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三中高一语文竞赛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竞赛试卷
试题
名称
莒南三中高一语文竞赛试题(高一必修一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莒南三中2007级高一上学期语、数、英三科竞赛语文试题2008年元旦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页。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答第Ⅰ卷前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
试题预览
  莒南三中2007级高一上学期语、数、英三科竞赛
语文试题
2008年元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页。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答第Ⅰ卷前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纸或答题纸上。
4.非选择题用中性笔写在答题纸对应区域内,严禁在试题纸或草稿纸上答题。
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纸、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计12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烟蔼   寒暄   冷嘲热讽   漫不精心   B.杜撰   蜂涌   察颜观色   逍遥自在
C.璀璨   惘然   少不更事   沸反盈天    D.聒噪   凋弊   刨根究底   撒手人鬟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这个发展委员会为_________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传统友谊做了大量工作。
②我们是在与世隔绝的情况下成长起来的,我们对宇宙的正确认识是_________形成的。
③至于它在蛹壳里面_________怎样变法,因为它始终保守秘密,所以到如今仍然没有人知道。
A.增强    逐步    究竟             B.增强    逐渐    毕竟
C.增进    逐步    毕竟             D.增进    逐渐    究竟
3.下列各句中,画线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过于急切,往往不切实际地对孩子提出过高要求,其结果往往是弄巧成拙。
B. 已经到了这种地步,还有什么办法?一不做,二不休,我是打算拼一拼了。
C. 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D. 我们团支部是个特别能战斗的集体,在学习和工作中总是不甘落后,首当其冲,多次受到学校表扬。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全国政协委员邓亚萍在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来之前,如何切实提高国民素质,已成为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B.人类的智慧在于不断征服大自然,使未来的世界更加美好,然而,大自然好像有意与人类作对,让疾病无时无刻地困扰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C.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正举办大型主题展览,展厅里陈列着许多革命先烈的遗物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D.李字春、周笔畅、张靓颖、尚雯婕、谭维维等“超级女生”,现在已经是家喻户晓、深受观众所喜爱的超级明星,尤其受到中学生的追捧。
5、把下列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正确的是           (   )
①匠心之意是让你尽量透过廊、窗取景,抬眼时便是一幅图画。
②墙为纸、物为墨,随风摇曳,影布墙上。
③这个园子多回廊,亭堂又多窗。
④窗外常是粉墙,窗与墙之间或植竹数竿,或插梅一枝。
⑤且天生的艳红翠绿,这是任何丹青高手所不能企及的。
A③①④②⑤    B ④②⑤③①    C④⑤②③①   D ③①⑤④②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6-8题(9分)
伦理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在《伦理学与经济学》一书中,对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他认为,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经济学本来就具有两种根源,即两种人类行为的目的:一种是对财富的关注,一种是更深层次上的目标追求。由此产生两种方法,一种是“工程学”的方法,也就是数学、逻辑的方法,一种是伦理的方法。这两种根源或方法,本来应是平衡的。但不同的学者重视的方面有所不同。从亚里士多德到亚当•斯密,比较注重伦理问题,而威廉•配第、大卫•李嘉图等更注重工程学方面。现代经济学则大大发展了工程学方面,却忽略了伦理方面。
