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8年度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07-08年度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高二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07-08年度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5至8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客观题共30分)注意事项: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及准考证号等分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和涂在答题卡上;不能将题直接答在试卷上。一、(12分
试题预览
  07-08年度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 5页,第Ⅱ卷 5至8 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客观题  共30 分)
注意事项: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及准考证号等分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和涂在答题卡上;不能将题直接答在试卷上。
一、(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抹杀(mā)  尸骸(hài)    否极泰来(pǐ)    长途跋涉(bá)
B.呕哑(yǎ) 喋血(dié)   长歌当哭(dàng)    汝识之乎(shí)
C.创伤(chuàng) 歆羡(xīn)    殒身不恤(yǔn)   桴止响腾(fú)
D.蹊跷(qī)  自诩(xǔ)     窗明几净(jī)  盛以锦囊(ché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    )
A.诡垣          贿赂        夙兴夜寐        匪夷所思
B.三顾矛庐      穴罅      落寞      和蔼可亲
C.磔磔          寥落        涵淡澎湃        余韵徐歇
D.樊笼          骐骥        络怿不绝        慷慨解囊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秋蝉的       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 
②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        前往的。 
③略略交谈几句,就知道了道士的        。 
④要使社会上正义感永不       ,就要在整个民族中大力弘扬正气。 
A.衰弱   欣然   品位    泯灭     B.衰落     欣然     品味   磨灭 
C.衰落   毅然   品味    磨灭     D.衰弱     毅然     品位   泯灭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媒体认为:有NBA打球经历的王治郅的回归,将成为姚明的最佳搭档,他们二人将联手在今年的世锦赛和2008年的奥运会上给中国球迷带来惊喜。
B.节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节约钱财,更在于节约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有限资源,以保护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
C.生命的缺憾在艺术中得到了补偿,中国古典诗歌中反复出现的空灵自在的飞鸟意象,是“身无彩凤双飞翼”的人类借以实现精神的遨游。  
D.作为一种道德标准,“八荣八耻”积淀着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内涵,也折射出中华民族新时期的道德追求,我们能否将我国建设成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将直接取决于对这一标准的有效落实。
5.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居住条件大为改善,一进客厅家徒四壁,明亮宽敞。
B.近年来,“东突”恐怖势力,通过暗杀、爆炸、投毒等手段,在新疆、甘肃等地进行恐怖活动,制造一系列耸人听闻的恶性事件,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
C.“天涯共此时”这个栏目,使所有炎黄子孙在内心深处,都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可谓感同身受。 
D.喜欢在洁白的墙上写字题诗,竟成为我们中国人一种奇怪的积习和癖好,也不知此风起于何时 ,始作俑者为谁。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到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B.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C.出版社除出了《读书生活》和《认识》两种杂志(均因抗战爆发而停刊。后一种好像只出了两期,现已少为人知,然而很有分量。)外,还出了若干译著。
D.一箱子,又一箱子;一大车,又一大车。都装好了,扎紧了,驾——,车队出发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8分,每小题2分)
                         中国绿色技术发展现状
