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中学高一素质班对抗赛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竞赛试卷
试题
名称
淮阳中学高一素质班对抗赛语文试卷(高一必修一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淮阳中学高一素质班对抗赛语文试卷命题:王邦义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本试题的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否则无效。只交答题卡。第Ⅰ卷(共48分)一、 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寥廓(liáo)百舸(kě)浪遏(è)方遒(qiú)B
试题预览
  淮阳中学高一素质班对抗赛语文试卷
命题:王邦义 
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本试题的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否则无效。
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共48分)
一、 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寥廓(liáo) 百舸(kě) 浪遏(è) 方遒(qiú) 
B.油腻(nì) 罗绮(qǐ) 寂寞(jì) 斑斓(lán)
C.媛女(yuán)坍圮(dān)倩影(qiàn)袅娜(nuó) 
D.蓊蓊郁郁(wěng)佝偻(lǚ)长篙(hāo)宁谧(m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云彩 神采飞扬 诚恳 开垦土地 B.暄响 寒暄客套 窗扉 敞开心扉
C.炫耀 耀武扬威 慰藉 声名狼藉 D.忧郁 犹豫不决 清凉 青山绿水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哦,再见吧,大海!/我永远不会忘记你______的容光。
②月亮_____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
③如果青蛙耐不住_____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A.庄严 渐渐 寂寞 B.威严 渐渐 冷清
C.庄严 逐渐 冷清 D.威严 逐渐 寂寞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知识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其缺乏。
B.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仅要办成体育竞技盛会,而且要办成各国运动员欢聚一堂、多元文化精彩纷呈的人类文化庆典。
C.        该研究所在其旁征博引的2005年度报告《重要现象》中写到,中国在世界经济强劲增长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D.        今日面世的《共和国万岁》邮票珍藏大系,版面设计新颖别致,邮票藏品丰富多样,可谓“邮苑奇葩,传世珍藏”。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自1993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诞生以来,已经累计有超过100万人次参与了影片的观摩。
B.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C.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件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D.今年的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将有所缓解,拉闸限电现象会相应减少,但整体上看仍然偏紧。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表达和内容的角度分类,诗歌有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三类,寓言诗属于叙事诗范围之内;从体裁角度分类,诗歌可分为旧体诗和新诗两大类。旧体诗指用文言和传统格律写的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新诗是现代涛歌的主流,而反映现代生活和现代人思想感情的旧体涛,也被认为是现代诗歌。
B、词最初称为“曲词”、“曲子词”,是配乐的;后来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故有人称之为“诗余”;又因为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又叫“长短句”。
C、徐志摩、闻一多、戴望舒都是现代著名的爱国诗人,《红烛》《发现》《预言》分别是他们的重要作品。舒婷是当代著名的女诗人,《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她的重要作品,《双桅船》是她的第一部诗集。
D、普希金是俄国伟大的诗人,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他的代表作。华兹华斯是英国“湖畔派”代表诗人。
7、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错误”之所以“美丽”,是因为“我”的经过让“春帷”里的“你”把“我”当成了“归人”,让“你”感到了安慰和甜蜜。)
    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蝾岁月稠。”(这两句意思是:与许多年轻的战友携手同来,到这里聚会、游览,一起回忆当年那许多不平凡的岁月。)
    C、“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寒潮一风雷”霹雳”三个意象象征艰难困苦等,“雾霭”“流岚”“虹霓”三个意象象征幸福美好的事物。两句诗意味“我”和“你”同甘共苦,永不分离。)
    D、“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这两句诗形象地表现了事物间普通存在的相对关系。)
阅读下面两首诗的片段,完成8-10题
(一)                             (二) 
轻轻的我走了,                     悲哀的
正如我轻轻的来;                   种族
我轻轻的招手,                     我们必须战斗啊!
作别西天的云彩。                   九月的窗外,
                                   亚细亚的
那河畔的金柳,                     田野上,
是夕阳下的新娘;                   自由呵......
波光里的艳影,                     从血的那边
在我的心头荡漾。                   从兄弟尸骨的那边,
                                    ...... 向我们来了,
(徐志摩《再别康桥》)              像暴风雨,
                                   像海燕。
                                  (田间《自由,向我们来了》)
8、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采用了白话,是打破了旧体诗格律束缚的新诗。
B.两首诗都采用了白话,是打破了旧体诗格律束缚的自由诗
C.《再别康桥》是新诗中的新格律诗。
D.《自由,向我们来了》是新诗中的自由诗。
9、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再别康桥》中的这两节分别押ai和iang韵。
B.《自由,向我们来了》这一节押ian 。
C.《再别康桥》节奏比较舒缓。
D.《自由,向我们来了》节奏短促如鼓点。
10、对《自由,向我们来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作者呼吁我们民族不能再忍辱负重了,必须投入战斗。
②.作者呼吁我们必须和悲哀的种族战斗。
③.语句短促,是对自由的急切呼唤。
④.诗中体现的是一种紧张激烈的情绪。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纸船——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1923.8.27
    A、诗的第—节从自己充满天真童稚的行为——折纸船写起,看似平淡的四行诗,为感情的倾诉作了铺垫。
    B、第二节写从船中抛出的纸船的种种去向都不符合诗人的心愿,诗人“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表现出诗人顽强的斗志和执着的追求。
    C、诗的结尾“卒章显志”,点明想象中进人母亲梦中的纸船是她含泪叠的,纸船这一意象寄托了她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
    D、这首诗托物寄情,构思新颖,使感情的抒发生动具体、含蓄深沉;较长的诗行,舒缓的语调,与所表达的感情非常协调。

