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一中高2008级摸底试题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高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四川省内江一中高2008级摸底试题
(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四川省内江一中高2008级摸底试题语文第Ⅰ卷(30分)一(每题3分,共12分)1.下面加点文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租赁( lìn)眷写(téng)箍桶(kū )商贾(gŭ)B.两靥( yè)盥洗(kuăn)迤逦(yĭ)掎角(jĭ)C.央浼(mĕi)裨将(pí)垓心(gāi)枕藉(jiè)D.打烊(yáng)
试题预览
四川省内江一中高2008级摸底试题
语 文
第Ⅰ卷(30分)
一(每题3分,共12分)
1.下面加点文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租赁( lìn ) 眷写(téng ) 箍桶(kū ) 商贾( gŭ )
B.两靥( yè ) 盥洗( kuăn ) 迤逦( yĭ ) 掎角( jĭ )
C.央浼( mĕi ) 裨将( pí ) 垓心( gāi ) 枕藉( jiè )
D.打烊( yáng) 蹩进( bié ) 庠序(xiáng ) 帐簿( bò )
2下面各项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出生 家庭出身 孽障 孽根祸胎
B.端详 满脸慈祥 首饰 首屈一指
C.灌注 全神贯注 俱增 与日俱增
D.补偿 得不尝失 两讫 迄今为止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置若罔闻了。
B.这种车,巴黎只有夜间才看得见;白天,它们好像自惭形秽,不出来。
C.1978年决分以后,帽子不胫而走,当时只觉得头上轻松,不曾想到冷。
D.他们母女二人,远没亲、近没邻,形单影只,只好听任他们摆布。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澳大利亚人麦士几十年来在许多厕所的门上画了彩画,给人们增添了生活情趣,他去世后,群众虽然怀念他,但艺术界却不把他列入艺术家。
B.北京奥运吉祥物选择五个福娃,既可以与奥运五环标志相呼应,又符合中国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情。
C.除了解决这些时下的问题,为了储蓄实名制的健康发展,金融机构等还有许多内容需要解决。
D.央视请来教育部部长周济,请他就当前备受指责的高考阐述官方立场,周部长坦承民众所指出的当前高中教育以应试为中心的问题是正确的。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5——7题(每题3分,共9分)
风雅以后有李杜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他们继承了诗三百篇以来美刺比兴的形式,楚骚一派芬芳悱恻的风格,汉魏乐府抑扬顿挫的章法,以及六朝民歌清新婉丽的语调,而加以变化运用,又继承又创新,写出许多完整美好的诗篇,不但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宝库,而且也树立起一块古典诗歌发展史上的里程碑:风雅以后有李杜。风偏于反映民情,是抒情的;雅偏于批评国政,是讽谕的。换一句话说,风大体是一种民歌,浪漫主义写作方法多一些;雅大体是一种叙事诗,现实主义写作方法多一些。因此,外国文学史上的理论(指“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搬到中国来,虽然也可以适用,但总觉得没有“风雅”两个字来得集中概括。而骚则兼有风雅之长,兼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长。李杜同是从风雅离骚变化出来,但李偏于风骚,而杜则偏于骚雅。李杜风格形成流派之后,几取风雅二字而代之。从此,诗人由于性格和学力关系,不免有所偏向。其间惟号称大家的,得体兼风雅,追攀李杜,蔚为一代的新声。换句话说,就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互相结合,相得益彰。就此点论,则风雅——李杜一条红线,始终贯串于二千余年古典诗歌的发展史中而未尝间断。
“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几乎同时出现当日诗坛,恰恰是反映出那个充实而有光辉时代的两面鲜艳无比的旗帜。他们有时用一种清真刚健的调子,歌唱那统一繁荣、乐观向上的时代;有时又以诗人特别的敏锐,挟着沉郁顿挫的感情,预感到盛极而衰的苦难,并且寄予深切的同情。一句话,弥漫着当日整个诗坛的是一派积极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精神,而李白和杜甫又恰恰是通过这错综复杂的时代遭遇和生活实践,各以特异的风格,在最大的一 致上,体现了那个不平凡时代整个民族的命运和动荡的灵魂。这就是伟大诗人李白和杜甫为什么能够在悠久的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迥出时流,站在诗歌艺术的最高峰,手挥目送,以全力陶铸灵魂、鼓舞人心的缘故。
