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20苏版八年级上语文月考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2007.11.20苏版八年级上语文月考试题(八年级上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2007.11.20(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得分_____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26分)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2分)村边的小河边成里傣家人的乐园。孩子们整日里泡在河里玩shuǎ,……酷爱清洁的女人们就会来到河里洗澡,平日里穿的五颜六色的筒裙,这时变成里一个个色
试题预览
  八年级语文月考试题
2007.11.20
(总分 120分 考试时间 120分)      得分_____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  (26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2分)
村边的小河边成里傣家人的乐园。孩子们整日里泡在河里玩shuǎ,……酷爱清洁的女人们就会来到河里洗澡,平日里穿的五颜六色的筒裙,这时变成里一个个色彩bān斓的“浴罩”浮在水面上,她们还在水中xī戏,在夕阳的映衬下,更显出几分wǔ媚。
(——选自《美丽的西双版纳》)
 

2、填空(8分)
(1)《过零丁洋》中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来抒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江水暖鸭先知”写出了初春已至,动物知春,诗人杨万里的《钱塘湖春行》中也有类似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雁门太守行》一诗中表现苍凉悲壮之氛围,奇异的边塞风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治水必躬亲》一文中从反面写治水必须亲自实地勘测、寻访才能得到真实情况的一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3分) 
A. 作为集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南通,城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 和谐统一的发展观念。 
B. 为了让人们体验与世界冠军比赛的感受,这家科技馆别出心裁地设置了与冠军赛跑的模拟互动平台,引起了观众的浓厚兴趣。 
C. 在绿色的大草原上,鳞次栉比地矗立着几十座钻井台。
D. 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巧妙绝伦的艺术品。

4、体会句式,仿写句子(2分)
酒楼门口,不再有被囚于笼中的珍禽;集市摊头,不再有被高声叫卖的青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鸽子飞过秋日的天空,我们不再射出铅弹;蜻蜓掠过夏天的裙边,我们不再张开捕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名著阅读。(4分)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一一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上面这段文字出自《         》,作品的主人公是:                       
(2)结合一个事例,简要说说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6、美丽的西双版纳,秀美的南通濠河,风光如画的阿里山,水清境幽的小石潭,波涛浩淼的南黄海,江山如此多娇,这一切无不让我们心驰神往,请你选择一处游览过或了解的旅游胜地、家乡景点,以导游的身份,设计一段解说词。(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回答问题(4分)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这首诗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意,以“日”喻__________,以“浮云”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末两句反映出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二、阅读•品味(共44分) 
(一) 阅读《幽径悲剧》选段,完成8—10题。(共7分)
但是,这也不行。眼睛虽闭,但耳朵是关不住的。我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细如蚊蝇,却依稀可辨。它在控诉无端被人杀害。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它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手。它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它的灵魂死守在这里。每到月白风清之夜,它会走出来显圣的。在大白天,只能偷偷地哭泣。山头的群树,池中的荷花是对它深表同情的,然而又受到自然的约束,寸步难行,只能无言相对。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

8.古藤会哭泣吗?作者写“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该怎样理解?(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山头的群树,池中的荷花是对它深表同情的”,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这句话控诉了一种什么样的现象?它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愿?(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一文,完成11—15题。(共10分)
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
①100多年前,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包装物既轻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从此以后,人们外出购物时顿感一身轻松,不需要携带任何东西,因为商店、菜场都备有免费的塑料袋。可舒施尼做梦也没想到,到塑料袋百岁“诞辰”纪念日时,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②据科学家测试,塑料埋在地下200年也不会腐烂降解,大量的塑料废弃物填埋在地下,会破坏土壤透性,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如果家畜误食了混入饲料或残留在野外的塑料,会因消化道梗阻而死亡。而焚烧所产生的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同样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③目前,中国塑料年产量为300万吨,消费量在600万吨以上。全世界塑料年产量为1亿吨,如果按每年15%的塑料废弃量计算,全世界年塑料废弃量就是1500万吨,中国的年塑料废弃量在100万吨以上,废弃塑料在垃圾中的比例占到40%。人们把塑料给环境带来的灾难称为“白色污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个形象的比喻,说如果把人们每年使用的塑料袋覆盖在地球表面,足以使地球穿上好几件“白色外衣”。
④我们的地球似乎已经变成了“塑料星球”,土地、河流、高山、海洋……塑料袋无所不在。直到有一天,我们都已离去,这些家伙仍然占据着地球,因为它们是“永生”的。
⑤一时间,“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禁用塑料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事实上,要在短时间内完全禁止使用塑料袋是不现实的。积极的态度是依靠科技进步,即采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去解决。工业包装膜、商品包装袋(膜)用后较干净,应作为主要回收利用对象,分类收集再生利用,这在国内外都已有许多成功经验。而对于那些量大、分散、脏乱、难于收集或再生利用经济效益甚微的一次性塑料包装袋,则应该使用可降解塑料生产。
⑥然而科技并不能立竿见影,一方面,塑料袋像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因为它的确有它的便利之处;另一方面,许多消费者认为,塑料袋是免费赠送的,不花钱的东西不用白不用。针对这种情况,1989年7月起,美国近半数的州实施了塑料袋“禁用法”,禁止所有不能分解和还原处理的食品塑料包装袋上市。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禁用厚度不到20微米的塑料袋,并控制生产这种塑料袋的原料。从1998年11月起,在该邦乱扔、乱用、乱发塑料袋者,最高可被判5年监禁,并处10万卢比的罚款。意大利则实行“塑料袋课税法”,根据这项法律,每生产一只塑料袋要交8美分税,商店每卖一个价值50里拉的塑料袋,要交100里拉税。自去年3月起,爱尔兰政府也开始征收塑料袋税,每个塑料袋9便士。
⑦这些法律的推行,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以爱尔兰为例,自从征收塑料袋税之后,全国塑料袋的使用量降低了90%。与此同时,各国都加强了对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的研制,并加大了开发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的力度。舒施尼那项“最糟糕的发明”将以一种全新的形式继续为人类造福。
11.为什么称舒施尼的发明为最糟糕的发明?请至少列出3条理由。(3分)
                                                                                  
