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宜兴一中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宜兴一中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必修一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省宜兴一中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卷命题人:毛维文审核人:高一备课组2007、9、29一、基础题(15分,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眺望(tiào)闪烁(shuò)桑梓(zhǐ)自怨自艾(yì)B.纤巧(xiān)慰藉(jiè)静谧(mì)锲而不舍(qiè)C.田塍(chéng)按捺(nài)
试题预览
  省宜兴一中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卷
命题人:毛维文   审核人:高一备课组  2007、9、29

一、基础题(15分,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眺望(tiào) 闪烁(shuò) 桑梓(zhǐ)  自怨自艾(yì)
B.纤巧(xiān) 慰藉(jiè)  静谧(mì)   锲而不舍(qiè)
C.田塍(chéng)按捺(nài)  灰烬(jìn)  酒阑灯灺(xiè)
D.吮吸(shǔn) 干瘪(biē)  戕害(qiāng)铩羽而归(shā)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清澈   商榷  嘻笑怒骂  沧海一粟
B.贫脊   褪色  喜上眉梢  概莫能外
C.发轫   缔造  以儆效尤  汗流浃背
D.跋涉   犄角  鹏举鸿飞  融汇贯通
3.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A. 尽管电视在农村迅速得到普及,但播放的节目大多是都市题材,武侠题材,真正反映农村生活的题材真是九牛一毛。
B.当人体不活动、不运动时,摄氧量减少,循环系统不顺,肌肉因太少使用而张力变小,骨骼中的钙质入不敷出,常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
C.“举头三尺有神明”,“千亩粮田不过日食一升”,这些话对李天伦等巨贪的教育效果是无足轻重的。
D.他为自己在2007年中考发挥不好而耿耿于怀,怨天尤人,以致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父母为此而感到很担忧。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每天,我望着掩盖着我的种子的那片土地,想象着它将发芽、开花、结果、生长,如一个孕育着生命的母亲,期待着自己将要出生的婴儿。 
B.每一位有志者对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
C.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 
D.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常常在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惦念的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朦胧诗,是指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具有现代主义特征的诗歌创作,诗人多采用意象与意象之间的灵活组合与叠加、隐喻、象征等手法。代表诗人和作品有舒婷《致橡树》、北岛《回答》、顾城《一代人》等。
B.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师说”就是说说关于从师的事情。
C.现代作家张洁以她的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茅盾文学奖,剧作家老舍以他的优秀话剧《茶馆》获“人民艺术家”称号,瑞士籍作家赫尔曼•黑塞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
D.中国许多古典诗歌,都表达思乡之情。比如刘皂的“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韦庄的“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张籍的“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等动人的诗句,莫不引起人们的乡愁。
二、能力题( 共40分 )
(一)阅读下面《师说》语段,完成6——8题(共9分)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出:超出
B.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遗:丢弃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疑惑。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谀:阿谀,奉承
7.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犹且从师而问焉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B.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犹且从师而问焉               或师焉,或不焉
      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8.下列对语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全段主要是批判当时人们不重视师道的不良风尚,作者先以感叹的语气,惋惜古人优良的从师风气没有能够流传下来。
      B.第一层将“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作对比,使本文更具有现实性,其矛头直指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之风。
      C.第二层把“为孩子选择老师”跟“自己不愿拜老师”作对比,深入揭露有些人对待师道的错误态度。
      D.第三层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作对比,来批判当时士大夫们的不能尊师重道,结尾“其可怪也欤”表露了作者对这种不良风尚的无可奈何的情绪。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9—11题(共9分)
张堪字君游,南阳宛人也,为郡族姓。堪早孤,让先父余财数百万与兄子。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世祖微时,见堪志操,常嘉焉。及即位,中郎将来歙荐堪,召拜郎中,三迁为谒者。使送委输缣帛,并领骑七千匹,诣大司马吴汉伐公孙述,在道追拜蜀郡太守。时汉军余七日粮,阴具船欲遁去。堪闻之,驰往见汉,说述必败,不宜退师之策。汉从之,乃示弱挑敌,述果自出,战死城下。成都既拔,堪先入据其城,检阅库藏,收其珍宝,悉条列上言,秋毫无私。慰抚吏民,蜀人大悦。在郡二年,征拜骑都尉,后领骠骑将军杜茂营,击破匈奴于高柳,拜渔阳太守。捕击奸猾,赏罚必信,吏民皆乐为用。匈奴尝以万骑入渔阳,堪率数千骑奔击,大破之,郡界以静。乃于狐奴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视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帝尝召见诸郡计吏,问其风土及前后守令能否,蜀郡计掾樊显进曰:“渔阳太守张堪昔在蜀,其仁以惠下,威能讨奸。前公孙述破时,珍宝山积,卷握之物,足富十世,而堪去职之日,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帝闻,良久叹息,拜显为鱼复长。方征堪,会病卒,帝深悼惜之,下诏褒扬,赐帛百匹。         
(选自《后汉书》)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见堪志操,常嘉焉。 嘉:赞许
   B.在道追拜蜀郡太守。 拜:授予官职
   C.赏罚必信。         信:坚信、相信
   D.劝民耕种。         劝:鼓励、劝勉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张堪“为政贤能”的一组是(    )
   ① 世祖微时,见堪志操,常嘉焉。  ②收其珍宝,悉条列上言,秋毫无私。
③使送委输 缣帛,并领骑七千匹,诣大司马吴汉伐公孙述。
④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⑤让先父余财数百万与兄子。
⑥捕击奸猾,赏罚必信,吏民皆乐为用。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③④⑥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堪年少时品行超群,把父亲留下的数百万家产让给侄子,自己来到长安受业受到诸儒的称赞。
   B.张堪受命协助大司马吴汉征伐公孙述时,献奇策,以示弱挑动敌人出战,打败公孙述,攻占了成都。
   C.张堪率兵入成都,首先派兵修筑加固城防,检阅军队,清查仓库,收其珍宝,并一
一和皇上说明,没有一丝一毫的占为己有。
   D.张堪任渔阳太守时,不仅捕击奸猾之人,抗击匈奴入侵,力保边疆太平,而且还辟田劝家,使百姓殷实富足,其乐融融。

