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2006-2007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济宁市2006-2007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必修二 鲁人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济宁市2006-2007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 文2007.7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三分之一的位置上。2.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试题预览
  济宁市2006-2007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 文                
2007.7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三分之一的位置上。
2.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 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 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妊娠(chén)  透辟(pì)  纸鸢(yuān)   横(hèng)征暴敛
B.驯(xùn)服   押解(jiè)  间(jiàn)或  浑身发颤(zhàn)
C.歆(xīn)享   伺(cì)候   苍劲(jìng)   处(chǔ)心积虑
D.龟(jūn)裂   埋(mái)怨  威吓(xià)    一哄而散(hō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雄辩   缠绵悱恻    神采    鼎立相助
B.笼罩   礼上往来    臆想   冒然行事
C.销磨    目不暇接    蜚声    名门旺族
D.脉搏   委曲求全    偏袒    各行其是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水滴降落时由于空气动力学作用会使液滴产生     变形与无规则转动,这些都会影响它降落的轨迹。
②它曾经啸傲疆场,万马军中夺上将首级。它曾用耀眼的光焰装点着春秋辉煌!如今,春秋时代的辉煌渐渐地      了,冷兵器时代的人唤马嘶远去了……
③“红楼梦中人”选秀获胜选手李旭丹无疑是个幸运儿,但许多观众认为她无论在外形还是气质上都与想象中的“林妹妹”不太       ,难以超越86版中的林黛玉。
A.振荡 暗淡 契合      B.振荡 黯淡 吻合
C.震荡 暗淡 吻合      D.震荡 黯淡 契合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市中区一居民未经规划部门审批,擅自在自家房屋上加盖一层,被立案调查。执法人员没有强行拆除,而是摇唇鼓舌,耐心劝说,让当事人先停建,然后补办手续。
B.这两天学校因高考放假,只能呆在家里,每当父母上班走后,家里就剩他一个人,他总是茕茕孑立,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C.山西省黑砖窑非法用工事件发生后,应追究相关部门的责任,他们未雨绸缪,没能将问题在萌芽状态解决,最后使事态发现到如此严重的地步,造成极坏影响。
D.目前股市行情空前火爆,投资者如过江之鲫般入市,市场行情不断走高,最终形成了空前的财富效应。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加大对重特大渎职侵权案件的查处力度,最高人民检察院已经着手修订重特大渎职侵权犯罪案件标准,以突出办案重点,避免对这类犯罪“轻处轻判”。
B.《英国医学杂志》的一篇评论说,中国的肥胖问题“令人担忧”,有近15%的人口体
  重超标,儿童肥胖在15年里增加了28倍。
C.专家认为造成青少年网瘾的主观原因是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的中学生面对虚拟世界缺乏自控力,客观原因是许多父母因忙于工作和生计忽略了与子女的情感沟通引起的。
D.新农村建设工作要注重实效,不盲目攀比;要量力而行,不搞形式主义;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了“铀”及其化合物的特殊的放射性。铀放射出的微弱的射线可在照相底板上留下痕迹。这种射线可穿透黑纸和金属,可使空气导电。这种辐射不随时间而变化,但产生这种放射性的原因并不清楚。
法国的居里夫人和德国的施密特都指出,钍及其化合物也具有这种性质。1898年居里夫人又指出,在实验室或使用的化学物质中,只有含铀或钍的那些物质才放射出一定量的贝克勒尔射线。我们称这些物质为“放射性物质”。
这样,放射性本身是铀或钍的一种原子特性。如果一种物质含铀或钍的量越多,它的放射性也就越强。
居里夫人研究了含铀或钍的矿物。按照刚才所讲的观点,这些矿物都是放射性的。但是在测量时她发现,这些矿物的放射性比它们含铀或含钍的量所对应的辐射强很多。居里夫人认为,这些物质中含有我们尚未认识的放射性化学元素。居里夫人和我决定在一种铀矿物——“沥青铀矿”——中寻找这种设想的新物质。我们对这些矿物作了化学分析,对分别处理的每批矿物的放射性进行化验。首先发现了化学性质与铋很相似的强放射性物质,我们称它为“钋”,后来与贝蒙特合作又发现了与钡相似的第二种强放射性物质,称它为“镭”,最后,德比纳尔又分离出属于稀土族的第三种放射性物质“锕”。
