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江苏高考语文模拟卷(附加题40分)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08年江苏高考语文模拟卷(附加题40分)(高三选择性必修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8年江苏高考语文模拟卷第Ⅰ卷阅读题甲必做题一、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读荷吴长忠(1)世人皆爱荷,叹其美艳,赞其高洁。常常地、细细地品味荷花,我感觉荷花、也许只有荷花,达到了美而至圣的境界。(2)圣和美无疑是人类所追求的价值体系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在人类感知自身及外部世界的过程中
试题预览
  2008年江苏高考语文模拟卷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做题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读  荷
吴长忠
    (1)世人皆爱荷,叹其美艳,赞其高洁。常常地、细细地品味荷花,我感觉荷花、也许只有荷花,达到了美而至圣的境界。
    (2)圣和美无疑是人类所追求的价值体系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在人类感知自身及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形成了人类的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的主要形式中,每一种形式都对应着一个核心概念,或曰核心价值。正如哲学之对应真,道德伦理学之对应善,法律之对应安,体育之对应力,圣和美则分别是宗教与艺术的核心概念。这个价值体系中的诸核心价值,在其最高境界则是相通的。其一例是高水平的体育竞赛不仅能引起人们对“更高、更快、更强”之趋于力的极限的赞叹,也能同时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即由核心价值“力”至核心价值“美”的渡溢。其另例如古希腊雕塑“断臂的维纳斯”,千百年来,面对这尊美得令人炫目的人体,没有人想过触摸或占有,她在人们的心底激起的是神圣的感觉,因为她的美而使人找到了一种近平神圣的自信,这是由核心价值“美”至核心价值“圣”的升华。
    (3)观诸四季花卉,或暗香清芳,明媚娇艳,或姹紫嫣红,百态千姿,实乃自然造化之精华。若自然界亦有核心价值体系,我相信“花”应居于体系之高端,正如“美”居于人类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之顶层。    
    (4)然因四时花卉生长特征自然品性之差异,给予欣赏主体的感觉也是不同的,更何况欣赏主体亦有千差万别,作为同一个体的欣赏者在不同时空环境下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5)秋天品味菊花,我为其风节而感动,“宁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伟丈夫也。冬天品味梅花,我为其勇毅而击节。自知风寒侵凌,依然前行报春,真勇士也。春天品味牡丹,我为其气韵而赞叹。看那姚黄魏紫在春阳下绽放,在春风中摇曳,似将日月精华集于一身,纵情恣肆地展示着生命的高贵与艳丽。
    (6)此花中三品,可赞可叹。然而细品其生命过程,止于在自然形态之荚艳中展示其节其气,而未入由美至圣之境界。入此境者,唯有荷花。你看她自盈盈清水中拔节而出,在纤尘不染的绿叶间绽放,在暖暖夏晖中凋谢,生来默默,归去静静,不争不嚣,无艾无怨。在转瞬间开放,为夏晨染一片亮丽,又在转瞬间逝去,为午后添一层静穆。我曾多次守候荷塘,却从未见一片荷花落下,似乎她特意选择人们不经意时归去。那不知什么时候洒落在荷叶上的花瓣,却片片鲜嫩,似从清水中绽出的新的花朵。你再看那未曾落下的残荷,却依然在惠风中、在清水上、在绿叶间摇曳着,绽放着妩媚。此时,我为荷的美艳而炫目,为荷的神圣而感动。
    (7)人生之匆匆犹荷花之来去。作为生命个体的人生是否也能像荷花一样,在归来归去间这么幽寂这么静美呢?荷花以其整个生命过程的纯美臻至“圣”的境界,似乎也以至美的一生昭示着我们,引导着我们戮力前行。
                                                 (选自《散文选刊》2007年第4期)
1.文章第(1)段“常常地、细细地品味荷花”中“品味”一词有什么含意?这句话在文中有哪些作用?(4分)



2.文章第(2)段列举“断臂维纳斯”的例子的目的是什么?(4分)



3.作者在第(5)段中写菊花、梅花、牡丹,其作用是什么?请结合原文具体说明。(6分)