12.说出第④段中“永生”一词在文中的含义?(1分)
                                                                                    
13.文中提到了哪些解决白色污染的办法?你赞成哪一种?简述理由。(3分)
                                                                                 
                                                                                 
14.根据你的知识和经验,大胆想像,请再为治理“白色污染”提一条合理化建议。(2分)
                                                                                 
                                                                                 
15.请你为消除“白色污染”拟一条公益广告。 (1分)
                                                                       

(三)阅读《生命的声音》一文,完成16—20题。(共14分)
生命的声音
余飞鱼
那是发生在一次煤矿透水①事件中的故事。
他被困在矿井下,四周一片漆黑。卧在一个几十米高的工作台上,两天两夜了,他的精神已经临近崩溃。
他知道自己这一次是在劫难逃了。
一个人孤零零地身处千米以下的矿井中,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更没有一点声音,不说饿死,憋也会把人憋死。
他听老矿工说过,以往煤矿透水事件中死亡的人,很少是饿死或窒息死亡,大都是精神崩溃,在救援队伍还未到来之前,先绝望死去。
一般人是肉体死了,而后精神随之消失;而精神绝望的人,一般都是精神死去,而后肉体也随之死去。
他就属于后者。他放弃了,与其这样孤孤单单地熬下去,这样在孤独中无望地等待,还不如早些死了,早些解脱。
黑洞洞的煤坑里什么也没有,除了死亡的影子紧紧地跟随着他,咬噬着他的肉体、咀嚼着他的灵魂之外,什么也没有。这时,若有一点儿声音,哪怕是对他最恶毒的诅咒,不,即使是一双手打在他脸上发出的声音,也会让他欣喜若狂,从而从恍恍惚惚中醒来,重新振作起来。
但没有,一点儿也没有,连一块坷垃滚动的声音都不再有。
迷迷糊糊地,他感到光着的膀子上有点痒,下意识的用手去挠。同时,有一个声音响起,声音很小,若有若无,但在他耳中听来,却如巨雷一样惊天动地。
嗡——分明是蚊子的声音。
他悚然一惊,忙坐起来,听着这天外之音,细细的,一波三折,时断时续。一会儿离他耳朵近了,很是清楚,如二胡的尾音;一会儿又远了,像梦的影子,让他努力侧着耳朵去寻。
这大概也是一只饿极了的蚊子,已临近死亡的边缘。他暗暗地叹了一口气。
当这只蚊子再一次落在他的脖子上时,他一动不动。他清晰地感觉到这只蚊子几只长长的脚在皮肤上爬动。接着,是一只管子扎了进去,吸他的血。
他如老僧入定②一般,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动不动。
蚊子吸饱了,飞起来了,嗡嗡地唱着。真好听。它飞向哪儿,他的头就转向哪儿。一直到它飞累了,停了下来,他也停止了寻找。他想打开矿灯去看看,可又怕惊吓了它。
这一刻,他的心宁静极了。
他知道,他还活着,他不孤单,也不感到黑暗,至少,这儿还有一个生命陪伴着他。虽然它那么小那么小,可此时,他们互相是对方的全部,包括希望,包括精神,也包括生命。
要活下去,他想,生命之间是相互关心的,尤其在患难中更是需要相濡以沫。他相信,外面的工友们一定在千方百计地设法营救自己,他们绝不会坐视不管。
他没有别的吃的,就将煤撮着一点一点往胃里咽。他听说过,有人在煤坑里就曾以吃煤救过命。
此后的五天,他就以听蚊子叫和吃煤延续着自己的生命。
第六天,一道亮光倾泻而下。他得救了。
当他被救出时,耳边依然听到嗡嗡的唱歌声。
他的眼睛被包着,看不见,但分明感觉到了蚊子飞走的姿势,矫健,优美,绝不拖泥带水。他想,生命是多么美好啊,正是在相互支撑相互扶持中,才显得丰富多彩而毫不孤单。

【注释】①[透水]指地下矿井或地下隧道等因地下水渗透过多而被淹,有时还导致矿井、隧道等塌方而堵塞通道。②[入定]佛教徒的一种修行方法,闭着眼睛静坐,控制身心各种活动。
16.整体把握。本文标题“生命的声音”有哪几层含义?(2分)
                                                                                   
17.层次梳理。从落难到被救,矿工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填补下面的变化过程(每空限2~4字),并简要说说引起整个心理变化的主要原因。(3分)
心理变化:孤独绝望 → 悚然一惊 →(            )→(            )→ 百感交集
变化原因:                                                                     
18.内容探究。结合文章内容推断“相濡以沫”这个成语的意思,并探究文中矿工与蚊子是如何“相濡以沫”的?(3分)
                                                                                   
                                                                                   
19.语言品析。简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分)
                                                                                   
                                                                                   
20.情感体验。本文向我们传达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当身处顺境,过得平平安安的时候,我们又该持怎样的人生态度?(4分)
                                                                                   
                                                                                   

(四)阅读古文《小石潭记》,完成21—24题。(共13分)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        )    ②斗折蛇行           (          )
        ③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    ④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
2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课文描写景物,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4分)
①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             ”是近。
②点面结合。如写石:“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2007—2008学年广东三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2007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