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2006——2007学年度下期高中一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南充市2006——2007学年度下期高中一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高一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南充市2006—2007学年度下期高中一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说明:1.本试卷分工、Ⅱ两卷,请将工卷答题选项,填写在第Ⅱ卷前的答题栏内。2.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共2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诡秘(guǐ)形骸(hái)沉浸(qìn)不羁之才(jī)B、譬如(pì
试题预览
  南充市2006—2007学年度下期高中一年级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试卷

说明:1.本试卷分工、Ⅱ两卷,请将工卷答题选项,填写在第Ⅱ卷前的答题栏内。
         2.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共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诡秘(guǐ)     形骸(hái)     沉浸(qìn)      不羁之才(jī)
    B、譬如(pì)      龟裂(jūn)     埋怨(mán)      聊以慰藉(jí)
    C、谄媚(chǎn)    回溯(sù)      畏葸(xǐ)        垂涎三尺(xián)
    D、监生(jiàn)    讥诮(qiào)    琐屑(xuè)       少不更事(gēng)
  2.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寒暄    湮没    残羹冷炙    脑羞成怒    战战兢兢
    B.萌孽    鸟喙    冠冕堂皇    涸辙之鲋    一以贯之
    C、岑静    札记    礼上往来    睥睨人世    浑浑噩噩
    0.国粹    陨落    无精打采    度长絮大    不可或缺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番话不免哆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    
    B.王老师是个有名的评书迷,经常听得出神入化,有时听起来竟忘了吃饭。
    C 下课之后,班上的几个“混世魔王”扔书包丢本子,拍桌子踢凳子,吼叫吵闹,把教室搞得沸沸扬扬,乌烟瘴气。
    D.极光可真是这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变化莫测,而这一切又往往发生在几秒钟或数分钟内。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从大量事实中告诉我们,要考上理想的大学,必须抓紧每一分钟的学习时间。
B.虚构是小说最重要的品性。只有经过作家加工后的虚拟生活,才能使我们朦胧模糊的生活经验忽然变得新鲜灵动、豁然开朗。
   C.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只是调整思想和感情,在实际上就是斟酌文字的分量。
   D、和传统手法不同,现代雕塑追求的是视觉艺术性,更注重以造型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和个性。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每小题2分,共6分)
汉 语 的 无 奈
李国文
    我很钦佩前人想像力之丰富,把埃及法老的陵寝译成“金字塔”,把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标志译成“十字架”。不仅符合严复“信、达、雅”的译文要求,而且充分体现出汉字的象形功能。我也很诧异时下翻译家应急能力之不足,对于纷至沓来的新事物,表现得束手无策。所以,报纸、刊物、书本,特别是电视,“VCD”“DVD”“SVD”,除专业工作者,谁都搞不清楚足什么东西的洋文,一个劲儿地袭击过来,更甭说什么“卡拉OK”、什么“BP机”,不伦不类地混迹于汉字之中。如果造字的老祖宗仓颉再世,看到这些洋字码堂而皇之夹在方块字中间,一定会发出九斤老太之憾吧?