12、翻译下列文句(前两句文中画线句子)(共6分)
(1)时汉军余七日粮,阴具船欲遁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帝尝召见诸郡计吏,问其风土及前后守令能否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1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问题(共8分)
渡  汉  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宋之问被贬到泷(shuāng)州(今广东罗定),因为不适应当地恶劣的自然条件,在没有得到皇帝赦令的情况下就擅自逃离泷州。在回故乡的路上,经过汉江,写下这首诗。汉江,指湖北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
(1)请分析一二句中“断”与“复”两字的妙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按照常情,三四句似乎应该写成“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而作者却完全出乎常情地写成“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你认为这样写合情理吗?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默写下列各句中的上句或下句。(8分)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                    。(韩愈《师说》)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三、提高题(共20分)
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
走失在纳西文字中      富 遐
  ①与丽江古城的邂逅是在薄暮时分,沐浴着夕阳的余晖走进古城,古老的城墙深沉低语,仿佛处处藏着精灵,轻轻触碰,便会有故事抖落。
  ②老街顺地形而建,斑驳且略有些倾斜,小桥下流水依依,轻吟浅唱。与这宁静截然不同的是那些沿街的小商品铺子,堆满了各种纳西风情,那些散发着浓郁民族气息的纳西头巾,驼铃木刻和叮当作响的银饰,最得游客们的喜爱。
③而我则是在一幅幅纳西手艺人的字画中渐渐迷失了方向,模糊了时空概念的。浏览小街图文并茂的纳西版画、烫画、木刻画的同时,我被一家名叫“纳艺人”的刻印店所吸引。这个略显拥挤的店铺里,摆满了款式各异,大小不一的石头,应游人所需把名字或经典妙词,感悟小语刻在石头上,随你到天涯海角。我把自己的名字写给了纳西艺人,并让他写出纳西文字后予以图解。他写的“富”字是一口精致的小锅,锅内有米粒,还冒着热气,意寓不愁吃喝,表示富裕;而“遐”字则是一个意象的脑袋在思考,青烟缭绕,表示思索后而又浮想联翩。而后,我又让艺人刻下了另一方“珍爱一生”的石印,“爱”字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牵着手,中间是一颗针,“P”的样子,表示读音,这是我见到过的最美的象形文字。
④望着如此丰富而生动的纳西文字,品味着素朴的东巴文化,我陷入了沉思,不经意间远离了人群,就暂且把自己弄丢一回吧,一个人在陌生的古城中走失了也不必在意,太阳升起的时候,自然知道自己来自何方。我的眼神中尽是千姿百态,袅娜起舞的纳西象形文字,它们或倚或靠,或独自成体,无不将大自然的草木花石,高山湖泊,日月星辰,浮云流水融入纳西的东巴文化中。想象自己若生在纳西家族,挥写着另一种与工整汉字完全不同的文字,或许,也便会对生命,有另一种理解。纳西文字的每一个字,都可以随想像派生出许多更形象的“字态”,甚至扯一片绿叶就可以表达爱情;剪一缕清风就可以风花雪月;掬一捧溪水就可以洗荡灵魂……哦,丢失其实是沉醉的代名词。
  ⑤在与纳西文字的贪婪对眸中,我似乎幻化为带翅羽的文字,穿越时空,飞到想像中的远古,然后,又重新从那苍茫的古代飞回,一点点找寻历史的痕迹。在这样的飞翔里,那原本看不懂的纳西文字,仿佛也有了别样的内涵——那粗犷的笔画,像是纳西人豪放的性格;那柔美的文字形态,像是纳西人丰满而细腻的情感;那字里行间中满溢的飞翔意象,像是纳西人的热情好客,无论你行走到哪条街,哪个店铺,迎面而来的,都是淳朴的笑脸。
  ⑥我的思绪收敛了翅膀,停落眼前的这条处处弥散着淡淡温馨的气息的街上,在这里信步,恍若又回到了在都市喧嚣中一度已经疏远了的、恬静的心灵家园。曾经有哲人说:“人这一生,便是不停地出走,却又不停地渴望回归,渴望回到最初那安宁的心灵的家。”
  ⑦于是,便有无数人在纳西失落。他们从各种地方来,带着各不相同的尘土,却在这里的石板窄巷中,落下回归的泪。而我,也是他们中的一个。 
⑧走出古街时,许多店铺已放下了木板门,一轮朗月在头顶照着,两三点河灯在水面上浮着, 只听得见石板路两旁潺潺溪水的声响;我们终将是过客,我们带走了对丽江和纳西文字一夜深情,但我们也懂得了珍惜,无论行至何处,即使年华老去,也要唱吟过往。
(2006年第三届全国电视诗歌散文展播作品,有删改)
15.从全文看,作者眼中的“纳西文字”有哪些特点?(5分)
                                                                               
