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综合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日常综合训练
试题
名称
九年级上综合试卷(九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语文综合测试卷本试卷总分120分,时间2小时,答案做到答题纸上一、积累与运用:26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2题。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胜名宠坏的人。”她实事求是,超形脱俗,知道自己的目标,更知道自己的价值。在一般人要做到这两个自知,排除干扰并终生如一,是很难很难的,但
试题预览
  语文综合测试卷
本试卷总分120分,时间2小时,答案做到答题纸上
一、积累与运用:26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2题。
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胜名宠坏的人。”她实事求是,超形脱俗,知道自己的目标,更知道自己的价值。在一般人要做到这两个自知,排除干扰并终生如一,是很难很难的,但居里夫人做到了。她让我们明白,人有多重价值,是需要多层开发的。有的人止于形,以售其貌;有的人止于勇,而呈其力;有的人止于心,只用其技;有的人达于理,而用其智。诸葛亮róng(   )马一生,气吞曹吴,却不披一甲,不佩一刀;毛泽东指挥军民万众,在战火中打出一个新中国,却从不受军xían(    ),不背一枪。大音xī(    )声,大道无形,大智之人,不dān(    )于形,不逐于力,不持于技。他们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执著地进取,直到智慧高地,自由地驾御规律,而永葆一种理性的美丽。
1、根据文中的注音写出汉字。               (2分)
2、找出文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2分)
3、成语溯源。(3分)
“老骥伏枥”出自曹操的《龟虽寿》;“百废具兴”出自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院》中有两个成语分别是        、         。
4、下列各组词语引号内的字,所指颜色相同或相近的选项是:(     )(2分)
(A)看朱成“碧”/金魄“翠”玉  (B)青红“皂”白/“玄”端章甫    
(C)“缟”衣白冠/玉貌“绛”唇    (D)“丹”枫白苇/“赭”衣塞路   
(E)“缁”衣羔裘/“黔”首黎民
5、下列两个句子都写到“虚伪”,前一句直接表述,言简意赅;后一句连续类比,形象生动。请在“友谊”“勇敢”“信任”中任选一个词,仿写两句话。(4分)
虚伪和欺诈产生罪恶。(美 爱迪生)
                                    
蚜虫吃青草,锈吃铁,虚伪吃灵魂。(俄  契诃夫)
                                                 
6、修改下面的病句。(1分)
气象专家、环境专家和科技工作者在研究调查的基础上,普遍认为,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突出特点就是不像发达国家那样,在发展过程中先造成污染再进行治理,而是要边发展边治理。
                                       
7、请按照不同的要求,运用以下三个词语,分别扩展为一段话。(4分)
溪流  大海  生命
描绘自然景物:                                         
表达你对人生价值的感悟:                                
8、古诗词默写填空。(8分)
①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要虚心向发达国家学习,但发达国家有长处,也有短处,那么我们所持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        ”。(用《论语》句子回答)
②我国江淮地区农历三月时节,它的天气特点可以用                (赵师秀《约客》)这一诗句描绘;地势高下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植物的抽青、开花等在夏秋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这正如         、        (唐˙白居易诗)所描绘的那样。
③仿照例句句式,以“自信”、“奉献”或“友谊”为话题写一段话,要求引用三句诗词名句。
例句:爱国是什么?爱国是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爱国是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爱国是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二、阅读与理解。
(一)《十万进士》节选  余秋雨
二十世纪的许多事情,都由于了结得匆忙而没能作冷静的总结,科举制度被废止之后立即成了一堆人人唾骂的陈年垃圾,很少有人愿意再去拨弄它几下。唾骂当然是有道理的,孩子们的课本上有《范进中举》和《孔乙己》,各地的戏曲舞台上有《琵琶记》和《秦香莲》,把科举制度的荒唐和凶残表现得令人心悸,使二十世纪的学生和观众感觉到一种摆脱这种制度之后的轻松。但是,如果让这些优秀动人的艺术作品来替代现代人对整个科举制度的理性判断,显然是太轻率了。
科举制度在中国整整实行了1300年之久,从隋唐到宋元到明清,一直紧紧地伴随着中华文明史。科举的直接结果,是选拔出了十万名以上的进士,百万名以上的举人。这个庞大的群落,当然也会混杂不少无聊或卑劣的人,但就整体而言,却是中国历代官员的基本队伍,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没有他们,也就没有中国历史中最重要的一些部分。为了选出这些人,几乎整个中国社会都动员起来了,而这种历久不衰的动员也就造就了无数中国文人的独特命运和广大社会民众的独特心态,成为中华民族在群体人格上的一种内在烙印,绝不是我们一挥手就能驱散掉的。科举制度后来积重难返的诸多毛病,其实从一开始就有人觉察到了,许多智慧的头脑曾对此进行了反复的思考、论证、修缮、改良,其中包括我们文学界所熟知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东坡、王安石等,不能设想,这些文化大师会如此低能,任其荒唐并身体力行。
科举制度发展到范进、孔乙己的时代确已弊多利少,然而这种历史的蜕变也是非常深刻的。蜕变何以发生?有无避免的可能?一切修补的努力是怎样失败的?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二十世纪开始就废止了科举,当然也就随之废除了它的弊端,但是它从创立之初就想承担的社会课题,是否已经彻底解决?
9、由《范进中举》中的哪个情节可以说明科举制度的“荒唐”?      (2分)
10、第一段中画线的句子之所以说“显然太轻率”了是因为什么原因?   (2分)
11、文章除了痛陈科举制度的“弊”之外,还说明了它的“利”的一面,这个“利”主要表现在                      。(2分)
12、从文中哪个词语可以看出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东坡、王安石等人都是经过科举制度考试选拔出来的?          (1分)
13、文章结尾作者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就你所积累的有关科举的知识,你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请写出两个。              (2分)
14、从立意、结构、语言运用等任何一个方面,对文章作一点评价。(3分)
                                                                