这些物质在沥青铀矿中只是微量存在,但它们的放射性很强,比铀的放射性大200倍。经过大量的处理工作,我们成功地获得了足够数量的有放射性的钡盐,以便用分馏法从中提取纯盐形式的镭。镭是碱土族中比钡序数大的同族元素,它的原子量经居里夫人测定是225。
镭的放射性产生的效应很强,而且有各种不同的效应。
镭这种放射性物质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能源,它的放射性可以表示出它的能量。在我与拉博尔德合作的研究中还发现,1克镭每小时连续释放的热量达100卡。卢瑟福和索迪,朗格和普里希特,还有埃格斯特朗,都曾测量过镭释放的热量。看来,能量的释放经过数年后仍将是不变的,因此镭释放的总能量是相当惊人的。
6.下面是对“放射性”特征的描述,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铀”和其他化合物反应后产生的
B.其射线能在照片底板上留下痕迹
C.可穿透金属并且能够使空气导电
D.所产生的辐射经过很长的时间不会发生变化
7.下列不属于居里夫人所做的贡献的一项是
A.除了镭外,钍及其化合物也具有放射性
B.从“沥青铀矿”中发现了带有放射性的元素“钋”
C.从钡中提取并测定镭元素的原子量为225
D.每克镭每小时连续释放的热量高达100卡
8.下列说法中,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A.贝克勒尔射线是居里夫人从铀和钍中发现的
B.后来发现的钋的放射性和铋元素的放射性相似
C.镭元素的放射性要远远大于铀元素的放射性大得多
D.居里夫人与他人合作又相继发现了钋、镭、锕等放射性物质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后汉书•张衡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尚:自负,骄傲
B.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逾:过分,过度
C.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致:极尽,用尽
D.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征:征兆,迹象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    B. 因以讽谏
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C. 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D.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张衡在自然科学方面才华的一组是
①精思傅会,十年乃成②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③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④验之以事,合契若神⑤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⑥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衡才高于世,善于属文,后因文学才能出众,被征召到朝廷做官。
B.张衡不慕权贵,总是得不到升迁,在离开太史令职位五年后,就回了原籍。
C.候风地动仪全部用精铜制成,半径为8尺,盖子中部隆起,象个大酒樽。
D.在任河间相期间,张衡从严执法,政治清明,可三年后就请求辞职还乡。
第Ⅱ卷(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3分)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3分)
(3)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辛词上下阕的“愁”具体含义有什么不同?(4分)
(2)这首词上下阕连用叠句,请说说叠用“爱上层楼”和“欲说还休”,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但以刘日薄西山,   ▲   ,  ▲   ,朝不虑夕。(李密《陈情表》)
(2)或取诸怀抱,   ▲  ;或因寄所托,  ▲   。(王羲之《兰亭集序》)
(3) ▲  ,响穷彭蠡之滨;  ▲  ,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4)人固有一死, ▲   ,   ▲  ,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五、(12分)
16.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只写句子序号)(3分)
①脚下的江流,从那么遥远的地方奔来,一派义无反顾的决绝势头,挟着寒风,吐着白沫,凌厉锐进。
②桥很高,桥索由麻绳、竹蔑编成。
③跨上去,桥身就猛烈摆动,越犹豫进退,摆动就越大。
④一看之下,先是惊吓,后是惊叹。我站得这么高还感觉到了它的砭肤冷气,估计它是从雪山赶来的罢。
⑤继续往前走,看到了一条横江索桥。
⑥在这样高的地方偷看桥下会神志慌乱,但这是索桥,到处漏空,由不得你不看。
17.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3个短句。(4分)
流畅自如的水和宁静自守的山因为中国古人喜欢用比喻手法在自然界寻找人生品质的
对应物而分别被看成智者和仁者的象征。
 答: (1)          ▲        
(2)          ▲        
(3)          ▲        
18.下面是“我国统编本与德国本的初中物理实验次数对比表”,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师生实验


