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册语文六单元B卷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单元练习
试题
名称
高中三册语文六单元B卷
(高二必修三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第六单元检测题(B卷)阅读相应文言段落,完成相应练习题。(一)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后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错在选中。由是迁中大夫。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虽不尽听,
试题预览
第六单元检测题(B卷)
阅读相应文言段落,完成相应练习题。
(一)
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后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错在选中。由是迁中大夫。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问袁盎曰:“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矣。”上问曰:“计安出?”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谪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还,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节选自《汉书》
1.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不忍见祸逮身 逮:及,殃及。
B.请诸侯之罪过 请:呈请,指查究。
C.吾亦恨之 恨:痛恨。
D.上善之 善:器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上发兵以御之 ②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B.①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②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C.①其意不在错也 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D.①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 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4组,全都属于晁错死因的一组是( )
① 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
② 错为人峭直刻深
③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④刘氏安矣,而晁氏危
⑤独有斩错……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
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晁错得到景帝信任,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不料却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维护了朝廷的利益却使自己遭到杀身之祸。
B.晁错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因而受到文、景两代皇帝的器重,许多法令都按照他的意见更改修定,他也因此遭到同僚的妒忌。
C.汉景帝听信袁盎的话错杀了晁错,其危害是不但替诸侯报了仇,还从此堵住了忠臣直言进谏的路,可惜醒悟得太晚了。
D.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主张削弱诸侯,还就更定法令等事数十次上书,文帝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他的意见,但很赏识他的才华。
5.翻译下列句子。
(1) 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
(2) 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
(3)今贼臣晁错擅谪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
(二)
令狐潮围张巡于雍丘,相守四十余日,朝廷声问不通。潮闻玄宗已幸蜀,复以书招巡。有大将六人,官皆开府,特进白巡,以兵势不敌,且上存亡不可知,不如降贼。巡阳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帅将士朝之,人人皆泣。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士心益劝。
城中矢尽,巡缚稿为人千余,被以黑衣,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久乃知其稿人;得矢数十万。其后复夜缒人,贼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斫潮营,潮军大乱,焚垒而遁,追奔十余里。潮惭益兵围之。
巡使郎将雷万春于城上,与潮相闻,贼弩射之,面中六矢而不动。潮疑其木人,使谍问之,乃大惊,遥谓巡曰:“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巡谓之曰:“君未识人伦,焉知天道!”未几出战,擒贼将十四人,斩首百余级。贼乃夜遁,收兵入陈留不敢复出。
顷之,贼步骑七千余众屯白沙涡,巡夜袭击,大破之。还至桃陵,遇贼救兵四百余人。悉擒之。分别其众,妫、檀及胡兵悉斩之,荥阳、陈留胁从兵,皆散令归业。旬日间,民去贼来归者万余户。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张巡:“安史”乱起时,任真源县令,因上司投敌,他率军开往雍丘。
②令狐潮:初为雍丘县令,后降安禄山。
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贼笑不设备 备:防备
B.潮惭益兵围之 益:更加
C.潮闻玄宗已幸蜀 幸:特指皇帝到某处去
D.巡阳许诺 阳:假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以兵势不敌,且上存亡不可知 且燕赵处革灭殆尽之际
B. 君未识人伦,焉知天道 去今之墓而葬焉
C. 潮兵争射之,久乃知其稿人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 潮军大乱,焚垒而遁 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张巡有智谋的一组是( )
①巡阳许诺 ②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 ③巡缚稿为人千余,被以黑衣
④其后复夜缒人 ⑤未几出战,擒贼将十四人 ⑥遇贼兵四百余人,悉擒之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令狐潮率军包围了张巡,还以书信劝降;张巡的六名将领也劝他投降,张巡设计杀
了他们,士气因此大振。
B.在城中箭已用尽的情况下,张巡捆扎了千余草人,向贼兵“借”来几十万支箭,表
现了他不同寻常的机智。
C.通过交锋,令狐潮很佩服雷万春和张巡的治军,并以天道称赞他们,结果遭到张巡
的斥责,并被打得落荒而逃。
D.张巡有勇有谋,接连打败贼兵,而且对俘虏分别处理,恩威兼施,贼兵中的许多百
姓都来归附他。
5.翻译下列文句。
(1) 特进白巡,以兵势不敌,且上存亡不可知,不如降贼。
(2) 遥谓巡曰:“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
(三)
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以纲为广陵太守。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乃譬之曰:“前后二千石多肆贪暴,故致公等怀愤相聚。二千石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若不料强弱,非明也;充善取恶,非智也;去顺效逆,非忠也;身绝血嗣,非孝也;背正从邪,非直也;见义不为,非勇也;六者成败之几,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婴深感悟,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土成坟。
——《后汉书•张纲传》
1.对下列句子中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纲独请单车之职 之:的 B.征欲擢用纲 擢:提拔
C.南州晏然 晏:安定。 D.率多求兵马 率: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B.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C.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若不料强弱,非明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纲年轻时就通晓经学,虽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却磨砺布衣的节操,被举孝廉,他却不赴命,后来被任命为侍御史。
B. 当时顺帝纵容宦官,张纲为国家命运担心,却因出言不逊,得罪了高官耆儒,也让皇帝很不高兴,于是得不到重用。
C. 广陵寇乱积十多年,朝廷派张纲任太守平息寇乱。他不像前任那样多求兵马,而是单车径至贼营,分析利弊,晓以情理,结果张婴等万人归降,广陵安定。
D. 张纲在广陵任职只有一年,却深得百姓爱戴。他去世后,百姓老幼相扶前去吊唁。张婴等人还穿着丧服,背土筑坟。
4.下面全都表现张纲有“胆略才识”的一项是( )
①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②纲独请单车之职③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④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⑤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⑥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②④⑥
5.翻译下列文句。
(1) 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
(2) 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
(3) 乃譬之曰:“前后二千石多肆贪暴,故致公等怀愤相聚。二千石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
(四)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张仪已学,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壁,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张仪于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谢去之。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今吾秦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然贫,无因以进。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阴奉之。”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
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
苏秦之舍人乃辞去。张仪曰:“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今君已用,请归报。”张仪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且苏君在,仪宁渠能乎!”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
——节选自《史记•张仪列传》
1.下列各项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已而楚相亡璧 亡:丢失
B.因而数让之曰 让:谦让
C.始吾从若饮 若:你
D.我顾且盗而城 而: 你的
2.下列各项加横线的字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 始速祸焉
B.子始与苏秦善 素善留侯张良
C.念莫可使用于秦者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 得不焚,殆有神护
3.下列各项中加横线的字指代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君已用 君,秦王。
B.赖子得显 子,苏秦。
C.子为我阴奉之 之,秦王
D.安得此辱乎 此,掠笞数百。
4.下列各项中对原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仪本想找苏秦帮忙引荐,却被苏秦用激将法羞辱,于是他投奔秦国,意欲报仇。
B.苏秦和张仪是老同学,最初苏秦帮助张仪求得秦国的职位,是为了让他帮助自己保住 “合纵”的结果。
C.对于苏秦的帮助,张仪表示理解,并且同意在苏秦在世的时候不取赵。
D.楚相怀疑张仪并拷打他,张仪并没有怀恨在心,反而提醒他应该注意防范秦国进攻他的国家。
5.翻译下列文句。
(1)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2)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
(3)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
&nb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人教版
高二
必修三
单元练习
上一个『
高中三册语文六单元A卷
』  下一个『
高中四册语文六单元A卷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