(二)活跃边缘    詹克明
①事物最活跃的部分大多在它的边缘。
②蜡烛火焰温度最高的地方不在金黄色火焰中心那最亮的部位,而是在它的外缘——那颜色最淡、略带蓝色的最外层。
③冷暖气流的交汇边缘最容易形成降雨带。磨擦生热发生在物体相互接触的表面。无色透明的物体你只有看到它的边缘(如玻璃边缘、水中水泡),才算看到它的存在。
④刀的边缘——刀刃部分最锋利。竹的中空让有限的材料全部用于外缘以增强抗挠强度。
⑤分子轨道理论表明,处在最高“实”轨道与最低“空”轨道这两界之间的电子最活跃。
⑥革命根据地都建立在各省交界地域,如“陕甘宁边区”、“晋察冀边区”。学贯中西、跨越两大文化领域的中介学者思想最活跃,学术建树、学术影响也最大。
⑦身处边缘常常有利于人们的观察与思考。身在边缘反观中心有时反倒看得更加清楚,得出比较能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结论。
⑧身在边缘之人往往能观赏到一些不为常人所知觉的独特景观。苏轼不在“此山中”,正是从匡庐外缘观山,才能从宏阔视野中看到“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磅礴气势,吟唱出深蕴哲理的千古绝句。钱钟书先生曾形象地说过“人生是一部大书”,而他又自认为是“在人生边上”。正是这种边地情结才使他充分享受到那种自主自得之散淡,自在自由之宽松,以及舒卷自如之从容。以此心态浏览人生“大书”自然会拾得许多精妙的真知灼见,以及冷僻幽默、入木三分的精彩剖析。没有边地之超脱,又哪来的这么多灵思妙笔?
⑨这是一个最可能取得丰硕成果,最可能获得巨大成功的地方。这里充满了未知,充满了可供探求的新领域,当然也就充满了希望与机遇。科学往往是在各种学科交叉之处展现最强劲的发展势头。这里常常是科学的“生长点”,是最具生命力的地方。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就说过:“在分子科学和原子科学的接触点上,物理学家和化学家都承认自己没有能力,然而就正应当在这点上期待最大的成果。”
⑩当年的最子力学就是由一些年轻人在边缘理论科学领域同心协力建立起来的,以至后来丘吉尔首相回顾这段激动人心的历史都赞叹,这么短的时间,这么少的几个人,却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贡献。
(11)正如比利时著名湍流学家茹厄勒所说,“新事物总是被非专家发现的”,这表明,在边缘领域获得成功,也许首要条件并不是渊博的知识。在这块缺少依托,颇具风险的地方更需要的是过人的胆识、灵透的悟性、独立解决难题的能力,有时还需要点习惯边缘孤寂的耐力。热衷于开拓事业的人应当重视边缘。
15、读了文章,你感觉作者告诉了我们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地表达。(2分) 
                                                            
