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大附中语文(必修一)中段考试题目和答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华南师大附中语文(必修一)中段考试题目和答案(高一必修一 粤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是一份质量很高的语文粤教版必修1的模块结束时评价性考试卷。华南师大附中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中段教学检查高一年级语文(必修1)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基础知识(共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隽永(juàn)熨帖(wèi)干瘪(iě)真知灼见(zh
试题预览
  是一份质量很高的语文粤教版必修1的模块结束时评价性考试卷。
华南师大附中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中段教学检查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1)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基础知识(共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隽永(juàn)    熨帖(wèi)     干瘪(biě)     真知灼见(zhuó)
B.拙劣(zhuō)    狩猎(shǒu)    戏谑(xuè)     丢三落四(là)
C.发酵(xiào)    袅娜(nuó)     蜚声(fěi)     打躬作揖(yī)
D.箴言(zhēn)    氤氲 (yūn)    戕灭(qiāng)   乳臭未干(xiù)   
2、下列各项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暇想     商榷     简明扼要    恬不知耻     再接再厉
B、桎梏     恪守     震聋发聩    水泄不通     未雨绸缪
C、白皙     追溯    一代枭雄     名燥一时     真知灼见
D、窒息     寒喧    不容质疑     为虎作伥     玉树临风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华罗庚看了那封大胆而又坦率的来信,没有暴跳如雷,也没有置若罔闻,而是如获至宝。
B.我们的生命,端坐于概率垒就的金字塔的顶端。面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我们还有权利和资格说我不重要吗?
C.棋盘上自己的棋子所剩无几,而对方却兵多将广,邹明感到在排兵布阵上有点捉襟见肘。
D.科技的发展给我们社会带来了进步,但是科技又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缺少道德的引导,科技也可能会给社会带来灾难。。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B.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C.2005年,我国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较好地完成了“十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D.有关专家表示,中国加快制定国家气候战略与世界气候日益变暖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有关。
5.把下列句子填在后面的横线上,组成语义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句子的序号)(3分)
①于是,我想用青春的热血给自己树起一个高远的目标。
②人又能攀多高?
③目标实现了,便是光荣;
④这事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向。
⑤这话不是要问双脚而是要问志向。
⑥不仅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是为了追求一种境界。
人能走多远?____________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丰富而充实,在我看来,这就是不虚此生。
6.仿照例句 “你是……,我是……,无论……,都……” 这一句子形式,以“写给母校”为题写一组句子。(3分)
例句:
写给故乡:你是一处温馨的港湾,我是你怀里驶出的一艘帆船,无论我将来泊在哪一个码头,码头上都闪烁着你的一盏航灯。
写给母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默写填空(8分)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              ,相去复几许? (《迢迢牵牛星》)
②惟草木之零落兮,               。((屈原《离骚》)
③汨余若将不及兮,              。(屈原《离骚》)
④爱而不见,              。     (《诗经•静女》)
⑤                ,靡有朝矣。    (《诗经•氓》)
⑥               ,以我贿迁。     (《诗经•氓》)     
⑦我有嘉宾,              。      (曹操《短歌行》)
⑧              ,何枝可依?      (曹操《短歌行》)

三、阅读(34分)
(一) 比较阅读陶渊明的两首诗,完成8—10题。(10分)
《归田园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移居》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善欺。
     注释:①将:岂    ②纪:经营
8、选出与“鸡鸣桑树颠”里的句式相同的一项(    )(3分)
A、狗吠深巷中                桃李罗堂前
B、肇赐余以嘉名              俟我于城隅
C、渐见愁煎迫                为仲卿母所遣
D、匪女之为美                恐年岁之不吾与
9、对这两首诗的阅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移居》中“有酒斟酌之”的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B. 《移居》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C.《归园田居》描写陶渊明辞官的原因以及辞官归隐后的悠闲的田园生活,表现了诗人超俗不羁的性格和闲适愉悦的心境;而《移居》全诗则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D.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白描的手法,语言典雅,诗意淡然,情、景、人交融,营造出了一种恬静淡雅的诗境,使读者领略到一种特有的情趣,获得美好享受。
 10、这两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不同之处,请你写出两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①                                                                       

②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1—13题(6分)
张仪受笞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①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
                                               (选自《史记•张仪列传》)
注释:①而:你
1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指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玉璧)
B.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掠笞数百)
C.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偷璧之事)
D.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楚王)

12.下列各项加点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仪贫无行/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B.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忍而不能舍也
C.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莫令事不举
D.张仪既相秦/儿已薄禄相

1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
译:                                                                             
(三)阅读《荷塘月色》选段,完成14—17题(10分)
①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愣愣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树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②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侯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14.“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一句的意思是                        。(2分)

15.文中“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个句子意在突出                                  。(2分)
16.第①段中作者是从两个方面来衬托表现月光的。  一是                          ;
二是                                      。(2分)

 17.第②段末尾划线处,写蝉声与蛙声有什么作用?作者为什么说“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答:                                                                         
                                                                                 