 我国污染末端处理技术即“深绿色技术”发展较早,技术水平也较高。而“浅绿色技术”即减少污染产生的清洁生产技术发展滞后。20世纪70年代以来,针对日益恶化的全球环境,世界各国通过不断增加投入,治理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以减小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但末端处理只能减轻部分环境污染,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全球环境恶化的趋势。原因很简单,一边治理,一边排放。在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末端处理为主的污染控制战略必须改变。于是,清洁生产的思想产生了。清洁生产的基本内涵是在产品和产品的生产过程采取预防的策略来减少污染的产生,概括地讲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采用清洁的能源,在少废或无废的清洁生产过程中生产对环境无害的清洁产品。我国的环境保护治理工作是从处理“三废”开始的。20世纪70年代废水、废气、废渣是环境治理的重点。在废水处理,大气污染防治,工业废渣处理与利用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成功的技术。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才引入清洁生产的概念。清洁生产在我国推广至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我国的清洁生产技术的水平和推广程度都比较低。不少工厂企业至今仍沿用20世纪50——60年代的老工艺设备,工艺落后,设备陈旧,加上管理不善,布局不合理,物资利用率低,物耗、能耗、水耗很高,不仅造成资源严重浪费,而且还使生产成本增高,造成环境污染。发展清洁生产我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需要开展以清洁生产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和培训,以改变单纯从生产的终端考虑污染控制的传统观念。建立清洁生产技术指标体系和资源运用及排污总量控制指标,促进企业工业污染控制和企业进步生产。建立相应的资源运用和排污总量控制方法,促进企业应用清洁生产技术。研究清洁生产的合格评定与市场驱动机制,为清洁生产技术的发展与推广提供有利的市场环境。研究生命周期环境管理模式、产品生态设计技术和方法等。我国在“21世纪议程”中明确提出了开展清洁生产,并为此制定了要实施的行动计划和措施,表明了我国政府实行清洁生产的决心。(节选自《新华文摘》)
7.下列对“清洁生产”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清洁生产即“浅绿色技术”,它是不同于“深绿色技术”的一种“生产技术”。
B.清洁生产是产品和产品生产过程采取预防的策略来减少污染的生产。
C.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是采用清洁的能源,生产过程少废或无废。
D.治理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就是清洁生产。
8.下列对第一段中“清洁生产的思想产生了”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因为末端处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全球环境恶化的趋势,所以人们认识到有必要推行清洁生产。
B.清洁生产解决了末端处理存在的许多问题,于是清洁生产的思想便应运而生。
C.“深绿色技术”,只是注重生产结果污染的控制,而没有注重生产过程的污染,所以清洁生产的思想产生了。
D.因为末端处理虽然能改变环境污染状况,保护生态环境,但需要不断增加投入,耗费太大。
9.对原文第二段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   )
A.我国发展清洁生产的首要任务是进行宣传和培训,更新传统观念。
B.我国清洁生产技术的水平和推广程度,相当于国外50——60年代的水平和状态。
C.我国清洁生产落后的原因,是许多工厂企业至今仍用国外的二流落后设备。
D.提高我国的清洁生产技术水平的关键,是研究生命周期环境管理模式、产品设计技术和方法等。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21世纪,我国绿色技术发展的重点是积极推行“浅绿色技术”即清洁生产技术。
B.在废水处理、大气污染、工业废渣处理与利用等方面成功发明了许多技术,说明我国清洁生产技术有一定的基础。
C.为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今后的一段时间,我国将既发展“深绿色技术”,又推广“浅绿色技术”。
D.通过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和培训,我国的清洁生产技术和推广程度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1—15题(10分,每小题2分)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高祖为沛公而初起也,参以中涓从。将击胡陵、方与,攻秦监公军,大破之。秦将章邯破杀项梁也,沛公与项羽引而东。楚怀王以沛公为砀郡长,将砀郡兵。于是乃封参为执帛,号曰建成君。迁为戚公,属砀郡。其后从攻东郡尉军,破之成武南。击王离军成阳南,复攻之杠里,大破之。
高祖二年,拜为假左丞相,入屯兵关中。月余,魏王豹反,以假左丞相别与韩信东攻魏将军孙遫军东张,大破之。因攻安邑,得魏将王襄。击魏王于曲阳,追至武垣,生得魏王豹。取平阳,得魏王母妻子,尽定魏地,凡五十二城。赐食邑平阳。因从韩信击赵相国夏说军于邬东,大破之,斩夏说。韩信与故常山王张耳引兵下井陉,击成安君,而令参还围赵别将戚将军于邬城中。戚将军出走,追斩之。乃引兵诣敖仓汉王之所。韩信已破赵,为相国,东击齐。参以右丞相属韩信,攻破齐历下军,遂取临淄。还定济北郡,攻著、漯阴、平原、鬲、卢。已而从韩信击龙且军於上假密,大破之,斩龙且,虏其将军周兰。定齐,凡得七十余县。得故齐王田广相田光,其守相许章,及故齐胶东将军田既。韩信为齐王,引兵诣陈,与汉王共破项羽,而参留平齐未服者。
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参去,属其后相曰:“以齐狱市为寄,慎勿扰也。”后相曰:“治无大于此者乎?”参曰:“不然。夫狱市者,所以并容也,今君扰之,奸人安所容也?吾是以先之。”
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盖之,府中无事。
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谥懿侯。子窋代侯。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顜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选自《曹相国世家》)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与项羽引而东         引:率领
B.破之成武南               破:打败
C.韩信为齐王,引兵诣陈     诣:拜访
D.参始微时,与萧何善       微:地位卑微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其后从攻东郡尉军                     ①乃引兵诣敖仓汉王之所
A.                                   B.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及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夫游之乐也