4.结合全文,概括荷花“圣而美”的特点,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如何借鉴荷花的品性。(6分)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咸通末擢进士,礼部侍郎王凝特所奖待,俄而凝坐法贬商州,图感知己,往从之。凝起拜宣歙观察使,乃辟置幕府。召为殿中侍御史,不忍去凝府,台劾①,左迁光禄寺主簿,分司东都。卢携以故宰相居洛,嘉图节,常与游。携还朝,过陕虢,属于观察使卢渥曰:“司空御史,高士也。”渥即表为僚佐。会携复执政,召拜礼部员外郎,寻迁郎中。黄巢陷长安,将奔,不得前。图弟有奴段章者,陷贼,执图手曰:“我所主张将军喜下士,可往见之,无虚死沟中。”图不肯往,章泣下。
图本居中条山王官谷,有先人田,遂隐不出。作亭观素室,悉图唐兴节士文人。名亭曰休休,作文以见志曰:“休,美也,既休而美具。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②而聩,三宜休;又少也惰,长也率,老也迂,三者非济时用,则又宜休。”因自目为耐辱居士。其言诡激不常,以免当时祸灾云。豫为冢棺,遇胜日,引客坐圹③中赋诗,酌酒徘徊。客或难之,图曰:“君何不广邪?生死一致,吾宁暂游此中哉!”每岁时,祠祷鼓舞,图与闾里耆老相乐。王重荣父子雅重之,数馈遗,弗受。尝为作碑,赠绢数千,图置虞乡市,人得取之,一日尽。时寇盗所过残暴,独不入王官谷,士人依以避难。
朱全忠已篡,召为礼部尚书,不起。哀帝弑,图闻,不食而卒,年七十二。图无子,以甥为嗣,尝为御史所劾,昭宗不责也。
【注】①台劾:受有关部门揭发、举报。②耄:指年老。③圹:墓穴。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俄而凝坐法贬商州                    坐:因犯……罪或错误 
B.悉图唐兴节士文人                    图:画
C.客或难之,图曰:……                难:反驳 
D.尝为御史所劾,昭宗不责也            责:责问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卢携以故宰相居洛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B.寻迁郎中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C.客或难之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D.图与闾里耆老相乐        不久当归还,誓天不相负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天下大乱,自己生命面临威胁的重要关头,司空图坚持气节,决不向反叛者屈膝,历尽艰险,突破了重围。 
B.在战乱的岁月里,司空图选择了隐居的道路,并有自己的一套隐居理论,说话做事在常人看来往往比较怪异,避免了灾祸临头。 
C.由于司空图品节高尚,忠于朝廷,因而受到众多官员的器重和称赞,在仕途上一帆风顺,没有任何波折,最后做到了礼部尚书的高职。 
D.司空图对财物看得很轻,即使是自己的劳动所得,他也愿意和父老乡亲共同享受,在乱世中营造了一方和谐安宁的社会环境。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我所主张将军喜下士,可往见之,无虚死沟中。(3分)  


   (2)王重荣父子雅重之,数馈遗,弗受。(3分) 


   (3)时寇盗所过残暴,独不入王官谷,士人依以避难。(3分) 


三、古诗词阅读鉴赏(8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8分)
晓出黄山寺
高  翥
  晓上篮舆①出宝坊⑦,野塘山路尽春光。
试穿松影登平陆,已觉钟声在上方。
草色溪流高下碧,菜花杨柳浅深黄。
杖藜切莫匆匆去,有伴行春不要忙。
  【注】篮舆:竹轿。宝坊:对寺庙的敬称。
9.⑴这首诗可分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4分)


⑵作者说“杖藜切莫匆匆去,有伴行春不要忙”,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认识?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4分)

