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册诗歌练习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高中语文第三册诗歌练习(高二必修三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中语文第三册诗歌练习及答案篇目:《诗经》三首《离骚》汉魏晋五言诗三首梦游天姥吟留别近体诗八首词七首其它古诗词背诵篇章一课内诗词阅读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1.选出下列各项
试题预览
  高中语文第三册诗歌练习及答案
篇目:《诗经》三首 《离骚》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 梦游天姥吟留别 近体诗八首 词七首 其它古诗词背诵篇章
一 课内诗词阅读
无 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1.选出下列各项中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A  同样的内衣 )
A.同袍:同穿一件外衣    同泽:大家一块洗澡。
B.兴师:出兵            同仇:有共同的敌人。
C.偕作:一块儿起身      修:整顿。
D.甲兵:盔甲武器        偕行:一同前去。
2.《无衣》这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了什么方法?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重章叠唱。拓宽诗的内容,增强了抒情性。

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
3. 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 用词朴素自然 〕
A. 陶渊明诗歌从内容上可以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他的诗歌数量最多,成就最大的是田园诗,《归园田居》属于田园诗一类。
B. 作者在诗中描绘了田野、方宅、草屋、桃李、榆柳、炊烟、鸡鸣、狗吠等意象,构成了恬淡清雅宁静安谧的意境。
C. 诗人巧用比喻,将官场比作网、樊笼,自己比作羁鸟、池鱼,写出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与批判。
D. 这首诗作者用词工丽、景物色彩鲜明、情感真实,体现了陶渊明朴素自然、意境淡远的风格。
4. 简析《归园田居》中田园风光的特征。
〔答案〕诗中描写了平常的田园风光:土地、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等物象,但却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默、清新自然的图画。体现出清淡、朴素、悠远的自然美。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花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 对诗中句子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不是全诗的主旨  〕
A. 开头两句以园葵起兴,淡淡两笔,清新明朗,为下文写自然界的变化及时间的飞逝作了有力的铺垫。
B. “常恐”两字,一方面表达了诗人恋春、惜春之情,另一方面也在提醒人们,春秋互换,时间无情。
C.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是全诗的主旨,是对前六句的深化,采用比喻的手法,以河水东流不复归比喻时光的一去不复返,看似疑问句,实是肯定意。
D.“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两句勉励人们少壮时及早努力,免得老大悲伤,有了前面的比喻和铺垫,非常自然,铿锵有力,字字警绝。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  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D “消沉”不当 〕
A. 作者描绘了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的恬静幽美的景象。
B. “空山”写出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此处有如世外桃源。
C. 诗中将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的生活美水乳交融,山村清幽,民风淳厚,共同营造了一个清幽闲适的环境。
D. 全诗用语平淡,但诗中有画,融情于景,体现了王维淡远、自然、清新的风格,但却体现了消沉、归隐的情绪。
7. 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答案〕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8.  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C “百年”指到了晚年   )
A. 首联对仗工整,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风、天、猿、渚、沙、鸟,自然成对,节奏感强。
B. 颔联中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使人联想到落木之声及长江汹涌之势。
C. 颈联中独登台说明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百年”指有限的人生。
D.尾联中艰难一句包含着诗人对个人病困潦倒生活的慨叹;对终生壮志未酬的激愤与哀怨;对祖国多灾多难现实的忧愁与焦虑。
9. 从这首诗中如何看出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答案〕“沉郁”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顿挫指语言的刚健遒劲,音调铿锵有力,章法的曲折变化等。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自己万里漂泊、身体多病、客居异乡、孤独无、艰难潦倒的悲伤心情,情感深厚、忧愤。不仅意境开阔、语言雄健有力,而且前后相对,句中自对,更显得节奏铿锵,富有音乐美感。