16、用分点罗列的方法写出这篇文章的内容要点。(3分)
                                                       
17、对文中第⑧自然段进行赏析,自选赏析的角度。(2分)
                                                               
18、指出文中加点的两个“这里”所指代的内容。(2分)
                                                                 
19、搜寻你生活中的积累与经验,为文中第一句话再写一个例证。(2分)
                                                                    
(三)《出师表》《隆中对》比较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时先主屯新野。徐 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谓先主曰:“诸葛孔明 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20、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含义。(3分)
猥自枉屈(     ) 将军宜枉驾顾之(    )而智术短浅,遂用猖蹶(   )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②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22、甲乙叙述了同一事,但内容侧重点不同,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大意。(2分)
                                                                    
23、乙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刘备是以兴复汉室为己任的英雄?(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四)萧颖士风节
萧颖士为唐名人,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至以笞楚①童奴为之过。予反复考之,盖有风节识量之士也。为集贤校理②,宰相李林甫欲见之,颖士不诣,林甫怒其不下己。后召诣史馆③,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安禄山宠恣,颖士阴语柳并④曰:“胡人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即托疾去。禄山反,往见河南采访使郭纳,言御守计,纳不用。叹曰:“肉食者⑤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闻封常清⑥陈兵东京,往观之,不宿而还,身走山南,节度使源洧⑦欲退保江陵,颖士说曰:“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公何遽轻土地,取天下笑乎?”洧乃按甲不出。洧卒,往客金陵,永王璘⑧召之,不见。刘展反,围雍丘,副大使李承式遣兵往救,大宴宾客,陈⑨女乐。颖士曰:“天子暴露,岂臣下尽欢时邪!夫投兵不测,乃使观听华丽,谁致其死哉?”弗纳。颖士之言论操持如此,今所称之者浅矣。李太白,天下士也,特以堕永王乱中,为终身累。颖士,永王召而不见,则过之焉。——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五笔卷三》
注释:①笞楚:鞭打。②集贤校理:官名,集贤殿校理。③史馆:整理史料的部门。
④柳并:人名。⑤肉食者:身居高位要职的人。⑥封常清:唐朝将军。⑦源洧:人名。
⑧永王璘:唐肃宗的弟弟永王李璘。⑨陈:环列。
2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予反复考之    考:考察    B、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  疾:忌恨
C、副大使李承式遣兵往救 遣:派遣  D、永王召而不见,则过之焉  过:错过
2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语境意义古今运用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         B、乃使观听华丽
C、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              D、天子暴露,岂臣下尽欢时邪
2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胡人负宠而骄,乱不久矣                           
(2)公何遽轻土地,取天下笑乎?                         
(3)颖士之言论操持如此,今所称之者浅矣。                      
27、阅读全文,你认为萧颖士是个怎样的人?并概括说明文章运用了哪些事例来刻画萧颖士这个人物形象。(3分)
                                                        
三、习作(50分)
纸的发明是中国人的骄傲,现在在你的身边有一张足够大的纸,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围绕这张纸写一篇文章,使这张纸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用,题目自拟。

                            设计者: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中  蔡陆定

语文综合测试卷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  戎   ) ( 衔 )  (希 )  (  耽 )(2分)
2、( 胜  )改为( 盛 );( 御  )改为(  驭 )(2分)
3、出自(范仲淹)的《 岳阳楼记》 ; 曲径通幽  、 万籁俱寂  。(3分)
4、( A、B、D、E )(2分)
5、直接表述的: (内容合理,句式相仿)                  。(4分)
   形象生动的:  (类比恰当,句式相仿)                    。
6、修改:    把“研究”与“调查”交换位置                。(1分)
7、描绘自然景物:    略                                     (4分)       
                                                                    。
  对人生价值的感悟:     略                                     
                                                                    。
8、(8分)①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 黄梅时节家家雨  ;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
③ 自信  是什么? 自信是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自信是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自信是黄巢的“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诗句与主题要相一致)
二、阅读理解:
                      (一)十万进士(12分)
9、(2分) 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   。
10、(2分) 不仅要看到科举制度不好的一面,而且要看到它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作用。
11、(2分) 经过科举选拔的十万进士、百万举人,就整体而言,是中国历代官员的基本队伍,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没有他们,也就没有中国历史中最重要的一些部分 。       
 12、  身体力行        。(1分)
13、(2分)问题一: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日常综合训练


上一个『全国大联考(湖北专用)200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下一个『江南中学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