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一中高二月考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伊春一中高二月考题(高二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二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试题命题人:孙业成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写在作文卷上,否则不得分。3.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和作文卷,试卷妥善保存。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
试题预览
  高二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试题
命题人:孙业成
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写在作文卷上,否则不得分。
3.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和作文卷,试卷妥善保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颠(diān)覆   窈(yǎo)然     重蹈(dǎo)覆辙       华(huá)而不实
B.弊(bì)端   贿赂(luò)   霄(xiāo)壤之别    铿(jiān)然有声
C.瑰(guī)怪    懈(xiè)怠     既往不咎(jiū)       幽暗昏惑(huò)
D.荒谬(miù)    凯旋(xuán)    鸣钟击磬(qìng)      胜负之数(shù)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贪得无厌     换得换失     背信弃义     抱新救火
B.深思慎取     声如宏钟     泣下沾襟     悬牙绝壁
C.化险为宜     仓皇逃窜     中流砥柱     七窍生烟
D.锦囊妙计     披荆斩棘     身先士卒     森然可怖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西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像我们这样的大学生汗牛充栋,比比皆是,根本算不上什么。
B.月色溶溶,天水寥廓,我们或坐在树下谈笑自若,或坐在船上扣舷高歌,或立于小石桥上对月凝思。
C.张之才一见自己的父亲受了这么大的委屈,忍俊不禁,拿起菜刀追出门去,要和渔霸拼个你死我活。
D.晴朗的夏夜,躺在辽阔的大草原上,望着天上恒河沙数般的星星,真是惬意极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能否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B. 由市政府牵头、省级医院加入、全市统一部署的社区医疗网络,将在2001年下半年初步建成。
C.李明德同志在担任营长、团长期间,多次被评为训练先进单位和后勤保障模范单位。
D.法律专家的看法是,消费者当众砸毁商品只是为了羞辱或宣泄自己的不满。

二、文言基础(12分,每小题3分)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率:全都,一概)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址:基址)
  A.                                       B.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速:招致)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阳:南面)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一定,应当)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系:绳索)
C.                                      D.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则:原来)     斯用兵之效也(斯:这)
6. 下列对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的说明,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李牧连却之(却:使……却,击退。动词使动用法)
B.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乘船。名词作状语)
C.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使……谬,弄错。形容词使动用法)
D.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深:深度。形容词作名词)
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B. 至莫夜月明
C.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D. 暴秦之欲无厌
8.对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的说明,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赵尝五战于秦(介宾短语后置,可理解为“赵尝五于秦战”)
B.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省略句,可理解为“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
C. 古之人不余欺也(宾语前置句,可理解为“古之人不欺余也”)
D.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判断句,判断词为“是”)

三、课内文言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①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②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③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9.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余方心动欲还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A.                                         B.
     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有大石当中流                              噌吰如钟鼓不绝
C.                                         D.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10.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余固笑而不信也
A.                                     B.
    与向之噌吰者相应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徐而察之                               微波入焉
C.                                     D.
    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如乐作焉
11.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够观察这座被人称为“石钟”的山。
B.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边咳边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
C.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
——船绕到两山之间,将要进入港口,有块大石头挡在水流的中央,上面可坐一百人。
D. 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
——石头悬在空中,而且有许多窟窿,把风浪吞进去又吐出来。
12.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寺僧使小童持斧”扣石发声,说明他们相信李渤的说法,也说明李渤的说法影响挺大。
B.作者与长子夜至绝壁之下,听到了栖鹘的叫声、老人的咳嗽声和笑声、还有鹳鹤的叫声。
C.作者极力渲染阴森恐怖的气氛,是为了表现自己为了探求真理而无所畏惧的精神。
D.文中三次写到“笑”,颇有意思。第一个“笑”是怀疑和否定的笑;第二个“笑”是掩饰内心的恐怖;第三个“笑”是轻松愉快的笑,含有几分得意。

