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非同语》(节选)练习和译文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日常阶段测试
试题
名称
柳宗元《非同语》(节选)练习和译文(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柯陵之会①,单襄公②见晋厉公视远步高;晋郄③琦见,其语犯;郄犨④见,其语迂;郄至见,其语伐;齐国佐见,其语尽。鲁成公见,言及晋难及郄犨之谮。单子曰:“晋将有乱,其君与三郄其当之乎!”鲁侯曰:“敢问天道乎,抑人故乎?”对曰:“吾非瞽,史也,焉知天道?吾见晋君之容,而听三郄之语矣,殆必祸得也。夫合诸侯,民
试题预览
  柯陵之会①,单襄公②见晋厉公视远步高;晋郄③琦见,其语犯;郄犨④见,其语迂;郄至见,其语伐;齐国佐见,其语尽。鲁成公见,言及晋难及郄犨之谮。单子曰:“晋将有乱,其君与三郄其当之乎!”鲁侯曰:“敢问天道乎,抑人故乎?”对曰:“吾非瞽,史也,焉知天道?吾见晋君之容,而听三郄之语矣,殆必祸得也。夫合诸侯,民之大事也,于是乎观存亡。故国将无咎,其君在会,步言视听,必皆无谪,则可以知德矣。晋侯爽二,吾是以云。今郄伯之语犯,叔迂,季伐;犯则陵人,迂则诬人,伐则掩人,其谁能忍之!虽齐国子亦将与焉。立于淫乱之国,而好尽言以招人过,怨之本也。唯善人能受尽言,齐其有乎?”简王十二年,晋杀三郄。十三年,晋侯弑,齐人杀国武子。
  非曰:是五子者,虽皆见杀,非单子之所宜必也。而曰:“合诸侯,人之大事,于是乎观存亡。”若是,则单子果巫史矣。视远步高、犯、迂、伐、尽者,皆必乎死也,则宜死者众矣!夫以语之迂而曰宜死,则单子之语,迂之大者,独无谪邪?
(柳宗元《非同语》)
注:①柯陵之会:柯陵,地名,郑国西部地名。公元前574年,晋国同楚国争夺霸权,邀集周、齐、鲁、宋、卫、曹等诸侯国在柯陵会盟。②单襄公:周国之卿士。③郄:qiè,姓。④犨:chòu
1、对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 其语迂       迂:迂阔,夸大,不切实际
B 其君与三郄其当之乎 当:承受
C 必皆无谪      谪:过失
D 虽齐国子亦将与焉  与:给与
2、比较下列各句中“其”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2分) (           )
①其语犯 ②其君与三郄其当之乎
③其君在会 ④其谁能忍之
A ①③用法相同,意义相同;②④用法不同,意义不同。
B ①③用法不同,意义相同;②④用法不同,意义相同。
C ①③用法相同,意义相同;②④用法相同,意义不同。
D ①③用法不同,意义不同;②④用法相同,意义相同。
3、文中“视远步高……则宜死者众矣”这一复句,如果给它的译文用上关联词语,应当是(2分) (           )
A 如果……那么……                 B 即使……也……
C 既然……就……                   D 只要……就……
以下4—5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4、言及晋难及郄犨之谮(3分) (           )
A、说起晋国面临的困难以及郄 所做的坏事。
B、谈及晋君的危难及郄犨企图篡权的不轨行为。
C、讲到晋国对他的非难和郄犨在背后讲他坏话的情况。
D、述说晋君对他的责难与郄犨种种超越礼法的举动。
5、①晋侯爽二 ②虽皆见杀(3分) (           )
A、①晋侯缺少了两项 ②即使都被杀
B、①晋侯有两项过错 ②虽然都被杀
C、①晋侯缺少了两项 ②虽然都见到杀戮
D、①晋侯有两项过错 ②即使都见到杀戮
6、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晋厉公)步言视听,必皆无谪
B、晋侯爽二,吾是以云(晋将有乱)
C、而(单襄公)曰:“合诸侯,人之大事,于是乎观存亡
D、(齐国佐)立于淫乱之国
7、以下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民之大事”与“人之大事”意思大致相同,后者更进一层。
