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联考(湖北专用)200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全国大联考(湖北专用)200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高三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全国大联考(湖北专用)200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编审:江西金太阳教育研究所语文教研室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机杼/枢纽调配/千里迢迢当头棒喝/皓月当空B.羁绊/畸形涕泣/风流倜傥脉脉含情/一脉相承C.樊篱/繁复拙劣/捉襟见肘周公吐哺/捕风捉影D.譬如/鄙薄矜
试题预览
  全  国  大  联  考(湖北专用)
200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编审:江西金太阳教育研究所语文教研室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机杼/枢纽  调配/千里迢迢   当头棒喝/皓月当空
B.羁绊/畸形  涕泣/风流倜傥   脉脉含情/一脉相承
C.樊篱/繁复  拙劣/捉襟见肘   周公吐哺/捕风捉影
D.譬如/鄙薄  矜持/情不自禁   没齿不忘/漠不关心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布署   蜂拥    荟萃    无所是从   味同嚼蜡
B.元宵   座落    瞭望    再接再厉   凶相毕露
C.峻工   寒喧    表帅    按步就班   循规蹈矩
D.成分   纪实    精简    年青力壮   眼花缭乱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阿富汗国防部长发言人阿兹米22日说,阿安全部队和驻阿美军目前已包围了塔利班扣押23名韩国人质的所在地,但尚未展开强行解救人质的行动。
B.清晰、明确的是非界限是一个人道德操守的底线,是一个群体团结向上的基石,更是一个民族正气盎然、精神焕发的标志。
C.声势浩大的全国选秀,沸沸扬扬的短信投票,历时十个月的“红楼梦中人”选秀活动终于尘埃落定。
D.2007年4月9日,火箭队在艰难战胜国王队后,姚明对记者说:“要知道,在NBA里,赢取任何一场比赛的胜利都是非常困难的,没有哪场胜利能信手拈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霸王”本是令许多人讨厌的一个词语,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提高,语言王国的“霸王”类词语逐渐兴盛起来,如浴霸、彩霸等。
B.在进入2007年—南京大屠杀事件70周年之际,日本国内的右翼分子不但没有深刻反省,反而掀起了一股否认南京大屠杀事实,更加猖狂地兴风作浪。
C.能否发现并阐明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不是由个人身份决定的,关键在于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慎思明辨的求知方法去探索。
D.届时,奥林匹克的精神将随着“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火炬传遍世界,中国的古老文明也将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史册上写下浓重的一笔。
5.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很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一方面很多民营以及西部边远地区招不到需要的工作人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大学毕业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B.出版社除出了《读书生活》和《认识》两种杂志(均因抗战爆发而停刊。后一种好像只出了两期,现已很少为人知,然而很有分量。)外,还出了若干译著。
C.语文教学的问题,叶老有一句精辟的话,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D.王先生到底称赞我的什么呢?是有几处画得好,还是勇气可嘉,什么都敢画?或者根本就不是称赞,只是一种对于失败者的无可奈何的安慰?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中国寺庙漫谈
