道明的特别气质。乐声幽扬飘来,听上去似乎是作曲家一不小心,让人窥见了他内心最深处的孤寂沉思。当然,音乐没有具体明确的语义,谁也说不清楚,肖邦的自言自语究竟说了什么,但肖邦音乐所独具的表达口吻,几乎一开始就会在听者的音乐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迹。
肖邦所钟情的表达媒介只有一个——独奏钢琴。一个人独自坐在钢琴键盘前,从手下流出的音符自然具备私密性,与上百人合奏交响曲的千军万马之势迥然相异。虽然肖邦远非首创钢琴独奏的第一人,但在他的手下,钢琴在历史中第一次被转型——成了倾诉个人心境的最佳手段。
交响曲、歌剧这类“宏大叙事”的代表性体裁因而在肖邦的创作视野中全然消失,就连奏鸣曲、协奏曲、变奏曲这些在传统中占据钢琴作品中心地位的大型曲体,在肖邦的创作生涯中也一律被置于边缘地带。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具有暗示性标题,和绝没有具体景物描绘意图的“小型”作品。这样做不仅需要艺术上的眼力,而且需要道德上的勇气。因为在肖邦时代,除他以外,没有任何一个重要音乐家终其一生固守这种“私人叙述”的写作思路。舒曼在早年似乎是肖邦在音乐上的同道,但人到中年后,终于没能摆脱德奥根深蒂固的交响乐传统的强大吸引力,拼命在言不由衷的交响语言漩涡中挣扎。至于李斯特,虽然也热衷于钢琴音乐的潜能挖掘和性格拓展,然而更多是为了博取外表的辉煌与廉价的掌声,因而与肖邦独语的趣味恰恰形成对比。
肖邦因此踽踽独行。他身为著名钢琴家,但却完全不像其他炫技大师,不仅在成名之后拒绝旅行演出,甚至很少举行公开音乐会。另一方面,他又违反常规,作品的体裁类型看上去更像是炫技大师为自己实际演出而写作的一些应景小品。据说,肖邦年轻时在华沙音乐学院的作曲教授曾对这位天才横溢的后生寄予厚望,希望他日后能在波兰民族歌剧的创建上一展宏图,但日后的事实令他失望。肖邦似乎很早就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天然禀赋,他命定属于一个孤寂的抒情世界,排斥人声鼎沸的喧哗与凯旋。
奇怪的是,他真的非常喜欢歌剧,旅居巴黎时晚间经常去观赏歌剧。众所周知,他最欣赏的同代作曲家是以优美旋律著称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贝利尼。然而,意大利歌剧中的华美咏叹和醉人的旋律转至他的笔下,却没了舞台上的灼热气息,变成了清冷而细腻的内心婉唱,如泣如诉、丝丝入扣。再如肖邦对巴赫音乐的独特吸收。肖邦终身崇敬这位日耳曼先辈无与伦比的深刻逻辑与清晰思维,虽则巴赫的神性音乐世界与他自己飘逸的音乐风格看似风牛马不相及。然而,恰是巴赫对位精神的肖邦变种,肖邦作品中无所不在的复调穿插与线条出没,正源自肖邦对巴赫《平均律键盘曲集》自幼便如庖丁解牛般的纯熟运指体验。
伟大的艺术家之所以不朽,是因为他们能通过自己的艺术构造出一个独特的想象世界,它与现实世界相平行,但与现实世界又绝不相同。肖邦只是肖邦,在音乐的丛林中,他选择了一条幽僻的小径并最终到达了“罗马”。 
14.“肖邦的音乐具有一种无法道明的特别气质”中“特别气质”的含义是什么?(4分)    ▲    
15.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6分)
⑴它与现实世界相平行,但与现实世界又绝不相同。
    ▲    
⑵在音乐的丛林中,他选择了一条幽僻的小径并最终到达了“罗马”。
    ▲    
16.文中第3段写到了舒曼和李斯特,第5段写到了贝利尼和巴赫,作者列举这些音乐家对表现肖邦分别有怎样的作用?(6分)
    ▲    
17.结合全文,概述肖邦在音乐上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    
五. (15分)
18.(6分)
暑假中,一群香港学生来南昌游学观光,参观滕王阁,在一副前人题写的楹联面前伫足观赏。假如你是带队的导游,你打算怎样向他们解释和评价这副楹联呢?请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解说词。
附:滕王阁联  滕王何在?剩高阁千秋。剧怜画栋珠帘,都化作空潭云影。
阎公能传,仗书生一序。寄语东南宾主,莫看轻过路才人。









100字






19.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只写句子的序号)(4分) 
①因此,尽管我的观点与他们截然不同,我还是要毫无顾忌、毫无保留地讲出自己的观点。②摆在各位代表面前的是国家存亡的大问题。③我比任何人更钦佩刚刚在议会上发言的先生们的爱国精神和才能。④此时不是讲客气话的时候。⑤希望不要因此而被认为是对先生们的不敬。⑥但是,人们常常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同一事物。(选自《不自由,毋宁死》)