12、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7日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我”,指喻体:‘鸟”而不是诗人自己。
二、文言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16题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姓名,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座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
选自《后汉书》)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    即:走到
B.何至相迫乎            迫:窘迫
C.隐身不见              见:出现
D.除为谏议大夫          除:授官
14.对下列句子中“乃”和“于”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乃变姓名    ②乃张目熟视 
③迫于典司    ④舍于北军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 ③和④不同
15.全都能表现严光狂傲不羁,淡泊名利的一项是:( )
①及光武即位,乃变姓名,隐身不见。
②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
③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
④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
⑤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
⑥除为谏议大夫,不屈。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1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光武称帝后,严光却改名更姓,隐居湖畔;后虽然勉强来到京师,仍然是狂傲如故。
B.侯霸是严光的旧交,想邀请他来家中叙谈,严光不去,只捎个口信提醒侯霸,一味阿谀奉承皇帝的旨意,就会走上绝路。
C.对光武帝亲自来访,严光“卧不起”“眠不应”,并且“以足加帝腹上”,表现出对皇帝权势的蔑视。
D.严光坚辞高官不受,始终过着归隐躬耕的生活,后人把他曾经垂钓过的地方起名叫严陵濑。
第 II 卷(共102分)
三、翻译和默写
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        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3分)
翻译:                                                              
                                                                      
②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养而择也。(3分)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4分)
(1)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帏不揭,                        。