B、郄琦、郄犨、郄至很像是三兄弟,但也并不一定。
C、国佐、国子、国武子很像是一个人,但也并不一定。
D、“非曰”是柳宗元引用的战国末年韩非的评论。
8、对“晋将有乱”原因的认识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单子认为是“天道”,本文作者认为是“人故”。
B、单子认为是“人故”,本文作者认为是“天道”。
C、单子认为是“天道”,本文作者认为是“天道”。
D、单子认为是“人故”,本文作者认为是“人故”。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为单襄公用来证明自己观点的事实的一组是(2分)(           )
①晋将有乱
②步言视听,必皆无谪
③晋侯爽二,吾是以云
④郄伯之语犯
⑤叔迂,季伐
⑥齐国子亦将与焉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⑤⑥
10、对两段文字的比较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第一段的看法带有迷信色彩,第二段的批判十分犀利。
B、第一段体现着见微知著的预见,第二段的批判强词夺理。
C、第一段的看法有某些合理因素,第二段的批判使它完备。
D、第一段的看法有某些局限,第二段的批判有论辩的味道。

















参考答案
1、D (参与)
2、C (①③中的“其”,为代词,他的,他们的;②中“其”为副词,表揣测语气,而④中“其”也为副词,但表反问语气)
3、A(从“则”的用法可知)
4、C (注意“难”和“之”、“谮”之义:“非难”和取消句子独立性、“背地里说人坏话”。)
5、B(注意“爽”和“虽”、“见”之义:“差错”和“即使”、“被”。)
6、A(应是“晋厉公和三郄”)
7、D
8、B
9、C (①⑥都是单襄公的推测,非事实)
10、A
[译文]
在柯陵盟会上,(周国的)单襄公会见晋厉公时,(晋厉公)眼光看着远处,步子迈得高远;会见晋国郄琦时,郄琦说话冒犯人;会见郄犨时,郄犨说话不切实际,拐弯抹角;会见郄至时,郄至说话夸张;会见齐国佐时,齐国佐说话有言必尽。鲁成公会见 了(他们后),(与单襄公)说起晋升国对他的非难和及郄犨在背后说他坏话的情况。单子说:“晋国将发生混乱,恐怕他们的国君及郄家三兄弟要承受这种灾难!”鲁侯(成公)问:“冒味间一下,是天意,还是人的缘故?”(单子)回答说:“我不是乐官,是史官,怎么知道天意?我(只是)看了晋国君的容貌,且听了郄家三兄弟的话,(预言晋国)大概一定会遭受灾祸吧!诸侯联盟,是国民的大事,从这可以看出国家存亡之道。所以要使国家无灾祸,他们的国君在一起时,在言谈举止神情听态上,一定都应无所过失,(这样)就可以由此让人明白他们的道德水准。而晋侯犯有两项过错,因此我这样说。现在郄大(即琦)说话冒犯人,郄二(即犨)说话拐弯抹角,郄三(即至)说话夸耀;如说话冒犯人则易欺侮人,如说话不切实际则易陷害人,如说话夸耀则易淹没人,谁能忍受这种情形呢?即使是齐国子,恐怕也将参与到这种灾祸中来。(齐国子)处在荒淫混乱的国家,而他却喜欢有言必尽,以致招人责备,(这是)遭怨的根源啊!(况且)只有心底仁善之人承受有言必尽的人,齐国有这样的人吗?”(周)简王十一年,各诸侯国在柯陵盟会。十二年,晋国杀了郄家三兄弟。十三年,晋侯被杀,埋葬在翼东门,用一车四马(陪葬);齐人杀了国武子(即齐国佐)。
韩非子说:这五个人,虽然都被杀,但不是单子所认为应该杀的。而(单襄公)却说:“诸侯联盟,是人的大事,从这可以看出国家存亡之道。”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单子真是骗人的史官。(如果仅凭借晋厉公)目光远视,举步高阔,(郄琦说话)触犯人,(郄犨说话)不切实际,(郄至说话)夸耀,(齐国子说话)有言必尽,就说他们必定要死(的话),那么应该死的人太多了!如果因说话不切实际就说应该死,那么单子说话,就不切实际得过头了,难道他就没过失吗? (61.185.32.187)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下册 日常阶段测试


上一个『江南中学语文试题』  下一个『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