科学研究总是把人们当做完全理性的对象,这样逻辑的方法才能有效。但具体的人,都是活生生的,有情感的,有许多非理性的东西。单纯的理性的逻辑方法,难以避免现实上的失误。人们的感情、人们的意志、人们的理想和道德,在经济行为中,也会起到巨大的作用。单纯的工程学或逻辑方法,是不够用的。亚当•斯密指出,人们的活动是受自利引导,市场则以互利为原则。这一点被现代经济学家继承和发展了。但人们却忽略了他的另一些观点,即人们的同情心、伦理考虑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一般来讲,个人有或至少应当有追求自利的自由,但并不意味着这种追求就一定有伦理正当。当这种追求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时,就违背了伦理正当,从而成为应受谴责的不道德行为。离开伦理学的经济学只能使经济学贫困,正如离开经济学的伦理学,只能使伦理学空洞一样。
经济学和伦理学的结合,其中也包括借助经济学所使用的各种方法和应用程序,使伦理学问题得到进一步的说明和解释。关于道德权利的分析便可证明这一点。人们常常从义务论的角度来看待权利,即表现为他人必须遵守约束。这类义务论结构可能不大适用于对道德中普遍存在的相互依赖性等复杂问题的解释。例如,甲侵犯了乙的权利,那么丙有义务去制止吗?丙有权利,但不一定出于义务。如果借助经济学的一些原理去解释丙的行为,可能更有利。用福利主义的根据事物状态的好坏来判断行为的原则,又用结果主义的根据效用结果来判断事物状态好坏的原则,那么丙去制止甲,因其结果是好的,他便有道德权利去行事。评价一个道德行为,不应只看内在价值(自我完善),还要看结果(与人为善)。显然,用结果主义的逻辑推理来分析道德权利,不见得完全充分,但却十分必要。
由此可见,经济学应具有伦理的方法,伦理学也可引进经济学的方法。伦理学与经济学之所以有相通之处,可以相互联系相互引进,是由人们的经济行为和道德行为本身相互关联
决定的。例如在工业生产中,人们的创造能力不仅取决于知识和技术水平,也取决于是否肯于奉献的道德水平。任何人的行为都带有社会性,不管你是否自觉到这一点。而这种社会性既包含经济因素,也包含伦理因素。
6、以下不属于单纯工程学方法缺陷的一项是(    )
A.把人当作单纯的理性对象来看待,因而难以避免现实的失误。 
B.常常忽略人的感情、意志、理想和道德的巨大作用。
C.常常运用经济学的方法与应用程序,来解释和说明伦理学问题。
D.常常只看到追求自身利益的合理性,却忽略应有的伦理约束。
7、关于伦理学对经济学的作用,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承认同情心、伦理考虑等非理性因素对于经济行为的影响,要求人们在追求自利时不违背伦理正当的原则。
B.使伦理不离开经济学,因而避免空洞;使经济学不离开伦理学,因而避免贫困。
C.使人们提高乐于奉献的道德水平,从而发挥其知识与技术水平的潜能,提高创造能力。
D.发掘出人的社会性中属于伦理因素的一面,使人在经济活动中不仅能实现自利,还能达到互利。
8、依据原文的论证分析,以下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全文看,第一段所说的“更深层次上的目标追求”,应当包括注重经济活动中理想、道德的影响,注重人在内在价值方面的自我完善等项内容。
B.我们还不大习惯借助经济学原理来阐释伦理学问题,仅仅从义务的角度来分析道德权利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例。
C.依据某人的行为可能产生好的结果,因而肯定他具有完成这一行为的道德权利,这是将经济学原理引入伦理行为判断的一个尝试。
D.因为人的社会性既包含经济因素,也包含伦理因素,因此用经济原理来分析道德权利,也是理由充分、十分必要的。
三、阅读《兰亭集序》,完成9—12题(12分)
9、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A.吾其还也        B.其致一也      C.录其所述           D.当其欣于所遇
10、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译文)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放纵无拘地生活。 
B.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译文)面对古人那些文章我总是感叹悲伤,可总是不能表达出来。 
C.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译文)原先兴盛的,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译文)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11、对“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的含义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 
A.后来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产生感慨。 
B.后来的人读我的文章,也会由此而产生很多感想。 
C.后世的读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与我有同感。 
D.后世的读者读我的文章,也会被我的文章所感动。 
12、判断下列各句对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语段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是一篇书序。序,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前言。本语段内容突出了书序的特点。 
B.本语段一开头就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但这并不显得突然:“人之相与”,指人际交往,是个普遍性命题,也包括这次兰亭之会在内;“俯”“仰”二字在这里用的是它们合义,表示时间过得很快。这包含着人怎样在人群中度过一生这一问题,由此而引发作者的感慨,可谓自然之极。 
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了—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 
