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完全中学高三第一次练考试题(第五、六单元)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苏东完全中学高三第一次练考试题(第五、六单元)(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中语文第五册古诗文测试题说明: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识记和理解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衅(xìn)钟 则王(wàng)矣忖(cǔn)度商贾(gǔ)B.飞湍(tuān)馔(zhuàn)玉鸿鹄(hù)弓缴(zhuó)C.荆杞(qǐ)欢谑(nǜe) 羽旄(máo)庠(xiáng)序D.彼恶(è)知之 挟(xié)泰山庶几(
试题预览
  高中语文第五册古诗文测试题
说明: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识记和理解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衅(xìn)钟     则王(wàng)矣   忖(cǔn)度  商贾(gǔ)
B.飞湍(tuān)     馔(zhuàn)玉      鸿鹄(hù)      弓缴(zhuó)
C.荆杞(qǐ)       欢谑(nǜe)      羽旄(máo)  庠(xiáng)序
D.彼恶(è)知之 挟(xié)泰山     庶几(jī)   崔嵬(wéi)
2.选出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
A.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喜爱,珍爱
B.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动词,以……为幼儿,爱护
C.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明白,清楚地
D.度,然后知长短              用尺子量
3.选出与“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中“焉”字的含义相同的一项    (    )
A.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B.是以后世无传焉
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D.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活用类型与其它几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5.下列选项中句式与其它几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百姓之不见保                  B.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C.今王鼓乐于此                  D.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
6.下列选项中含两个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B.盖亦反其本矣
C.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D.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7、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无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
A.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B.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C.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D.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
8、下面诗句节拍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B、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C、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D、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9、从文言句式看,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②而良人未之知也
③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④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A.①句与②句相同  ③句与④句也相同    
B.①句与②句相同  ③句与④句不同
C.①句与②句不同  ③句与④句相同      
D.①句与②句不同  ③句与④句也不同
10、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连烽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C.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D.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齐桓晋文之事》以曲折委婉、层层深入的说理,严密而又生动地劝说齐宣王放弃“霸道”,施行“王道”,描绘了一幅“保民而王”的美好蓝图,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B.《庄暴见孟子》充分展示了孟子高明的论辩艺术。他巧妙地转换话题,从齐王“好乐”切入,归结到“与民同乐”的主旨上。
C.《孟子见梁襄王》中孟子以禾苗为喻,对梁襄王讲述了“不嗜杀人”才能统一天下的道理。孟子循着梁襄王问题的思路,逐步揭示所要讲的内容,而不径直揭底,使对方在获得某种满足之时,又有新的不满足,这种“引而不发”的谈话艺术效果很好。
D.《短文两篇》都以一波三折、妙趣横生的寓言故事,突出了人物形象。《齐人有一妻一妾》讽刺了官场中那种不顾廉耻,以卑鄙的手段钻营富贵利达的人;《弈秋》则说明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要一心二用的道理。
12、下面对唐诗的说法错误的一项为                                      (    )
A、初唐时期,诗歌创作仍受南朝诗风的影响,题材较为狭窄,追求华丽辞藻,直到“初唐四杰”才有所作为,他们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B、盛唐是唐诗发展的高峰,这时流派纷呈。山水田园派的代表诗人为王维、孟浩然;边塞派的代表诗人为王昌龄、高适、岑参等;另外还有两位大诗人李白、杜甫也属于这一时期。
C、李白是浪漫主义诗风的代表,有“诗仙”之称;杜甫是现实主义诗风的代表,有“诗圣”之称;“大李杜”是李白、杜甫,“小李杜”是李白、杜牧。
D、唐诗的发展,到盛唐的意境创造,达到意象玲珑,无迹可寻的纯美境界,是一个高峰。杜甫由写实走向集大成,是又一个高峰。中唐诗人在盛极难继的情况下,另辟蹊径,或追求怪异,或追求平易,别开天地,又是一个高峰。而李商隐则使晚唐诗达到了又一个高峰。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15题。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产。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3.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因:就,随之 
B.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夺:夺取 
C.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制:规定
D.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赡:足 
14.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罔民而可为也? 
B.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          故民之从之也轻 
C.悉以心诚之话倚托             将以衅钟 
D.今也制民之产              故民之从之也轻 
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故民之从之也轻       ②申之以孝悌之义 
③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④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A.①②两个“之”字相同  ③④两个“其”字也相同 
B.①②两个“之”字相同  ③④两个“其”字不同 
C.①②两个“之”字不同  ③④两个“其”字也不同 
D.①②两个“之”字不同  ③④两个“其”字相同
二、默写题
16.古诗文默写
①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
②                  ,莫使金樽空对月。
③青泥何盘盘,              。扪参历井仰胁息。            。
④古来圣贤皆寂寞,                   。
⑤牵衣顿足拦道哭,                    。
⑥                ,何人不起故园情。
⑦花径不曾缘客扫,            。
⑧            ,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            。
⑨吴楚东南坼,            。            ,凭轩涕泗流。
⑩诗云:“            ,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拓展和运用
三、阅读理解
(甲)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8—22题。
万章问曰:“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不传于贤而传于子。有诸?”
