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次月考试卷(B)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次月考试卷(B)(七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七年级下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B)2007.6班别:座号:姓名:一、积累运用。(20分)1、选出注音正确的一项()(2分)A.桑葚(shèn)确凿(záo)骊歌(lì)戛然而止(jiá)B.告罄(qìng)羸弱(léi)呓语(yi)毛骨悚然(sǒng)C.行辈(xíng)磐石(pán)踌躇(chóuchú)义愤填膺(yīng)D.胡骑(jì)啾啾(jiūjiū)阴霾(lí)锲而不舍(qiè)
试题预览
      七年级下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B)2007.6

班别:              座号:              姓名:              
一、积累运用。(20分)
1、选出注音正确的一项(      ) (2分)
A. 桑葚(shèn)      确凿(záo)      骊歌(lì)          戛然而止(jiá)
B. 告罄(qìng)      羸弱(léi)       呓语(yi)          毛骨悚然(sǒng)
C. 行辈(xíng)      磐石(pán)      踌躇(chóuchú)     义愤填膺(yīng)
D. 胡骑(jì)        啾啾(jiū jiū)     阴霾(lí)          锲而不舍(qiè )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 倜傥       诧异            祈祷         叹为观止
B. 遗孀       步履            癫狂         语无论次 
C. 静穆       口头禅          疏蜜         尽态极妍
D. 朱砂       悔暗            冗杂         忘乎所以.
3、按照上下文连贯要求,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有一颗感恩的心,会让我们的社会多一些理解和宽容,                ;
多一些和谐和温暖,              ;多一些真诚和团结,                。
A、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B、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C、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D、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4、找出没有语病的一组(     )(2分)
A、新年联欢会上,我们能听到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
B、我对这场电影很有吸引力。
C、昨天,我准备好了考试必备的笔、橡皮、尺子和文具。
D、通过老师的教育,我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
5、在日常生活中,劳动人民积累了许多妙喻,用来比喻形形色色的人的特点。试将下列的比喻字母填在相应的横线上。(4分)
A、变色龙 B、 纸老虎  C、应声虫  D、绊脚石
(1)随声附和的人叫              ;(2)见风使舵的人叫               ;
(3)阻碍前进的人叫              ; (4)外强中干的人叫               。
6、删改下面句子中划线的部分,使它与前面的句子组成对偶句。(2分)
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的轩斋。
改后为: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             ,                     。7、默写(6分)
 (1)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滁州西涧》)
(3)                ,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
(4)               ,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5)赵翼《论诗》中的句子:“           ,           。”道出诗歌创作应求新求变,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诗人。
二、现代文阅读(40分)
(一)(16分)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       )(摇  荡  点  撑)开船,在桥石上一(       )(碰  击  磕  撞),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里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8、文段中两处空白处依次填          、        。(2分)
9、小朋友们撑船的动作,既说明了                ,又体现了                             。(4分)
10、二、三两段从      、     、     、      四个方面写“我”的感受。(2分)
11、“但我还以为船慢”一句衬托了“我”             的心情。(2分)
12、作者巧用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文段中“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与下文                                                  照应;“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与下文                             照应。(4分)
13、给以上文字拟一个四字标题:           。(2分)
(二)(13分)
①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然而,我们是怎样对待这条母亲河的呢?说句实话,我们对不起黄河。据学者们研究,两千多年前,黄河并不姓“黄”,而是叫“河水”或者“大河”,河水也是相当清澈的。随着她儿女的渐渐增多,她周围的森林面积却一天比一天减少,造成了越来越多的水土流失,终于使她由绿变黄了。由于河底的泥沙越来越多,河面逐渐上升,有些地方,比如河南省开封市,河面比房顶还高,成了流在人们头顶上的“悬河”!。大概是母亲生我们的气吧,河水一次又一次地跑出来教训我们,造成了难以想象的损失。
     ②那么,目前的情况又怎样呢?旧的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产生了。黄河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水源,也成了附近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排放渠道。据专家们统计,黄河污水排放量高达21.2亿吨,工业垃圾及生活垃圾近4100万吨,农药和化肥的年使用量分别为3.75万吨和600万吨。以宁夏为例,黄河流经宁夏13个市县,全长397公里。宁夏每年3亿吨工业和生活污水大约有80%排放进黄河。据检验,黄河水中的有害物质的含量近年来显著增加。由于污染严重,河水不进行处理就不符合饮用标准。然而现在,宁夏南部山区许多农民就直接饮用黄河水。即使是那些不直接饮用黄河水的人,也不是不受危害的。因为被污染的黄河水影响到了地下水,一些地区的地下水,污染程度已相当严重。饮用这样的地下水,怎能保证身体健康呢?
     ③黄河污染问题,关系到千千万万人民的生产生活,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如果我们不高度重视,不赶快控制污染,情况将更加严重。那样的话,黄河母亲会更加生气,并且用更加严厉的方式教训我们。如果我们想保护自己,保护中华民族,就必须先想办法保护母亲,保护黄河。
14、根据第①段,请你概括说出造成黄河成为“悬河”的原因。(3分)
答: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第②段加点词“旧的问题”和“新的问题”分别是指什么问题?请概括写出。(3分)
答:旧的问题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的问题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文中画横线部分主要运用     、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黄河受污染的程度极其严重。(2分)(2)据此,请你说说造成黄河污染的主要物质有哪些?(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加点的“主要”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镜头下逃命的藏羚羊(11分)
出格尔木不到一小时,就到昆仑山口了。在一个小水湾旁边,我竟捕捉到了一只孤独的藏羚羊。
与辽阔的空间相比,它显得过于渺小了,因而格外令人怜悯。我被这种情绪感染着,觉得藏羚羊肯定通人性。对于像我这样远道而来的摄影人,的确是抓取到了一个悲天悯人的镜头。随着长焦镜头的缓缓调动,我与藏羚羊一寸寸地挨近了。我能够看到它身上不易分辨的毛色中掺糅的杂色,还有它那娇媚的充盈着生动气息的唇线。它的腿很修长,身体的流畅轮廓在高原的光照下显得温情脉脉。
当我定格在它的眼睛上时,我被震动了。它的眼神里怎么飘泻出一串惊恐的光斑,带动着全身微微颤栗?还未等我读懂它的惊惧来自何处,这只令人垂怜的小生灵竟然掉头狂奔。
我茫然无措地搜寻着来自它周围的威胁物。显然,我没有找到,只能任凭它像个不规则的亮点在远处的苍穹中变得越来越恍惚。正是在这种恍惚中,我下意识地瞅瞅我那照相器材:探出去的长镜头像枪口一样,正瞄准了这只无辜的小生灵。顿时,我明白了我的错误。它是担心,我按住快门的手会在瞬间发射出夺命的子弹。
猎猎寒风扯破了天边的云朵。我缓缓收起照相器材,一片惆怅中,我想起了这样的文字:“夜幕降临了,汽车前灯亮了,成百上千头藏羚羊向危险地带狂奔而去。枪声四起,藏羚羊嘶鸣不止。飞扬的尘土染成了粉红色。偷猎者驱车而去。……一头藏羚羊已经被剥去了皮,它不住地淌血。幼羚羊依偎在死去的母羚羊身边,吮吸着它冰冷的乳头……”
这段报载的文字已经拓印到我的心上了,并且不断地折磨着我:从我镜头下逃去的那只藏羚羊,会不会就是那吮吸过冰冷乳头的孤儿呢?
18、第2段中的“悲天悯人的镜头”具体指什么?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3分)
                                                                      