“白日游山,夜晚看庙”说的是传统的游历内容,同时也道出了寺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寺庙是中国一种典型的宗教景观,而从艺术的角度看,则意义就更加重大了。寺庙是我国的艺术宝库,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最初“寺庙”并不是指宗教活动场所,从秦代以来通常将官舍称为寺。在汉代把接待从西方来的高僧居住的地方也称为寺,从此之后,“寺”便逐渐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称。庙,是指祭祀祖先的祖庙。如今寺庙成为了佛道儒教乃至原始宗教或民间奉祀祖宗、神佛或前代贤哲的地方。既然是供奉神明的地方,自然要突出与市井所不同的那份清幽,这就体现在了寺庙的建筑格局上。
寺庙的建筑格局因宗教的不同而略有不同。佛寺的建筑布局是有一定规律的:大多是正面中路为山门,山门内左右分别为钟楼、鼓楼,正面是天王殿,殿内有四大金刚塑像,后面依次为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僧房、斋堂则分列正中路左右两侧。我国的回族、维吾尔族等兄弟民族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因而我国的清真寺也有很多。最初建造的伊斯兰教寺庙完全是阿拉伯式的建筑,以后逐渐采用了中国传统木建筑形式,但在建筑制度、总体布局和内部装饰上仍然保持了伊斯兰教的特点。道教是在我国本土上诞生的,也是我国特有的宗教。根据文献记载,道观远在唐代就有了,但真正的大规模地修建道观是从元代开始的。它的建筑布局也体现着民族风格和民俗特色,由北至南依次有山门、戏台、东西阙、正殿、东西廊。除了这种大型的道教宫观外,还有很多民间寺庙,多供奉着道教神仙,当然也有些供奉的是民间崇拜的英雄人物。多神供奉一庙这在中国的寺庙里是很普遍的现象,寺庙的结构布局也是大同小异。
中国这种建筑结构与同样是宗教建筑的西方教堂相差甚远,中国寺庙的建筑之美就在于群山、松柏、流水、殿落与亭廊的相互呼应之间,含蓄温蕴,展示出组合变幻所赋予的和谐、宁静及韵味。而西方的教堂则在市井随处可见,建筑学家指出,欧洲的教堂建筑多是高大拱型穹顶、繁复的尖塔及彩绘玻璃窗,无不体现着宗教寓意。四面皆壁的封闭空间、弯曲的围闭形成的穹顶及尖塔的笔直通道暗示着上一层空间的存在,这就是天堂,人世是苦难的,只有天堂才是乐土。建筑的每处细节无不用心良苦地表达出天国与人间两个世界的对立。而中国的寺庙则恰恰相反,由于采用了“舍宅为寺”院落式布局,神的居所与人的居所一致,其实旨表明乐土就在现世、在人间,天人合一,人神同在。中国古老的勘舆思想更影响了寺庙的选址,选在景色秀丽,古木参天,云蒸霞蔚的风景名山建寺庙,为的是突出寺庙的脱俗,却达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交相辉映。此外,中国的园林式建筑格局也影响了寺庙的结构布局。广植苍松翠柏、奇花异木,突出了寺庙的清雅不俗,气韵生动。寺庙与园林,两种艺术格局使中国寺院既有典雅庄重的庙堂气氛,又极富自然情趣,且意境深远。
(摘自《百科知识》2007/06下半月刊刘扬,文章有删节)
6.下列对“寺庙”解说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寺庙不仅是中国一种典型的宗教景观,也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
B.最初“寺庙”并不是指宗教活动场所,秦代以来通常将官舍和接待从西方来的高僧居住的地方称为寺。
C.汉代以后,“寺”便逐渐成为中国宗教建筑的专称。
D.现在的寺庙成为了佛教、道教乃至原始宗教或民间奉祀祖宗、神佛或前代贤哲的地方。
7.下列不能作为“寺庙的建筑格局因宗教的不同而略有不同”这一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
A.佛寺的建筑布局大多是正面中路为山门,山门内左右分别为钟楼、鼓楼,正面是天王殿,殿内有四大金刚塑像,后面依次为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僧房、斋堂则分列正中路左右两侧。
B.如今的伊斯兰教寺庙采用了中国传统木建筑形式,但在建筑制度、总体布局和内部装饰上仍然保持了伊斯兰教的特点。
C.道观的建筑布局也体现着民族风格和民俗特色,由被至南依次有山门、戏台、东西阙、正殿、东西廊。
D.民间寺庙多供奉着道教神仙,也有些供奉的是民间崇拜的英雄人物。
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国寺庙一般建在群山之中,含蓄蕴藉,和谐宁静。
B.西方的教堂则建立在市井之间,无不体现着宗教寓意。
C.中国寺庙的实旨表明乐土就在现世、在人间,天人合一,人神同在。
D.西方教堂表达出天国与人间两个世界的对立。
9.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教是在我国本土诞生的,也是我国特有的宗教,所以它在我国出现得也最早。
B.西方教堂四面皆璧的封闭空间、弯曲的围闭形成的穹顶及尖塔的笔直通道是天堂的象征。
C.中国古老的堪舆思想决定了中国的寺庙建在景色秀丽、古木参天、云蒸霞蔚的风景名山中。
D.在中国的佛寺中,也可能供奉着道教神明太上老君。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白云先生传
