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二中2008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安徽省蚌埠二中2008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高三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安徽省蚌埠二中2008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分值:150分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
试题预览
  安徽省蚌埠二中2008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分值:150分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
A.伫立(zhù) 挑剔(tì) 慰藉(jí) 安谥(mì)
B.伉俪(kàng) 谲诈(jié) 曳尾(zhuài) 无垠(yín)
C.哂之(shěn) 缱绻(quǎn) 诅咒(zǔ) 妍媸(chī)
D.稗官(bài) 相戾(lì) 寒砧(zhān) 照明(zhà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热泪盈眶 瞌然长逝 万古恒新 暮蔼
B.老骥伏枥 风烛残年 礼上往来 奢望
C.目不暇结 宛然可见 出类拔粹 琐屑
D.蹉跎岁月 融会贯通 格格不入 诚挚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他白天在学校教书,回到家里还要          起全部家务劳动。
(2)工人们为了三峡库区的建设,毫不犹豫地把所有机器        到新厂址。
(3)鲁能泰山队在主场迎战陕西国力队,       面对甲A最弱的球队,鲁能俱乐部
        没有提出“必杀令”以免队员有过多的压力。
A.担负  转移  即使/也 B.担负 迁徙   尽管/也
C.担任   转移   尽管/也 D.担任   迁徙 即使/也
4.下列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中国的历史上,每次有大的动乱,老百姓总是首当其冲。
B.听爷爷讲起旧社会经历的苦难,我真是感同身受。
C.春节期间,大街上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天黑还不绝如缕,真是热闹极了。
D.俞伯牙在停泊的小舟中专心致志弹琴,樵夫钟子期听得出神入化。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科学分析表明,茶叶的含钾量特别高,夏天运动后,多喝茶可及时补充钾。
B.香港国际电影节自成立以来,尽管没有好莱坞大明星的参加,却一直是复活节最令
   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C.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了遨游太空的梦想,对宇宙、对自然获得了新的认识。
D.他非常酷爱电脑,除了成天关在房里玩电脑外,对其他东西好像都只有三分钟热情。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每当落日黄昏,暮烟疏雨的时候,         
① 缕缕白色的炊烟 ② 弥漫在山野的四周
③ 缭绕在茅舍的烟囱上 ④ 山脚下便笼罩着一片苍茫的烟幕
⑤ 一种松脂燃烧的香味
A.⑤①③②④ B.⑤①④③② C.④⑤③①② D.④①③⑤②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共12分)
地图,既是人类认识自然、对环境空间认知的结果,又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有力工具。地图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可以扩大人们的视野,有更加广泛的空间信息,为人们正确判断空间事物间的彼此联系提供参考依据,成为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更有力的工具。因此,重视地图的文化价值,提高人们的空间认知水平已显得尤其重要。
在当今信息社会里,信息传播手段日益快捷,因特网、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形式各样的众多媒体时刻在向人们传播信息。媒体带来的信息充满了生活空间,成为一种很起作用的生活环境。而人类获得真实世界的绝大多数信息与环境空间有关,这些空间信息如果不与地图相配合,则会大大降低信息传播的功效,甚至让信息接受者产生错误的空间概念。地图的空间特征和形象化特征,使之具有其他信息载体不可比拟的优势。一方面由表象性符号构成的地图可以启发人们的形象思维能力,使人们对地图信息的理解更快捷而全面,它有利于人们从整体上对空问的认识;另一方面,地图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弥补、了人们活动范围的不足。任何一个渴望知识的人都不可能亲自踏遍他想了解的每一个角落,而地图却能帮助他做到这一点。地图使人的视野达到任何个人都无法直接感知的事物,建立起清晰的空间信息概念。“图形”给人一种特殊的、并在很多方面优于自然语言的感受效果,在传播空间信息方面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
一切具有空间分布特征的事物都可以地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因而只要选择适当的地图,就可以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地图可以提供每一客观事物的背景、位置、环境等。地图能表示一切具有空间分布特征的事物和现象,故地图还具有连接各领域和与之相关的各项事物的能力。正因为如此,各种专题地图也应运而生,如政区地图、交通地图、气候地图、洋流分布地图、人口分布地图、城市车辆流量地图等等,无穷无尽。通过对各种分类地图的了解,我们可以看到地图在各个领域的惊人表现力,利用地图可以构建起各种客观世界的认知模型。这是地图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体的十大优势所在,它是无可替代的。
地图使人们过去的思想和劳动成果,以及人们生活其间的客观环境得以固定下来,让人们随时可以了解已经逝去的情况,而不必借助于时光隧道回到过去。例如,我们根据中国唐朝时期都城“长安”的地图,可以了解唐长安的基本情况(地理位置、城区布局、各种建筑、皇宫的位置等),如果没有这样的地图,从文字资料上了解总是显得抽象。
地图的文化传播优势是多方面的。地图是自古就有的传播媒介,经过长期的发展,它不但没有消失,而且还会在人们的认知领域和社会文化传播领域里起到愈来愈大的作用。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始终要以地图作为背景介绍全国各地的气温、降水等情况,我们听完天气预报后,可以了解很多关于全国天气变化的情况;假设没有地图为背景,我们所获得的有关信息还能这么丰富吗?