          ①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                ①参见人之有细过
C.                                   D.
②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得魏王母妻子
B.戚将军出走
C.一遵萧何约束
D.日夜饮醇酒
1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曹参的政治头脑和治国方针的一项是(    )
①夫狱市者,所以并容也,今君扰之,奸人安所容也?吾是以先之。
②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③而参留平齐未服者。
④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
⑤日夜饮醇酒……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
⑥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
A.①④⑥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②④⑥
1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曹参任相国后,“日夜饮醇酒”;他的下属及宾客想规劝他,他反倒一再地向他们劝酒。 
B.相国住宅的后园靠近官吏的房舍,官吏的房舍里整天饮酒歌唱,大呼小叫。曹参很厌恶这件事,但对此也无可奈何,只好与那些官吏们相应和。
C.曹参跟随刘邦起兵以来,参加了对秦军、项羽及叛军的无数次战斗,立下了显赫的战功。
D.萧何去世后,曹参告诉他的门客赶快整理行装,说自己即将入朝当相国。



第Ⅱ卷(主观题  共120分)
注意事项:第Ⅱ卷共3 页,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写在答题页上。
四、(30分)
16.把下列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与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分)
(1)今君扰之,奸人安所容也?吾是以先之。(3分)
(2)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2分)
(3)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3分)  
      (4)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3分)
(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者也。(2分)
17、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这首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兰溪山水的什么特点?(3分)
     

(2)这首诗从头到尾似乎没有描写“人”,你感觉到人的存在吗?为什么?(5分)


18、名句默写(9分,每空0.5分)
1.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           。
2.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           。
      3.           ,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          。
4.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         。
5.榆柳荫后檐,         。            ,依依墟里烟。
6.对酒当歌,          !          ,去日苦多。
7.屈原用两句诗表达了“时不待我”的思想,这两句诗是:     ,     。
8.呜呼!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悲夫!有如此之势,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明月清泉自在怀  贾平凹
读王维的《山居秋瞑》时年龄还小。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的风景画,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可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浣女、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学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时常获得师长赞许。及至后来上了华山、峨眉山,并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浣女,都为寻找王维《山居秋暝》的那种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著情结。一段时间,于人世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樵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笑谈古今。 
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明,足下的流泉以及座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万年的长久,也才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地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每年数次带外地朋友去观览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刀斧虫雀,统统化做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盘。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什么? 
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所谓究极物理,形而上学于他实在是储之心灵,口吐莲花!坦诚、执着、自识,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的装饰,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品、诗品顽强的生命力。的确,“空山”是一种胸襟,“新雨”是一种态度;“天气”是一种环境,“晚来”是瞬时的境遇。“竹喧”也罢,“莲动”也罢,“春芳”也罢,“王孙”也罢,生活中的诱惑实在太多,而物质的欲望则永无止境,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得到。惟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王维的人生态度正是因为有了太多的放弃,也便才有了他“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的高洁情怀,也便才有了他哲悟金铂般的千古名篇! 
“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浪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浣女是个好,渔舟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独立,在于思想----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 
19.作者道出了他在人生的三个阶段读王维《山居秋暝》的不同感受,请简要归纳。(3分) 答:⑴少年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青年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中年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自以为一壶清茶”,这两个“自以为”中的“王维”“清茶”分别指什么?(6分) 

21.文中终南山的松、黄帝陵的柏和碑林前的槐,有什么共同点,写它们有什么作用?(6分) 

22.结尾处写到浣女和渔舟,人、物出现并不突兀,为什么?(3分)  

六语言运用(12分)
23.给下面这则材料拟一个简明的标题。(4分)  (不超过12个字)
塑料袋消费者中的一些人不是因为缺乏环保意识,而是贪图个人方便。在他们眼中,“塑料袋”等同于“方便袋”——现买东西即送袋子,省事省力又免去了上班拎布兜、菜篮的尴尬。殊不知,环境保护是利人利己、造福子孙的大事,每人每天使用一两个塑料袋,享受一两次方便,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将产生多么庞大的白色垃圾,给后人造成多大的麻烦。消费塑料袋看起来不过是芝麻大点的小事,但却与祖国的环保事业息息相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仿照下面的句子,另写两句。(4分)
我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虽是“人比黄花瘦”也高歌“不肯过江东”的项羽;我喜欢有超世之才又临惊泰然的苏东坡,(1)____________ ;我喜欢嫉恶如仇又心如柔肠的鲁迅,(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几个短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减词语),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4分)
事实证明,各级领导干部经常到基层调研是了解真实情况,把领导经验和群众智慧结合起来,倾听群众的呼声,调动和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领导干部增长知识才干,从而使决策严格的做到科学和从实际出发一种很好的方法和制度。
改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最近, “金庸茶馆”网站上出现的一则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位笔名为“步非烟”的北大女研究生,在一次武侠作品的颁奖活动中放言“要革金庸们的命”,写出新时代的武侠小说。尽管这位获奖的女作家后来作了解释,称“革命”不是打倒,不是背叛,只是希望超越的意思,但这句话还是掀起了轩然大波。有人批评步非烟“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也有人认为她勇气可嘉,狂妄得可爱。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答案
1.D[A抹杀(mǒ),尸骸(hái);B呕哑(yā),汝识之乎(zhì);C创伤(chuāng). 
2.C[A垝,B茅,D绎  ] 
3.A(衰落-事物由兴盛转向没落,衰弱-事务由强转弱。欣然-愉快地,毅然-坚决地。品味仔细体会,常是滋味,品位-指物品质量,文艺作品所达到的水平。磨灭-痕迹、事实等经过相当时期逐渐消失,泯灭-行迹、印象等消失。
4.B(A搭配不当,去掉“的回归”;C主宾搭配不当,句末改为“借以实现精神遨游的重要手段”;D前后不对应,去掉“能否”。)
5、D  (A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07-08年度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下一个『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练习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