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四专题检测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必修一第四专题检测题(高一必修一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苏教版必修一第四专题检测题一、(每小题3分)1.下列成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A.围炉煮茗(míng)别出机杼(zhù)心无旁鹜(wù)良莠(xiǔ)不齐B.窗临远阜(fù)罄(qìng)竹难书瑕(xiá)不掩瑜冯(píng)虚御风C.晶莹剔透(tī)度(duó)德量力焚膏继晷(guǐ)煊羊肉(xuān)D.硕大无朋(shuò)
试题预览
  苏教版必修一第四专题检测题 
一、(每小题3分) 
1.下列成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 围炉煮茗(míng)别出机杼(zhù) 心无旁鹜(wù) 良莠(xiǔ)不齐 
B. 窗临远阜 (fù) 罄(qìng)竹难书 瑕(xiá)不掩瑜 冯(píng)虚御风 
C. 晶莹剔透(tī) 度(duó)德量力 焚膏继晷(guǐ) 煊羊肉( xuān) 
D. 硕大无朋(shuò)奔放不羁 jī 时乖命蹇(jiǎn) 蛰居(zhé) 
2.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莫衷一是 目瞪口呆 南辕北辙 凭心而论 
B.璞玉浑金 罄竹难书 谈笑风声 披荆斩棘 
C.探颐索隐 螳臂当车 铁壁铜墙 童颜鹤发 
D.投畀豺虎 万马齐喑 惟妙惟肖 文质彬彬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个比喻 三层意思,需要深入挖掘,才能真正体会到它的妙处。 
②近年来,内地作家 沿海地区,写出了不少关于市场经济题材的好作品。 
③无权无职的平民百姓,虽然人微言轻,但他们送给为官者的外号,褒贬清楚,受憎分明,很能 民意。 
④这又让我们见识到怀疑的残酷。它只需要一点借口,就可能将一个 的生命顷刻间置于死地。 
A.包涵 作客 阐明 灵活 B.包含 做客 阐明 鲜活 
C.包含 作客 说明 鲜活 D.包涵 做客 说明 灵活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个人最爱听评书了,经常听得出神入化,有时竟忘了吃饭和睡觉。 
B.这位教授正在讲堂里口若悬河地讲着法律知识,他的儿子却在家中被执法机关缉拿归案。 
C.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D.这所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态度、文化修养、举止言谈都显得格格不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交通研究所研制的能净化低标号汽油废气的过滤器,为环保作出了贡献。 
B.在审议之前,本来很看好的几项建议,就因为这一项建议,竟没被采纳。 
C.尽管美好的理想,然而太超前了,最终落得个“和者盖寡”的尴尬境地。 
D.商店公然出售盗版软件,对这种践踏出版法的行为,我们必须严厉打击。 
6.在下文中甲、乙两处各填入一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作为纪实文学之一的传记文学,也要考虑到“文”与“实”二者的有机联系。 甲 ,而靠浮辞丽藻挥洒文篇,只能写出苍白无力的东西;缺乏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 乙 也不会葆有长久的感染力。 
甲①真实丰富的事实材料的缺乏 
②缺乏真实丰富的事实材料 
乙①而仅罗列人物生平事迹 
②只是人物生平事迹的罗列 
A.甲①乙② B.甲②乙① C.甲①乙① D.甲②乙②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巴金是我国现代作家中作品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深受读者喜爱。 
B.我们通常把“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我国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分水岭,鲁迅则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被称为我国现代文学三大巨匠的是鲁迅、郭沫若、茅盾。 
C.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章体裁,它的主要特点是铺陈夸张。 
D. 有人把《瓦尔登湖》的作者、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奥尔多•利奥波德称为“一个热心的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和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 
二、(18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3题。 
延徽,幽州人,有智略,颇知属文。刘守光末年衰困,遣参军韩延徽求援于契丹,契丹主怒其不拜,使牧马于野。 
