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课练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课练(八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人教版第一单元课课练第一课:新闻两则一.基础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高屋建瓴()瑰宝()磅礴()区域()芜湖()荻港()溃退()泄气()歼灭()绥靖()阻遏()阌乡()潢川()鄂()豫()管辖()纠正()襄阳()逃窜()濂()聿()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当{要{横{磅{宿{殷{塞{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切断攻势纤夫芜湖B抵抗拒决胁
试题预览
  人教版第一单元课课练
第一课:新闻两则
一.基础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高屋建瓴(        )   瑰宝(        )    磅礴(            )     区域(        )  芜湖(        )     荻港(        )       溃退(        )        泄气(        )  歼灭(        )     绥靖(             )     阻遏(        )     阌乡(        )  潢川(        )     鄂(        )    豫(        )      管辖(        )  纠正(        )    襄阳(        )    逃窜(        )     濂(        )   聿(        )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当{       要{       横{     磅{         
宿{           殷{         塞{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切断   攻势   纤夫  芜湖      B抵抗    拒决   胁定  督战   
C阻遏   消耗   隐固   放弃     D封琐    策略   潢川  阻隔
4.填空
⑴消息有六要素:         、         、         、         、         、         。
⑵新闻的结构一般由五部分组成,它们是         、         、         、         、
         。其中必不可少的是         、         、         ,其中         和         是新闻的主要部分。
5.下面对文体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讯不同于消息,通讯往往比消息的内容更丰富,篇幅也更长些。
B消息必须真实,及时地报道最近发生的事实,通讯在真实性上要求不像消息那样严格,允许渲染和夸张。
C通讯和省,及时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用事实说话。但通讯允许作者有较充裕的时间搜集材料,选择更典型的事例,并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使报道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D新闻从狭义上来讲,就是指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事实的简短报道。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洁是新闻的特征。
6. 学用一句话报道校内校外新闻。

 二.阅读理解
课内精读
(一)、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回答下列问题
 7.找出文中的电头,回答下列问题
 ⑴电头交代了几点内容?

 ⑵电头有什么作用?

 ⑶时间为什么精确到时?

8. 找出文中的导语,回答下列问题。
⑴概括导语大意。

⑵指出导语在文中的作用。

⑶指出导语中概括写出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短语。

9.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指出议论有什么作用,并说说为什么对敌军议得详细。


10.文中说的“东面防线“指从        到         段的防线。
(二)、 阅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回答下列问题。
11.找出本则消息的六要素。


12.找出本新闻导语、主体 


13. 本文题目为“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可是它不仅报道了解放南阳的消息,还概述了一年多来南线解放军的战绩,这是为什么?


三.拓展创新
14.有人说“人民解放军是最可爱的人,那是战争年代的事;和平年代当推工人、农民、教师或者锐意改革者”。你认为呢?


15.何家冲是我县的我“红色”旅游胜地,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第二课  芦花荡
一、 基础积累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疟疾(       )   寒噤(       )    黄梢(       )    趴在(       )   阴惨(       )
蹿(       )    仄歪(       )   飒飒(       )     泅着(       )   白洋淀(       )
2. 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提{    疟{    喝{   弹{   载{
3.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阴森  干瘦  穿梭  张皇失措  B苇塘  竹篙  莲蓬  转弯抹角
C挂花  撒网  挣扎  月明风晴  D监视  能耐  舒服  满腔热血
4. 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B吃水的时候,感激挖井的人,饮水思源,我们更加珍惜甜美的泉水。
C十六岁的人生的花季,我们正走进五彩缤纷、朝气蓬勃的青春花季。
D托尔斯泰的作品不会放过小巧玲珑的生活细节,同样也能全面关注社会变革的现实。
5. 下列对人物描写的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动着描写)  
B“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语言描写)  
C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D“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心理描写)
6. 下列各句与其他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B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C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
D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7. 填空
本文是一篇        ,它的三要素是        、        、        。这篇小说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都很有特色。人物形象鲜明,很有            色彩;环境描写有,              ,充满水乡气息,雅致隽永。

二、 阅读理解
(一)、整体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8. 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9. 这篇小说是如何渲染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的?


10. 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


11. 课文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请找二例出来,仔细体味写景的妙处。


12. 请具体分析“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二)、阅读课文前8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3. 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14. 文中为什么把老头子比喻成“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15. 作者描写“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意在表明什么?


16. “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这一比喻好在哪里?


17. “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这里的“愿望”指什么?