7.下列对地图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地图既是人类认识自然、对环境空间认知的结果,又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
   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有力工具。
B.地图可以扩大人们的视野,有更加丰富的时空信息。
C.地图具有空间特征和形象化特征。
D.凡是具有空间分布特征的事物一般都可以地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地图能够提供客观
   事物的背景、位置、环境等。
8.下列对“地图的信息传播优势”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由表象性符号构成的地图可以启发人们的形象思维能力,使人们对地图信息的理解
   更快捷而全面。
B.地图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弥补了人们活动范围的不足。
C.在信息社会里,人们获得真实世界的信息如果不与地图相配合,就会大大降低信息
   传播的功效。
D.地图可以保留人们以往的思想、劳动成果及人们生活其间的客观环境,让人们随时
   可以了解已经逝去的有关信息。
9.地图能够构建起各种客观世界的认知模型这一优势是无可替代的,对其形成原因的表述,
   正确的一项是 (    )
A.地图能表示一切具有空间分布特征的事物和现象,因此,地图具有连接各领域和与
   之相关的各项事物的能力,我们只要选择适当的地图,就可以获得所需要的有关知
   识。
B.通过对各种分类地图的了解,我们可以看到地图在各个领域的惊人表现力。
C.任何一个渴望知识的人都不可能亲自踏遍他想了解的每一个角落,而地图却能帮助
   他做到这一点。
D.地图给人一种特殊的、并在很多方面优于自然语言的感受效果,在传播空间信息方
   面千言万语不及地图。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地图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在当今信息社会里,它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
   将在各个领域里发挥作用。
B.地图使人的视野达到任何个人都无法直接达到的广阔空间并且帮助人们认识视觉本
   身无法直接感知的事物,使人们建立起清晰的空间信息概念。
C.地图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已经过去的和现实存在的情况,而且能够让我们预知未来
   的情况。
D.掌握了地图的有关知识,可以正确判断事物问的彼此联系,提高认知水平,增强信
   息感受能力。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共12分)
徐州人周全,善唱南、北词。一日,在酒肆唱《赏花时》,声既洪亮,节有低昂。邻一老贾,生平以知音自负,少有可其意者。闻唱,方困卧,即起而据床颦眉,愁第五句最难,或无下落;已而转折放顿,如贾之素所操习者。乃跳身于地,回视几上有白银十两,青蚨千孔,色绢二端,以一盘盛之,双手扶于顶上,膝行至全所,称:“祖翁,某年已垂死,始闻此音,愿以微物将敬。”——贾非丰裕者——全以此名闻天下。
曾授二徒,一徐锁,一王明,皆兖人也,亦能传其妙。人每有从之者,先令唱一两曲,其声属宫属商,则就其近似者而教之。教必以昏夜。师徒对坐,点一炷香,师执之,高举则声随之高,香住则声住,低亦如之。盖唱词惟在抑扬中节,非香,则用口说,一心听说,一心唱词,未免相夺;若以目视香,词则心口相应也。
                                                  (明·李开先《词谑》)
1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平以知音自负   知音:知已朋友
B.少有可其意者     可:合宜,适合。
C.盖唱词惟在抑扬中节 盖:连词连接上句或上段,表原因。
D.词则心口相应也 相应:互相应和,此指配合得很好。
12.与文中“教必以昏夜”的“以”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    )
A.独是成氏子以蠹贫 B.若以目视香
C.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
D.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13.对加点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 少有可其意者 ② 太后之色少解