    汉语拥有五千年的使用历史,拥有差不多占全球四分之一人口的使用者,是世界最强有力的语种之一。在与外部世界交流的过程中,不应该,也不可能存在对应上的困难。其浩如烟海的字词语汇,其丰厚广博的文化积累,其涵盖世象万物的充分表现力,几乎没有它不可转译的东西。我不相信,汉语到了这等无奈的地步,成了拉丁字母和阿拉伯数字随意驰骋的天下,长此以往,汉字不将成为一种大杂烩的文字了吗?
    汉字除了讲究自身架构的荚夕卜,还很在乎通篇谋划的荚,弄两个不三不四的洋字杂在其中,实在大煞风景。汉字的方块字特点,对于外来语,从来是不大亲和的。全世界都称“TV”,汉语却说“电视”;曾经音译的“莱塞”或“镭射”,终于还是被“激光”压倒了。即使非用不可的外来浯,国人也会努力使其本土化,成为汉字状态。例如“冰淇淋”“咖啡”,采取意音并译;或直接音译,如古人译“葡萄”“菠萝”“胡同”“涅粲”一样。其实,中古时期,那些翻译佛教经籍的僧人,比起现在翻译电器名称的语文专家要困难得多。但他们宁肯造字,也绝不在汉字中夹用梵文,破坏方块字的完整之荚。我敢冒昧地猜测,那些能够忍受汉字中夹杂洋字码者,十之入九,毛笔字肯定写得不怎么样。正是由于他们对书法的一窍不通,才出现不用“世贸组织”,而用“WT0”,用“DNA”而不用“遗传基因”等别扭情况。
像“功夫”,像“豆腐”,传到西方去,成了他们的外来语,但人家采取直接音译的办法,而不是把汉字嵌在英文或法文当中,难道不能引发我们一些思考吗?因此,夹用外国字母,不仅仅是文字的规范化问题,书面的形象美观问题,更大程度上,是关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自身的文化尊严,是绝不应该等闲视之的。
5.对第三段“汉字的方块字特点,对于外来语,从来是不大亲和的”一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汉字书写讲究章法美,章法美的要求,排斥中间夹杂洋字。
  B.汉字讲究自身的构架美,与拼音文字无法实现形体审美的和谐。
  C.夹杂洋字的视觉感受,如同吃米饭嚼着硌牙沙子的感觉一样。
  D.音译不如音意并译,音意并译不如意译,意译是洋字汉化的主要途径。
6.结合全文看,对“汉语的无奈”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汉字具有涵盖世象万物的巨大表现力,几乎没有它不可转译的东西。
  B.迅速提高今之译者的能力是当务之急,又是需要时日的事。
  C.长此以往,汉字将成为一种大杂烩的文字,很多人却等闲视之。
  D.一些人麻木到忘记了国家、民族自身文化尊严的程度,却还振振有词,我行我素。
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金字塔、十字架、电视、激光等译法,充分体现出汉字的方块字特点和译者的责任感。
  B.毛笔字写得不怎么样的译者,必然会容忍汉字中夹杂洋字码的现象。
  C.充分发挥汉字词汇的表现力,尽早改变拉丁字母和阿拉伯数字在译文中随意驰骋的现象。
  D.应该想一想:为什么传到西方去的汉语,并不见汉字夹嵌在英文或法文当中的现象。
三、读下面《鸿门宴》中两段文字,回答8—10题。(每小题2分,共6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邻……”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嗔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日:“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o”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o”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o
8.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今将军与臣有邰    赢粮而景从
   B.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或师焉,或不焉
   C、项王按剑而跽    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D.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张良出,要项伯
9.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范增数目项王
   B.常以身翼蔽沛公
   C.籍吏民,封府库
   D.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10.加点词在现代汉语中意思没有变化的一项是:
   A、将军战河北            齐楚之精英
   B.逡巡而不敢进          君王为人不忍
   C.所以遣将守关者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D.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古之学者必有师