四、默写(8分)
10.将下面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登高》)
(2)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3)东船西舫悄无言,                     。(白居易《琵琶行》)
(4)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
(5)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6)舞幽壑之潜蛟,                     。(苏轼《赤壁赋》)
(7)路漫漫其修远兮,                     。(屈原《离骚》)
(8)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乙   选做题
五、(18分)
注意:本大题的两类试题分别为“论述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生任选一类作答,不得在大类之间交叉选做。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于丹式解读”:传播文化经典引起学界关注
近一段时间,于丹成了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人物。一边是她的书销售得异常火爆,先是《于丹<论语>心得》畅销,紧接着,《于丹<庄子>心得》新书签售活动创下日签售1.5万册的纪录。另一边是人们对于丹的解读众说纷纭、莫衰一是。在签售会当天,一位男士冲入签售会场,脱去外套,露出T恤,上面赫然写着“孔子很着急,庄子很生气”几个大字,以示抗议。3月2日,中山大学博士徐晋如联合清华大学、暨南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几位学生在天涯网上,发了一篇《我们为什么要将反对于丹之流进行到底》的帖子,称于丹“用《心灵鸡汤》般的语言来猥亵孔子”、“把人文理论庸俗化和媚俗化”,甚至希望“《百家讲坛》应立即让于丹下课,面向全国人民公开道歉”。这些学生联名表态“要将于丹抵制到底”,回帖者众多。拨开现象看本质,深究其本,所有纷争都指向一个焦点:传统经典应如何解读?
现在有“大话”经典、“水煮”经典、经典“心得”、“品”经典,等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个性化的方式对传统经典改写、解读,似乎成了一股风气。对这种现象,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只要它的立意有可取之处,并且不以严肃的学术研究自居,就仍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于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的解读是从‘学术金字塔’的塔尖走下来、与民众分享文化利益的一种尝试,采用的是‘心得’的方式,而非严肃的学术教材,这种解读并未伤害社会的群体记忆。”另一方面,经典的意义也是双面的,在特定的条件下也可能会束缚人们的思想或被保守主义者加以利用。个性化的、非学术化的解读,在一定的语境中能够起到解放思想、开放经典的作用。
长期从事文献传播学研究的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周庆山认为,于丹的成功之处在于借助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大众主流媒体解读经典文本,既迎合了国学热的文化潮流,更满足了公众在社会急剧转型期大众阅读期待心理,即寻求通过权威经典来找寻解脱精神压力乃至迷茫的良方与答案。
然而,这是否就意味着对传统经典的解读可以随心所欲、毫无顾忌呢?周庆山提出,通过大众媒体对一种经典知识和文本进行阐释要严肃认真,尽量避免误读。同时,媒体的传播不能过分追求收视率和轰动效应,还要考虑社会效益和文化影响,这就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个度可以用“信、达、雅”三个传播原则来概括:要准确把握经典的基本精髓,要易于被公众理解接受,要有较高审美价值。他觉得这也是今后类似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与传播活动中要注意的问题。
周庆山表示,经典传播的理想生态环境应该是在严谨把握经典文本基本精髓的基础上,采取诸如电视、电影、戏剧、多媒体甚至漫画等多种方式加以传播,传播方式只是一种形式,本质意义上还是要避免对经典文本的误读甚至歪曲。无论如何,作为有着博大精深文化底蕴的中国来说,有很多的传播资源可以发掘,而发掘时要当心别把它弄得支离破碎。
有研究者认为,中国的传统经典历经几千年风雨,不但没有被割断却日渐升温甚至火爆起来,再一次反映了传统经典顽强的生命力和永恒的魅力。人们希望从中获取心灵和生活上的指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这也呼唤着传统经典从学术圣坛走向民间,走到人们的生活中。这对文化传播者来说既是商机,又是一个不能回避的历史责任。“于丹式解读”再一次反映出传统经典走入民间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11.“用个性化的方式对传统经典改写、解读,似乎成了一股风气”,对这种个性化阅读的现象,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个性化解读只要立意可取,并且不以严肃的学术研究自居,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B.个性化的解读,在一定的语境中能够起到解放思想,开放经典的作用。
C.个性化的解读并不意味着对经典的解读可以随心所欲,无所顾忌。
D.个性化的解读应采用“心得”等方式,使经典从学术金字塔走下来、与民众分享文化利益。
12.“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与传播”应该遵循的原则,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大众传媒对经典知识和文本进行阐释时态度要严肃认真,尽量避免误读,形式可以不拘一格。
B.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底蕴博大精深,我们要把握“信、达、雅”的原则,理性谨慎地加以开发和传播。
C.传统文化的传播应寻求通过权威经典来找寻解脱精神压力乃至迷茫的良方与答案。
D.文化经典的传播不能过分追求收视率和轰动效应,还要考虑社会效益和文化影响。
13.一方面是于丹的书销售得异常火爆,另一方面她又遭到强烈反对,两方面的原因各是什么?(6分)
                                                                               
                                                                               
                                                                               