5.下列对“新声”在文中的含义的理解,最恰当的是( )
A.指李白和杜甫创作的许多完整美好的诗篇。
B.指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既反映民情又批评国政的诗篇。
C.指李白和杜甫之后那些号称大家的诗人所创作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互相结合、相得益彰的作品。
D.指李白和杜甫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精神。
6.下列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白和杜甫诗歌虽然同是从风雅离骚变化出来,但李诗偏于风骚,而杜待则偏于骚雅;风雅——李杜一条红线,贯串于二千余年古典诗歌的发展史中。
B.中国古代诗歌的优良传统,用“风”“雅”两个字来代表,比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来得集中概括。
C.“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因为几乎同时出现当日的诗坛, 而且各以风骚和骚雅见长,所以成了时代的两面鲜艳无比的旗帜。
D.李白和杜甫继承了风雅离骚汉魏乐府以及六朝声律的优良传统,并加以变化运用,各以错综复杂的时代遭遇和生活实践,创作了反映那个充实而有光辉时代的作品,成为风雅之后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并峙的高峰。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白和杜甫都运用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都创作了能体现那个不平凡时代整个民族命运和动荡灵魂的作品。
B.李白和杜甫既总结过去,又融合新机,为中国诗歌艺术开辟了一条宽广而坦荡的道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
C.在李白和杜甫风格形成流派之后的诗人,一般诗人一般沿着李白流派的方向发展,或沿着杜甫流派的方向发展,而一些大家则沿着兼具李杜之长的方向发展。
D.李白总是用一种清真刚健的调子,歌唱那统一繁荣、乐观向上的时代,而杜甫则总是以诗人特别的敏锐,挟着沉郁顿挫的感情,预感到盛极而衰的苦难,并且寄子深切的同情,充分显示了各自特异的风格。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8——10题(每题3分,共9分)
李密传
李密,字令伯,健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蒸蒸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志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②。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日:“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③。安乐公得诸葛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简雅;《大诂》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④,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选自《晋书.李密传》)
注释:①醮:旧时称妇女再嫁。②游夏:两人均是孔子的学生长于文学。③虫流:尸虫外流,指死不得葬。④中人:指有权势的朝臣。
8.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 )
A.密奉事以孝谨闻 奉:奉命 B. 吴人称之 称:称职
C.是知成败一也 是:表判断 D.乃迁汉中太守 迁:升官
9.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遂以成疾 ②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B.①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 ②扣舷而歌之
C.①华善之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
D.①乃停召 ②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李密与张华的对话,表现出李密对忠贤兴国、奸佞误国的认识极其深刻。
B.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由,没有接受官职。
C.李密为官清廉,为人正直.很有才能,却始终没有得到皇上的赏识,未能调回京城任职,因此心怀怨恨。
D.李密在祖母刘氏过世后,应征太子洗马,实现了他在《陈情表》中所说的先尽孝后尽忠的诺言。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6分)