(清)方苞  
  张怡,字瑶星,初名鹿征,上元人也。父可大,明季总兵登莱,毛文龙将卒反,诱执巡抚孙元化,可大死之。事闻,怡以诸生授锦衣卫千户。甲申,流贼陷京师①,遇贼将,不屈,械系。将肆掠,其党或义而逸之。久之,始归故里,其妻已前死,独身寄摄山②憎舍,不入城市,乡人称白云先生。  
  当是时,三楚、吴越耆旧多立名义,以文术相高。惟吴中徐昭发、宣城沈眉生躬耕穷乡,虽贤士大夫不得一见其面,然尚有楮墨③流传人间。先生则躬樵汲,口不言《诗》、《书》,学士词人无所求取,四方冠盖往来,日至兹山,而不知山中有是人也。  
  先君子与余处士公佩,岁时间起居,入其室,架上书数十百卷,皆所著经说及论述史事。请贰④之,弗许,曰:“吾以尽吾年耳,已市二瓮,下棺,则并藏焉。”卒年八十有八。平生亲故,夙市良材,为具棺椁。疾将革⑤,闻而泣曰:“昔先将军致命危城,无亲属视含殓,虽改葬,亲身之椑⑥,弗能易也。吾忍乎?”顾视从孙某,趣易棺、定附身衾衣,乃卒。时先君子适归皖桐,反,则已渴葬⑦矣。  或曰,书已入圹,或曰,经说有贰,尚存其家。乾隆三年,诏修三礼,求遗书,其从孙某以书诣郡,太守命学官集诸生缮写,久之未就。  
  先生之书,余心向之,而惧其无传也久矣,幸其家人自出之,而终不得一寓目焉。故并著于篇,俾乡之后进有所感发,守藏而传布之,毋使遂说没也。  
  【注】:①流贼:对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诬称。②摄山:山名。在江苏江宁县东北。③楮墨:纸和墨。泛指有文字的东西。④贰之:重抄一木成为两份。⑤革(jí):危急。通“亟”。⑥亲身之椑(bì):贴身之棺。古人的棺椁有的好几层。椑为最里层的棺。⑦渴葬:古礼,葬期因死者的身份、地位的不同而有异。天子七月而葬,诸侯五月而葬,大夫三月而葬,士逾月而葬。未到葬期提前埋葬叫渴葬。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毛文龙将卒反            将:率领
B. 先生则躬樵汲            樵:木柴
C. 平生亲故,夙市良材      市:购买
D. 顾视从孙某,趣易棺      趣:催促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白云先生清高情怀的一组是
①怡以诸生授锦衣卫千户         ②独身寄摄山憎舍,不入城市
③学士词人无所求取             ④架上书数十百卷
⑤已市二瓮,下棺,则并藏焉     ⑥太守命学官集诸生缮写,久之未就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云先生的父亲张可大在明朝末年曾担任登莱总兵,后来死于毛文龙反叛一事;白云先生也因为父亲卓著的战功被朝廷任命为锦衣卫千户长。
B.三楚、吴越的前朝遗老多立名义,以文章经术相互标榜,白云先生却隐居山中,闭口不谈《诗》《书》,以至来到山中的显贵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
C.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当地的后学者有所启发,守护珍藏白云先生遗留下来的丰富的著作并传布它,不要使这些著作湮灭失传。
D.文章选材详略恰当,对于白云先生的身世、经历着墨不多,对白云先生著书数百卷,但不想流传于世等事件写得较详细,这样更能突出白云先生的性格特征。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甲申,流贼陷京师,遇贼将,不屈,械系。将肆掠,其党或义而逸之。
(2)岁时间起居,入其室,架上书数十百卷,皆所著经说及论述史事。
(3)先生之书,余心向之,而惧其无传也久矣,幸其家人自出之,而终不得一寓目焉。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上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1)“晚云含雨却低徊”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2)这首诗歌也于寻常的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简要分析。(4分)


15.文学常识与名篇名句填空。
(1)唐代诗人白居易是          运动的倡导者。著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作品的作家              
                被认为是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