南充市2006—2007学年度上期高中一年级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试卷
第Ⅰ卷答题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总分栏
题   号 第Ⅰ卷 四 五 六 总分 总分人
得   分

第Ⅱ卷(共80分)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0分)
求  雨
汪曾祺
    昆明栽秧时节通常是不缺雨的。雨季已经来了,三天两头地下着。停停,下下;下下,停停。空气是潮湿的,洗的衣服当天干不了。草长得很旺盛。各种菌子都出来了。青头菌、牛肝菌、鸡油菌……稻田里的泥土被雨水浸得透透的,每块田都显得很膏腴,很细腻。积蓄着的薄薄的水面上停留着云影。,人们戴着斗笠,把新拔下的秧苗插进稀软的泥里……但是偶尔也有那样的年月,雨季来晚了,缺水,栽不下秧’。今年就是这样。因为通常不缺雨水,这里的农民都不预备龙骨水车。他们用一个戽斗,扯动着两边的绳子,从小河里把浑浊的泥浆一点一点地浇进育苗的秧田里。但是这一点点水,只能保住秧苗不枯死,不能靠它插秧。秧苗已经长得过长了,再不插就不行了。然而稻田里却是干干的。整得平平的田面,晒得结了一层薄壳,裂成一道一道细缝。多少人仰起头来看天,一天看多少次。然而天蓝得要命。天的颜色把人的眼睛都映蓝了。雨呀,你怎么还不下呀!雨呀,雨呀!
    望儿也抬头望天。望儿看看爸爸和妈妈,他看见他们的眼睛是蓝的。望儿的眼睛也是蓝的。他低头看地,他看见稻田里的泥面上有一道一道螺狮爬过的痕迹。望儿想了一个主意:求雨。望儿昨天看见邻村的孩子求雨,他就想过:我们也求雨。
    他把村里的孩子都叫在一起,找出一套小锣小鼓,就出发了。
    一共十几个孩子,大的十来岁,最小的一个才六岁。这是一个枯瘦、褴褛、有些污脏的,然而却是神圣的队伍。他们头上戴着柳条编成的帽圈,敲着不成节拍的、单调的小锣小鼓:冬冬当,冬冬当……他们走得很慢。走一段,敲锣的望儿把锣槌一举,他们就唱起来:小小儿童哭哀哀,撒下秧苗不得栽。巴望老天下大雨,乌风暴雨一起来。
    调子是非常简单的,只是按照昆明话把字音拉长了念出来。他们的声音是凄苦的,虔诚的。这些孩子都没有读过书。他们有人模模糊糊地听说过有个玉皇大帝,还有个龙王,龙王是管下雨的。但是大部分孩子连玉皇大帝和龙王也不知道,他们只知道天,天是无常的。它有时对人很好,有时却是无情的,它的心很狠,他们要用他们的声音感动天,让它下雨。
    (这地方求雨和别处大不一样,都是利用孩子求雨,所以望儿他们能找出一套小锣小鼓。
大概大人们以为天也会疼惜孩子,会因孩子的哀求而心软。)
    他们戴着柳条圈,敲着小锣小鼓,歌唱着,走在昆明的街上。
    小小儿童哭哀哀,撒下秧苗不得栽,巴望老天下大雨,乌风暴雨一起来。
    过路的行人放慢了脚步,或者干脆停下来,看着这支幼小的、褴褛的队伍。他们的眼睛也是蓝的。
    望儿的村子在白马庙的北边。他们从大西门,一直走过华山西路、金碧路,又从城东的公路上走回来。    
    他们走得很累了,他们都还很小。就着泡辣子,吃了两碗包谷饭,就都爬到床上睡了。一
睡就睡着了。    
    半夜里,望儿叫一个炸雷惊醒了。接着,他听见屋瓦上噼噼啪啪的声音。过了—会,他才意识过来:下雨了!他大声喊起来:“爸!妈!下雨啦!”
    他爸他妈都已经起来了,他们到外面去看雨去了。他们进屋来了。他们披着蓑衣,戴着斗笠。斗笠和蓑衣上滴着水。    
    “下雨了!”
    “下雨了!”    
    妈妈把油灯点起来,一屋子都是灯光。灯光映在妈妈的眼睛里。妈妈的眼睛好黑,好亮。爸爸烧了一杆叶子烟,叶子烟的火光映在爸爸的脸上,也映在他的眼睛里。
第二天,插秧了!
    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出来了,到处都是人。
    望儿相信,这雨是他们求下来的。
11、小说以“昆明栽秧时节通常是不缺雨的”开篇,联系下文,说说这样开篇的作用。(6分)



12.小说多次写到人的眼睛是蓝的,请问有什么含义和作用?(4分).



13.为什么说望儿的队伍是“神圣的队伍”?他们的求雨歌出现了两次,第二次可以删去吗?为什么?(6分)   




14.文章最后说:“望儿相信,这雨是他们求下采的。”这样的结尾有什么含义?对全文中心起怎样的作用?(4分)




五、(20分)
15.填写名句的上句或下句。(5分,每填对一句1分)    
    ①仰观宇宙之大,                   。(《兰亭集序》)
    ②                   ,知来者之可追。(《归去采兮辞》)
    ③闻道有先后,                。(《师说》)
    ④                    ,戒奢以俭。(《谏太宗十思疏》)
    ⑤……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过秦论》)
16.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分)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分)