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10.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仔细体会“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的意境,说说在“回”二字在表达上的作用。
 [答案]这两句诗整体写了石头城周围的环境,山和潮。在说明群山依旧起伏,虎踞龙盘的姿态未变;而城却已空,北面的江潮依旧打着城根,却只有寂寞的退回,一在一回表现了石头城的萧条景象,寄托了作者对国运衰微的感慨。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1. 对这首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D 意境朦胧   ]
A. 首联用民歌的起兴的手法,由锦瑟而思及华年,有一种哀怨的情调。
B. 颔联用典故和民间传说,写出了迷惘的境界,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理想和情思的怀念。
C.“蓝田日暖玉生烟”是说玉被埋没是很可悲的,但那温润的精气却透露出来,为山增辉,这却又让人感到欣慰。
D. 这首诗语言清丽,基调哀怨,意境鲜明,描绘的图景清新明丽,有着浓浓的抒情气氛和丰富的意蕴,令人品味无穷。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2.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B 南京  )
A.“何时了”指难挨的屈辱生活,时光漫长令人生厌。
B.“故国”指南唐都城长安。“故国”一词表明了词人对过去生活的无限眷恋。
C.“雕栏玉砌”指的南唐小朝廷的宫殿亭台,自己曾在此尽情享乐。
D.“朱颜”指宫廷中的宫女,这一句是宫女们老了,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
13. 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C 比喻 )
A.词的上阙以实景起笔,然后转到对往事的回忆之中,表达了作者对韶光易逝的感慨和沦为亡国之君的悲哀。
B.词的下阙,以虚景开端,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最后集中到一个复杂而深沉的“愁”字之中。
C.此词的最后两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把愁和春江之水相提并论,形象而真实。
D. 全词虚设问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流畅,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故国之恋。
14. 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妙处。
〔答案〕将抽象的情感比喻为一江春水,令人想象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觉得自己的愁情简直跟江水一样无时无刻不在翻滚如波涛一样流向东海。极言愁情之深,形象生动,令人震撼。


雨 霖 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时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5. 对“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理解正确的是:( D   )
A. 这是词人送行情人的心理的描写。她想到词人此去,将孤独地乘一叶扁舟漂流在遥远浩渺的江面,更不舍让词人离去。
B. 这是两人的心理活动。两人想到词人离去,将孤独地漂流在遥远浩渺江面,更不舍分
C. 这是词人的心理活动。词人想象离别后的广阔天地,强自解脱离别之苦。
D. 这是词人的心理活动。词人想象到此去将孤独地乘一叶扁舟漂流在遥远江面,更不舍离开情人。
16. 赏析“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妙处。
〔答案〕第一,它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样一幅凄清的画面会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无穷。第二,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一个特定时刻里“酒醒”之后。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诗句),更何况是在“酒醒”之后!试想,柳永此时不过是他离开心爱的人的第二天早晨,“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地留在心上,面对着眼前的凄清景象,而前路是“千里烟波”,他还要继续前行,离自己心爱的人更远,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啊!


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归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17. 下面用典分析不当的一项是:(B 应该是杜牧)
A.“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化用杜郎的诗句,反衬今日扬州破败荒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抚今追昔的感情。
B.“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这句是说扬州在金兵大举,南侵之时变得破败,面目全非,就算善于游赏的唐代诗人杜甫来到这里也感到吃惊。
C.“过春风十里”这句是指先前扬州繁华的街道,诗人这里是反衬眼前尽荠麦青青的悲凉痛惜之情。
D.“二十四桥犹在”化用杜牧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昔日的热闹景象,而今荡然无存,抒发了无限痛惜之情。
18. 试赏析“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妙处。
〔答案〕“冷月无声”,属于移就辞格,月本来无声,可这么一说,反而觉得它是本该有声的了。为什么呢?因为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极盛,笑语喧哗,还有美女吹箫唱歌,月儿见此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着人们一起欢笑。可是现在呢?“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如此冷落凄凉的景象,怎能不令人伤怀呢?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19.“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对这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
A.“羽扇纶巾”,指诸葛亮。这描写诗句表现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
B.“羽扇纶巾”,指诸葛亮。这诗句表现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协助周瑜大破曹军。
C.“羽扇纶巾”,指周瑜。这诗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在诸葛亮协助下大破曹军。
D.“羽扇纶巾”,指周瑜。这诗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
20.试分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几句诗在景物描写上的表现力量。
〔答案〕 以“乱”修饰“穿突”之“石”,表现出岩峰错列,直插云霄的态势;以惊修饰“拍岸”之“涛”,表现出拍击江岸的波涛汹涌奔腾,“卷起千堆雪”,“卷起”这个动词,“千堆雪”这个比喻,形象地表现出汹涌的波涛猛拍陡峭江岸,翻卷而起形成簇簇浪花,宛如堆堆白雪。这几句诗表现出赤壁古战场的壮丽奇险,体现了词人神驰赤壁古战场的心情。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1.读以下四首诗,选出与“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一句在写法上有相似的一首(D 用典   )
A.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C.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D.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2.“斜阳草树……气吞万里如虎”,试分析这里运用刘裕典故的表现力。
〔答案〕单写“斜阳”之下的“草树”,用“寻常”修饰“巷陌”,表明刘裕出身寒微,突出他以寒 微出身而建立了赫赫功业,含有讽刺南宋朱紫权贵失地误国的意思。“金戈铁马”,表现出刘裕统帅万众精锐部队勇战强敌的英雄气概;“气吴万里如虎”,更表现出他灭南燕、平后秦,所向无敌的气势声威。这和南宋统治者的屈辱苟安构成鲜明的对比,抒发了不满庸懦统治者的感情。