14.传统经典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永恒的魅力,你认为当今社会,人们应该以怎样的方式从传统经典中受益?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简要谈谈。(6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余秋雨访谈录
余秋雨没有手机,从来不上网,也很少看报纸,在安静的角落里思索是他钟爱的生活方式。
记  者:十几年前,大家都读您的书,现在可以通过网络来了解您。网络的发展,使现在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上网的人越来越多了。您如何看待?
余秋雨:现在中国的年轻人了解的东西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我们现在接受的资讯远远多于我们佩服的古人孔子、孟子、李白等,但我们没有超过他们,为什么?因为每个人心底的文化垃圾多了。古人说学富五车,其实算起来没有现在的一本书容量多,但他们可以在山下、水边静静地思考。而现在资讯多了,人们在一个资讯一个资讯中跳跃,却没有经过大脑的思考,某种意义上说,人成了资讯的奴隶,没有完成自我。
知道多是我们民族一个可爱的地方,也是我们的麻烦。什么消息都灵通,但是要腾出自己的独立空间用自己的思维来探索。当你没有太多杂的资讯干扰,用纯净的眼光看问题时,会发现一些深层的东西。不关注太多信息,却能保持一种罕见的人格,为安静的文化心态留下空间,这是文化重建事业非常重要的。
记  者:有很多人都模仿您《文化苦旅》的写作风格,被戏称为“余体”。您对这个问题有何看法?
余秋雨:《文化苦旅》是我刚开始写书,功力不够,后来写《千年一叹》时,我几乎把所用的形容词洗干净了,达到了散文的中年状态。我觉得新闻界,也需要提倡这种文风:干净的,不加修饰的真实,这也是我后来的追求。
记  者:请问您写作的时候会做怎样的思考?此次来宁夏之后会写作一些关于西夏的文章吗?
余秋雨:我去过很多地方,半年之后想一想,一年之后再想一想,不是回想这些城市到底重要不重要,而是看我的生命和这些城市之间的关系,它们在记忆里是否和我的生命斡旋。
事实上,我的生命和西北有很神秘的关系,《文化苦旅》是去甘肃后写成的,用江南的眼光看待西北的文化,产生了一种文学的情愫和文化的幅度。对我来说文化人有家乡,但是文化是没有界限的,中国的版图虽然有很多区划,但是中国文化是一个整体。
记  者:在一些文艺大奖赛上,很多歌星、影星在文化常识上经常不明所以,您如何看待公众人物在文化上的缺失?
余秋雨:举办文艺大奖赛,目的是通过这个平台让文化人与中国的普通百姓进行文化交流。我想有人因为大赛重温了李白的两句诗,苏东坡的几句词。
选手在接受文化考试的时候,文化也在接受考试。事实上,很多文化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和民众的选择中已经错位了。每一种文化都必须接受现代化的检验和考试,只有这样才会不断地更新不断地往前走。对于很多年轻人文化缺失的问题,应该用健康和乐观的心理做幽默的思考,不要做愤世嫉俗的人。
记  者:现在的盗版非常猖獗,中国是世界盗版大国,您认为这有什么文化背景吗?
余秋雨:盗版如同谣言一样难以制止。
中国人自古有是非之辩、忠奸之辩,但是缺少真假之辩。对假的东西始终太容忍,所以在中国假酒、假烟、假书、假奶粉很流行。这方面,媒体要充当为民众辨别真假的前哨部队。我的新书一出版,大学里就有人推着手推车叫卖,5块钱一本卖给学生,学生们都认为盗版书很好。我也很欣慰能够在第一时间里和学生进行精神约会,但是这个约会却是小偷安排的,这样就不好了。由于摸不清盗版书的具体来源,所以目前盗版打击起来还是比较难。
(记者:李东梅、尚陵彬,有删节)
11. 下列关于余秋雨对文化的看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面对太多太杂的资讯干扰,我们要腾出自己的独立空间用自己的思想来探索,用纯净的眼光来看问题,保持罕见的人格。
B.资讯日益丰富,传播媒介日益发达,但我们始终没有超越孔孟、李杜,其根本原因是我们接受的都是文化垃圾。
C.文化人有家乡,但文化是没有界限的,我们在探讨和研究中华文化时,应该将之看作一个整体。
D.每一种文化要不断地更新不断地往前走,都必须接受现代文化的检验和考试。
12. 下面对于盗版问题的说法,不符合文章意思的是(    )(3分)
A.中国自古以来缺少真假之辩,对假的东西始终太容忍,所以假冒伪劣很流行。
B.全社会都要树立防范盗版的意识,媒体要为民众辨别真伪发挥主体作用。
C.盗版书由于价格便宜,所以特别受到欢迎,尤其是没有固定收入的大学生的欢迎。
D.盗版书来源广泛,难以摸清,所以目前打击盗版还存在不少困难。
13.“余秋雨没有手机,从来不上网,也很少看报纸,在安静的角落里思索是他钟爱的生活方式。”记者把这句话放在访谈录的开头有何用意?(6分)



14.对公众人物(歌星、影星)在文化常识上存在的缺失,你是怎样看待的?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六、语知(6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借助2008年北京奥运会舞台,中国企业的品牌价值将得以提升,但奥运品牌战略不是短期行为,不要指望一蹴而就。
B.能源专家预测,如果国际社会进行经济制裁,禁止伊朗出口石油,油价上涨到每桶100美元绝非骇人听闻。
C.中国制鞋企业要摆脱欧盟的反倾销的困扰,就必须运用世贸组织的游戏规则,勇于抗争,克服举棋不定的保守思想。
D.我们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2006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当选人覆盖了证券、IT、航空、新能源等行业和领域,解读这份名单,我们可以清晰地辨认出去年中国经济的热点和脉搏。
B.让坝上地区的人们讨厌多年的西北风,如今恰恰给当地带来了实惠,迎风转动的“大风车”不仅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而且还带来了绿色能源——风电。
C.易中天教授关于“空城记”在历史上是曹操和吕布作战时所用,在《三国演义》里面被诸葛亮抢走了“发明权”,受到不少观众的质疑。
D.建设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稳定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选择性必修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期中试卷(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下一个『现代诗歌赏析专项训练(二)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