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一第二册第五单元测试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日常阶段测试
试题
名称
人教高一第二册第五单元测试(高一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第二册第五单元测试题考试时间:2007年2月7日第Ⅰ卷(共60分)一.基础知识(共60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鲰(zōu)生癸(guǐ)丑惆(chóu)怅百结蹑(niè)手蹑脚B.氓(méng)隶瞋(chēn)目游目骋(chěng)怀难(nán)兄难弟C.彘(zhì)肩彭殇(péng)惠(huì)风和畅世殊事异(yí)D.劲(jìng)弩棹
试题预览
  第二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考试时间:2007年2月7日
第Ⅰ卷(共60分)
一.基础知识(共6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鲰(zōu)生 癸(guǐ)丑 惆(chóu)怅百结 蹑(niè)手蹑脚 
B.氓(méng)隶 瞋(chēn)目  游目骋(chěng)怀 难(nán)兄难弟
C.彘(zhì)肩 彭殇(péng) 惠(huì)风和畅 世殊事异(yí)
D.劲(jìng)弩  棹(zhào)桨 目眦(zì)尽裂 涓(juān)涓溪流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蒙故(旧的)业,因遗(前人遗留下来的)策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计算)长絜大③举(举起)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④刑人如恐不胜(剩余)⑤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处所,地方,这里指曲水的旁边)⑥未尝不临(面对,引申为阅读)文嗟悼⑦聊乘(乘着)化以归尽⑧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行为)休
A.①③⑤⑦⑧ B.②④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⑥
3.下列各组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②距关,毋内诸侯 ③张良出,要项伯 ④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⑤将有事于西畴⑥令将军与臣有郤⑦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A.①③⑤⑦ B.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⑦
4.下列句子中的词语属于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组是:
①席卷天下 ②沛公军霸上 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④籍吏民,封府库 ⑤足以极视听之娱⑥或棹孤舟  ⑦常以身翼蔽沛公 ⑧范增数目项王 
A.②④⑥⑧  B.①③⑤⑥ C.①②③⑦ D.②⑤⑥⑧
5.对下列加点的“之”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①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代词,称代“项王”)②拔剑撞而破之(代词,代“玉斗”)③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代词,代沛公)④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结构助词“的”)⑤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动词,到)⑥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①②  B.③  C.⑥  D.③⑥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西汉洛阳人,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人称贾生。著有《新书》,《过秦论》是其中著名篇章,分为上、中、下三篇,课文所选为上篇。
B.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其著《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历史文学巨著,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炎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三千年的历史。
C.王羲之,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人。出身于士族名门,我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D.陶潜的《归去来兮辞》,宋代欧阳修曾这样评价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可见,其文在当时的历史价值非同一般。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属于使动用法的一组是:
①外连横而斗诸侯 ②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③项伯杀人,臣活之 ④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⑤君安与项伯有故⑥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⑦齐彭殇为妄作 
A.①②③⑤⑥⑦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⑥⑦ D.③④⑤⑥⑦
8.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组是:
①为天下笑者,何也?②乐夫天命复奚疑③胡为乎遑遑欲何之④引以为流觞曲水 ⑤大王来何操⑥忌不自信⑦若属皆且为所虏 ⑧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⑨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④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⑥⑦
阅读(一)完成9—10题。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9.对句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威震于殊俗 殊俗:不同的风俗,指边远的地方 B.蹑足行伍之间 蹑足:慢慢地走 
C.才能不及中人 不及,赶不上                   D.率疲弊之卒 疲弊:疲惫
10.与“天下云集响应”中的“云”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包举宇内           B.却匈奴七百余里 
C.序八州而朝同列     D.南取汉中
阅读(二)完成11—13题。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军中,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11.对下列加点的虚词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A.今者出,未辞也,为之(他)奈何? B.度我至军中,公乃(就)入。
C.公为(替)我献之。 D.会其(他)怒,不敢献。
12.下列与“道芷阳间行”中的“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B.间不容发
