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学年度上期中职一年级四单元检测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2007~2008学年度上期中职一年级四单元检测题(高一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7~2008学年度上期单元检测题中职一年级《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学校_________专业_______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_一、语文基础知识(21分,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花坞(wù)拓片(tà)蕴藉(jiè)国子监(jiàn)B.周匝(zā)遽然(jǜ)莞尔(wǎn)咬文嚼字(jiáo)C.
试题预览
  2007~2008学年度上期单元检测题
中职一年级《语文》第一册

第四单元

学校_________专业_______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_

    一、语文基础知识(21分,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花坞(wù)     拓片(tà)      蕴藉(jiè)     国子监 (jiàn)     
B. 周匝(zā)     遽然(jǜ)      莞尔(wǎn)     咬文嚼字(jiáo)
C.火铳(tŏng)   埋怨(mán)     讥诮(qiào)    戛然而止(gá)     
D.怆然(cāng)   谄媚(chǎn)    形骸(hái)     摇曳不定(yì)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崛起   参预   脍炙人口    揣揣不安 
    B.缥渺   希翼   杞人忧天    不明一钱
    C.逶迤   衣袂   垂涎三尺    百年沧桑
    D.惊骇   晌午   鸡皮鹤发    别来无样
    3.下列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     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     的灯光。山下的灯把黑暗照     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     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
    A.灿烂    疏落    淡    亮     B.疏落    灿烂    淡    亮
    C.灿烂    疏落    亮    淡     D.疏落    灿烂    淡    亮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作者当过多年的中学教师,他描写的学校生活栩栩如生。
    B.小王当上班长的消息公布后,他的好友激动不已,弹冠相庆。
    C.“经济搞上去,人口降下来。”这标语挺切合我们的时代和国情。可是有人把它写在火葬场的墙上,看了真叫人啼笑皆非。
    D.这本拼凑起来的“名家”短篇小说,几无精彩之作,顶多有一两篇还差强人意。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雎》与《蒹葭》均选自《诗经》《秦风》。
    B.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C.一天傍晚,她丈夫得意洋洋的回家来,手里拿着一个信封,“看呀”,他说:“这里有点东西给你”。
    D.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平常:“怎么了?你?”
    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近几年来,小芳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B.我们克服了这种费力不讨好的学习方法。
    C.我在心里由衷地感激他。
    D.作者着力刻画了两位主要人物,这两位主要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体现了作者对这两类不同女性的深刻理解和深切同情。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同文化》一文作者老舍以朴实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北京鲜活生动的风俗人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胡同的那一份执着。
B.《浪漫的灵魂》一文为我们展示了奥地利民族浪漫的一面,作者认为是音乐创造了这个民族的浪漫,而这种浪漫又创造了一切艺术。
C.《西安这座城》的作者贾平凹用深情的目光审视自己的故土,表现出西安所特有的文化魅力和地域性格。
D.《在罗丹艺术博物馆里》的作者以游记的形式,引领我们走进罗丹在生活中发现和表现出来的美。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8~10题。(12分)
    胡同是贯穿大街的网络。它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约二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但又似乎很远。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偶尔有剃头挑子的“唤头”(像一个大镊子,用铁棒从当中擦过,便发出噌的一声)、磨剪子的“惊闺”(十几个铁片穿成一串,摇动作声)、算命的盲人(现在早没有了)吹的短笛的声音。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了。
    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接起来的。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不是最主要的部分。
    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一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胡同里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里面小下。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
8. 文段第一段说 “它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约二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但又似很远。”(4分)
    这里的“很近”是指                   ;“很远”是指                  。
    9.“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了”,这句话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突出了什么样的环境特点?(4分)
答:

10.文章说 “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请分条概括住在胡同里的居民的封闭性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答:
    
   (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1~14题。(18分)
流浪的二胡
    ①有一个精灵,漂泊如三春之水,清冷似冬夜之月;有一个精灵,惆怅如初夏细雨,幽怨似深秋桂子;有一个精灵,它注定了永远都在流浪——二胡,江南,流浪的二胡。
    ②蒙古包、轱轳车,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注定了是马头琴的摇篮;红高粱、信天游,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黄土高坡天生就是唢呐的世界,而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绕人家的江南则永远是二胡生生不息的磁场。二胡之于江南,恰如杏花春雨之于江南一般地诗意和绵长。只是我们不知那当初的当初,是江南选择了二胡,还是二胡选择了江南。
    ③六朝金粉、王谢侯府的秦淮,有太多的声色犬马,那不是二胡弦线上开放的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钱塘,有太浓的绮丽繁华,那也不是二胡琴弓中跳动的律。纤道、乌篷、台门、廊棚、雨巷、石桥、茶肆、谷场这才注定了二胡流浪的行脚。本不属于墨客骚人,显贵官宦,流浪的二胡注定只是在百姓黎民、俗子凡夫中开放的花,流淌的画;流浪的二胡天生就是贩夫走卒、商贾戏子开心时的道具,潦倒间的支撑。
    ④我真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二胡开始在江南流浪,我只知道当如水的月色浸淫深秋桂子,稠密的细雨婆娑河边的芭蕉的时候;当多情的晚风掸拂台门石桥,散漫的炊烟缭绕乡野谷场的时候,二胡的流浪便开始了。当流浪的二胡宿命地遇上了那个人,它的流浪被无端的浓缩聚集了,被无限地扩散放大了。那叫瞎子阿炳的人,像一个巫师,二胡遇上了他,从此便再也停不下流浪的步伐。
    ⑤《二泉映月》的音符如泉眼汩汩洇漫,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该是一种无奈;《病中吟》的曲调如汨水缓缓流出,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分明是一种悲凉;《良宵》的节拍如思念浓浓宠罩,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更是一种彻骨的沧桑。二胡流浪着一种悲苦和困顿、一种沧桑和无奈。不是二胡的流浪、音乐的流浪,那样的流浪是一个灵魂的流浪,一方水土的流浪;那的流浪是一个时代的流浪,一个民族的流浪。
    ⑥流浪的二胡总要催生众多流浪的心灵,催放众多流浪的花,瞎子阿炳便是一个极致。然而在江南,在青石小弄台门深,乌瓦粉檐廊棚长遍地市肆的江南,在春草池塘蛙鼓稠,莺雏声里碧禾浓处处乡野的江南,类似因了二胡而流浪的心灵和生命又何止阿炳呢?在我的故乡,四岁失明,自幼父母双亡的孙文明,十二岁时便从故乡的曹娥江边出发漂泊江南,颠沛流离中,他的二胡声响彻了大半个江南。《流波曲》、《四方曲》、《人静心安》,使他由一个民间流浪艺人,走上了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讲授二胡的讲台。而流浪了一辈子的孙文明,最终还是积劳成疾地客死于异乡上海。从阿炳到孙文明,到江南市肆和乡野里众多生生灭灭的流浪的灵魂,都体现了一种忍耐和坚韧、一种奋进和抗争。我伤感地承认,在江南的丝竹中,二胡也许最具有悲剧性格。
    ⑦一方水土的精灵,一盈风情的血脉,器乐是一个时代一种文化的魂魄。而流浪是生命另一种鲜活的姿态,这种鲜活的姿态永远都不能消解。
    11.文章的第②自然段,把“马头琴”“唢呐”“二胡”放在一起来写,作者要表明一个什么样的观点?(4分)
答:

    12.文章的第⑥段说“瞎子阿炳便是一个极致”,怎样理解“极致”在文中的含义?(4分)答:

13、文章的题目是“流浪的二胡”请概括“流浪”在文中的两层含义。(6分)
 ①                                                                          
    ②                                                                                                  
1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流浪的二胡》是诗的散文,是散文诗。语言优美形象,句式错落有致,修辞手法多样。
B.二胡在江南丝竹中最具悲剧性格,最能表达百姓黎民、俗子凡夫的苦难和心声。
C.“是一个时代的流浪,一个民族的流浪”这句话的意思是,二胡曲所表达的那种无奈、悲凉和沧桑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写照。
D.作者提到了故乡的孙文明,他走上了上海音乐学院的讲台,而使二胡民间的纯粹性得以丧失,这就是他的悲剧性。
E.这篇散文揭示了二胡的地域性、社会性和时代性,记人清晰,叙事精当,低沉、悒郁的感情贯串全文。
    三、语言运用(9分,每小题3分)
    15.阅读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小标题。(不超过15个字)
    据新华社三峡工地5月20日电 2006年5月20日14时整,经过34小时的连续浇筑,三峡大坝最后一仓混凝土顺利收仓,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三峡大坝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核心,总浇筑时间为3080天,海拔高程185米。今年汛期,大坝开始全面挡水,长江中下游1500万人、150万公顷良田从此可以解除洪水威胁。三峡工程全部建成后,还将在发电、通航、旅游等方面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标题: 

    16.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
    爱心是           ,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         ,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宇到希望;爱心是          ,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           ,使心灵枯萎的人得到情感的滋润。
    A.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B.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C.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
    D.一片冬日的阳光
    正确的顺序是:                                              
17.假如你在上课时听MP3(音乐播放器)被老师没收了,你想要回,你会怎么跟老师说呢?
    答:

     四、作文(4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节日是观察一个民族的人生哲学、生活风俗、民族风貌、文化心理的窗口。近些年,校园流行“过洋节”,如“情人节”、“母亲节”、“愚人节”和“圣诞节”等等。对这类现象一直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文化迷失、文化跪拜,也有的认为这是一种文化的渗透、文化的交融,还有人认为这警醒我们,应该发扬光大我们自己的传统的节日文化,如春节、中秋、重阳等等,这些节日,经过了千年的锤炼,有着动人的宝贵的内容,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打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是我们民族最宝贵的财富。 
    怎么认识这种节日文化现象?节日文化对我们产生过怎样的影响?请以“我和节日文化”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

一、语文基础知识(21分,每题3分)
    1.A    2.C    3.C    4.B   5.B    6.D    7.A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8.“很近”是指:胡同离闹市很近。“很远”是指:环境安安静静,没有车水马龙,不像闹市那么喧闹。  9.用了以动衬静(反衬)的表现手法,突出了环境动中取静,闹中取安的特点。  10.①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②有人在胡同一住几十年,舍不得挪窝儿。
    (二)11.一方水土和风情,孕育着一方乐器的生长。  12.阿炳是众多因二胡而出名的流浪艺人中最出色的。  13.①是一种悲苦和困顿,一种沧桑和无奈;②是一种忍耐和坚韧,一种奋进和抗争。  14.D E
    三、语言运用(9分)
    15.三峡大坝全线竣工(建成);三峡建成世界第一坝;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建成。  16.DCAB   17.例:老师,对不起,我不该在上课时听歌,惹您生气。不过我还是希望您能把MP3还给我。听歌不仅可以缓解学习压力,还能使我们从生动的歌词中受益。现在我已经能处理好听歌和学习的关系了,请您相信我,好吗?
四、作文略。(40分) (125.82.16.35)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上册 单元练习


上一个『2007~2008学年度上期中职一年级三单元检测题』  下一个『2007~2008学年度上期中职一年级五单元检测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