三. 拓展创新
18. 下面是两篇悼念本文作者孙犁的文章题目。说说其中的“菡萏”是什么意思,题目中为什么出现“菡萏”和“清荷”这两个词语,“归”的意思是什么。
(1). 菡萏送故人   悲情充广宇
(2). 清荷凝香露   且伴斯人归

18. 自古以来战争都是充满血腥的,极其残忍,看了令人目不忍睹。但孙犁的小说《荷花淀》、《芦花荡》中却没有这些刀光剑影和血腥屠杀。请你仔细阅读原作,或者与其他同类题材的作品比较阅读,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第三课  蜡烛

一. 基础积累
1. 请你为下面加点字注音
衰老(      ) 瓦砾(      ) 鞠躬(      ) 烧灼(      )  匍匐(      ) 腋窝(      ) 舀出(      ) 屏障(      ) 闪烁(      ) 偷袭(      ) 更夫(      ) 僵硬(      )
2. 请你给本文中的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
芯{       吓{       削{      迫{       堡{
3. 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烧毁  地窖  衰老  轰击  B企图  瓦砾  爆炸  鞠弓 
C拂晓  陪伴  火焰  闪耀  D埋葬  知觉  柔和  耸立
4.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李小明是校园网络高手,别看他平日里沉默寡言,但一谈起网络,他就滔滔不绝,左右逢源,简直像换了一个人。
B五一劳动节的天安门广场,百花齐放,争齐斗艳,栩栩如生。
C厂子里缺料,你手里有积压,做成了这桩买卖,岂不两全其美。
D今春的绵阳,那真是热闹非凡,沸沸扬扬,科博会在绵阳召开了,周光召、杨利伟等著名的科学工作者都来到了绵阳。
5. 对下面的表达方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唯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抒情、议论)
B一支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闪耀着柔和的火焰。(描写)
C这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描写)
D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抒情、议论)
6. 填空
《蜡烛》是一篇战地通讯。通讯,新闻的一种形式,需要报道              的情节、细节,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在          性上不及消息,但注重         性和生动性。
7. 揣摩下面例句的修辞特点,仿写一个句子。
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仿写:                                                                  
                                                              。
二. 阅读理解
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8.请你简要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9.这是一篇战地通讯,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


10.课文以蜡烛为题,这里的烛光,你认为有什么特殊的象征意义呢?


11.课文中的老妇人,是本文的主人公,你能概括一下她的形象吗?


12.你发现文章对哪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反复加以描写? 


三. 拓展创新
13.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同时也使人们更清醒地认识到和平的重要。许多描写二战的电影就反映了这一主题。请你写出一部这样的电影的名字。


14.现实社会依然战火不断。伊拉克、巴勒斯坦、阿富汗、非洲等许多国家的人民处在炮火之中,请拟一则让战争离开,让世界和平的标语,呼唤人们珍爱和平。

第四课  说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一.基础积累
1.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字。
珐琅(  )     朱lù(  )    晨xī(  )    瞥(  )见
箱箧(  )     惊hài(  )
2.写出反义词。
文明(   )   干净(   )   朴素(   )   赞誉(   )
3.解释下列词语。
①独一无二:
②眼花缭乱:
③不可名状:
④荡然无存:
⑤富丽堂皇:
⑥丰功伟绩:
比较比较阅读
(甲)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乙)这一带废墟是圆明园中长春园的一部分。从东到西,有圆形的台,长方形的观,已看不出形状的堂和小门的方形的亭基。原来都是西式建筑,故俗称西洋楼。 
 
 多年前,初来这里,曾想,下次来时,它该下沉了罢?它该让出地方,好建设新的一切,但是每次再来,它还是停泊在原野上。远瀛观的断石柱,在灰蓝色的天空下,依然寂寞地站着,显得四周那样空荡荡,那样无依无靠。大水法的拱形石门,依然卷着波涛。观水法的石屏上依然陈列着兵器甲胄,那雕镂还是那样清晰,那样有力。但石波不兴,雕兵永住,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地停泊着。时间在这里,如石刻一般,停滞了,凝固了。建筑家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的遗迹,又是什么呢?凝固了的历史么?看那海晏堂前(也许是堂侧)的石饰,像一个近似半圆形的容器,年轻时曾和几个朋友坐在里面照相。现在石“碗”依旧,我当然懒得爬上去了,但是我却欣然。因为我的变化,无非是自然之功罢了。我毕竟没有凝固。
对着这一段凝固的历史,我只有怅然凝望。 
 悄立“塔”下,觉得人是这样渺小,天地是这样广阔,历史是这样悠久——
……
5.甲文是雨果笔下的圆明园,可谓富丽堂皇,作者为什么将它写得这样美?
6.乙文这一带废墟指的是什么地方?
7.甲文乙文感情基调、语言风格有何不同?
8.怎样理解“凝固的历史”“我”为什么“怅然凝望”?
9.体会文中画“ ”的句子,就乙文主旨谈点看法。