(2)古代许多诗人在诗歌中抒发了“愁”的情绪,例如,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介绍屈原写作《离骚》的情况时就说,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李白在《将进酒》中写道,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李煜在《虞美人》中写道, “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写道,“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城市里的树
王亚田
树是城市的客人,树要在客人家度过一生。
树的故乡在山林和旷野,那里有鸟语花香,有潺潺溪水,有它们相濡以沫的兄弟姐妹。如果它们的数量足够多,就构成了森林。自从有了城市,树的家族中一部分成员就背景离乡,来到城市的大街小巷。树一到城市面临的是另一种森林——由楼大厦构成的从林。这里没有鸟语花香,只有车水马龙;没有潺潺流水,只有钢筋水泥。从此,树看不见土地了。
    人把自己弄得彻底与大地隔绝,而树永远需要脚踏实地。但是水泥、柏油、砖块把土地覆盖,像古代犯人脖子上的枷板,把树干和树根隔开。水、泥,这是多么柔软的两个字眼,但组合成一个词时,就成为最坚硬的一种东西。城市的路面是不吸水的,每到下雨时,我看到雨水滚滚而流,流进下水道,而不是树根,我就想树渴了怎么办?因为有了坚固的路面,城市的树也就不会“落叶归根”,树把叶子生出来,但叶子却找不到根,它们随风而飘,就像丢失的找不到父母的孩子。
    人们不会给一棵树起一个名字,树总是以类的名义而存在,比如梧桐、白杨、松柏。其实每棵树也像每个人一样是不同的。城市的树不能像山林里的树那样自由生长,经常会被修剪,砍去旁逸斜出的枝条,这种修剪不是为了让树成材,而是嫌那些多余的枝条碍事。但修剪是人的事,但长成什么样子是树的事,树永远不会按照人的意志去生长、去改变。现在的事与一千年前的树没有区别,但现在的人与一千年前的人已大不一样,绝大多数人都在按照别人的意志去生活。
城市的树身上,经常贴满了办证明电话、招聘启事、治病广告。树不但承受着污染,有时还得承受疼痛。
    城市的道路不断在拓宽,而每次拓宽道路对树来说都可能是一次灾难,因为道路拓宽后原来在路边的树处于了路中间,这些树要么被砍伐,要么重新被移到新道路的边上,反正树永远只能靠边站。但是人挪活,树挪死。树被移动后,等于经历了一场浩劫,它枝头上原先的枝条要被全部砍掉,这就像一个得了重病的人做化疗、放疗后会失去一头的秀发。
    树在城市,一生过得伤痕累累。有一次在西郊的路上,我看见一棵合抱粗的梧桐树,被一辆满载货物的卡车拦腰撞断。生活中我常常发现一些善良、正直的人受到伤害,很长时间我想不通这是为什么。看见这棵被撞断的树后,我想通了:善良而正直的人与善良而正直的树会有同样的遭遇。因为善良的,他们都手无寸铁,虽然他们不会伤害别人,但别人却有可能欺负他们。因为正直,他们都不会弯曲的躲闪,伤害来临时,会受伤更重。
    我每天都会看见树,看见树的时候常常眼睛发潮,总是充满伤感。城市里的树就像进城的农民工,无依无靠。它们受尽委屈却毫无怨言,受尽伤害,却充满宽容。树最终会原谅一切,自己把伤口愈合。如果城市里没有树,只有柏油马路、钢筋水泥、高楼大厦,那么城市将会是多么的坚硬和干枯。正是树摇曳的身姿、葱笼的绿意,给了我们温柔、诗情、生动和美。
    树的一辈子站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不言不语,一世沉默。你如果与一棵树交上了朋友,它会永远站在那里等你
                                              (选自《青年文摘》2007年6月下)
16.文中描绘的“城市里的树”具有哪些特点?请分条归纳。(4分)

17.作者说“我每天都会看见树,看见树的时候常常眼睛会发潮,总是充满伤感”,其中的原因是什么?(4分)


18.如何理解“现在的树与一千年前的树没有区别,但现在的人与一千年前的人已大不一样”这句话的含意?(5分)


19.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5分)


六、(12分)
20.阅读下面一段话,以我国一名驻外记者的身份向国内大众媒体发一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个字。(4分)
   2007年6月23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网络版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家关于β淀粉样蛋白产生过程新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裴钢院士研究小组经多年研究后发现,β2—肾上腺素受体被激活后,会增强γ—分泌酶的活性,进而能够增加导致阿尔茨海默氏症,即通常所说的老年痴呆症的淀粉样蛋白的产生。
21.某校报拟开辟介绍湖北文化名人的专栏,请你写一幅对联来反映栏目的开设总之。要求上下联不超过20个字。(4分)


22.依照下列句子,从“丰富”“高贵”中选择一个话题,写一句话。(4分)
示例:看到医院拒收付不起昂贵医疗费的危急病人,看到商人出售假药和伪劣食品,我为人心的冷漠感到震惊,于是我怀念善良。

七、(60分)