(2)毛泽东在《采桑子•重阳》—词中,用“                        ”一句揭示了人生和自然的发展规律,用一句借景抒情的话“                      ”预示革命前途的光明,表达了诗人乐观、开阔的革命情怀。
四、古诗鉴赏
19、阅读陆游的《鹊桥仙•夜闻杜鹃》做题(6分)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
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释]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1)、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晚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诗人描绘这样景象的目的是什么? (3分)
答:                                                               。
(2)、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诗人怎样一种思想感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问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3题。( 16分 )
郑樵的夹漈(jì)山 
几年不见,再见涵江,亲切中夹杂着几分疏陌。这座有着浓郁水乡风味的千年古镇,变繁华了,城区扩大了许多,现代化的建筑触目可见。 
  在一帘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我们来到宫河口。当年繁闹的江南水街景象已全然不见,河口旁仅存的一列欧式红砖拱形骑楼,正寂寞而无奈地凝望着身下淤塞的河道。河边的大树,垂拂下枝条轻轻地拨弄着水面,似乎想捡拾一些往昔的回忆。
  社会的进程就是这样,我们正在得到些什么,同时也在丢弃些什么。 
  这种感觉不断困扰着我,直到我们走进一座山的怀抱,走进一个人的世界。 
  这座山叫夹漈山。普通地图册上没有它的标识,因为它太小了,如果把戴云山的群峰比做连绵起伏的海浪,夹漈山也许只是其中最不起眼的一簇浪花。 
  这个人叫郑樵,是生活在九百年前的一位民间史学家。他编撰的《通志》是继西汉司马迁之后的又一部纪传体史学巨著,与唐杜佑的《通典》、元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并称为“三通”。自来有“士不读三通,是为不通”的说法,可知郑樵在中国古代史学界的地位和影响。 
  因了郑樵,这座在地图上看不到名字的小山被载入中国文化史册,而郑樵也因了这座小山而被世人称为“夹漈先生”。 
  喧闹的城市在我们眼里渐渐远去,清明的山色,正沿着盘旋的道路尽情铺展。这里已是戴云山脉的东段,处处林幽涧深,闲云悠游,野径明灭。忽然感到生活的节奏放慢了许多,心也变得宁静起来。在一片幽篁中,在一角翘檐下,恍惚中,夹漈先生似乎正缓缓向我们走来。 
  九百多年前的这位读书人,憎恶官场黑暗,不愿走科举入仕之路,却立下宏志,要读尽天下古今之书,通百家之学。并决意隐居山野,以布衣之身为国家著述一部集史学大成的《通志》。 
  他自筑茅屋三间,取名“夹漈草堂”。他这样描绘自己的选择:“斯堂本幽泉、怪石、长松、修竹、榛橡所丛会,与时风、夜月、轻烟、浮云、飞禽、走兽、樵薪所往来之地。”于是,“结茅夹漈山中,与田夫野老往来,与夜鹤晓猿杂处。不问飞潜动植,皆欲究其情性”。 
  为什么郑樵偏要选择这样一处荒僻之地读书著作呢? 
  这和南宋初年的时局政治有很大关系。一个动荡的年代最容易滋养浮躁的心态,求功名的人多了,做学问的人少了。“靖康之变”后,年轻的郑樵也曾热血沸腾,多次上书枢密宇文虚中,请缨抗金,报效国家,但皆如泥牛入海。一番冷静之后,郑樵明白了许多,收起种种幻想,毅然选择了一条隐居修史的漫漫之路。在当时,私人修史是违法的事。郑樵此举,便注定了他一生要与穷困做伴、与寂寞为伍。 
  最初与郑樵一起在夹漈山读书做学问的还有他的堂兄郑厚。两人志趣相投,互为砥砺,一起度过了6年的光阴。这6年是兄弟俩最快活的日子,当知道谁家有藏书,他们甚至不远千里结伴前往,必将藏书读尽方归。春暖花开的季节,只要兴致来了,他们就提着酒饭到深山里去,在水石相激处,饮酒赋诗,畅论天下大事。兄弟俩一面读书,一面讲学授徒。当他们“讲学于芗林,四方从游者云集”。 
  郑樵29岁那年,在芗林寺旁建了一座修史草堂,作为今后长年修史著书的地方。他对这座草堂十分满意:“堂后青松百尺长,堂前流水日汤汤。西窗尽是农桑域,北牖无非花葛乡。”但就在这年,堂兄郑厚难耐孤寂,决意下山参加科考,在乡试、会试中均名列前茅。主考官夸赞他的文字:“索之古人中,当无一、二。”不久郑厚就被授了官,而且官越做越远,直做到湖南湘乡知县。而坚持在夹漈山读书修史的郑樵却因家庭变故而陷入了极度困穷之中,常常“厨无烟火”,但他仍然“风晨雨夜,执笔不休”,独力著述“汇天下之书为一书”的《通志》。 
  出仕后的郑厚,似乎官声并不显赫,遗著也不太丰盛。而穷愁潦倒的郑樵,历30年的寂寞和30年的坚韧,最终完成了200卷近700万字的《通志》。 
  我们登上草堂后山,郑樵石雕坐像就静静地树立在苍翠的松林里。周围听不到喧闹的人声,只有游云、野鸟、流泉日日和他相伴。夹漈先生左手握卷,右手执管,双目微启,若有所得。这里是先生一生的选择,也是先生一生的境界。
  选择僻静,选择孤独,选择坚持,也许,就是选择了成功。 
夹漈草堂远在戴云山东麓,其实,夹漈草堂又近在人们身旁。离尘嚣愈远,离先生愈近;离功名利禄愈远,离先生精神愈近。
20.请简要分析“河边的大树,垂拂下枝条轻轻地拨弄着水面,似乎想捡拾一些往昔的回忆”这句话在结构上和内容上的作用。(4分)

21.“这里是先生一生的选择,也是先生一生的境界。”这里的 “选择”、“境界”分别指的是什么?(4分)

22.从文中看,郑樵选择荒僻的夹漈山读书著作的原因是①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4分)
23.夹漈草堂明明远在戴云山东麓,可作者却又说“夹漈草堂又近在人们身旁”,请根据文意指出作者这样说的原因。(4分)
六、语言运用 ( 10分  )
24.仿照下面加横线的句子,在两处横线上各写一个比喻句,要求句式与加横线的句子相同,连接顺畅。(4分)
在命运的大起大落中,你别无选择,只有抖落一身的疲惫,咬紧牙关,积蓄力量,再次站起。
站起来,在惊涛骇浪中站成含笑的礁石。
站起来,                                                                   。
站起来,                                    &nb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竞赛试卷


上一个『中考语文专项训练:现代文阅读(一)』  下一个『九年级(上)第七单元检测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