述律后言于契丹主曰:“延徽能守节不屈,此今之贤者,奈何辱以牧圉!宜礼而用之。”契丹主召延徽与语,悦之,遂以为谋主,举动访焉。延徽始教契丹建牙开府,筑城郭,立市里,以处汉人,使各有配偶,垦艺荒田。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契丹威服诸国,延徽有助焉。 
倾之,延徽逃奔晋阳。晋王欲置之幕府,掌书记王缄疾之。延徽不自安,求东归省母,过真定,止于乡人王德明家。德明问所之,延徽曰:“今河北皆为晋有,当复诣契丹耳。”德明曰:“叛而复往,得无取死乎!”延徽曰:“彼自吾来,如丧手目;今往诣之,彼手目复完,安肯害我!”既省母,遂复入契丹。契丹主闻其至,大喜,如自天而下,拊其背曰:“向者何往?”延徽曰:“思母,欲告归,恐不听,故私归耳。”契丹主待之益厚。及称帝,以延徽为相,累迁至中书令。 
晋王遣使至契丹,延徽寓书于晋王,叙所以北去之意,且曰:“非不恋英主,非不思故乡,所以不留,正惧王缄之谗耳。”因以老母为托,且曰:“延徽在此,契丹必不南牧。”故终同光之世,契丹不深入为寇,延徽之力也。 
(《资治通鉴•后梁记》)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颇知属文 属文——写文章 
B.思母,欲告归 告归——告假回家 
C.累迁至中书令 累迁——多次升迁 
D.延徽寓书于晋王 寓书——家信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遂以为谋主,举动访焉 B.筑城郭,立市里 
C.使各有配偶,垦艺荒田 D.非不恋英主,非不思故乡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延徽有助焉 
②于乱石中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B.①止于乡人王德明家 
②会于西河外渑池 
C.①彼手目复完,安肯害我 
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D.①所以不留,正惧王缄之谗耳 
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1.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宜礼而用之——应该以礼相待并任用他 
B.各安生业——各自有安全感谋出新职业 
C.延徽不自安——延徽(也)不大安心 
D.北去之意——逃跑的想法 
12.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契丹与中原相安无事”原因的一组是 
①遂以为谋主,举动访焉 
②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 
③掌书记王缄疾之,延徽不自安 
④延徽寓书于晋王,叙所以北去之意 
⑤延徽在此,契丹必不南牧 
A.①④⑤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②③④ 
1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延徽本来是作为后梁使者去契丹搬救兵,结果由于没当面行大礼而被扣留发配去放马。 
B.述律后的知人和契丹主的善任,使韩延徽在契丹国逐渐被重用,并发挥作用。 
C.韩延徽本是带兵出使,却留在契丹,后虽逃回,却又因怕人妒嫉重返契丹,二三其德贪生辱节。 
D.韩延徽大行不顾细谨,失小节而成大德,在复杂的形势下,灵活地处理了民族间的关系。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随着一具尸骨的“惊人发现”,围绕老山汉墓的发掘展开了一轮新的推测大战。汉代基本上已没有殉葬,因此骸骨为殉葬者的说法被多数人否定。那么,最大可能性只有两个:一为盗墓者,二为被从棺中拖出的墓主人。从骨架趴在漆案上的姿势看,许多人更愿相信是后者。因为,盗墓者进入墓中却自相残杀或缺氧而最终身埋黄土,这情节太像武侠小说了。由于尸骨缺少右腿小腿骨,左腿的小腿上也少了一节腓骨,媒体一度纷纷报道,猜测其身份的判别将取决于残缺的三块小腿骨会在何处出现。发掘现场总指挥王武珏认为,尸骨肢体不全,应是腐朽所致,而非盗墓者拖动尸体造成的。也有其他专家表示,目前缺失的三节骨头并非人骨最细小的部分,为何腐朽的偏偏是它们? 
潘其风先生日前曾对这具骸骨的年龄进行了初步判定,认为在35岁至45岁之间。于是有人称这具1.61米的骸骨很可能是燕剌王刘旦,理由是“这跟刘旦被赐死时年纪相当”;并且,刘旦因谋反被赐死,谥号“剌王”,他的陵墓也被称之为“戾陵”,“剌”和“戾”这两个字都有贬义。《水经注》中有记载,燕剌王刘旦的戾陵在梁山;经考证,专家学者一般认为梁山就是今天老山所属的石景山。此说一出,立即有人惊呼:如果这骸骨真的是刘旦,抑或墓主人是刘旦,老山汉墓都将是“惊世大发现”——不但附近还应有后妃二十余人的墓,而且很可能墓中会出土大量经书杂说、星历数术一类的先秦西汉古籍。据《汉书•武五子传》记载,刘旦死后,“后、夫人随旦自杀者二十余人”,而且刘旦“为人博学经书杂说,好星历数术倡优射猎之事”。不过,不止一位专家并不认同,他们指出,刘旦十几岁被封为燕王,从武帝元狩六年至昭帝元凤元年,在位共38年之久,他死时年龄应该在50岁左右,那具“年龄初步判定为35岁至45岁”的骸骨应不是刘旦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学术委员会主任余伟超先生明确表示:“这种可能几乎没有。”余老对出土的镀金动物花纹的漆器分析指出,这不是镀金,而是西汉晚期才有的“金银平脱”技术,这项技术在汉武帝、汉昭帝时还没有出现,因此说老山汉墓可能和刘旦毫无关系。徐苹芳先生也从老山汉墓的位置和地形对刘旦说提出了质疑。他说,谜底揭开只能等到最后。墓中有文字、印章最好;没有文字印章,通过其他器物如钱币也可以判断出墓的年代,但墓主的身份就只能推测了。就连大葆台是刘建之墓不也是推测的吗? 