孟子曰:“否,不然也。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昔者舜荐禹于天,十有七年。舜崩,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天下之民从之,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之丧毕,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曰:‘吾君之子也。’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曰:‘吾君之子也。’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舜之相尧,禹之相舜也,历年多,施泽于民久。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益之相禹也,历年少,施泽于民未久。舜禹益相去久远。其子之贤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致者,命也。匹夫而有天下者,德必若舜禹,而又有天子荐之者,故仲尼不有天下。继世以有天下,天之所废必若桀纣者也,故益伊尹周公不有天下。伊尹相汤以王于天下。汤崩,太丁未立。外丙二年,仲壬四年,太甲颠覆汤之典刑,伊尹放之于桐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三年以听伊尹之训已也,复归于毫。周公之不有天下,犹益之于夏,伊尹之于殷也。孔子曰:‘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 (《孟子•万章》节选)
[注释]①益:古代嬴姓各族的祖先,因助禹治水有功,被选为继承人。②箕山:在今河南登封县东南。③启:禹的儿子。禹死后,他即继位,从此确立了传子制度。④丹朱:传说中尧之子,名朱,因居丹水,名为丹朱。传说他傲慢荒淫,尧因禅位给舜。⑤大(tài)丁:即太丁,汤的长子。⑥外丙:太丁的弟弟。下句仲壬,外丙的弟弟。⑦大(tài)甲:即太甲,汤的嫡长孙,太丁之子。⑧桐:地名,在今河南虞城县南,一说在山西荣河县。⑨亳(bó):地名,商汤的国都,故址在今河南商丘县北。⑩唐虞:相传尧建立的朝代叫“唐”,舜建立的朝代叫“虞”。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历多年,施泽于民      泽:恩泽
B.太甲颠覆汤之典刑       典刑:旧法
C.益之相禹也,历年少     相:辅助
D.太甲悔过,自怨自艾     艾:毁弃
18.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周公之不有天下,犹益之于夏    ②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③不传于贤而传于子,有诸        ④伊尹相汤以王于天下
A.两个“之”字相同 两个“于”字也相同
B.两个“之”字相同 两个“于”字不同
C.两个“之”字不同 两个“于”字相同
D.两个“之”字不同 两个“于”字也不同
19.下列对文中的人物关系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尧、舜、禹依次为禅让关系,禹和益为君臣关系。
B.尧与丹朱、舜与商均、禹与启、商汤与太甲均为父子关系。
C.周文王与周武王、周武王与周成王均为父子关系,周文王与旦也是父子关系,武王与旦为弟兄关系。
D.太丁、外丙、仲壬为弟兄关系,商汤与太丁等为父子关系。
20.下面对这段文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本文通过事例论证,否定了万章引述的到禹时天下不传于贤而传于子的说法。
B.本文认为,尧与舜之所以没有传子,是因为尧之子与舜之子均不贤,而禹传位于子是因为禹子启贤。
C.本文认为,匹夫得天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舜禹之德,二是有天子的荐举。孔子没有得天下,是因为无天子荐举;伊尹没有得天下,是因为太甲勇于改过、处仁迁义;周公没有得天下,是因为成王贤,他们都没有被君王举荐的机会。
D.文末孔子所说“唐虞禅”“殷周继”,“其义一”,这个“一”指的是顺乎天意,合乎民心。
2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5分)
(1)继世以有天下,天之所废必若桀纣者也,故益伊尹周公不有天下。
译文:                                                            
(2)周公之不有天下,犹益之于夏,伊尹之于殷也。
译文:                                                            
(乙)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9~12题。(14分)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开始建造)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yōu)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于牣(rèn )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皆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孟子•梁惠王上》
22. 选出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
A.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       沼,池塘
B.经之营之                     经营 ,细心筹划
C.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攻,进攻
D.民欲与之偕亡                 偕,一起
23.选出与“贤者亦乐此乎?”中“乐”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    )
A.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D.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24.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                               (    )
例句: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A.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B.虽欲言,无可进者
C.虽与之俱学,弗若之也
D.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鉴赏和评价
(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23—24问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 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 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 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 不必取长途。
25.颔联中哪两字将外在的景和作者连接起来了?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                                                                 
26.全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请结合有关词句作简要分析。(4分)
答:                                                                 
(乙)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24—27问题。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 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二载(公无753年)秋天,诗人游宣城时所作。
27.诗的一、二句写了什么样的境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4分)
答:                                                          
28.诗的三、四句写竺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之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分)
答:                                                          
29.联想诗的背景,试分析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答:                             &nbs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单元练习


上一个『2006~2007揭阳城东中学第二次月考语文科试卷』  下一个『安徽省怀宁中学2006-2007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