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八中高2008级高二上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重庆八中高2008级高二上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高二必修三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重庆八中2006——2007学年度(下)半期考试高二年级 语文试题 命题:秦久传 审核:王刚 打印:秦久传 校对:王刚第Ⅰ卷(选择题33分)一.(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蹩进ié 拗开niù 窈窕yǎotiǎo 冯虚御风píngB.丛冢zhǒng 打烊yàng 簪笏zhānhù 横槊赋诗suò
试题预览
重庆八中2006——2007学年度(下)半期考试高二年级
语 文 试 题
命题:秦久传  审核:王刚  打印:秦久传   校对:王刚
第Ⅰ卷(选择题  33分)
一.(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蹩进bié 拗开 niù 窈窕yǎotiǎo       冯虚御风 píng
B.丛冢 zhǒng  打烊 yàng     簪笏 zhānhù      横槊赋诗suò
C.陨首yùn      险衅xìn       窸窣xīsū       更相为命gèng
D.雕甍 méng    枕藉 jiè      睇眄dìmiǎn       门衰祚薄zuò
2.下列成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惭形秽  趋之若骛   一愁莫展   涸辙之鲋
B.毛骨悚然  再接再励   迫不急待   萍水相逢
C.甘拜下风  墨守成规   出其不意   食不果腹
D.世外桃园  声名雀起   饮鸩止渴   炙手可热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楼盘前临碧水背依青山,环境十分优美,发售第一天便十室九空,销售场面
十分火爆。
B.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有很深的文学功底,往往能信手拈来古典诗文名句,使文章增
色不少。
C.俄总统普京将于3月22日下午到少林寺参观访问,获此消息的各大媒体早已严阵以待。
D.菲律宾东部山区遭受泥石流袭击,村中大部分人被埋在泥石流下,幸存的机会微不足道。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五一”长假成了商家收获颇丰的“黄金周”,全市重点商贸企业“五一”期间销
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大约增长20%以上。
B.据有关部门对侵权问题严重的几十家企业的调查显示,这些企业每年的获利应达
十几亿元。
C.“激流”三部曲等作品,不但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人物的命运沉浮,更激励无数青年反抗封建压迫,追求自由与个性解放,甚至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D.教育评价方式的改革,将多年来曾被应试教育思想束缚下的教师和学生解脱出来。
二.(本大题共3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学习型社会是以学习求发展、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社会。这一概念的雏形是由美国学者赫钦斯提出的。1968年他在《学习化社会》一书中提出的学习化社会理想,浸透着他古典自由主义的文化精神,是对当时教育上国家主义、功利主义和科学主义等现代资本主义文化价值取向的批判性回应。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发表了《学会生存》的报告,采纳了赫钦斯这一概念,并将其作为教育革新的“根本方向”。较之赫钦斯对学习化社会的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的理解更加紧密地与社会现实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1986年,著名教育学者胡森的《再论学习型社会》,将“终身学习”看成是继续教育的一个主题,以应对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的大规模流动、失业以及“知识爆炸”等带来的挑战。这些论述进一步提升了学习型社会概念在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方面的影响力。这种从教育与变革社会的关系出发来看待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思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1996年发表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再次得到强调,认为终身教育是适应职业生活和个人发展的节奏和阶段的条件。该书还使用了胡森所创制的“教育社会”的概念,突出每个人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都有要学的东西和要做的事情,强调现代教育传播手段、职业生活、文化与娱乐活动的教育潜力,畅想“每一个人轮流当教员和学员”。
1998年,兰森教授在《处在学习型社会》一书中,将学习型社会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四个方面:学习型社会是一个需要了解其自身特点和变化规律的社会,一个需要了解其教育方式的社会,一个全员参与学习的社会,一个学会民主地改变学习条件的社会。他认为,学习型社会就是一个快速改变的社会,他把学习型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来看待,这个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0世纪末对学习型社会的新认识。
5.下列对“教育社会”特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会能够满足每个人为适应生活而不断学习以充实自己的需求。
  B.每个人都可以当教员,但首先需要当学员。
  C.学习可以通过各种非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
  D.现代教育传播手段、文化娱乐活动等发挥出比以往更大的教育作用。
6.不同时期对“学习型社会”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1968年,《学习化社会》一书提出的“学习化社会”的理想,包含着对当时教育上的现代资本主义文化价值取向的批判。
B.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把对学习型社会的认识和社会现实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C.1986年,胡森从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等方面认识学习型社会,将继续教育的主题归结为终身学习。
D.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采用胡森的“教育社会”的概念,强调学习型社会应利用多样化的教育手段,促进人的终身学习。
7.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赫钦斯以古典自由主义的文化精神提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对社会现实采取超然的
态度。
B.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鉴于当时的教育未能与社会相结合,从而提倡教育革新。
C.胡森面对“知识爆炸”等对社会的挑战,提出要以终身教育的理念来指导社会变革。
D.兰森认为学习型社会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把对学习型社会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三.(本大题共4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张仪已学,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壁,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张仪于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谢去之。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今吾秦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然贫,无因以进。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阴奉之。”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
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
    苏秦之舍人乃辞去。张仪曰:“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今君已用,请归报。”张仪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且苏君在,仪宁渠能乎!”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
——节选自《史记•张仪列传》
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已而楚相亡璧     亡:丢失
B.因而数让之曰     让:谦让
C.而能用秦柄者     柄:权柄
D.今秦已当路       当路: 掌权
9.下列各项加点的字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
A.襟三江而带五湖
B.侣鱼虾而友麋鹿                  
C.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D.等死,死国可乎
10.下列各项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今君已用,请归报
A.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                   B.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C.徘徊于斗牛之间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1.下列各项对原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仪本想找苏秦帮忙引荐,却被苏秦用激将法羞辱,于是他投奔秦国,意欲报仇。 
B.苏秦和张仪是老同学,最初苏秦帮助张仪求得秦国的职位,是为了让他帮助自己保住“合纵”的结果。
C.对于苏秦的帮助,张仪表示理解,并且同意在苏秦在世的时候不攻赵。
D.楚相怀疑张仪并拷打他,张仪并没有怀恨在心,反而提醒他应该注意防范秦国进攻他的国家。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7分)
四.(本大题共3题,共20分)
1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8分)
(1)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4分)
                                                                      