序号    ▲    
20.关于奥运的仿写(5分)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口号。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分别填写适当的句子,作为学校一次迎奥运主题活动主持人的开场白。
甲    2008,我们将迎来一次体育的盛会,
乙   2008,我们将迎来五洲的宾朋。
合   我们的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甲   我们来自不同的国家,
乙       ▲    
甲   我们有着不同的肤色,
乙       ▲    
合   但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
甲   同一个地球孕育了我们的生命,
乙       ▲    
合   我们---有着相同的梦想追寻。
甲   我们都渴望和平与安宁,
乙       ▲    
甲   我们珍视友谊和荣誉,
乙       ▲    
甲   让我们的世界更完美,
乙   让我们梦想成真!
合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让我们迎接奥运圣火在北京点亮。
六.(70分)
21.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叶飘零而知秋,一举手一投足而见精神,一滴眼泪而折射人性世界。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
  请以上述材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话题可以是整段材料,也可以选取其中的一句或几句展开,都是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标题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一.(9分,每小题3分)
1. D.(A湖泊,B纤绳,C毋宁)
2. C.听之任之:听任事情自然发展,不管不问。(A.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或行动虽然表面上另有名目,其真实意图却在于对某人某事进行威胁或攻击。本句无威胁、攻击意。B望洋兴叹:本义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本句应用叹为观止。D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3. A. (B项成分残缺,句末加上“的景象”,必修三P3;C项语序不当,“褒贬不一”改为“贬褒不一”,和前文对应,必修三P66;D项搭配不当,“拨动过他心灵”应为“拨动过他心弦”,必修三P12。)
二. (9分,每小题3分)
4.D(本题是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考查,考查对第一段的理解。对于第一段,D项主要是从全球化的影响这个角度来思考的。)
5.D(这是一道典型的筛选信息题,③“不过分考虑”带有民族的狭隘性;⑥“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并不等于固守;⑦“必然”一词没有明显的选择。)
6.A(前者主要承上,后者主要启下。)
7. B(“文明的重构”可能导致民族中心主义,也可能导致民族文明的现代化、世界化,即两种结果;且“复兴”一词不当。)
三. (9分,每小题3分)
8.C(事先,预先)
9.A(均为介词,意思是“拿”“用”;B前为转折连词,后为顺承连词;C前为于是,后为通过;D前为助词,地、……的样子,后为转折连词,然而)
10.A(B不是正面介绍王勃,C因戏为檄英王鸡文才被免去沛王府修撰,D甲文王勃是应阎公之请写文章,阎公也无不满情绪)
四. (23分)
11. (共9分,每句3分,直译为主) 
(1)父亲王福畴因为(1分)这件事(1分)被贬为(1分)交趾县令
(2)恐怕(1分)应该责备你(2分。过、宾语前置各1分)吧。
(3)用父母赐予自己的身体(1分)去冒险(1分),即使死了也有罪责(1分)。
12. (1)“槛菊愁烟兰泣露”句中的菊、兰似与词中人物同病相怜,以哀景烘托哀情;(2分) “燕子双飞”以乐景写哀情,“明月穿户到晓”,令无眠之人更生悲愁,以物之无情反衬人之有情。(2分)
(2) “天涯路”的“望尽”使他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了对广阔境界的骋望,这种伤别没有纤柔的气息,有的是阔大的气象和高远的境界。(2分)结句“山长水阔知何处”中的“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照应,“知何处”的慨叹更增添了全词悠远辽阔的意境。(2分)
