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B.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速:招致)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阳:南面)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一定,应当)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系:绳索) C. D.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则:原来) 斯用兵之效也(斯:这) 6. 下列对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的说明,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李牧连却之(却:使……却,击退。动词使动用法) B.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乘船。名词作状语) C.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使……谬,弄错。形容词使动用法) D.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深:深度。形容词作名词) 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B. 至莫夜月明 C.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D. 暴秦之欲无厌 8.对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的说明,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赵尝五战于秦(介宾短语后置,可理解为“赵尝五于秦战”) B.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省略句,可理解为“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 C. 古之人不余欺也(宾语前置句,可理解为“古之人不欺余也”) D.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判断句,判断词为“是”)
三、课内文言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①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②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③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9.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余方心动欲还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A. B. 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有大石当中流 噌吰如钟鼓不绝 C. D.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10.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余固笑而不信也 A. B. 与向之噌吰者相应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徐而察之 微波入焉 C. D. 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如乐作焉 11.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够观察这座被人称为“石钟”的山。 B.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边咳边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 C.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 ——船绕到两山之间,将要进入港口,有块大石头挡在水流的中央,上面可坐一百人。 D. 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 ——石头悬在空中,而且有许多窟窿,把风浪吞进去又吐出来。 12.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寺僧使小童持斧”扣石发声,说明他们相信李渤的说法,也说明李渤的说法影响挺大。 B.作者与长子夜至绝壁之下,听到了栖鹘的叫声、老人的咳嗽声和笑声、还有鹳鹤的叫声。 C.作者极力渲染阴森恐怖的气氛,是为了表现自己为了探求真理而无所畏惧的精神。 D.文中三次写到“笑”,颇有意思。第一个“笑”是怀疑和否定的笑;第二个“笑”是掩饰内心的恐怖;第三个“笑”是轻松愉快的笑,含有几分得意。
四、课外文言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16题。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安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选自苏辙《六国论》,有删节 13.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 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 咎:责怪。 B. 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厚:丰厚。 C. 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阴:暗中。 D. 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困:疲惫不堪。 14.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 A. 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 B. 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 C. 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D. 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15.下列对“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这句话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把韩魏两国丢弃给秦国,而四国在后方休息。 B.将韩魏两国让秦国去收拾,而四国在后方休养生息。 C.用韩魏两国去对付秦国,而四国在内部休养生息。 D.将韩魏两国交给秦国,而四国在内部休息。 16.下列对六国灭亡的原因的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当时之士虑患疏而见利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不懂得采用厚韩亲魏以摈秦的策略。 B. 天下诸侯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以致秦兵未出而已自困矣。 C. 六国不能团结一致,合力抗秦,却自相残杀,致使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 D. 千里之秦,过于强大,而韩魏又不能独当秦,因而六国不免于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