                                                                      
(2)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4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宫  词
朱庆余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这是一首写宫女怨情的诗歌,在构思上有其独特之处,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答:                                 
                                    
                                   
14.默写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2)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3)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4)《项链》是法国著名短篇小说家           的代表作之一,因其成就突出,有“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之美称。
五.(本大题共4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5-18题。
雄哉,天柱!
陈所巨
(1)惟其雄,才这样正气凛然、直刺青天。就连文在项背上的“中天一柱,孤立擎霄”八个大字,都似是一种亵渎。这才是名副其实的天柱啊! 
(2)难怪汉武帝封禅此山为“南岳”,左慈、葛洪等借此山的一脉灵气成仙得道;也难怪古往今来皇天后土之上,官宦子民蚁涌而来,或虔诚礼拜,有求于山;或鸿志在胸,有借于山哩。无论帝王、仙家、官吏、百姓,他们的心里或都有着对天柱山,那一柱擎天的雄风豪气的敬畏罢。就连古往今来的文墨大家——李白、苏轼、王安石,也不禁为天柱峰的威猛雄风所折服,发出了“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之类的感慨。 
(3)我亦如斯!脚踏旋涌而来的山的波涛,置身于风云交会的磅礴,极目潜、皖二水龙蛇般的狂书大草,心有灵犀、神驰八极。而一旦与那金刚立挺的天柱峰相对,便禁不住呐喊:雄哉,天柱! 
(4)山高月小、云长云消。茫茫岁月、滚滚红尘莫不都在俯视之中。而那些深沟大壑、重峦叠嶂所遮蔽和掩藏的,莫不又是我们心灵之中渴望破译的奥秘。而正是这种独特的俯视和遮蔽效果,给予了我们无尽的猜测与感叹!
(5)路在回首之中,人生在回首之中,无数的追求和迷惘在回首之中,而我和我以外的所有人,都在默默地咀嚼着那“回首”两个字无穷的滋味!
(6)那是山么?当然是山!那真的是山么?或许不是。我一时间竟琢磨不透山和人的本质区别。是山,哪来的一身正气?非山,谁能耐得住那恒久酷毒的刑苦?一路登攀上来,就觉得山真的好痛。百千万年,乃至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地质纪,山承受着时光和风雨的销蚀和鞭笞,更承受着比任何苦刑更残酷万倍的,无边和无期的孤寂,山何以堪! 
(7)过神秘谷的时候,看见那些胡乱堆垒苍黑而无言的巨石,心便酸楚。那是山峰坍塌之后的断肢遗爪、败鳞残甲,也是一个失败者轰轰烈烈又陡然沉寂的全部遗憾。也许,那曾经有过的山峰更陡峭,更高峻,更加横空出世、遗世独立、唯我独尊,然而,不知何时,也不知何故就倒塌了。倒塌得如此彻底、如此无奈,如此的没有一丝一毫东山再起的机会。但你仔细地观察和聆听一番便知底细:即便粉身碎骨若此,哪一块石头不是保持着昂首向天的姿态;哪一块石头的内心,不藏有一颗永恒不灭的雄心呢? 
(8)洞穴中的回声,残崖上的水滴,出没于溪涧石缝中的流泉,以及岩石上那些毫无规则的巨大的罅裂,是不是时时刻刻都在以有声或无声的方式,表诉着几乎相同的心迹。
(9)山不在高,有雄则刚,有刚则正,有正则威。那雄风和刚正不正是天柱峰令人钦佩和敬畏的根本么!无疑,我面对的天柱峰不是失败者!它不曾坍塌,也不会低头。风鞭雨笞如此,晴和温煦依然;受皇封贵为“南岳”如此,失去封号沦为红尘一粟亦然。无欲无私无畏,一派大丈夫气度。 
(10)赤身露体的阳刚之神,那是天地间雄风正气的表率。似乎是与天柱峰同时呼喊:“我是谁?”问天,问地,问无垠无极的空旷。谁在回答我,谁能回答我呢?来路渺渺,去路幽幽,而在来路和去路之间所留下的,似乎只是一粒黑褐色的孤独,和一片钢蓝色的寂静。 