                                                                               
16.第⑥自然段中,作者引用“哲人”的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7.就文章构思而言,作者是如何逐渐“走失在纳西文字中”的?(4分)
                                                                               
                                                                               
18.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达方式?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四、语言运用题(共15分)
19、根据下列语段的描述,请把后面的诗句分别填入语段中的空白处,做到前后语意一致。(4分)
流浪天下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有的侘傺而归,以家自慰,“______”(1)。有的春花秋月,流连光景,“______”(2)。有的倦于奔竞,跳出名利场,远离是非地,“______”(3)。有的素性恬淡,误触尘网,誓归田园,“______”(4)。——但要达到这境界,至少得有几亩薄田,三间茅舍作退步,否则就只好寄人篱下,终老他乡。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②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③不如家池上,乐逸无忧患    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依次填入文中(1)—(4)处的诗句是:_______          (只填序号)
20、下面一段是写黄山的。用平实的语言概括这段话的信息要点(不超过35个字)(5分)
大自然是崇高的、卓越而美的。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它创造了人间,还安排了一处胜境。它选中皖南山区。它是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手法,迅速地,在周围一百二十公里,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一个浑圆的区域里,分布了这么多花岗岩的山峰。
                                                                              
                                                                              
21、仿照下列例句,以“夏天”、“秋天”为情境,写两段与例句的句式和意蕴都相同的话。(6分)
例句:微笑是春天里的一缕轻风,温柔地吹拂着每颗沉睡的心灵,期待它们慢慢地苏醒。
微笑是夏天里的                                          &nb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月考试卷


上一个『九年级期中语文试卷』  下一个『江苏省宜兴一中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