四、课外文言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16题。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安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选自苏辙《六国论》,有删节
13.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 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    咎:责怪。
B. 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厚:丰厚。
C. 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阴:暗中。
D. 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困:疲惫不堪。
14.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
A. 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
B. 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
C. 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D. 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15.下列对“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这句话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把韩魏两国丢弃给秦国,而四国在后方休息。
B.将韩魏两国让秦国去收拾,而四国在后方休养生息。
C.用韩魏两国去对付秦国,而四国在内部休养生息。
D.将韩魏两国交给秦国,而四国在内部休息。
16.下列对六国灭亡的原因的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当时之士虑患疏而见利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不懂得采用厚韩亲魏以摈秦的策略。
B. 天下诸侯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以致秦兵未出而已自困矣。
C. 六国不能团结一致,合力抗秦,却自相残杀,致使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
D. 千里之秦,过于强大,而韩魏又不能独当秦,因而六国不免于亡。

第Ⅱ卷(共102分)
五、文言翻译(10分)
将上文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7.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2分)
翻译:                                                                          
18.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3分)
翻译:                                                                          
19.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5分)
翻译:                                                                          
                                                                                
六、诗歌鉴赏(8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解: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20.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结合颔联、颈联和尾联,对此作具体说明。(3)
答:                                                                            
                                                                                
21.“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4)
答:渲染了                     的氛围;表达了作者                        的心情。
22.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1)
答:                                                                           

七、默写填空(16分,每空1分)
23.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苏洵《六国论》)
24. 悲夫!有如此之势,……,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同上)
25.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
                             ,                          。(同上)
26.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            ,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7.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同上)
28.                  ,谦得益。(欧阳修《伶官传序》)
29.忧劳可以兴国,                            。(同上)
30.夫                       ,                          ,岂独伶人也哉! (同上)
31.                               ,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八、大阅读(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32——36题。
西湖梦
余秋雨
西湖胜迹中最能让中国文人扬眉吐气的,是白堤和苏堤。两位大诗人、大文豪,不是为了风雅,甚至不是为了文化上的目的,纯粹为了解除当地人民的疾苦,兴修水利,浚湖筑堤,终于在西湖中留下了两条长长的生命堤坝。
但是,就白居易、苏东坡的整体情怀而言,这两道物化了的长堤还是太狭小的存在。他们有他们比较完整的天下意识、宇宙感悟,他们有比较硬朗的主体精神、理性思考,在文化品位上,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峰巅和精英。他们本该在更大的意义上统领一代民族精神,但却仅仅因辞章而入选为一架僵硬机体中的零件,被随处装上拆下,东奔西颠,极偶然地调配到了这个湖边,搞了一下别人也能搞的水利。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历代文化良心所能作的社会实绩的极致。尽管美丽,也就是这么两条长堤而已。
也许正是对这类结果的大彻大悟,西湖边又悠悠然站出一个林和靖。他似乎把什么都看透了,隐居孤山二十年,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远避官场与市嚣。他的诗写得着实高明,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来咏梅,几乎成为千古绝唱。中国古代,隐士多的是,而林和靖凭着梅花、白鹤与诗句,把隐士真正做道地、做漂亮了。在后世文人眼中,白居易、苏东坡固然值得羡慕,却是难以追随的;能够偏偏到杭州西湖来做一位太守,更是一种极偶然、极奇罕的机遇。然而,要追随林和靖却不难,不管有没有他的才分。梅妻鹤子有点烦难,其实也很宽松,林和靖本人也是有妻子和小孩的。哪儿找不到几丛花树、几只飞禽呢?在现实社会碰了壁、受了阻,急流勇退,扮作半个林和靖是最容易不过的。
这种自卫和自慰,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机智,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狡黠。不能把志向实现于社会,便躲进一个自然小天地自娱自耗。他们消除了志向,渐渐又把这种消除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云南玉溪一中分校高三模拟题』  下一个『宋词作家常识填空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