                                                                      
19、第4段中,作者“明白了我的错误”。根据文意,解释这“错误”的具体含义。(2分)
                                                                      
 20、第5段引述了报载的猎杀藏羚羊的文字,有什么作用?(3分)
                                                                      
                                                                      
2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3分)
A. 正因为藏羚羊十分渺小,娇媚生动,温情脉脉,而且依恋母亲,所以作者觉得藏羚羊肯定通人性。
B. 藏羚羊“像个不规则的亮点在远处的苍穹中变得越来越恍惚”。这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藏羚羊因惊恐而狂奔逃命,疾速远去的情景。
C. “猎猎寒风扯破了天边的云朵。”这句景物描写,既写出了作者的自责心理,又揭露了偷猎者的残忍无情。
D. 文章结尾说残杀藏羚羊的事“不断地折磨着我”,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残杀生灵的暴行的愤慨,也表达了“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的强烈愿望。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一)(12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22、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
(1)妇抚儿乳 (             )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3)虽人有百手(           )  (4)不能名其一处    (             )
23、对“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一句理解恰当的是(     )(2分)
A.所有能够模仿的,这里都有。  
B.凡是别处有的,这里没有什么不具备的。
C.一切应该有的声音,这里没有什么不具备的。  
D.凡是应该有的,这里都有。
24、翻译语句。(2分)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25、本文运用了正确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口技人的表演内容,属于________描写;而宾客们的表情动作,属______描写。宾客们“几欲选走”情形,烘托了口技艺人的________                       __。(4分)
26、文中总领全文,集中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精湛的一个词是         。(2分)
(二)(8分)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27、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2分)
尝与诸小儿游(       )       诸儿竞走取之(            )
惟戎不动(          )        人问之 (             )  
28、翻译下面句子。(4分)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2)取之信然。
                                                                    
29、你读了本文有什么启示?(2分)
                                                                    
四、作文(30分)
半命题作文     题目:        之后的我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提示:横线处可选填“长大”、“成功”、“一场风波”、“遭受挫折”、“成为月球居民”等,也可选填其它。),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力求写出真情实感。


















































































七年级下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B)2007.6参考答案
1、B   2、A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次月考试卷(A)』  下一个『苏教版高一年级必修1第一次月考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