23.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勃卡是举世闻名的奥运会撑杆跳冠军,享有“撑杆跳沙皇:的美誉。他曾35次创造撑杆跳世界记录,所保持的两项世界纪录,迄今无人打破。在参加”国家勋章:的授勋典礼上,记者纷纷提问:“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布勃卡微笑着说:“很简单,每次撑杆跳之前,我先让自己的意念”跳过“横杆。”
著名的心理学大师卡耐基经常提醒自己的一句箴言就是“我想赢,我一定能赢;结果我又赢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或者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立意,文体自定,题目自拟,8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1.       C(C读音依次是:fán/fán、zhuō/zhuō、bǔ/bǔ。A读音依次是:zhuùshū、tiáo/tiáo、dāng/dáng;B读音依次是:jī/jī、tì/tì、mò/mài;D读音依次是:pì/bǐ、jīn/jīn、mò/mò)   
2.       A(A “布署”应写作 “部署”,“无所是从”应写作“无所适从”。B“座落”应写作“坐落”。C“峻工应写作“竣工”,“寒喧”应写作“寒暄”,“表帅”应该写作“表率”,“按步就班”应写作“按部就班”。D“年青力壮”应写作“年轻力壮”)
3.       D(信手拈来: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用错对象)
4.       D(A“价值观念的提高”搭配不当;B“掀起”缺宾语,在“事实”后加上“的逆流”等词;C不合逻辑,前面“能否”是两方面,后面是一方面)
5.       D(A项“工作人员”后用句号;B项括号内“分量”后的句号去掉;C项引号内句号移出)
6.       A(B混淆时间,“把接待从西方来的高僧居住的地方也成为寺”是在汉代,不是在秦代。C偷换概念,是“佛教”,而不是“宗教”。D遗漏消息,还应加上“儒教”)
7.       D(答非所问,该项不是写寺庙的建筑格局)
8.       B(以偏概全,文中只是说“西方的教堂则在市井处随处可见”,并不能说它们都建立在市井之中)
9.       A(无中生有,道教出现得最早在文中无依据)
10.   B(应为名词活用为动词,“砍柴”)
11.   A(①句只是说明白云先生被授予官职,和“清高”无关;④⑥两句都说明白云先生有才能)
12.   A(“因为父亲卓著的战功”,朝廷是因为他父亲的忠诚才任命他为千户长)
参考译文
张怡,字瑶星,原名鹿徵,江苏江宁县人。父亲张可大,明末任登、莱二府总兵官。适逢毛文龙部下反叛,诱擒了巡抚孙元化,张可大殉难而死。事情奏闻朝廷,张怡以诸生身份被授予锦衣卫千户的官职。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的军队攻占北京,张怡遇到李自成的将领,不降,被锁铐起来将要肆意毒打,他们的同党中有人赞赏张怡的节义而放他逃走了。很久之后,张怡才回到故乡。他的妻子在这以前就死了,他独身寄居在摄山的佛寺里。从不到城市中去,乡里之人都称他白云先生。 
   当时,湖南、湖北及江浙一带有名望的前朝遗民,大多追求声望,以诗文互争高低。只有苏州的徐昭法、宣城的沈眉生,在穷乡僻野中耕作为生,即使是贤德的士大夫造访也不得见他们一面,然而他们还是有笔墨文章流传于人世。白云先生则亲自挑水打柴,嘴里从不谈论诗书,学者诗人们也无从向他讨教。四方来往的官员绅士,天天有的到此山游玩的,却不知道山中有他这样一位人物。 
   我已故的父亲和处士余佩,逢年过节都要到山中看望他。走进他的屋中,看到书架上搁着百几十卷书,都是他撰著的对经籍的阐述和史事评论。请求抄写副本,他不答应,说:“我只是借写作来度过我的余生而已。我已经买了两个大瓮,死后下葬时要把这些著作一起埋葬。”他去世时八十八岁了,平生的亲朋老友,早就买了好木材,为他做好了内棺和外棺。他的病将垂危之时,听到此事落泪说:“过去我的先父死于被叛贼攻打的孤城之中,身边没有一   个亲人料理丧事,虽然后来改葬了,但贴身的内棺却无法更换了,我能忍心用这种好棺材吗?”回头看着他的侄孙,催着赶紧换棺材,并且亲自定下盖身尸布的规格,才闭目而逝。当时我的先父正好回到安徽桐城,返回时已经提前下葬了。有人说:先生著的书已埋入墓穴了。也有人说:经籍解说之类的书有副本,还保存在他家中。 
    乾隆三年,皇帝下令修订《三礼》,搜求散失民间的著作。白云先生的某侄孙亲自把书送到府城,知府命学校教官召集生员抄写,过了很久也没完成。 
    先生的著作,我心中十分向往,并且担心其失传已经很长时间了。幸亏他的家人亲自献了出来,而我又始终未能亲眼见一见。故而一并记载在文章中,以期使他的同乡晚辈们有所感触,妥善保存并能加以宣传,别让它们埋没失传了。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潮阳一中明光学校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  下一个『九年级上综合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