(四)阅读课外现代文,完成18—20题(8分)
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
徐迅
   那是一块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冬天,父亲还坐在那里。低矮的屋檐,背后是红砖土墙。黑灰色的瓦片垂着耳朵,仿佛倾听着什么。父亲通常一个人不会说什么,只是静静地沐浴着阳光,取暖。
一个人是会老的。皱纹宛如屋檐上生满绿绣的青苔,上面摇曳着荒草。老人头发花白,牙齿脱落,身边斜靠着一根锃亮的竹拐杖。那样子像是一部接近尾声的黑白电影里的旧镜头。阳光不老,新鲜的光束里尽情跳跃着生命的尘埃。但父亲不见了。如今,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空落落的,如我空落落的心。泪水爬出我的眼帘,阳光使它格外的晶莹,如针芒般的阳光深深刺伤着我。阳光无影无踪地裹走了父亲,又依然照亮那里,如泻地的一摊水银,成为我面前不会消逝的最坚硬的事物之一。
   “来!晒晒太阳!”在乡村,尤其是冬天,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窝聚的老人们也最多。冬天里,阳光以一种最温暖、最明亮的姿态涂抹大地。树上尚没有凋零的叶片,通体金黄,兴奋得直打哆嗦。地上,一条狗蜷缩在阳光的被窝里,懒洋洋地,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或是让太阳烤干的牛粪。老人们开始在阳光里打捞着明灭的往事,交头接耳:谁家的猪养得最肥,谁家今年的收成很好,谁家的闺女腊月里要出嫁,谁家的小子又有出息了……他们大口大口饱食着阳光的盛宴,咀嚼阳光,毕毕剥剥,满嘴流油。通常,他们都以为这儿是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人间的天堂。他们的笑声、叹息声、诉说声像是无数把叮当当的小郎锤,把阳光敲成了金子般的碎片,然后乐呵呵地捂在怀里,俨然一个个财主佬。
   我想父亲,包括一些老人们,在他们的人生的暮年喜欢坐在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太阳底下倾诉,肯定隐藏着某种心灵的秘密:一定是额头皱纹里隐逸着的生命的苦涩需要在阳光下抚慰;内心经历太多,那阳光照耀不到的地方或许往事已经堆积得发霉,必须在阳光下曝晒一番;抑或身上流动缓慢的血液必须与阳光勾兑与打通,才会使他们更加舒展、坦荡、明媚。也可能他们想得更远,无边无际的黑正在向他们拥来,他们得赶紧拾掇起一些太阳的金枝,燃烧生命……因为,不仅一颗晦涩的心需要阳光的照耀;一颗纯净的心,也同样需要阳光的映照。最后,阳光收拾走了许多谜底,父亲肉体生命的消逝正如阳光的消逝一样。
 “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这是一位俄罗斯诗人的诗句。写这诗的巴尔蒙特这时仿佛就象一个婴儿,在春天里降生时一睁眼,就看到了温煦的阳光。他身上泛着金黄的绒毛。的确,阳光可以渗透所有的语言,但无法谛听;阳光像一块黄金可以让人贪婪地攫取,但无法永远占有;阳光像一朵鲜艳的花朵,却无法为一个人永远开放。剩下的你只有看看的份了!阳光照耀的日子,生活明净得一览无余,纤毫毕现;阳光进入土地所有事物的内部,使其发酵、膨胀、疯狂和生长。这些人们都可以看到,因此也体会出阳光本身充满的慈祥、温暖、仁爱和平静。我想,一个阳光铺就的舞台,父亲和他的乡亲裁剪着一块阳光的绸缎,然后紧紧地包裹住自己,就幸福地睡去了。
   但丁说:“我曾去过那阳光最多的地方,看到了回到人间的人无法也无力重述的事物。”(《神曲•天堂》)仅仅默念着这一句,我的心绪在阳光下就显得一派苍茫。

18.父亲和老人们为什么喜欢坐在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在文中找出四点相关的内容。(每点不超过12字。4分)
(1)                                                                             
(2)                                                                         
(3)                                                                          
(4)                                                                         
19.作者在文章最后一段引用但丁的话“我曾去过那阳光最多的地方,看到了回到人间的人无法也无力重述的事物。”有何用意?(2分)
答:                                                                         
                                                                             

20.下面对文章的评述,正确的两项是(  )(    )(2分)
   A、作者写父亲去世后的失落感,写又少了一张熟悉的面孔,写仿佛是在向阳光做着永别。在字里行间表露出对生命的无奈。
   B、本文语言表达感情充沛,大量比喻句的运用,使得全文读来如一条叮咚流淌的清溪,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C、老人们喜欢聚在阳光最多的地方,打捞明灭的往事,交头接耳拉家常,反映了老人们的晚年生活无聊寂寞。
   D、文中写一条狗蜷缩在阳光的被窝里,懒洋洋地,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或是让太阳烤干的牛粪。作者写狗舒服自在的神态,是为了烘托老人们幸福陶然的心境。
   E、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窝聚的老人们最多。这说明中国老年化社会已经到来,作者意在提醒人们要关注老年人的生存状态。

四、作文(4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个孩子,伸手到一个装满榛果的瓶子里,尽其所能地抓了一把榛果;当他把手收回来时,手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愿意放弃榛果,又不能把手缩回来,急得大哭。旁边一个人劝他说:“你知足些吧,只拿一半,让你的拳头缩小一些,你的手就很容易从瓶子里出来了。”
在生活中,有时候只有放弃才能得到,有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想获得,不想放弃,结果什么也得不到。你也许有类似的经历或感悟,请以“放弃”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华南师大附中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中段教学检查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1)试题答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基础知识(共18分,每小题3分)
1.(    )     2.(     )     3.(     )     4.(     )   
 
5.(只填句子的序号)__________________        

6.写给母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粤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上一个『田东高级中学05-06年上学期高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附答案)[1].rar』  下一个『九年级(下)第六单元文言文阅读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