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D.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13.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A.何辞为?B.大王来何操?C.沛公安在? D.此天子气也。
阅读(三)完成14—15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14.比较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②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①及其所之既倦②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A.两个“修”字相同,两个“之”字相同 B.两个“修”字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C.两个“修”字不同,两个“之”字不同 D.两个“修”字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15.下列句子是省略句的一句是:
A.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B.悟言一室之内 
C.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D.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阅读(四)完成16—18题。
食凫雁必以秕
邹穆公有令,食凫雁者必以秕,毋敢以粟。于是,仓无秕而求易于民,二石粟而易一石秕。吏请曰:“以秕食雁,为无费也。(1)今求秕于民,二石粟而易一石秕,以秕食雁,则费甚矣。请以粟食之。”公曰:“去!非而所知也。夫百姓煦牛而耕,曝背而耘,苦勤而不敢惰者,岂为鸟兽也哉?粟米,人之上食也,奈何其以养鸟也?且汝知小计而不知大计。周谚曰:‘囊漏贮中’,而独弗闻欤?夫君者,民之父母也,取仓之粟移之于民,此非吾粟乎?(2)鸟苟食邹之秕,不害邹之粟而已。粟之在仓与其在民,于吾何择?”邹民闻之,皆知其私积之与公家为一体也。(选自贾谊《新书•春秋》)
16.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凫雁者必以秕:食,喂养 B.以秕食雁,为无费也:费,耗费
C.夫百姓煦牛而耕:煦,和悦 D.曝背而耘,苦勤而不敢惰者:曝,暴露在日光下
1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食凫雁者必以秕/怀良辰以孤往  
B.去!非而所知也/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
C.鸟苟食邹之秕,不害邹之粟而已/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D.粟米,人之上食也,奈何其以养鸟也/恐前后受其敌
18.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解说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汝知小计而不知大计”中的“小计”指目光短浅只知算眼前账;而“大计”则指为国计民生的长远着想。
B.“仓无秕而求易于民”一句说明这种情况在当时是很盛行的。
C.文中小吏认为用粟米喂鸟是一种浪费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一类人的想法。
D.通读全文,我们不难看出:本文通过邹穆公的所言所行主要反映了贾谊以人民为根本的“民本思想”,即民富才能国强。
阅读(五)完成19—20题。
高祖送徒郦山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3)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
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东游以厌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吕后有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问之。吕后曰:(4)“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高祖心喜,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19.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②乃前拔剑击蛇  良乃入,具告沛公
A.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乃”字相同 B.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乃”字不同
C.两个“为”字不同,两个“乃”字相同 D.两个“为”字不同,两个“乃”字不同
2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高祖怪问之”中的“怪”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一犬坐于前                 B.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C.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D.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第Ⅱ卷(共40分)
21.(共20分,每小题5分)把第Ⅰ卷阅读(四)和阅读(五)中画线部分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求秕于民,二石粟而易一石秕,以秕食雁,则费甚矣。
(2)鸟苟食邹之秕,不害邹之粟而已。
(3)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
(4)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
22.(共20分)默写。
(1)及至始皇,________________,振长策而御宇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威震四海。
(2)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________,杀豪杰;收天下之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弱天下之民。
(3)是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可乐也。
(4)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D④胜,为“尽”的意思⑦乘,为“顺着”⑧行,为“将要”。
3.C① 从,通“纵”② 距,通“拒”;内,通“纳”③ 要,通“邀”④ 蚤,通“早” ⑥ 郤,通“隙”
A.②④⑥⑧  B.①③⑤⑥ C.①②③⑦ D.②⑤⑥⑧
4.A① 席,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② 军,驻军,名作动③ 夜,连夜,名词作状语④ 籍,登记,名作动⑤  极,形容词作动词 穷尽⑥ 棹,动词“划” ⑦翼,像鸟的翅膀一样 名作状⑧ 目,名词作动词 用眼睛看
5.B代词,代这件事
 6应为“黄帝”
7.B⑤故,形容词用作名词,老交情⑥ 兄,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⑦ 齐,看作相等 用作动词。
8.C①被动句式④ 省略句⑦ 被动句式⑧ 判断句⑨ 状语后置
9.B 用脚踏地。这里有“置身于……”的意思
10.A(B.却,使动用法C. 朝,使动用法D. 南,名词作状语)
11.B“乃”为“才”。
12.A都为副词(B中间C夹杂D参与)
13.D
14.B两个“修”都是“长”的意思;第一个“之”动词“到”,第二个为助词。
15.B.