三、写作
10.《给雨果先生的一封信》(300字左右)
人教版第一单元练习册答案
一.基础积累
1.líng guī páng bó yù wúdíkuì xiè jiān suí jìng è wén huáng è yǖ xiá jiū xiāng cuàn lián yù
2. 当dāng 锐不可当 dàng当真   要 yào 重要 yāo要求   横héng 横渡  hèng蛮横  磅 bàng磅秤 páng磅礴   宿xiù星宿 xiǔ半宿 sù宿营  殷yīn殷切yǐn殷其雷 yān殷红  塞sài 要塞 sè阻塞sāi瓶塞
3.A  
4.(1)人物 时间 地点 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 结果 (2)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标题 导语 主体 导语 主体
5.B
6.突出新闻的特点即可:例:我校中招再创佳绩,110多人被罗高正式录取,其中×××以全市最高的621分蟾宫折挂
二.阅读理解
7.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1)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发电时间。(2)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3)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
8.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多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 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漓江区域。”
(1)简述漓江战役胜利成功。(2)用简明扼要、概括性强的语言及时准确地对事件进行了报道,既给读者完整鲜明的印象,又领起了下文。(3)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9.议论句子:“此种情况,一方面……,都很泄气。(2)作用:突出我军英勇善战,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本质,使本则消息具有思想深度和政治高度。(3)对敌军议得详,意在说明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同进说明敌人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不顾广大人民的利益而拒绝和平,继续内战,从政治舆论上使敌人处于下风。
10.南京  江阴
11. 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溃败,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在以徐州和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结果——自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12. 导语——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其余部分为主体。
13. 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守敌为什么弃城南逃。
三..拓展创新
14. 选择其一,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例:和平年代,解放军战士也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他们抗洪抢险,救灾救难,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我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解放军战士,他们是真英雄,是最可爱的人!
15. 何家冲红色革命历史悠久光荣,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军摇篮、长征出发地。早在1936年,党在这里就建立了组织;鄂豫皖根据地形成后,何家冲是苏区的游击区;红四方面军西撤后,何家冲是红二十五军和鄂东北省委坚持斗争的主要地区;在三年游击战争时期,何家冲为豫鄂皖边区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五师突围后,何家冲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坚持斗争直至解放。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从何家冲出发长征,是何家冲革命历史上最光辉的一页,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奉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命令,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在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的带领下,由何家冲出发,拉开长征的序幕。于1935年9月到达陕北,与红26军、红27军合编为十五军团,胜利完成长征。1935年10月19日,红二十五军与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会合。毛泽东赞扬红二十五军长征是“为中国革命立了大功”“徐海东是为中国革命立了大功的人”,邓小平同志也曾说“红二十五军长征北上路线是正确的”,李先念题词:“红二十五军长征是红军长征史上光辉的一页”。多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徐向前、李先念、刘华清、程子华、郭述申、刘震、江泽民等领导同志先后为何家冲题词。

   第二课  芦花荡
一.基础积累
1.nüè jìn shāo pā cuān zè sà qiú dìng
2. 提dī提防 tí提纲 疟yào疟子 nüè疟疾 喝hè吆喝hē喝水 弹dàn子弹 tán弹琴 载zǎi记载 zài装载
3.C
4.D
5.A(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6.A(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7.小说 人物 环境 情节  传奇 诗情画意
8.略:提示:复述应抓住主要人物“老头子”,他活动在敌人监视的苇塘里,“老头子”的主要活动构成了整个故事内容的框架。
9.(1)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锁全部落空,保证了塘内物质的充足与联络的通畅。两方面的巨大反差,使老英雄富有传奇色彩。(2)“英雄的行为”更富有传奇色彩,作者主要用两个方面加以渲染。先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大菱受伤后,老人发誓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而女孩却一再怀疑,先不答话,的来竟说“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女孩的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 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后来叙述打鬼子,也只交待打鬼子的过程,而不写他事先已设好圈套;写打鬼子的过程,只写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小尖中学初三语文月考试卷』  下一个『九年级上册各课课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