解铃还需系铃人,所以谜底全系在这具神秘的骸骨身上。正如徐苹芳先生所言,考古过程中有许多疑团,这是很普遍的,有些谜底也许到最后都解不开。等谜团层层解开,一定要有耐心哟! 
14.根据这篇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对于骸骨的有关推断,最先应排除的一项是 
A.目前尸骨肢体不全的原因,至少有两种可能。 
B.不能完全排斥盗墓者自相残杀而被砍断腿骨遗落他处的可能。 
C.如果缺失的三节骨头是出现在棺与漆案之间,则骸骨的身份判别至少有两种可能。 
D.如果缺失的三节骨头是出现在漆案往出口方向之外,则骸骨的身份判别也至少有两种可能。 
15.下列推测老山汉墓墓主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潘其风先生根据对骸骨年龄的初步判定,认为跟刘旦被赐死时年龄相当,墓主很可能是刘旦。 
B.有专家则认为依据年龄来判断墓主身份是不足以为凭的。 
C.余伟超先生根据对出土的漆器分析认为墓主与刘旦毫无关系。 
D.徐苹芳先生从不止一个角度分析认为墓主是刘旦的可能性不大。 
16.根据这篇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可作为当前推测骸骨身份的依据的一项是 
A.骨骨架的姿势。 
B. 骸骨为1.61米。 
C.“剌”和“戾”这两个字都有贬义。 
D.《汉书•武五子传》的有关记载。 
17.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据有关古籍记载,燕剌王刘旦应是汉武帝的儿子,有广泛的爱好,汉昭帝时因谋反被赐死,死后葬于石景山的戾陵。 
B.“这情节太像武侠小说了”所否定的并非武侠小说的真实性,而是对盗墓者“最终身埋黄土”这种离奇情节的否定。 
C.有人惊呼老山汉墓为“惊世大发现”,是因为如果此墓与刘旦有关,就有可能出土大量珍贵古籍和连带发现其他汉代古墓。 
D.判定墓主的身份,最确凿的证物是文字和印章,其他器物,如钱币等只能作为判断年代,进而判定墓主身份的依据。 
18.翻译下面一段文言语句(5分) 
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然卒迨于祸。(柳宗元《三戒》) 
19.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宋神宗熙宁八年,苏轼外任密州知州,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了这首出猎词。当时,北宋国势长期积弱不振,西北又有辽和西夏的威胁。 
有人说这首词的词眼为“狂”字,你是否同意?试作简单赏析。 
答: 
2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两小题)(4分) 
(1)君不见 ,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李白《将进酒》) 
(2)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 。 , 。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3)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 , 。 凌万顷之茫然。 
四、(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 
春之怀谷 
张晓风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的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漂漂、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的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让人心平气和。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在放风筝时猛然感到的飞腾,一双患风湿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活,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 
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在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量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
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选自《新华文摘》1996年) 
21.根据上下文意,正确理解下面两个词语的含意。(4分) 
(1)第一自然段中“澌澌”的含意是:  
(2)第二自然段中“分号”的含意是: 
22.根据文章的表现主旨,正确理解下列文句的含意。(4分) 
(1)第三自然段“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 
答:  
(2)第五自然段写鸟的主要用意是什么? 
答: 
23.请分别说明以下两处写法的表达作用。(4分) 
(1)第四自然段连用3个“在……之前”,这样写在表达上主要有什么作用? 