11.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曹操)固一世一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 渚 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4分)
②.孔明与言者无已敌,言教是以碎耳。(2分)
③.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4分)
12.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①.②.两题(8分)
西施 罗隐 西施滩 崔道融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宰嚭亡吴国, 西施陷恶名。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①.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在选材、立意上的异同。(4分)
答:
②.两首诗的议论各具特色,请分别对这两首诗的三、四句作简要赏析。(4分)
答:
13.按要求填写古诗句(8分)
①.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
②.长江,是历代文人吟咏的对象。苏轼《赤壁赋》中便用“_____,_____。”两句来慨叹人生之短促;杜甫的《登高》则用“_____,_____。”两句描绘登高远望所见的深远空旷之秋景。
③.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水也常被古代文人词客借以传情达意,如李煜《虞美人》以“问君能有几多愁? ______”抒写满腔愁绪,《浪淘沙》则以“_____,天上人间。”抒写亡国之痛,李清照更用“______,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抒写难言的相思之苦。
五.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14——17题(19分)。
桃红柳绿是故乡
①故乡是什么?面对我生命的降生与出发之地,我常常无言以对。因为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找不到一个富有诗意的答案。
②从生命的终极意义上说,人是经受不住一生漂泊之苦的。所谓四海为家只是一个关丽的谎言,其隐藏的本质是“没有家”。没有家,没有故乡情结,生命就显出平面和单薄。
③应该感谢承纳我们生命原初的栖居之地。即便那里惟有的风景或许是一座山岗、一道峡谷、一条小河、一片池塘或一棵大树什么的,但它们毕竟刺激和调动了我们最初的生命意识。它们使我们后来认识世界、感知世界成为一种可能;它们使我们后来滋生故乡意识和萌发离开故乡的勇气;它们使我们的生命永远处在一种回归与放逐的自我完善之中。……
④不论富饶还是贫瘠,不论鲜亮还是灰暗,故乡就是故乡,它只能永远让人们交付情感纺织的深刻眷恋。在永恒的眷恋中我们才有勇气抚慰心灵的种种创伤和人生的种种痛苦。
⑤从感觉上说,故乡永远处于大地的中央,而自己仿佛是一株远离太阳的向日葵,但总要把花盘转向故乡升起的那轮太阳。蜗居于现代都市的我,免不了要为生计奔波不止,时常像鱼一样游移在色彩缤纷的大街小巷,远离着日月星辰,远离着花草树木,在喧嚣与躁动中消蚀着岁月,耗费着精力。而故乡则在远方的日渐朦胧中变得更加深沉。那源自于遥远的穿透力让人不容置疑和无法拒绝。于是乎开始着手构思如何请好假期,如何打点行装,如何启程,如何撰写好一篇回乡赋。
⑥我和妻子、女儿是在一个春日融融的三月里踏进故乡热土的。一路上夫妻俩被女儿的种种问话折磨得口干舌燥。那接连不断的“这是什么花呀草呀、那是什么树呀鸟呀”等等诸多问题源自女儿幼小的求知领域。而在现代都市里,她注定没有机会提出这么多问题。不知为什么,我突然感到一种难言的隐痛和悲哀。因为我原以为吃穿不愁的女儿是幸福的,可走在乡间的路上时我才感到女儿其实是生活在现代都市里的一棵弱草,她无法面对真正的大自然,她无法感知山川河流和草木虫鱼。那种从电视荧屏上得来的一切‘富有’是抽象而脆弱得不堪一击的,你看,当我们踏进父母笑脸相迎的老家门槛时,一只小狗猛然窜出,就吓得女儿躲到我身后尖叫直哭……
⑦在故乡,我感到一种实在的澄澈与开敞,劳累已久的身心得到滋润和休憩。阳春三月,故乡桃花盛开,枯柳吐绿,女儿和村童们一道嬉戏在桃红柳绿的乡村景致中,我和妻子则感到了生命中少有的闲散与充实……
⑧到了归期,我和妻子及女儿告别依依不舍的故乡亲人,酸楚地踏上归程。途中,女儿问:“爸,你为什么淌泪?”“因为爸爸离开家了。”“我们的家不是在城里么?” “哦,对。我们的家是在城里,爸说的是离开故乡。” “故乡是什么?”突然间我。心底颤动了一下,女儿终于问到了我思考已久的问题。
⑨“桃红柳绿是故乡。”面对女儿停步仰望的疑问,我终于随口说出一句平淡无奇的话。想不到女儿眨眨眼笑着往前跳开了,嘴里喃喃地念道:桃红——柳绿——是——故乡。不知为什么,我竟顿然间有了如释重负的感觉。
14“那源自于遥远的穿透力让人不容置疑和无法拒绝"一句中的“遥远的穿透力”指的是什么?(3分)
答:
15.文中两次提到“不知为什么”,请分别对其原因作简要解释。(4分)
①“不知为什么,我突然感到一种难言的隐痛和悲哀。”
答:
②“不知为什么,我竟顿然间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答:
16第五自然段,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的作用是什么?(4分)
