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第一单元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史记》第一单元试题(高三选择性必修 鲁人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一、廉颇与蔺相如一.略述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写作经过。二.略述《史记》的体例及其成就。一、司马迁的生平有三点应该注意的:  1.他出身于一个有浓厚学术气氛的史官家庭里,他父亲司马谈的思想言行对他的影响很大。  2.他生平足迹到过不少地区,历览祖国壮丽河山,接触广大人民,探访历史古迹,搜集信史资料。  3.
试题预览
  一、廉颇与蔺相如
一.略述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写作经过。
二.略述《史记》的体例及其成就。
   一、司马迁的生平有三点应该注意的:
  1.他出身于一个有浓厚学术气氛的史官家庭里,他父亲司马谈的思想言行对他的影响很大。
  2.他生平足迹到过不少地区,历览祖国壮丽河山,接触广大人民,探访历史古迹,搜集信史资料。
  3.他四十八岁那年,遭“李陵之祸”,受宫刑。这对他写作《史记》产生了很大影响。
   二、《史记》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传记分为体纪、世家、列传,以八书记制度沿革,立十表以道史事的脉络。《史记》不但是我国古代成就最高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两千年来一直是古代散文的典范。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练习。

(一)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c)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壁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d)?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依次正确的是(  )

A.miào jiān huò cù

B.miào jiàn huó cù

C.mù jiān huó zú

D.mù jiàn huò zú

2.文中“abcd”四处应填的文言虚词,依次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矣 夫 且 乎     B.矣 故 而 何

C.也 夫 而 何     D.也 故 且 乎

3.比较下面两组加点词的意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引赵使者蔺相如  左右欲引相如去

秦王因曰……   不如因而厚遇之

A.两个“引”字相同,两个“因”字也相同。     B.两个“引”字不同,两个“因”字相同。
 
C.两个“引”字不同,两个“因”字也不同。     D.两个“引”字相同,两个“因”字不同。

 4.对下列的句子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坚明约束:坚守信约。
 
B.臣请就汤镬 就:于是 

C.不如因而厚遇之 遇:招待
 
D.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 唯:表希望的语气。
5.下列“于”字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  )

 A.乃设九宾礼于廷
 
 B.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C. 臣头今于璧俱碎于柱矣
 
 D.拜送书于庭
6.下列各句加下划线与其它三句用法不同的是(  )

A.大王必欲急臣
 
B.臣请完璧归赵
 
C.毕礼而归之

D.于是相如前进缶
 
 

(二)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徒慕君之高义”
  
  A.徒以吾两人在也                      B.徒见欺
  
  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班百者多徒行

2.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②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⑤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⑥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A.①②④∕③⑤⑥                       B.①③⑤∕②④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②⑤⑥
 3.对“之”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③而相如廷叱之
 ②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④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4.翻译下列语句
(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译文: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译文:                                                
                                         二、 晁错传
    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后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错在选中。由是迁中大夫。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爰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问爰盎曰:“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矣。”上问曰:“计安出?”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还,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节选自《汉书》)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不忍见祸逮身    逮:及,殃及。
B.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  适:通“谪”,贬谪。
c.绐载行市       绐:欺骗。
D.吾亦恨之       恨:痛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上发兵以御之       ②杀之以应陈涉
B.①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C.①其意不在错也       ②齐国其庶几乎
D.①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
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4组,全都属于晁错死因的一组是
①错为人峭直刻深
②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
③迁为御史大夫,请渚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④刘氏安矣,而晁氏危
⑦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
⑥独有斩错……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晁错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因而受到文、景两代皇帝的器重,许多法令都按照他的;意见更改修定,他也因此遭到同僚的妒忌。
B.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主张削弱诸侯,还就更定法令等事数十次上书,文帝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他的意见,但很赏识他的才子。
C.晁错得到景帝信任,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不料却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维护了朝廷的利益却使自己遭到杀身之祸。
D.汉景帝听信爰盎的话错杀了晁错,其危害是不但替诸侯报了仇,还从此堵住了忠臣直言进谏的路,可惜醒悟得太晚了。
  参考答案
1.D “恨”在句中是遗憾的意思。
2.A 两个“以”都是连词,连接前后的动词短语,表示目的;A项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另一个“之”是结构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B项一个“其”是代词,指代吴、楚七国,另一个“其”,是副词,表示推断语气;C项一个“且”是而且、况且,另一个“且”是尚且的意思。
3.C ①②④不是晁错死因:①是晁错为人的特点,②是汉文帝时的事,不是汉景帝时的书,④是晁错父亲的话。
4.C “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这个说法不符合文意。



三、郅都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到……去;往)  B.公廉,不发私书。(信件)
C.郡中不拾遗。(路不拾遗)  D.以危法中都。(危险的法令)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孝景时,都为中郎将。②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B.①面折大臣于朝。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①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D.①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②吾恂恂而起。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郅都有节义的一组是(  )
①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②至则族灭瞯氏首恶,余皆股栗。③公廉,不发私书。④而都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⑤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⑥匈奴至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郅都因为说服汉景帝不可自轻而受到窦太后的赏识,后来因为对列侯宗室也毫不留情,激怒了窦太后。
B.汉景帝时,一些豪强利用宗法关系,结成强宗大姓,勾结权贵,在地方上横行霸道,只有二千石才能制服他们。
C.郅都不去救贾姬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贾姬是汉景帝的宠姬,他作为一个臣子应该避让,不可入厕相救。
D.匈奴人素来仰慕郅都的节义,所以听说他担任雁门太守后便撤军了,一直到他死都没有进犯雁门。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
译文:                                                                !
②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
译文:                                                                 。

1.D。
2.D。A①动词,担任;②介词,wèi,替,给。《赤壁之战》。B①介词,在;②介词,对,对于。《师说》。C①代词,这件事;②人称代词,我。《廉颇蔺相如列传》。D①②均作连词,修饰关系,不译。
3.B。⑤句所述为汉景帝对郅都的信任。⑥句反映了匈奴人对郅都节义的敬畏,即派出A、C、D三项。
4.B。“二千石莫能制”:地方官不能管制他们。
5.①陛下纵然不看重自己,又如何对待国家和太后呢!
②魏其侯派人把刀笔乘隙给临江王送去。 (222.175.156.200)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鲁人版 高三 选择性必修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Z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庄子>)解读自测』  下一个『高中第一册第一单元诗歌检测题及答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