李凭箜篌引
李 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23 .对这首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D 没有写自我的评价 〕
A “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B “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带露的芙蓉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笑的印象,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有形神兼备的妙处。
C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想象大胆奇特,出人意料又感人肺腑。一个“逗”字,把音乐的魅力和奇瑰的景象紧密联系起来。
D 这首诗歌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重点对乐声效果进行描绘,同时直接描写了自我的感受和评价。
24.首诗在写李凭弹箜篌的效果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说明。
〔答案〕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乐声感动紫皇,女娲忘记补天,神山的神妪为之感动,老鱼瘦蛟起舞,吴刚不眠,寒兔不肯离开,使之可见可感。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  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25 这首词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 “两”指双方,包括妻子对自己   〕
A. 开篇使点出了“十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为全词定下了主调,凄哀至极。 “两茫茫”的“两”字,表达了诗人对妻子怀念的凄婉、沉痛心情和感受。
B.“不思量”,实际上是以退为进,恰好用它来表明生者“自难忘”这种感情的深度。
C.“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以进为退,设想出纵使相逢却不相识这一出人意外的后果。揉进了作者十年来宦海沉浮的痛苦遭际,揉进了对亡妻长期怀念的精神折磨,揉进十年的岁月与体态的衰老。
D.“小轩窗,正梳妆”看似梦境记实,实际是恩爱夫妻平居生活的生动写照。诗人抓住了这一具有典型特征的生活片断,写出了一对年轻夫妻相亲相爱的和美关系和幸福生活的情景。
26 词的上片可以归结为一个    字,下片可以归结为一个     字。两者关系密切,前者是后者的        ,后者是前者的         。 
〔答案〕“思”,“梦”。基础,幻化。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7 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不是梅花,是菊花  〕
A.词之开头连用七对叠字,分为三组,“寻寻觅觅”表现一种无所寄托,空虚失落的心态,仿佛要找寻什么,但所看到却是身边的“冷冷清清”,这更加重了痛苦的程度,一句“凄凄惨惨戚戚”痛入心府。
B.“雁过也”之含义尤丰,雁可北去南归,而作者却无法回到自己的故乡;鸿雁似可传书,但丈夫已死,书信何传。意象中包含着故国之思和悼夫之痛。
C.“满地黄花堆积”,是指梅花盛开,“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梅花堆满地,却也不想去摘它赏它,既写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
D.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
28 何理解“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妙处?
〔答案〕“怎一个愁字了得”,是蹊径独辟之笔。自瘐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 ,或者愁如江如海,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二 课外诗词阅读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9 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0 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答案〕月落、鸟啼、霜满天、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特征:秋夜幽寂清冷。
31 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写出羁旅者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
32 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案〕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如梦令  春晚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3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这首词抒发的是作者的消不尽的惜花惜春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34 从某一角度鉴赏本诗的表达技巧。(可选其中一个角度直接提问,如:本诗在抒发情感上有什么特色?)
〔答案〕(1)这首词从一般的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感叹,层层拓展、深入。(2)本诗中的绿肥红瘦使用比拟的手法,形象生动的形容出叶的茂密和华的凋零,从而抒发了对春光的留恋和惜别的伤感情绪。(3)本诗以记叙的方式写词,本诗以记叙的方式写词,简洁凝练,诗意隽永。(4)诗意含蓄,短幅中藏有无数曲折,富于变化。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5 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
〔答案〕首句写秋雨连江,夜暮降临,以淒清的景物来烘托离情别绪;二句写清晨雾中的远山,显得分外孤独,楚山孤象征了作者的离情。
36 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案〕作者不因流落他乡而改变志节,始终保持着高尚纯洁品格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选择题答案]
1 A     3 D  5 C  6 D  8 C  11 D  12 B 南京  13 C  比喻   15 D  17 B
19  D  21  D    23 D        25 A  27 C (61.157.203.67)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必修三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上一个『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期末课外阅读』  下一个『八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