答:
17.文章开头就设问说:“故乡是什么?”从全文看作者所说的故乡究竟是什么?请根据文意分点概括。(8分)
答:
六、(15分)
18.提取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信息,写出4个关键词,(4分)
据报道,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仅1.6万卷“敦煌遗书”就有5000余米需要修复,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3000万册,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亟待抢修性修复,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100人。以这样少的人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
关键词: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面句子改写成由三个句子(可以是复句)组成的语段。
要求:1以“檀香山神店谷纪念陵园”为语段的开头。2表达简明连贯。3可删改个别词语。(5分)
曾为结束十年内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作出巨大贡献的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张学良先生和去年谢世的夫人赵一荻合葬在檀香山神店谷纪念陵园内一处占地约200平方米的绿草如茵的山坡上。
檀香山神店谷纪念陵园_____。
20“物语写作”很能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写作水平。请你另选一事物依照下面两句话的写法,再写两句。要求有一定的思想意蕴,字数不必与例句相同。(6分)
事物:天平
批评:谁给的东西多就倾向谁。
褒扬:一生追求平等作为使命。
事物:_____
批评:_____
褒扬:_____
七.写作(60分)
请以“把心打开”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定,不少于800字。
四川省内江一中高中08级语文摸底试题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B B C C D D D C
非选择题
四11翻译文言文句。(10分)
①(曹操)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4分)
②和孔子说话的人没有人能和他自己相匹敌,因此说话细碎。(2分)
③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里的名声清廉谨慎,所以没有弹劾他。(4分
12诗歌鉴赏。(8分)
(1) 相同点:①选材,两首诗针对的是同一历史事件——吴国灭亡。(1分);②立意,相似,都反对将吴国灭亡的责任强加在西施身上。(1分)不同点:罗诗认为吴国灭亡“自有时”,自有其深刻的原因,不应归咎于西施个人。(1分)崔诗认为承担吴国灭亡之罪的应当是奸臣宰嚭,不应让西施当“替罪羊”(1分)
(2) 罗诗把对“西施亡吴”观点的批评,通过含蓄委婉的疑问语气表述出来,引人深思。(2分)崔诗运用拟人手法,描写西施滩的春水也好像在为西施鸣不平,把议论和描写有机结合在一起,形象生动。(2分)
13默写填空(8分)
①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②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③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流水落花春去也 花自飘零水自流。(每句1分)
五:现代文阅读(19分)
14:人们对故乡永恒的眷念情结。(3分)
15:①单一的城市蜗居生活,使女儿对大自然几乎一无所知,这是做父母的失误。②因为给“故乡是什么”这个长期困扰我的问题找到了一个富有诗意的答案。
16:比喻,(2分)突出作者回归故乡的感情日益强烈。(2分)
17:①故乡是我们生命的降生与出发之地②故乡是我们生命的回归与放逐的自我完善之所③故乡是我们交付情感的永恒的眷念④故乡是我们抚慰心灵创伤和人生痛苦的寄托
六:语言运用(15分)
18:关键词是 古籍 修复 人才 不足 (4分)
19:檀香山神殿谷纪念陵园内有一处占地约200平方米的绿草如茵的山坡。张学良先生和去年谢世的夫人赵一荻就合葬在那里。他曾为结束十年内战,促进第二次国共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作出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5分)
20示例:月亮 批评 不过是借太阳的光辉来炫耀自己 。
褒扬 历尽千山万水,给黑暗世界带来光明。
七:作文(略) (222.214.134.250)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试卷
上一个『
2007年中考语文新题选萃
』  下一个『
八年级第三单元测试题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