D.“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 
第Ⅱ卷(114分)
四、(24分)
13、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0分)
(1)而今安在哉?(3分)
(2)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3分)
(3)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4分)
1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错  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谈谈你对“美丽的错误”的理解。(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10分)
(1)怅寥廓,                    ,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                        。(徐志摩《再别康桥》)
(3)仰观宇宙之大,                      。(王羲之《兰亭集序》)
(4)举酒属客,                      ,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5)人闲桂花落,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6)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             
            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7)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8)己所不欲,                  。(《论语》)
(9)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谅,友多闻,益矣。(《论语》)
(10)                    ,小人长戚戚。(《论语》)
五、(12分)
16、规律的发现总是从梳理探究中得来,请仔细观察下面的汉字,然后根据字义和字形的关系,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4分)
拗  拥  驽  痘  绑  抢  扬  痱  织  抓  择  腿  扶  脸  肺  纺  缚  拍  缝  结  绷  病  驾
答:                                                                                                                                                  
17、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1)下面这副对联有一处对得不够工整,请加以修改。(2分)
栏干槽净六畜兴旺,肥多水足稻麦丰登。
                改为                       
(2)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它的下联(平仄不论)。(2分)
  上联:读书须眼界开阔
下联:  
18、请欣赏下面的漫画,揭示其寓意。(4分)








                             


六、该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下面所给的(一)(二)两个不同的阅读文本中任选一个文本作答(只能选一个,不能全选)。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2题。(18分)
丰富的安静 
                                    周国平
①我发现,世界越来越喧闹,而我的日子越来越安静了。我喜欢过安静的日子。
②当然,安静不是静止,不是封闭,如井中的死水。我刚离开学校时,被分配到一个边远山区,生活平静而又单调。
③后来,时代突然改变,人们的日子如同解冻的江河,又在阳光下的大地上纵横交错了。我也像是一条积压了太多能量的河,生命的浪潮在我的河床里奔腾起伏,把我的成年岁月变成了一道动荡不宁的急流。而现在,我又重归于平静了。不过,这是跌荡之后的平静。在经历了许多冲撞和曲折之后,我的生命之河仿佛终于来到一处开阔的谷地,汇蓄成一片浩渺的湖泊。我曾经流连于阿尔斯山麓的湖畔,看雪山、白云和森林的倒影伸展在蔚蓝的神秘之中。我知道,湖中的水仍在流转,是湖的深邃才使得湖面寂静如镜。
④我的日子真是很安静。每天,我在家里读书和写作,外面各种热闹的圈子和聚会都和我无关。我和妻子女儿一起品尝着普通的人间亲情,外面各种寻欢作乐的场所和玩意也都和我无关。我对这样的日子很满意,因为我的心境也是安静的。
⑤也许,每一个人在生命中的某个阶段是需要某种热闹的。那时候,饱涨的生命力需要向外奔突,去为自己寻找一条河道,确定一个流向。但是,一个人不能永远停留在这个阶段。托尔斯泰如此自述:“随着岁月增长,我的生命越来越精神化了。”人们或许会把这解释为衰老的征兆,但是,我清楚地知道,即使在老年时,托尔斯泰也比所有的同龄人,甚至比许多年轻人更充满生命力。毋宁说,惟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逐步朝精神化的方向发展。
⑥现在我觉得,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泰戈尔曾说:“外在世界的运动无穷无尽,证明了其中没有我们可以达到的目标,目标只能在别处,即在精神内在世界里。在那里,我们最为深切地渴望的乃在成就之上的安宁。在那里,我们遇见我们的上帝。”他接着说明:“上帝就是灵魂里永远在休息的情爱。”他所说的情爱应是广义的,指创造的成就,精神的富有,博大的爱心,而这一切都超越于俗世的争斗,处在永久和平之中。这种境界,正是丰富的安静之极致。