③ 节有低昂   ④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14.对本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邻一老贾”的行为是从侧面烘托周全演唱技艺的精湛的。
B.周全正是在“老贾”的启发和重金激励下,刻苦练习,而达到艺术巅峰的。
C.后一自然段属正面叙述,表现他因人施教及传艺方法的创造性。
D.本文以简练的语言、朴实的文笔,表现了周全技艺的高超及授徒方法的独特。
四、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咏赤壁                                 赤壁诗
李白                                杜牧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①
① 铜雀:铜雀台,建安十五年曹操建于魏都城。
二乔:乔公之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15.下面对两诗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这两首七绝都是怀古诗,咏叹的都是周瑜以火攻破曹的史实。
B.李诗客观地述说了瑜胜操败的历史,没有明显的褒贬倾向性。
C.杜诗暗含对操军兵败的惋惜,慨叹偶然因素对历史的影响。
16、对这两首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李诗宏观地描写了周瑜火攻的气势及曹军战船灰飞烟灭的结果。
B.杜诗从细节入手,将操军剑断戟折的苦战场面展现在读者面前。
C.这两首诗在修辞手法运用和表达方式上各有不同。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02分)

五、(共20分)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声既洪亮,节有低昂(3分)
译:                                   
   (2)即起而据床颦眉,愁第五句最难(4分)
译:                                   
   (3)全以此名闻天下(3分)
译:                                   
18.补写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             ,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陶渊明《归园田居》)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王维《山居秋螟》)
   (3)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4)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5)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共22分)
画与诗的关系有如一对孪生兄弟,所谓“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等说法,向为人们所乐道,诗情画意——把诗与画不可分割地紧密联结在一起。“诗情”、“画意”,显示着语言艺术的诗歌与空间艺术的绘画,它们的形象思维的共同规律与各自的艺术特点,和不同的表现手法。各门艺术都有自己的特殊功能和局限性,其特殊性又都寓于一个共同规律之中。我国传统诗歌讲的比、兴,绘画艺术讲的以形写神,迁想妙得,都是形象思维在不同艺术功能中的具体运用。写诗要缘物寄情,以景寓情,以求达到情景交融和意在言外的艺术效果,起到引人入胜,浮想联翩的作用。绘画创作的以形写神,迁想妙得,在一定意义上说,道理也一样,李白的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写的是景——诉说出对故友的无限的深情厚意,扣人心弦。作为“有形的诗”的绘画,则是在一定的空间中表现瞬间的视觉形象,这就要通过独特的造型语言去表现出生动的生活情景,显示出绘画艺术自己的艺术魅力。如果不是依据绘画艺术自己的特点,照样画出孤帆远影,作一般风景画看,固无不可,但就图画表达诗意来说,岂不是言不及义,形不达意,令人莫知所云?
画与诗的分界也就在这里。绘画不能像诗歌那样用言语表现时闻的推移和想像的飞翔,画出孤帆由近及远直至消失于天际……以表现出依依难舍,茫然若失的情意,画只能在一定的空间中表现瞬间的具有典型性的形象,这是画的局限性,但局限性却正是它的特点,这就要求画家必须按照视觉形象的思维规律去创造典型化的形象,局限性是短处,但在一定条件下,反过来也正是其长处,舍短取长——短即长。回避其局限,调度和发挥其长处,便可以变局限为无限,化平凡为非凡,从而创造出有诗情画意的作品。如传说中有几位画家同以“野渡无人舟自横”为题作画,平铺直叙地画“无人舟自横”,就无从表达出耐人寻味的诗情画意:而有个作者富有想象地找到视觉形象的特殊语言,画几只野鸟栖立船头——以“鸟”显示“无人”,就展现出绘画特具的意境。这么一来,画又是对诗的补充和延伸。是艺术创作的再创造。这位画家正是善于“迁想”而能“妙得”。当然,这仅是对构思立意而言,是否算是一幅完整的绘画作品,还得看它的一系列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的相应运用如何而定了。