      数据
 版本 老师实验 学生实验 总和
统编本 数量 122 22 144
百分比 84.7% 15.3%
德国本 数量 47 196 343
百分比 13.7% 86.3%
(1)通过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2)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发: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桃红柳绿是故乡
杨泽文
①故乡是什么?面对我生命的降生与出发之地,我常常无言以对。因为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找不到一个富有诗意的答案。
②从生命的终极意义上说,人是经受不住一生漂泊之苦的。所谓四海为家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其隐藏的本质是“没有家”。没有家,没有故乡情结,生命就显得平面和单薄。 
③应该感谢承纳我们生命原初的栖居之地。即便那里惟有的风景或许是一座山岗、一道峡谷、一条小河、一汪池塘抑或一棵大树什么的,但它们毕竟刺激和调动了我们最初的生命意识。它们使我们后来认识世界、感知世界成为一种可能;它们使我们后来滋生故乡意识和萌发离开故乡的勇气;它们使我们的生命永远处在一种回归与放逐的自我完善之中………
  ④不论丰沃还是贫瘠,不论鲜亮还是灰暗,故乡就是故乡,它只能永远让人们交付情感而编织深刻的眷恋。在永恒的眷恋中,我们才有勇气抚慰心灵的种种创伤和人生的种种痛苦。 
⑤从感觉上说,故乡永远处于大地的中央,而自己仿佛是一株远离太阳的向日葵,但总要把花盘转向故乡升起的那轮太阳。蜗居于现代都市的我,免不了要为生计奔波不止,时常像鱼一样游弋在色彩缤纷的大街小巷,远离着日月星辰,远离着花草树木,在喧嚣与躁动中销蚀着岁月,耗费着精力。而故乡则在远方的日渐朦胧中反而变得更加深沉。那源自于遥远的穿透力让人不容置疑和无法拒绝。于是乎开始着手构思如何请好假期,如何打点行装,如何启程,如何撰写好一篇回乡赋。 
⑥我和妻子、女儿是在一个春日融融的三月里踏进故乡热土的。一路上夫妻俩被女儿的种种问话折磨得口干舌燥。那接连不断的“这是什么花呀草呀、那是什么树呀鸟呀”等等诸多问题源自于女儿幼小的求知领域。而在现代都市里,她注定没有机会提出这么多问题。不知为什么,我突然感到一种难言的隐痛和悲哀。因为我原以为吃穿不愁的女儿是幸福的,可走在乡间的路上时我才感到女儿其实是生活在现代都市里的一棵弱草,她无法面对真正的大自然,她无法感知山川河流和草木虫鱼。那种从电视荧屏上得来的一切“富有”,是抽象而脆弱得不堪一击的。你看,当我们踏进父母笑脸相迎的老家门槛时,一只小狗猛然蹿出,就吓得女儿躲到我身后尖叫直哭…… 
⑦在故乡,我感到一种实在的澄明与开敞,劳累已久的身心得到滋润和休憩。阳春三月,
故乡桃花盛开,枯柳吐绿。女儿和村童们一道嬉戏在桃红柳绿的乡村景致中,我和妻子则感到了生命中少有的惬意与充实…… 
  ⑧到了归期,我和妻子及女儿告别依依不舍的故乡亲人,酸楚地踏上了归程。途中,女儿问:“爸,你为什么流泪?”“因为爸爸离开家了。”“我们的家不是在城里么?”“噢,对。我们的家是在城里。爸说的是离开故乡。”“故乡是什么?”突然间我心底颤动了一下,女儿终于问到了我思考已久的问题。 
⑨“桃红柳绿是故乡。”面对女儿停步仰望的疑问,我终于随口说出一句平淡无奇的话。想不到女儿眨眨眼笑着往前跳开了,嘴里喃喃地念道:桃红——柳绿——是——故乡。不知为什么,我竟顿然间有了如释重负的感觉。 
(选自《经典散文》(2007年版),有删改)
19.“那源自于遥远的穿透力让人不容置疑和无法拒绝”一句中“遥远的穿透力”指的是什么?(4分)
20.文中两次提到“不知为什么”,请分别对其原因简要解释。(4分)
   (1)“不知为什么,我突然感到一种难言的隐痛和悲哀。”
   (2)“不知为什么,我竟顿然间有了如释重负的感觉。”
21.第五自然段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妙处?(4分)
22.文章一开头就设问:“故乡是什么?”从全文看,作者所说的故乡究竟是什么?请根据文本内容探究作答。(6分)
七、(60分)
23.请以“你是我的天空中最亮的那颗星”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济宁市2006-2007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答题纸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纸上答题无效。
4.保持纸面清洁,严禁折叠,严禁在答题纸上做任何标记,严禁使用涂改液、涂改胶条。
5.不按上述事项填写、答题,后果自负。
 
得分 评卷人


 四、(24分)

13.(1)                                   
                                       
    (2)                                    
                                         
     (3)                                  
                                        
14.(1)                                  
                                      
                                      
(2)                                  
                                      
                                                                            
                                      
15.                                                                
                                                                  
                                                                 


得分 评卷人


 五、(12分)

16.          
17.(1)                                     
   (2)                                                                        
   (3)                                      
18.(1)                                                                         
                                                                            
  (2)                                  
                                                                            


得分 评卷人


 六、(18分)
         
19.             &nbs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鲁人版 高一 必修二 期末试卷


上一个『济宁市2006-2007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下一个『舒城中学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