(11)是不是山?是不是那尊遗世独立的阳刚的本体?是不是超然物外那缕透明的灵幻?或者,是不是借山的刚正本质立身于世的品高德馨者?竟没人回答我,哪怕给我一些暗示和点化。
(12)许多个夜晚,我在寻找,寻找那个人和那颗心,我找到了谁,又与谁失之交臂,而我终于渐渐懂得“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道理。
(13)天柱峰只是唯一,我却无数。天柱峰可以趋近永恒,我只是茫茫时空的匆匆过客。若我是山,何以欲望太重;若我不是山,又何以那样渴望与山融合与同一呢?我终于明白,山有山的方式,我有我的缘由。山则是山,我则是我。与天柱峰相对,似乎底气不足,似乎短缺些什么。那短缺的莫不正是铮铮凛凛的雄刚之气!或许生活中有着太多私欲、太多疲羸、疲软之气的缘故,倒使我们遗忘了一些不该遗忘的人生本质的词汇。譬如:正派无私、刚直不阿、见义勇为、清风两袖。立在山顶,敞开胸襟,山是真正的山,我是真正的我。 
(14)此时山和我的思考无疑是相同的,那就是存在和存在的价值。社会不需要太多软体动物。人们呼唤一座又一座雄刚凛冽的天柱峰。 
(15)雄哉,天柱! 
                              (选自《电视诗歌散文获奖作品》有删节)
15.天柱峰具有什么特点?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4分)
答:                                                                          
16.谈谈对文中划线句的理解。(8分)
(1)“路在回首之中,人生在回首之中,无数的追求和迷惘在回首之中,而我和我以外的所有人,都在默默地咀嚼着那“回首”两个字无穷的滋味!”一句中“回首”有什么深刻蕴涵?(4分)
答:                                                                          
                                                                              
(2)“许多个夜晚,我在寻找,寻找那个人和那颗心,我找到了谁,又与谁失之交臂,而我终于渐渐懂得‘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道理”一句中我究竟在寻找谁?(4分)
答:                                                                          
                                                                              
17.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4分)
答:                                                                          
                                                                              
18.请从“语言”的角度对本文进行赏析。(6分)
答:                                                                          
                                                                              
六.(本大题共3题,共15分)
19.下列各句组成一段表意完整的文字,与上文衔接最好的排列为(填序号)(3分)               
这就是汉字,我的祖屋,我的家!我迷恋它雕梁画栋的亭阁楼台,我更迷恋它朝晖夕阴中隶楷行草的万千气象:    ;    ;    ;    !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二 必修三 期中试卷


上一个『苏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总复习』  下一个『重庆八中高2009级二册三月考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