⑦我并不完全排斥热闹,热闹也可以是有内容的。但是,热闹总归是外部活动的特征。而任何外部活动倘若没有一种精神追求主其动力,没有一种精神价值为其目标,那么,不管表面上多么轰轰烈烈,有声有色,本质上必定是贫乏和空虚的。我对一切太喧嚣的事业一切太张扬的感情都心存怀疑,它们总是使我想起莎士比亚对某些生命的嘲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
19、文章第三段,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了自己的心路历程,请说明下列这个比喻句所表达的内涵。
“湖中的水仍在流转,是湖的深邃才使得湖面寂静如镜。”(4分)                                                                        
20、文章第六段,作者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那么作者所追求的“丰富的安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请用原文回答)(4分)                                                                       
21、文章结尾,作者引用的莎士比亚名言的深刻含义是什么?(4分)                                                                        
22、综观全文,作者喜欢的“安静的日子”应该是怎样的?试分条加以陈述。(6分)
(二)实用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3—26题(18分)
明天是农历“小年”。再过几天,“大年”在即。对过年,一方面,人们盼年、望年,千辛万苦回家团圆;另一方面,许多人感叹“年味淡了”、“过年没意思”。
  与一般人停留在感性层面相比,在冯骥才眼中,怎样过年,并非“有意思”与否的小事。走进古典与现代风格兼备的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坐在满眼都是石雕、木刻等古今瑰宝的会客室,听这位“民间文化遗产抢救者”对“过年”的解析——对过年的涵义,会有更深层次的领悟;对过好年与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也会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记者:现在许多人感叹“年味淡了,过年没有意思”。但是一到过年,在外的人还往家里跑,形成“春运”景观。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冯骥才:年是中国人最大的节日。在农耕社会,人生产、生活的节奏与大自然的节律是和谐一致的。一年中最重要的是春节:旧的一年去了,新一轮生活开始。这时候,人们对生活充满热望。旧的一年里不管有什么灾害和不快,都希望不要再发生,更盼望新一年生活更好。所以过年有许多重要的避邪、纳福的仪式,如贴门神、挂红灯笼等等。
  过年是放大了生活,反映了人们的理想。平时不吃的东西,过年要吃了;平时不大说的愿望,比如“发财”,过年时可以直接说出来。过年也是一个情感的总爆发。所有的人际关系,这时集中体现。要祭祖,怀念祖先;拜望亲朋好友,表达情谊。开始是从社会回到家庭,三十晚上全家人都要赶回来团圆;然后从家庭走向社会,过了年由近到远向亲友拜年。春节在传统节日中时间也最长,从过小年开始,初五又是一个小年,甚至严格地讲,过了腊八节,就开始过年了。最后,到正月十五,成为传统的“嘉年华”。
  春节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理想、企盼、爱憎。尽管有人说“年味淡了”,但是人们心底还有看不见的文化记忆。所以有“春运”、有“民工潮”。“民工潮”实际上是个特别让人感动的文化现象。每年我都要到车站看一看,心里很感动。人们仍盼着年,人们没有忘记年。年,仍是体现民族凝聚力的强大动力。
  记者:人们盼年、望年,但是真正到了过年,不少人又觉得索然寡味。原因在哪里?
  冯骥才:缺少必要的载体。现在农耕文明正在向工业文明转化。工业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与大自然的节奏已不那么密切了。尤其生活方式的变化,影响更大。比如,原来住带院子的房子,大门、房门贴上对联,格外喜庆。现在单元房的单扇铁门,就不好贴对子了。人们的娱乐方式、兴趣点分散了,传统的载体像贴年画、挂灯笼、贴窗花等等,都失去了魅力。我们的年被“稀释”了。
  当然,已经有一些新载体,比如“春晚”。虽然人们边看边骂,但如果没有“春晚”,会骂得更厉害。“春晚”符合过年的几个需求。一是适于全家围坐在一起看,过年讲求团圆;二是可以熬过午夜12点,要“守岁”嘛;三是内容以欢乐为主,笑星最受欢迎,因为人们这时最需要笑。笑星要感谢我们的春节,没有春节,就没有笑星这么受欢迎。为什么又要骂“春晚”?因为有一点不符合。所有的民俗,主人是自己,都是可以参与的。比如放鞭炮,自己放才过瘾;喝团圆酒,可以一直喝尽兴。但是“春晚”不管好坏,都只能看,不能参与。但不管怎样,它是电视时代创造的过年新载体。
  只要重视和用心,不少过年载体可以被创造出来。比如天津剪纸火爆,主要原因是符合现代人需求。“聚宝盆”剪得很小,往衣柜上一贴,就有年意了。还有拇指盖儿大的小福字,贴在哪儿呢?贴在电脑上,小小的往那里一贴,心里就有了安慰,年味也有了。所以只要动动脑子,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竞赛试卷


上一个『07-08学年度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  下一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什邡市马井中学)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