答:  
(2)文章前后反复写到“春天曾经是这样的”,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答: 
2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三项是(6分) 
A.本文第三自然段用直接抒情的手法,表明了自己对春天的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 
B.本文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运用诗化的语言,把春景写得美不胜收,映衬出作者对美好春景的渴盼。 
C.本文标题的意思是“对春天深深地怀念”。 
D.本文是对美丽宜人、生机勃勃的春景形象细腻的写实。 
E.本文通过对自然春景的想象和怀念、向往,表现了作者对都市生活的某种厌倦。 
F. 本文辩证地写出了春的美丽生机和春的娇气敏感。 
五、(12分) 
25.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4分) 
母亲是疲惫中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只消几口就使你神清气爽; 
,当你意懒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飘荡,眼前立即一片青翠;母亲是冬夜里的一床棉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梦; 
,当你惊慌伤心时,为你拭去焦躁的汗水,梳理好零乱的思绪。 
母亲是困难中的一根拐仗,当你脚步蹒跚时,帮助你找到重心,支撑起一片希望的原野; 
,当你干渴疾痛时,只消一滴,滚滚的生命汪洋就会在心中蔓延; 
母亲是荒寂中的一朵鲜花,当你落寞惆怅时,看一眼满目生辉,闻一下香沁心脾,心灵得到恬适则不会孤独; 
,当你不辨方向时,一束柔光指引你迈开坚定的脚步。 
26.阅读下面文字,概括成30字以内的一句话。(6分) 
塞内加尔近四十年来经济增长达到了百分之五点六,通货膨胀率下降到了百分之三以下。反对派指责说,这些数字掩盖了九百万塞内加尔人生活困难的现实。现在经济上的好转还没有给老百姓带来好处,所以在社会生活方面出现了紧张气氛。 
总统说塞内加尔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并说已成功地给塞内加尔的经济结构“重新注入了活力”,反对派指责国家经济后退到了世界排名第一百五十六位,人民的生活水平在贫困线以下,特别是在农村地区以及大城市效区的人更是贫困,人民普遍反对政府。 
答: 
六(60分)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三个旅行者早上一同外出,一个人拿了根拐杖,一个人拿了把雨伞,第三个人什么也没有拿。晚上回来时,拿伞的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浑身是伤,而什么也没有拿的却安然无恙。于是前两个旅行者问第三个旅行者为什么会这样,第三个旅行者回答说:“当大雨来临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走时,我细心地走,所以我既没淋湿也没跌伤。你们失误是由于你们凭借了优势。” 
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以“优势”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莠”音yǒu) 
2.D(A.凭—平;B.声—生;C.颐—赜) 
3.C 
4.B(A项“出神入化”形容文学、艺术达到了非常高超的境界,不用来形容人专注的态度;C项“果不其然”与句意相反;D项“格格不入”形容互相抵触,不能结合在一起,用在这里与句意不符) 
5.D(A项主谓搭配不当;B项指代不清,句意不明;C项“尽管美好的理想”改为“尽管理想美好”) 
6.B 
7.D( 《沙乡年鉴》) 
8.D(寓书:寄信。“寓”有“寄”“托”之意) 
9.B(市里——古义:市井里巷;今义:市区。A.举动:举止,行为,措施;C.荒田:没有开垦耕种的田地;D.故乡:家乡) 
10.A(①焉:助词。②焉: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B.于:介词“在”;C.安:哪里,怎么;D.所以:……的原因) 
11.A[B项应为“各自相安于生活职业”;C项应为“延徽自感不安(全)”;D项应为:“去北方(契丹)的想法”] 
12.C(主要是延徽在契丹的所作所为,使契丹民族安居乐业,还有延徽在民族关系上起了关键作用,就如他说的:“延徽在此,契丹必不南牧。”) 
13.C(韩延徽滞留契丹不是主动的,逃回中原,又重回契丹是被逼无奈,况且他在契丹不忘故乡,做了大量好事) 
14.B 
15.D 
16.A 
17.C 
18.(我一贯憎恶世人,不懂得推究自己的本来面目,而借助外物以逞强,或者依势来求取非类,表现出技艺来激怒强者,利用时机来肆意地行暴,这样的结局是使自己最后遭受祸害。) 
19.(6分)这首词的词眼是“狂”字。它既是词人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更是词人内在感情的高度概括。 
比如上阕描绘的心态、举止(老夫聊发少年狂,亲射虎、看孙郎;牵黄,擎苍),下阕刻画的胸怀、气概(遣冯唐、射天狼)无不由“狂”生发开来。(“外在形象”、“内在感情”两点,每答出一点得3分。 
20.(4分)(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3)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 
21.(1)雪融时潺潺的水流声,象征着春天已经来临;(2)柳树诞生的新柳,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号,店铺,如“商号”) 
22.(1)枯梗苦守老根,屋梁抱着燕巢;(2)表现春天的天空明澈高深。 
23.(1)突出时间的久远;(2)前后照应,结构全文,表现对美好春天的渴望。 
24.BCE 
25.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 
母亲是挫折中的阵阵清风 
母亲是沙漠中的一眼清泉 
母亲是夜中的一颗明星 
26.塞内加尔经济虽然好转,但反对派与政府依然对立,社会关系紧张。 
27.(略) (222.132.28.158)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一 单元练习


上一个『2008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下一个『高二语文下第一次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