17.王老师一退休,就收到学生张笑的来信。信写得很有真情实意,但在表达上还有一些毛病,下面摘抄一段,请至少找出两处加以修改。(6分)
老师,此时此刻,多少往事仍历历在目。课堂上,您循循善诱,抛砖引玉,开启着我
①                           ②
们心灵的窗户;生活中,您精心呵护,无所不至,提供给我们成长的沃土。如今,您虽然

赋闲家居,但我心中您的音容宛在。我一定牢记您的教导,发愤学习,争取早日咸才。
                  ④
    (1)序号        
      修改
    (2)序号        
      修改
18.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句式大致相同。(4分)
    春天是一首诗,飘逸而轻盈,润物无声的春雨是最浓郁的意境。
    仿写句:    
六、作文(40分)
    山感恩地,方成其高峻;海感恩溪,方成其博大;天感恩鸟,方成其壮阔。“感恩”是出于真诚恳切地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谢,但感恩,并不止于此。当一个人经常说“感恩”的时候,他的生活便少了一些抱怨,多了一份珍惜;当一个社会经常说“感恩”时,他的世界便少了些纷争,多了一份和谐。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是一种知足,一种珍惜,一种前进的动力。
请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南充市2006—2007学年度下期高中一年级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8分)
1.C(A浸jìn    B藉jiè    D屑xiè)
2.D(A脑——恼    B.孽——蘖    C上——尚)
3.A(锱铢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出神人化:形容技艺达到绝妙境界;沸沸扬扬:形容议论纷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
4.B(A无主语,应删去“从”和“中”,让“事实”做主语;C.将“调整思想和感情”与“斟酌文字的分量”调换;D.“抒发”与“个性”不搭配,可在“个性”前加上“表现自己的。”)
二、(6分)
5.D(意译把“洋字汉化”,体现汉语对外来语的一种包容,等于说是一种“亲和”)
6.A(A项说明的不是“无奈”,而是优势,话题转换了,错误)
7.B(原文有“我敢冒昧地猜测”,说明不是真实情况,而是作者的猜测)
三、(6分)
8.C(A.郁通“隙”,景通“影”;B.内通“纳”,不通“否”;D.趣通“取”,要通“邀”)
9.B(名词作状语,其余均为名词作动词)
10.B(逡巡: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为人:待人接物的态度)
四、(20分)
11,这样开头,有两个作用:一是点明这里的农民通常都不准备提灌之类抗旱工具的原因;一是反衬今年人们盼望下雨的内心焦急情绪。
12,小说多次这样写,主要体现旱情之重,人们对雨的渴望,为望儿的求雨创设气氛。
13.这个“神圣”表现了小孩们有一种能够为大人帮忙并排难解忧的事业感。第二次求雨歌不能删去,因为这里起到了场景再现的作用,表现人们从他们的歌声里受到了深深的感染。
14.文章从儿童的视角来看世界,重点写望儿的行动和心理。求雨的情节表现了儿童天真的渴望和成长过程。这样写,实际上是对主题(全文中心)起一个揭示和强化的作用。
五、(20分)    
15.①俯察品类之盛    ②悟已往之不谏    ③术业有专攻④居安思危    ⑤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6.①老师,是靠他来(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所以”在这里表凭借,这是一个重要的得分点)
    ②如果后世人只哀叹秦的灭亡却不以之为鉴,也就只有让更后世的人再来哀叹他们了。(原句“后人①”和“后人③”泛指秦以后的人,“后人②”指唐以后的人,“鉴之”即以之为鉴,这些都是得分点)
17.②将“抛砖引玉”改为“悉心指导”    
    ③将“无所不至”改为“无微不至”
    ④将“音容宛在”改为“形象高大”,或将④句改为“但你的美好形象永驻我的心中”(抛砖引玉:谦辞,用在这里不合语境。无所不至:贬义,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音容宛在:声音和容貌仿佛还在耳边和眼前,多形容对死者的怀念)
l8.仿写句
   示例:清晨是一首歌,朦胧而自然,柔和清新的晨雾是最甜美的序曲。
  六、作文(40分)略。 (222.214.178.214)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期末试卷


上一个『高2008级成语熟语复习教案及练习』  下一个『九年级上(苏教)第四单元学习评价(A)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