16.C煦,温暖,指日出时。
17. A.第一个“以”是介词“用”;第二个为连词“而”(B“你”C“的”D代词)
18.B(没有根据)
19.A.两个“为”字介词“替”,两个“乃”字连词“于是”
20.都为意动用法(A 犬,名词作状语,像犬一样B 怡,愉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 ……愉快D 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21.(1)现在(用粟米)同百姓换秕糠,二石粟米才能换一石秕糠,(这样)用秕糠饲养鸭鹅耗费太大了。(2)鸭鹅之类如果吃了邹国的秕糠,就不会损害邹国的粟米了。(3)后面的人来到高祖崭蛇的地方,看见一个老妇人在夜色中哭泣。(4)你藏匿的地方,上面常有云气,所以我依云气去找,就常常能找到你。
22.(1)奋六世之余烈,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2)隳名城  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3)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4)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5)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参考译文】
邹穆公下达命令,饲养鸭鹅一类家禽必须用秕粮,不准许用粟米。在这时,官仓秕粮用没了,就(用粟米)同百姓换秕糠,二石粟米才能换一石秕糠。官吏(向穆公)请求说:“用秕糠饲养鸭鹅,是为了减少耗费。现在(用粟米)同百姓换秕糠,二石粟米才能换一石秕糠,(这样)用秕糠饲养鸭鹅耗费太大了。请允许用粟米饲养鸭鹅。”穆公说:“你不要再讲了!(我的这种做法)不是你所能够懂得的。老百姓在太阳刚出就赶牛下地耕作,烈日晒着脊背仍在地里劳作,辛苦劳作从来不敢懈怠,难道是为了喂养鸟兽(才生产粮食)吗?粟米,是人们最好的粮食,怎么能用来养鸟呢?况且你只懂得‘用粟米换秕糠,耗费太大了’,只算经济上的进出,却不懂得这是公私之积合为一体,以粟米换秕糠可以储粟米于民、于国无害的大道理。周谚说:‘口袋里漏出的粮食仍留在仓库中’,难道你就没有听说过吗?国君是老百姓的父母,取官仓的粟米转移到老百姓家里贮存,难道这不就是我(国君)的粟米吗?鸭鹅之类如果吃了邹国的秕糠,就不会损害邹国的粟米了。粟米贮存在官仓和贮存在百姓家里,对我来说有什么区别呢?邹国的百姓听了邹穆公这番话,都懂得了自己贮存的粮食与公家是一体的了。
【参考译文】
高祖凭着亭长的身份替县里押送一批役徒到郦山给秦始皇修造陵墓,许多役徒在途中逃走了。高祖估计,等到郦山的时候,役徒可能全都逃光。走到丰邑县西面的沼泽地时,他便让大家停下来喝酒休息。到夜间,他把役徒们都松绑了,说:“你们都走吧,我也从此要隐匿逃遁了。” 役徒中有十多个年轻力壮的汉子愿意追随高祖同行。高祖带着酒意,(领着大家)连夜穿过沼泽地,命一名壮士在前面探路。探路的人回来报告说:“前面有条大蛇挡住了去路,请往回走吧。”高祖酒醉,说:“好汉走路,有什么可怕的!”于是赶上前去,拔剑崭蛇。蛇被分为两截,路被开通了。又往前走了几里,高祖酒力发作,醉卧于地。后面的人来到高祖斩蛇的地方,看见一个老妇人在夜色中哭泣。人们问她为什么哭泣,老妇人说:“有人把我的儿子杀死了,所以我为他哭泣。”大家又问:“你的儿子为什么被人家杀死?”老妇人说:“我的儿子是白帝的儿子,变成了蛇,挡在路上,如今被赤帝的儿子杀了,所以我才哭!”大家认为这老妇人不诚实,正要向高祖报告,老妇人却不见了。等后来人赶到前面时,高祖酒意醒了,大家将刚才发生的事告诉了高祖,高祖心中独自欢喜,颇为自负。而那些跟随他的人,也就一天比一天更敬畏他了。
秦始皇常常说:“东南有天子气。”因此他就巡游东方,想用皇帝之威镇压东南的天子气,高祖因怀疑此事与自己有关,觉得该躲避一下,便逃到芒、砀一带的深山大泽中隐藏起来。吕后跟人一同去寻找,常常能找到他,高祖感到很奇怪,问吕后(为什么一找就找到)。吕后说:“你藏匿的地方,上面常有云气,所以我依云气去找,就常常能找到你。”高祖听了心中非常高兴。沛县的年轻人有的听到这件事后,许多人都想去归附他。 (218.27.19.166)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日常阶段测试


上一个『洪塘中学2007级高一质量检查(期中考)』  下一个『高一下学期月考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