19.(4分)第1自然段首句“画与诗的关系有如一对孪生兄弟”蕴含的意思是 (不超过10个字)



20.(6分)第二自然段首句“画与诗的分界也就在这里”。从上承第一自然段的角度看,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超过25个字)



21.(6分)画家“迁想妙得”的高明之处是(不超过20个字)



22.(6分)对本文的赏析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文主旨是绘画的局限性可以转化,从局限变为无限。
B.第一自然段中的“孪生”二字.强调诗与画两大艺术形式有内在的联系。
C.“野渡无人舟自横”绘画的传说,显示了“有在无中,无在有中”的艺术辩证法。
D.文中用李白的诗说明了“诗与画联系是十分紧密的”。
E.第二自然段的核心意思是,一幅完整的绘画作品既要有好的构思,又要有一系列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的相应运用。
七、作文(60分)
23.以“收获”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
参考答案

1.C    
2.D    
3.A    
4.A(B指内心感激,C喻形势危急,也形容声音,幽幽不绝,D形容技艺绝妙)  
5.A(B电影节是地方不当,C应在实现前加“使人类”,D删去“非常”或“酷”)     
6.D
7.B(“时空信息”应为“空间信息”)
8. C(“信息”范围太广,原文说“这些空间信息如果不与地图相配合,则会大大降低信息传播的功效”)
9.A(B、C、D项均不属“原因”的范畴)
10.B(A“各个领域”涉及面太广;C“预知未来的情况”不准确;D“事物间的彼此联系”太笼统,此项内容与本文提供的信息不一致)
11.A(懂得音律)
12.D(D与题干的“以”都是“在”,ABC句的“以”分别是“因”、“用”、“凭”。)
13.B(①的“少”是“很少”。②的“少”是“稍微”,③的“节”是“节奏”,④的“节”是“骨节”。
14.B(正是因为周全的技艺已达巅峰,“老贾”才赠重金的。)
15.C(诗中无对操军兵败的惋惜)
16.B(杜诗并没描写操军苦战场面)
17.略
18.略
19.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20.绘画是在一定的空间用造型语言表现瞬间的视觉形象。
21.画面含蓄,意境深远,给读者留下想像的空间。
22.B、C(A中主旨是画与诗的联系和区别;D说明“写诗要缘物寄情,以景寓性,以求达到情景交融和意在言外的艺术效果,起到引人入胜,浮想联翩的作用”;E第2自然段的核心意思是,绘画要迁想妙得,要有巧妙构思)

参考译文
徐州人周全,擅长演唱南、北曲。一天,他在酒馆唱《赏花时》,声音既洪亮、节奏也有快慢。邻家有个老商人,一向以熟知音律而自负,(演唱者)很少有让他满意的,(这时)听见(周全的)演唱声,(本来)正困倦地躺着,也立即折身而起,靠着床,皱着眉头,担心第五句最难唱,可能(周全)唱不下去;接着(竟继续传来)婉转曲折、快慢合拍(的演唱声)就跟他自己平日所练习的唱法一样。于是他跳下地来,回头看见几上有十两白银,一千多文铜钱,还有两端彩绸,便用一个托盘托着,双手扶在头顶,双腿跪行,到周全住的地方,口称:“祖师爷,我年老快死了,才听到您这高妙的唱腔,愿把这微薄的礼物送来奉献(给您)。”——这个商人并不是很富裕的——周全却因此名闻天下。
周全曾教过两个徒弟,一个是徐锁,一个是王明,都是宽州人,也都很能表现出周全唱腔的高妙之处。每当有人来跟周全学艺,他就先让人家唱一、两只曲子,(看看)他的嗓子适合唱哪种调子,然后再按比较接近的调子来教他。教授徒弟,一定在晚上。师徒相对地坐着,点上一炷香,师父拿着。他举得高,(徒弟的)声音便随着高;手中的香停下来,声音也随着停止;他把香举得低些,(徒弟的)声音也随着低下去。这是因为唱词(的时候)特别应讲究抑扬顿挫,符台节拍,(如果)不用香来(指挥),却用嘴来指导,(徒弟既要)专心听师父的指导,(又要)专心唱词,就会互相干扰;如果(徒弟)用眼睛注视着香的高低,唱词的时候就会随之变化,心和口就配合得十分协调了。 (222.174.245.242)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情况调研』  下一个『2008年语文版九年级中考质检卷练习(含听力)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