13.(6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1)念谁为之戕贼 亦何恨乎秋声
(2)老当益壮 宁移白首之心
(3)只是当时已惘然
(4)载舟覆舟
五. (22分)
14.[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理解。可以整合第1段的第一、二两句得出答案。
[答案] 肖邦的音乐所表现的是他内心最深处的孤寂沉思。
15.[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
[答案] ⑴这句话揭示了艺术和现实的辩证关系,即艺术必须反映现实,但同时又不能对现实进行简单的复制。⑵肖邦选择倾诉个人心境(或答“私人叙述”)的独特方式,到达艺术的最高境界,成为不朽的艺术家。
16.[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可以整合第3段的“这样做不仅需要艺术上的眼力,而且需要道德上的勇气”和第5段的“他真的非常喜欢歌剧,旅居巴黎时晚间经常去观赏歌剧”“再如肖邦对巴赫音乐的独特吸收”等句子作答。
[答案] 第3段写舒曼和李斯特是为了反衬(1分)肖邦具有道德上的勇气(2分);
第5段写贝利尼和巴赫是举例论证(1分)肖邦善于吸取其他音乐家的艺术营养(2分)。
17.[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可以整合第3段的“这样做不仅需要艺术上的眼力,而且需要道德上的勇气”、第4段的“他命定属于一个孤寂的抒情世界,排斥人声鼎沸的喧哗与凯旋”和第5段的“肖邦对巴赫音乐的独特吸收”等句子作答,思考时着眼于“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
[答案] ①肖邦具有艺术上的眼力和道德上的勇气,以独奏钢琴为倾诉个人心境的最佳手段,固守“私人叙述”的写作思路; ②禀赋奇异,独守孤寂,排斥人声的喧哗与凯旋; ③善于从别的音乐家身上吸收其优点,并能很好的为自己所用。(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六. (15分)
18.(6分)
这副对联意思是:滕王不在了,可惜画栋珠帘化作了空潭云影,惟有滕王阁还留在这里。阎公能够传名,全靠王勃写的这篇《滕王阁序》。让我捎句话给东南的宾主,千万不要看轻了过路的才人!事业兴衰,用人是关键,作者能从这个高度立意,又说得那么恳切,这是滕王阁诸多对联所不可比拟的。(解释正确,有文采,得4分;评论得体,得2分)
19.③⑥①⑤④②
20.(5分)内容和上句相承,句式和上句相似,字数和上句相近。
示例:我们拥有不同的文化;我们说着不同的语言;同一个太阳温暖着你我他;我们一样追求繁荣和幸福;我们珍惜爱和被爱。
七.21.作文(70分)
评分标准
一类卷(63-70分)基准分67分    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恰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有新意,有文采。
二类卷(52-62分)基准分57分 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恰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39-51分)基准分45分 基本符合题意,立意—般,选材尚恰当,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21-38分)基准分29分 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20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1)脱离题意。(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400字。
说明:(1)未写题目扣2分。(2)错别字1个扣1分,至多扣5分。(3)标点错误多,酌情扣分。(4)文面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期末试卷


上一个『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试题』  下一个『常州市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调研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